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知洋人者,張藝謀也
送交者: 潘一丁 2004年09月03日10:27:21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老文評新聞(五十九)知洋人者,張藝謀也


隨着第28屆奧運會的結束,在拉下帷幕之前,中國人有幸獲得了8分鐘的時間,通過張藝謀導演的節目,向世人展示自己民族文化的機會。不幸的是,接下來網路上就掀起了一片批評、韃伐之聲,把那段節目說得一無是處,正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充分體現了國人“窩裡鬥”的獨門功夫特色!

說實在的,筆者不是張大導電影的“追捧者”,並從中國文化倫理的立場角度,對他的“菊豆”“大紅燈籠”等幾部要追逐“奧斯卡電影獎”的作品不以為然,也在海外的平面媒體上,寫過幾篇批評、探討的文字。更不喜歡像“英雄”那樣,有如“皇帝的新衣”般不知所云的東西。只是因為現在奉行市場經濟政策,除了看緊自己荷包之外,無權干涉他人喜好。不過這次是例外,因為這一次是代表中國到到世界舞台上去亮相的作品,而且在事後又引起中國人(主要是網民)的強烈不滿和批評。處於某種“幸災樂禍”心理,特別和家人一起去看了那個節目的轉播。只是看過以後,非但無法對那些批評表示苟同,反而要想為張大導說幾句話。因為覺得網友有點“以中國文化之心,去想西方之當然”了。

如果說得這個節目,是專門準備拿出來給中國人看的,那所有的批評,都可以被認為是正確和一針見血的。但是,俗話說“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看熱鬧”,而可以有把握地說,大多數西方人之對於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都還停留在“只會看熱鬧,看不出一點門道”的階段。

這是有確鑿根據的,因為他們正在一面跟在由中華文化加工出來的中國人後面,從學着說假、大、空話,到貪污腐敗、行賄受賄,做假賬。再到想實行國際專制獨裁當霸主等,......。總之,正在全面地當“跟屁蟲”,走中國歷史已經走過的老路。卻還渾然不覺地嚷嚷說中國文化“落後”邏輯上把自己逼到尷尬的位置上!

也許這反而正是張大導比我們聰明的地方。因為他可能已經通過自己拍的幾部電影參加國際比賽的實踐經歷中,認識、體會到這個問題,所以“投其所好”地以誇張的色彩、招搖性感的服裝、搖頭丸般的動作和似曾相識的音樂製造出來的熱鬧來“譁眾取寵”一番而已。這難道不正是奧運會這樣的場合下要達到的目的嗎?可能張大導要表達的,正是傳統文化(以民族樂器為代表)與開放後的西方文化(以超短裙為代表)相融合,同時經濟上看來紅紅火火(以東北的大紅大綠的衣服為代表)的含義。儘管如果能夠更多地突出中國的含蓄美,那種含而不露的美,那種不事張揚的美,也一樣可以達到上述目的,而且更符合將東方文化帶給世界所應該產生的影響。但是這只能供他在今後參考,不能因此來“事後諸葛亮”般地“求全責備”。

幸好張藝謀這次沒有“從(中國人標準的)善如流”,否則做出來的東西拿到西方人面前,結果大概只能用“對(不是牛的)高等動物彈琴”來形容了(請認為筆者有“侮辱”嫌疑的人,把律師信直接送給發明“生物進化論”的達爾文先生或他的理論的擁護、鼓吹、繼承者們那裡,謝謝)。不知張大導自己以為如何?

不過有一點是筆者也要提出批評的,不知張大導怎麼會選中那個燈籠中的小女孩的(但願不是因為“關係戶”或“後門”的輸送)?該不是要把魯迅小說中的“閏土”形象也介紹到國際上去吧?為什麼不能選一個唱歌、表演方面都更好一點的孩子呢?只要不強調什麼“根紅苗正(或財大氣粗)”,那麼在中國就大把的有。筆者的一個外孫女就是專門從事培養孩子這方面才能的高級專業工作者。下次如果萬一再遇到這種問題,筆者願意義務提供有關線索。以免被人恥笑我中華大地“無人”,連一個小女孩的佼佼者都找不到!

請看十多年前在美國發表的老文:

 

從“中國電影”在世界評比中頻頻得獎想到的

(發表於94年3月6日紐約《僑報》論壇版)

近來大陸和台灣都有一些影片,在國際上獲得大獎,引起一片歡呼、讚揚之聲,眼看就要躊躇滿志地向電影界的“諾貝爾獎”-奧斯卡獎進軍了。這實在是應該向這些影片的導演、製作人等表示祝賀,因為他們以自己的實際成績,又在一個領域內證明中國人是有能力和世界任何一個民族“平起平坐”的!但是如果認為這件事可以讓每一個中國人都沾上“光”,而引以為榮,卻不敢苟同。

小說、電影、戲劇、繪畫等文學藝術類的東西,屬於精神領域。不可否認的是,凡屬於這個範疇之內的東西,無論欣賞或評價,都不能脫離民族歷史以及思想文化的背景和影響。我們不能一定要在達.芬奇和八大山人、莎士比亞和湯顯臣(中國元代著名劇作家)、紅樓夢和茶花女之間分出高下,除非我們接受“拍賣行”或“市場價值”為“最高權威”和“仲裁標準”,要不就是甘心以他人“馬首是瞻”。外國人看了“梁山伯與祝英台”後,一定會感到“困惑”!看了包公戲更要替陳世美等人“打抱不平”而譴責中國的“人權”了。反過來說,我們能想象在大陸或台灣的舞台上讓中國歌星或演員做出某些西方巨星的“超級”動作來的話,會被接受嗎?所以,至少在語言文字還不能真正相通的今天(更談不上思想相通),不能指望所有民族會有一個共同的欣賞標準。

在目前國際影壇上的所有獎項基本上都是以西方的文化、藝術標準為依據,被西方專家所壟斷,這大概是不爭的事實。在這樣的前提下,得獎到底意味着什麼呢?我們應該嚮導演和有關參加者祝賀並為他們感到驕傲!因為他們以又一個實際成績向世界證明:中國人只要願意加入,也可以在別人的領域內,表現得和其他民族一樣“優秀”的。當然,也應該為製片公司感到高興,因為這表示他們的影片也可以進入國際市場去直接賺外匯了。但除此之外,實在找不出值得中國人可以為之“鼓舞、自豪”的地方。

文學、藝術是絕對有民族和文化背景的,在大陸一些這樣在國外獲獎的影片除了開始因為政府的禁演,反而炒高了大眾的好奇心外,看過以後就反應一般,完全形成不了任何“巨片”的輿論或影響。而且這些片中的內容大多以描寫畸形的兩性關係(亂倫、同性戀等)為主題,除了迎合當今西方商業文化的潮流(連西方社會的輿論也在驚呼這種潮流對社會的腐蝕和衝擊)外、完全違背中國傳統的部分仍被大多數人肯定的倫理道德。中國人雖然有“聞過則喜”的美德,但總不至於到了讓別人因為自己“藝術”地爆露並不光彩也不具普遍代表性、確可能有過的現象,使外國人得到了“美”的感受來給予獎勵而歡欣鼓舞的地步吧?中國通過近年來的略微開放,讓西方人逐步改變了“男人留長辮、女人裹小腳”的主觀無知的“誤解”。難道說,現在卻想以“自己人糟蹋自己人”的手法來重新樹立中國人的“國際形象”嗎?

筆者對所有勇於在國際競爭中開創新局面的華人表示欽佩,但卻不能贊成那種不分“榮辱”、見“好”就想往全體中國人身上拉的“虛榮”態度。筆者以為如果真正要想和西方人民共同分享“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的話,有必要建立一家“東方電影譯製廠”,專門將一些有較高藝術性和內涵,或能代表中華文化精神的中、港、台影片譯製成英語等西方語言來在國際市場發行,不僅可以更低的成本來賺取美元,還可以真正起到東西方民族“雙向文化交流”的作用,絕對有利於相互理解和世界和平。這方面大陸有很成功的經驗,他們很早就成立了專業“電影譯製廠”,將外國電影轉成真正的中國語言,並達到很高的水平。對讓中國人了解西方起了重要的作用,以致表現得反而比較“有知”,早就不把西方民族看成是“藍眼睛、高鼻粱的蠻子”了。到那時也許我們還能從其他民族那裡進一步體會到自己文化的力量和價值的真正所在,為擁有這份人類的寶貴精神遺產而感到自豪了。


(註:其它相關文字,請瀏覽網站《新里程碑》中的同名文字中的鏈接查閱。http://www.newmilestone.org)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3: 生活作風問題的荒謬
2003: 評非典風情的《人類社會的未來》
2002: 貝多芬與斷頭台
2002: 最後一枚爆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