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公孫淳衡:張春橋的前世今生 
送交者: 烹小鮮 2015年03月08日21:04:12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百度貼吧
<返回歷史吧

(轉)“謀主”張春橋的前世今生
只看樓主

公孫淳衡
小吧主

13
圖片來自:公孫淳衡的百度相冊

(0)
回復
1樓
2014-11-13 18:41
舉報 |


公孫淳衡
小吧主

“謀主”者,智囊也。

“四人幫”作為中國六、七十年代政壇上的一股勢力,其興也勃,其亡也忽。

王張江姚,這是按身前職務的排名,實際影響力則絕非如此。當日政壇秘語:四人之憑藉,分別為江青的旗子、張春橋的腦子、王洪文的牌子、姚文元的棍子。江青以眾人皆知的原因,居於四人幫的核心地位。但真正能為四人幫攢聚實力、出謀劃策堪當“謀主”的,非夫人,乃張春橋也。
中國歷代文人,能在政治史上留名的大致可分為兩種:

其一謂之“知兵文人”,如范仲淹、袁崇煥、洪承疇、左宗棠、李鴻章之輩,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勳業彪炳,為自古文人中的第一等;

其二是“弄權文人”,此類人治國無方、整人有術。如王欽若、蔡京、溫體仁、曹振鏞、翁同龢之輩,亦小有才,書破萬卷,不曾讀到狗肚子裡,卻另外被他讀出門道,欣喜做了弄臣,肆意禍國殃民去了。

張春橋,無疑便一路秉承了這第二類文人的特質,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風雲一時,在他的身上,也算成就了無數中國舊時文人的理想,封侯拜相,得君獨專,然而其結局亦自淒涼,算是步了失意文人的末路,豆腐塊大的一張訃告為此昔日權佞劃了人生句號。
張春橋之得志,乃是風雲際會,沒有文革,他充其量在水深無底的上海灘終老,或許死後會留下幾本著作,被作為一名理論家與宣傳家來紀念。但正是由於文革的爆發,將他一下拔高到中央首長的行列,險些拜了首輔。可惜先帝不壽,託孤非人,最終導致生前寵佞被“一鍋端”,鬱郁於秦城之中。概括此君一生,可用一首小詩來形容:成敗兩知己,得君六文章。結怨五元老,身死四人幫。


回復
2樓
2014-11-13 18:41
舉報 |


公孫淳衡

小吧主

13

縱觀張春橋一生,知己有二。

其一為當日的東南總督“柯老”諱慶施者,此君乃是見過列寧之人,最早喊出“相信主公要相信到迷信的程度,服從主公要服從到盲從的程度”。張春橋因文采出眾而進入柯氏幕府,憑翰墨之功,奠定了柯老在華東乃至中央舉足輕重的地位。五十年代更是憑藉一篇《乘風破浪,加速建設社會主義的新上海》,幾乎將柯老送上相國寶座。為表酬庸之功,柯老自然投桃報李,接連授予張春橋上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市委書記處文教書記幾項要職,也算成了幕府紅人,補了實缺。柯老日後命好,死於文革前一年,生前享盡尊榮,身後免了鞭屍之苦,否則以柯老緊跟領袖的“老左”性格,文革之時上躥下跳的才能當不在康老之下,看來死得早亦未必全是壞事。柯老死後,張春橋並未沉寂,

更大的幕主已經為他敞開了大門,但還需要準備一篇應試文章——《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雖然最後主公從政治上考慮只署了無名鼠輩姚文元的名,但實際策劃篇章結構的卻是張某人。文章出爐,點燃了文革的鬼火,立此殊功,不進中央自無天理,於是這位主公口中的“小張”便真的“昂然直之入軍機處,笑問中堂到也無”了。
如果說柯老是張春橋的領路知己,那主公便真的是再生父母。

主公為人,權奇自喜,腹藏丘壑。其用人雖文武並重,但使用的路數卻不同。

對武將,主公往往為顯“明君”度量,海納百川,所以有時明知非自己嫡系,或者明知是草包,但為了表示對各個山頭一視同仁,也要勉為其難地予以啟用,以安天下人心,雖然心裡是大不以為然的;

但對於文人,領袖便沒了這層顧慮,使用起來倒真的唯才是舉,因為文人手上無槍,沒那麼大的政治顧慮,完全可以召之即來、揮之即去。

是故領袖身邊的文人如陳老夫子、家英、鄧拓、喬木、周揚之輩,皆為一時之選,不似武將之良莠不齊。

春橋入幕,倘無真才實學,是當不得主公法眼的。然而與其他文人不同的是,春橋非但有文才,且有政治頭腦,尤其不似老夫子的眼高手低,具有實際操縱政治的能力,這也是後期日益受主公器重的要因。

譬如燃起“一月風暴”的奪權鬼火,“二月逆流”鬥爭後的反戈一擊,“批林批孔批周公”的妙算,尤以最後的“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為其收官之作。

心機如此,自然非一般文人可比。

主公青眼有加,於是春橋在政治上的地位便水漲船高了。

被逮之前,其身兼要職不下十餘個,在中央則為政治局常委、中央組織宣傳組副組長(原組長為康老,乃綜理組織、宣傳大權之機構),在政府則為國務院副總理(排名僅在華國鋒之後),在軍隊則為軍委常委、總政治部主任,在地方則仍兼上海市委第一書記、革委會主任、南京軍區第一政委。如此便很有些歷代權相的味道,須知主公從前用文人,用得最高的不過是老夫子,然而雖給了常委的名銜,卻並無多少實際影響力,而對春橋卻情有獨衷,甚至一度考慮以其為接班人,斯可謂“異數”。
考察主公心理,不外乎

其一,春橋是文人,且文采斐然,體察上意,主公出山前亦算得上是文人,愛才之心人皆有之,是故氣味相投;

其二,春橋是文革新貴出身,一手經主公提拔擢至高位,主公自信百年後不至被其挫骨揚灰,因為否定了主公、否定了文革,也變否定了他自己,如此用着自然放心;

其三,春橋與“旗手”同屬圈內人,宮廷人物也,主公自然有自家人的親昵,多了一層慈愛之意;

其四,春橋在政治上是突起者,與以往打江山的老兄弟們涇渭分明,可以作為一股制衡的力量來使用,符合“帝王心術”的要求。

明明有此四點理由,註定讓春橋成了主公晚年所着意栽培的堪與託孤的寵臣了。

回復
3樓
2014-11-13 18:42
舉報 |

公孫淳衡

小吧主

13

春橋的得志,源自文章。綜其一生,有六篇宏文最值得其自矜。除了前面提到的兩篇《乘風破浪,加速建設社會主義的新上海》和《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外,尚有四篇,分別為《破除資產階級法權》、九大政治報告、十大政治報告、《論對資產階級的全面專政》。

《破除資產階級法權》雖寫於1958,但在其政治生涯中的重要性,絲毫不亞於後期的《評海瑞罷官》,因為正是此文讓他勾起了主公的胃口,奠定了日他首席“文膽”的根基。

而九大的政治報告,則是他第一次從陳老夫子手中奪走了“樞廷第一翰林”的頭銜。以老夫子的資格,本以為九大報告已是囊中之物,不料春橋那篇被他譏為“伯恩施坦式”的文件卻恰恰入了主公的法眼。

文人最恥的,莫過於被人譏為文不如人。受此奇恥大辱,老夫子除了改投林總門下,已全無他路可走,也正是此番爭鬥,埋下了二次廬山會議的引線。

當真文人相傾,於今為烈。至於日後的十大政治報告及1975年的《論對資產階級的全面專政》,更是奠定了春橋在中央的理論權威的地位,甚至有跟風者悍然提議應設立“張春橋思想”這一旗幟,後雖不果,但思想界的藩鎮之勢已成,直與馬恩列斯毛分庭抗禮去了。以上六文,亦可看作是張春橋一生不同時期的政治檄文,其作文最顯著的特點便是善窺上意、有的放矢,主公愛吃什麼菜,春橋便能依法炮製出來,且絕不犯辣椒紅燒肉誤烹成蘇幫菜的錯誤,斯亦謂刀筆老吏也。
動盪年代,官場如戰場,少不得刀兵相見。作為文革新貴,春橋與元老一派的鬥爭可謂火星四濺、精彩絕倫。十年之中,他至少以一介文人之軀與黨內的五大元老交過手,除了最後一步棋走錯而滿盤皆輸外,前期與中期的路數卻頗有可觀之處,可謂無師自通的弄權高手。
春橋與周相國之爭,可謂貫穿文革始終。

相國者,政壇可人也,內而部院大臣,外而督撫將軍,無不對其表示尊敬。相國於文革中苦心孤詣,以黃老之術而極盡縱橫捭闔之能事,雖無力回天,卻亦勉強維持調和於一時。其與春橋之矛盾,之所以無法調和,緣於新舊之爭。

周相國以老幹部及舊黨統的護法自居,他看出主公的舉措過火,苦於不敢“批龍鱗”直諫,於是只能在具體操作中暗自糾正;

但春橋是新貴,除舊布新在他眼中是順理成章之事。政見如此,自然勢成水火,爭鬥之風愈演愈烈。

相國所恃者,元老部下也;春橋所恃者,同盟新貴也。

然而夾雜在造反派與紅衛兵的洪流之中,相國便要時時處於下風了。尤其是主公為保其文革成果,自然要對這班後起雛鳳寵愛有加,有了這層關係,春橋等人便愈發張揚,不將相國放在眼裡。

尤其文革後期,春橋覬覦相國的首輔之位,甚至敢公開在中央文件中做批語,直言“總理有些話說得不確切”,弄得老於世故的相國亦為之震怒,可謂欺人太甚。

然而十年鬥爭下來,相國雖受盡委屈,卻依舊能風光大葬,且於身後恪享萬年令名;而春橋卻在秦城鬱郁二十載,取保就醫後黯然離世,以此相比,則高下自分。

回復
4樓
2014-11-13 18:43
舉報 |

公孫淳衡

小吧主

13
春橋與林總之爭,可謂筆桿子與槍桿子之爭也。

然而當此和平年代,槍桿子居然討不到便宜,誠為憾事。潛意識裡,林總註定瞧不起春橋之輩。

林總者,勛臣也,當其四野縱橫天下之時,春橋尚且不過是一個文壇的末流角色,其相較不啻雲泥之別。

進入文革,林總純以四野舊部組建文革指揮部,與春橋等一班新貴分子陣線分明。雖然同屬文革的發動力量,但林總乃是堂堂副帥,在他看來,春橋之輩不過是拽緊“旗手”石榴裙的宮廷內侍罷了,一介酸儒,何足掛齒。

九大前夕,林總本來看好老夫子的大作,且親自宣示九大報告要點讓老夫子起草。不料居然卻被春橋之輩占先奪筆,林總在九大講壇念得生氣,故意磕巴數處以示不滿。

後來當主公對張的賞識達到巔峰時,曾對林總當面講過:“我的接班人是你,等你百年後,接班人是誰呢?你覺得小張怎麼樣?”

林總當時聽了登時瞠目結舌,心中對小張的觀感可想而知。等到九屆二中全會,林總發難,抓住小張表態贊同不設國家主席一事,指使部下在各討論組“萬炮齊轟張春橋”,一時有炸平廬山、停止地球之勢。

然而小張卻“敵人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原來贊同不設國家主席是從主公那邊得了底,林總吃了軍事情報的虧,在廬山不得不鎩羽而歸。日

後的“五七一”工程,典型的燭影斧聲、千秋疑案,新版的趙匡胤事件,卻無形中成就了文革小字輩的“反林”英名!哀哉林總,“為他人作嫁衣裳”。

林、張之爭,林總未曾敗給小張,而是敗給了小張上面的冕旒至尊——因為在至尊眼裡,槍桿子手上有槍,遠沒有筆桿子保險,文武相爭,在主公那裡吃虧的往往都是武人……惜哉。
小平如今是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其功勳業績,確實稱得上是一人千古、千古一人。

春橋與小平之爭,集中於文革中的小平復出。

斯時小平在中央的各項職務均蓋過春橋一馬頭,春橋是中央常委,小平是中央副主席,春橋是總政治部主任,小平是軍委副主席兼總長,春橋是國務院第二副相,小平乃第一副相……眼見昔日的“走資派”捲土重來,春橋之憤恨可想而知。其嫉恨小平,既有舊怨、亦有新仇。

春橋之輩靠打倒劉、鄧起家,而今同堂治事,心中芥蒂可想而知;且政見之爭、地位之斗,無不勢成水火。

而小平最突出的特點便是“強項令”,鐵腕人物也。春橋等文革新貴恐怕主公百年後,小平手握大權,自己族無遺類,是故倒鄧之心,無日不有。

小平於復出後得相國、葉帥之助,將元老一輩收於麾下,不料觸犯主公大忌,疑其心懷異志,於是以主持決議、肯定文革相試探,而小平高瞻遠矚,斯時即已懷了日後否定文革、再造神州的偉志,自然不肯入彀,乃以“我是桃花源人,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相辭謝。

主公震怒,再度打倒。而春橋之輩在期間上下其手、煽風點火,其罪大焉。憑心而論,春橋之才與小平自不在一個層面,一為圓熟的刀筆吏,一為老練之政治家,此為誅心之論,辯無可辯。

回復
5樓
2014-11-13 18:43
舉報 |

孫淳衡

小吧主

13
春橋在中央,一貫飛揚跋扈,玻璃眼鏡後面兩道寒光,陰鷙有神。如果其尚有忌憚之人,則唯康生一人耳。康老者,才人也。

李富春早年時曾坦然評價:“康生其人,很有才,甚至可以說是才華橫溢;但人品很壞,可以說是壞透腔了。”

康生確實有才華,尤其書法上,堪稱黨內第一書法家。而主公嚴格意義上卻稱不上是書法大家,因為所擅長的僅是草書而已,康老卻是精通草、隸、行、楷、篆的五項全能,且能雙手互搏、左右開弓,其曾背後譏笑郭沫若手寫的字尚未有他腳寫的漂亮,卻四處題詞丟人現眼。

文革之中,康老以“老左”的身份水漲船高,再次得到主公器重。然而到了後期,為減少破壞性,主公又明顯將康老放到一個“尊而不重”、“顧而不問”的尷尬位置。

康老忿恨,認為是春橋等新貴搞的鬼,新奪老權,雙方關係自然不會融洽。康老在文革中對春橋最致命的一次反擊,便是在十大前夕向主公推薦了王洪文,稱其乃是務過農、當過兵、做過工、造過反的“四有新人”,受過全面考驗,前途無可限量。

主公當日正因皇儲虛空而懊惱,雖屬意春橋,但自知其結怨甚深,難孚眾望,此刻聽得王洪文其人,自然大感興趣。尤其出自康老之口,其分量自不待言。

於是下詔令洪文進京,十大之上,一躍而起,位列三號人物,非但遠遠凌駕春橋之上,且僭越於康老之前。康老雖有弄巧成拙之憾,但對於遏制了春橋的前進步伐卻依然暗自得意。

可以這麼說,康生在文革中的這步殺手棋,大大改變了當日中國政壇的局勢,縱然稱不上是石破天驚,卻依然給日後帶來了深刻影響。

春橋原本期望自己在十大上攫得“副主席”之職,沒想到僅收得常委雞肋,其憾自不待言。而此事的直接動因,卻緣於康老在主公面前的那番立儲建言。姜固然還是老的辣,誠為箴言。
葉帥是文革中與春橋戰鬥到最後一刻的人。

文革初期,“二月逆流”後的葉老帥中了春橋的冷箭,幾乎被放置閒曹、棄之不用。後林總秋狩,軍中無主,葉帥方才重新出山。然而主公多疑,後又將春橋、洪文塞進軍委常委班子,雖有參政之名,卻只能行“伴食”之事,反惹得老一輩軍頭反感,斯可謂主公失策,愛之足以害之。

但主公畢竟是開國英主,雙目如炬,生前即已看出葉帥身懷呂端之才。北宋良相呂端當年在太宗賓天之際,設計將內廷總管王繼恩關了禁閉,從容迎真宗即位,成就了擁立之功。千載後,葉帥恰異曲同工,不過兇險猶有過之而已。

春橋等人自信太過,以為憑藉二、三人之力,行口舌之利、借檄文之雄,即可逼迫華老西退位,殊不料反將華某人逼進老幹部懷抱。弄巧成拙,破壞了主公臨終布下的託孤大局,重演了“辛酉政變”,如此顧命四大臣(包括“旗手”),被齊齊端鍋。此次政變,葉老帥穩坐釣魚臺,以三軍主帥之姿,成底定中流之功。
至於春橋與王、江、姚之輩,純因文革自保而結盟。對於旗手,春橋是畏勝於敬,只因崇其主而尊其仆,有主公的面子在,則無論如何不得不予敷衍。小張知道,只要抓緊石榴裙,自己便永遠是主公的圈裡人。

在中國搞政治,想脫離裙帶關係是痴人說夢。封建社會幾千年的精華,不會因為一朝一代幾個口號的更迭而消亡。而旗手對於小張,亦尊重有加。眾所周知,旗手脾氣之大直追主公,文革中上至相國、下至內侍,無不要受她的吆喝。唯獨對於小張卻是異數,其尊重有加,言必稱“春橋以為如何”,待之以軍師之禮。這也是旗手難得的自謙之時,伊深知春橋的策劃之能,暗地裡已允諾將來酬之以相國之位。
而小張對於旗手小心服侍之餘,對於另兩個政治夥伴王、姚則又是另外一番隨便姿態,絲毫不放在眼裡了。

對於王,有狗肉上不得席面的評價,只因風雲際會,攫得三號人物的桂冠,其實原本不過是小張在上海灘上的一個看家小弟,十大之中在接見上海代表時,春橋曾意味深長地以酸楚口氣言道:“你們十七棉紡廠為中央貢獻了一個王洪文。”言外之意不過將小王看做是劣質商品罷了。

只因政治鬥爭需要,而不得不拉攏一把。而小王在失寵後對春橋更是尊重有加,絲毫不敢以三號人物自居。

有趣的是,在據傳是“四人幫”自己草擬的政變成功的名單上,赫然將王洪文的黨內排名列在春橋之後,而王居然也甘之若飴,可謂有自知之明矣。

至於姚文元,只因有操筆“駁雜”之能,被春橋視作替手,故一路隨之在政壇飆升,其對江、張均崇拜至極,在幫內堪稱賢內助,主持日常筆札瑣事,不以此干擾旗手、眼鏡的決策之功。

然而不論怎樣,小張在幫內的軍師地位是公認且無人可取代的。可以如是說,四人幫里說了算的是“旗手”,但真正設謀的“謀主”卻微張春橋莫屬。
一介寒素,起於草莽,身無尺寸軍功,憑刀筆之功徑升都堂。上自得君既專,下自凌駕百僚。外連造反派,內結石榴裙,自視太過,詡為“謀主”。

然而一朝謀敗,身陷囹圄,真真應了那句老話:槍桿子,筆桿子,革命要靠這兩桿!二杆子缺一,云何不敗?前者如林,後者如張,足為後世警醒焉。

回復
6樓
2014-11-13 18:43
舉報 |

公孫淳衡

小吧主

13
江左鳳凰作品
回復
7樓
2014-11-13 18:45
舉報 |

公孫淳衡

小吧主

13
張春橋在法庭上的辯護詞
按照這個世界的規則,我早就想好了有這麼一天。
——張春橋在法庭上的講話
(張宏良按:最初看到張春橋這個講話感到十分疑惑,因為30年來一直流傳着一個說法,就是張春橋在法庭上始終一言未發,不過仔細閱讀就會發現,這的確很像張春橋的講話。張春橋講話的歷史基點和凝練風格是很難模仿的。或許有人會說,鄧丨小平的講話更加簡練。對!鄧丨小平講話是簡練,張春橋講話是凝練,簡練的講話容易模仿,凝練的講話很難模仿。從這個講話題目和內容看,張春橋事先已經預料到了政敵的勝利和自己的悲劇結局,他卻沒有像鄧丨小平那樣見風轉舵,及時投靠對方,而是坐等滅亡的最後降臨。在此張春橋的“弱智”和鄧丨小平的“睿智”形成了強烈反差。附件中是鄧丨小平分別給毛主席和華國丨鋒的兩封信,給毛主席的那封信導致了鄧丨小平1975年復出,並且不是一般復出,而是黨政軍大權在握;給華國丨鋒的那封信不僅導致了鄧丨小平再次復出,而且最終還成為第丨二代領導核心。特別是鄧丨小平給華國丨鋒的那封信,如同致幻劑般讓華國丨鋒迅速迷失了自我,洋洋自得地對陳永貴等人說:“我給了鄧丨小平第二次政治生命,鄧丨小平肯定會感激我一輩子”。張春橋一直被指責為是老謀深算的“軍師”,既然是老謀深算的軍師,就不可能不懂得諸如“屋檐低頭”“螻蟻貪生”這類連低等動物都知道的活命哲學,導致張春橋明知是地獄而仍然前行的,其實是所有歷史變革者都難以克服的手段和目的之間二律背反的內在悖論。正是這個歷史悖論推動耶穌走上了十字架,推動釋迦牟尼苦苦冥想於菩提樹下,推動馬克思發明了無產階級專政理論,推動毛丨澤東發動了文化大革命。如果有人感覺政治話語太複雜,不好理解,就看一下自己身邊的日常生活吧,無論是百姓還是官員,學者還是市民,那些競爭的勝出者憑藉的是什麼?是更有道德更有才能?還是更加陰險更加卑鄙?懂得了日常生活中這個現象,也就懂得了歷史變革者總是悲劇命運的深刻道理。下面是張春橋的講話和鄧丨小平的信。)

回復
8樓
2014-11-13 18:45
舉報 |

公孫淳衡

小吧主

13
我的發言並不是打算在一個即將走向資本主義道路的政權機器前為自己辯護。但既然今天你們還打算維繫一個偽善的辯護程序,我不介意在這裡和你們安排的旁聽者聊幾句。
我從來不認為我是純潔無暇的聖人。這個社會有100條或更多的理由指控我有罪,但正如我預料的,你們指控我的罪名在這100條之外,而且製造的罪名非常不專業。比如說與林彪集團合作。那些為我炮製罪狀的人不知道有多少次曾和林彪集團一起密謀殺光所謂的“文人集團”,也就是無產階級繼續革命派。或許幾十年以後,你們會給自己曾經的同謀翻案,同時繼續稱我為罪人——我會很高興你們這樣做,因為我恥於讓另一個懦弱的反革命集團分享我被走資派打擊的光榮……
……你們現在面臨一個非常矛盾的問題——毛主席。你們試圖繼承他的權威,你們試圖繼續尊他為領袖,你們試圖宣稱自己和毛丨澤東的革命路線一脈相承,你們知道甚至不能和逝去的偉人對抗……但你們絕對不同意毛主席建國以來的革命路線,本能地要保護自己官僚機構的特權……
因此我們被推上這個審判台來為毛主席的“錯誤”負責,我對此既感到光榮,又感到惶恐……我作為毛主席革命路線的具體執行者之一,斷然不敢獨占這一理論成果的發明權;但我很樂意看到,我因為這一路線而被審判,這是一個光榮的職責!
我知道,我們其中有人會認罪,會痛哭流涕地懺悔,會聲淚俱下地揭發自己和林彪集團的合作……這同樣在意料之內……歷史總會在恰當的時候甩下一些人,因為他們本來就不配歷史賦予他們的責任,更加當不起這份光榮。當然,你們不會因此饒恕這樣的人——因為他們的能力限於污辱自己……
就在我被審判、被指責的時候。人民公社正在被解散,獨立的工業體系正在瓦解,成千上萬的人正在以各種罪名被正式或非正式的法庭判罪、私刑處死。那些聯動分子正在迅速的被提升,千百萬重新獲得權力的大小官僚正快活地讓子女聯姻,為利益集團補充新的血液……這絕不意外。
而且由於你們竊取了人民幾十年積累的工業財富,你們有能力在短期內收買人心……讓被蒙蔽的人民一起聲討我們革命派的罪行……
這種小伎倆混得了一時,能混一世嗎?慎重的說,或許能吧;如果這“一世”指的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話。
我還不老,在我有生之年,未必能看到你們的滅亡,但我可以看到你們的墮落,看到你們的子孫走向瘋狂!看到你們鎮丨壓群眾,看到你們在群眾中埋下另一次革命的火種

回復
9樓
2014-11-13 18:45
舉報 |

zmk13531705195

混一戎華

9

回復
10樓
2014-11-13 18:46
舉報 |
來自Android客戶端

公孫淳衡

小吧主

13
此篇存疑,博一笑耳
回復
11樓
2014-11-13 18:46
舉報 |

公孫淳衡

小吧主

13
由葉匡政編輯、 中國文史出版社於2006年出版的《大往事·縱橫歷史解密檔案》一書收有一篇王文正口述、沈國凡整理的<張春橋緣何在法庭上一言不發> ,對眾所周知的張春橋受審時神色夷然不發一語,提出內幕觀點:

“法庭上,張春橋為什麼從頭到尾一句話都不說?

這個謎不但使許許多多的中國人感到困惑,也使許多的外國記者和朋友感到不解。

一些國外的記者在評述時曾說,這是一個不願回答任何問題和不願為自己辯護的人。

而我作為當年審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特別法庭審判員,卻認為,這是一個在事實面前自認失敗的人。

張春橋在法庭上的沉默,起碼說明他認為自己過去的所作所為是不會得到全國人民原諒的。”

為何張春橋的沉默是“在事實面前自認失敗”,請聽王文正的獨家口白:
"其實,在開始對他進行隔離審查初期,張春橋並不是這樣,他還是張口說話的。"
"張春橋被捕以後,在開始對其實行預審時,他還是肯講話的,只是對一些重大問題設法迴避。在對於王洪文赴長沙告狀誣陷周恩來總理一事,張春橋一開始與王洪文、江青、姚文元一樣都是願意講的。就要想法全力“阻止小平出任第一副總理”。審訊人員接着就問:“你們在搞掉周總理和小平之後,想由誰來擔任第一副總理並在以後接任總理的職務呢?”

此時的張春橋說到了興頭上,根本就沒有防備,然後便回答:“他們的意思是讓我來。”這裡的“他們”當然很明顯,就是“四人幫”的其他三個人。張春橋此話一出,擔任審訊的人一陣興奮。在開始預審“四人幫”時,他們把一切問題都往毛澤東身上推,只承認自己是認識上的偏差,是理解上的片面,是執行上的錯誤,並用以來對抗審訊,使整個審訊進展遇到了困難。這個困難的關健就是“四人幫”一夥的一些行動,究竟是毛澤東的指示,還是他們利用毛澤東的威信,在下面搞自己一套“改朝換代”的把戲。


張春橋無意間說出的話,才完全暴露了他們一伙人的天機:他們所干的一切,並不都是毛澤東的指示,而是有其一定的政治目的的。


回復
12樓
2014-11-13 18:48
舉報 |

公孫淳衡

小吧主

13


“四人幫”一夥的罪惡目的終於弄清:篡黨奪權,改朝換代。

獨獨是這個一向以深思熟慮着稱的張春橋,在預審的時候就暴露了他們一伙人的野心。從此,預審工作打開了一個突破口。老奸巨滑的張春橋很快發現自己這次對答有失。為了防止再次出現這種情況,張春橋從此便沉默不語了。這樣,張春橋的沉默就成了特別法庭的審判中一道令人費解的“風景”。"
老奸巨滑者在法庭上一言不發的費解“風景”,原來是因說溜了嘴,四人幫軍師如此不堪,豈不類於黃嘴小兒!為何張春橋志在總理大位就是不赦的政治罪惡?試問玩政治者無論革命派或走資派誰不想掌握更多的權力呢?

張春橋暴露天機之說可信嗎?我們就請前公安部長王芳出場證供一下,此人當時負責偵察預審張春橋,他在回憶錄第九章<兩案審判>有“提審張春橋”的專節記述:

"我們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上,於(80年)6月2日開始對張春橋的提審。這天上午9時,我、黃榮波、王汝良和擔任記錄的陳若林、周詩裳等在預審室坐定後,即由警衛把張春橋帶入。我讓他面對面坐下,我首先向他宣布中央決定,講明他的案件由公安部依法受理;同時向他原文宣讀《刑事訴訟法》第32、34、35條和第64條,特別強調《刑事訴訟法》中,被告人“可以陳述有罪的情節或作無罪的辯解”,“只有被告人的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充分確實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

我向他宣讀後,問他聽清楚了沒有?

這時張春橋有氣無力地說:“我不是反革命。”

停了一下,張春橋又說:“你講的我都不接受,我沒有違反你這個法。”

此後,張春橋便不說話,不回答我們提出的問題。其間,我反覆闡明政策和法律,也駁斥他所謂“不是反革命”的言論,他也一聲不響。這次預審僵持了一個小時,在宣布將他帶下去前,要他在預審筆錄上簽字,他說“不簽”。

張春橋在預審中可能不開口、不交代問題、不簽字等,我們是有準備的。因為張春橋從隔離審查那天起,就不說話,但他曾表示“不到說話的時候”。"
"第一次提審他後,大約隔了半個月又第二次提審,他還是那副樣子,閉口不言。我們就估計他在預審中不會開口了。"
"到9月中旬結束了對張春橋的偵查預審,其間一共提審了11次。每次預審,張春橋除表示“不看”預審記錄、“不簽字”外,始終耷拉着腦袋坐着,緊閉着嘴。連與他的同夥王洪文、徐景賢面對面對質時,仍是那副樣子。"
在當年主事者筆下11次提審,張春橋“始終耷拉着腦袋坐着,緊閉着嘴”的狀況下,何來老而不死者口述:
回復
13樓
2014-11-13 18:48
舉報 |

公孫淳衡


小吧主

13


“你們在搞掉周總理和小平之後,想由誰來擔任第一副總理並在以後接任總理的職務呢?”

“他們的意思是讓我來。”


使“一向以深思熟慮着稱”者“對答有失”,“為了防止再次出現這種情況”,遂出現“從此便沉默不語”的費解“風景”!


其實這道風景並不費解,王文正既是公元一九八一年一月二十三日最高人民法院特法字第一號判決書正、副庭長之後排名最前的審判員,則他應知一九八0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上午庭審張春橋誣陷罪時公訴人之所言:“張春橋為什麼拒絕回答問題?這是因為張春橋早已作了準備,他已經橫下一條心,準備殺頭的。”這段話就刊在隔天的人民日報上,記者叢林中在<“改朝換代”之夢的破滅——特別法庭第一審判庭側記之二>還有下列論述:


"“不成功,便成仁”,是一切與人民為敵的亡命徒信奉的教條。"


"在昨天法庭調查的整個過程中,在大量證人證詞面前,張春橋不置一辭,無言可答。審判員一再發問:“你聽清楚沒有?”“你有什麼話要說?”“我第三次問你!”……張春橋卻始終不吭一聲,裝聾作啞,象一塊木頭,引起旁聽席上一片憤怒。


張春橋這種態度不自今日始。審判之前,當把起訴書副本送給他的時候,他竟兩次拒絕接受。"


"原來,“文化大革命”十年中,張春橋不止一次地表露過冒險家孤注一擲的心機。1968年到1969年,張在上海市革委小會上曾幾次說過:“赤條條來去無牽掛,我早就準備殺頭了!”1976年4月,張對其女兒張維維說:“主席百年之後,也好辦,那就跟他們斗吧,斗得過就斗,鬥不過就千刀萬剮。”他甚至對張維維說:“要告訴你的對象,同我張家結親,是要準備殺頭的。”1976年9月,張又對徐景賢說:“我如果有什麼事的話,總是要連累你們的,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殺頭了。”"


人家早就準備殺頭成仁了,還為防止失言而沉默嗎?你王文正也太小看如你前揭口述:"在這次小型的生日宴會上,毛澤東主席將張春橋拉到身邊坐下,並誇他是“紅色秀才”"者的膽識了。


“作為一名在文革中曾受到過不同程度揪斗的法官”,王文正在《以共和國名義判決[審判“四人幫”上海餘黨前後]》一書聲稱:


"作為親歷了整個對“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十名主犯審判和對於江青反革命集團在上海餘黨審判全過程的一名法庭審判員,我感到很難過。這些作者,大都沒有親自參加過北京、上海這兩場驚心動魄的大審判,有的也只是旁聽了一兩場,便將這種旁聽寫成“參加”,更有的是查找了一些有誤的資料,便匆匆成文成書,造成多處失實,錯解歷史事件中的人物、時間和地點,貽誤讀者和後人。"

"我可以很負責任地說,在全國所有的法官中,參加過這兩場(而不是一場)決定共和國命運大審判的審判員就只有我一個人,雖然我年事已高,本着對歷史對後代負責的精神,趁現在記憶力還好,手中許多當時的文字資料還在,我有必要對此進行一次全面的回憶。"

王文正勇於指責其他未曾親自參與審判者的作品“多處失實,錯解歷史”、“貽誤讀者和後人”,而其本人如前揭文所述,“我參加預審工作後,通過看材料和開會,才知道毛澤東主席對上述三件事都是支持的”、“我在參加秦城監獄預審的時候看了當時中共中央政治局的會議記錄”,顯然他知曉預審張春橋的情況,也在審判庭上目視耳聞其已“準備殺頭”,卻對毛澤東口中“紅色秀才”的不屑一辯故弄玄虛出一道令人費解的“風景”,就知口口聲聲“參加過這兩場(而不是一場)決定共和國命運大審判的審判員就只有我一個人”者,正是“錯解歷史事件中的人物”而“貽誤讀者和後人”的共犯!

回復
14樓
2014-11-13 18:49
舉報 |


公孫淳衡

小吧主

13

(“對國家和人民危害特別嚴重、情節特別惡劣”被判死刑者當年在上海迎接尼克松總統到訪


回復
15樓
2014-11-13 18:49
舉報 |


公孫淳衡

小吧主

13

("張春橋來到總理跟前,俯身聽到周恩來微弱的聲音:“你和文元同志要好好幫助王洪文同志,他還年輕。”"——摘自《毛澤東最後七年風雨路》,顧保孜 杜修賢 着,人民文學出版社)


回復
16樓
2014-11-13 18:50
舉報 |


公孫淳衡

小吧主

13

轉載自天涯

回復
18樓
2014-11-13 18:57
舉報 |


公孫淳衡

小吧主

13

不代表本人觀點,請諸位就文章發表看法


回復
20樓
2014-11-13 19:56
舉報 |

xj1292736085


混一戎華

9

四人幫大匪首必須要除,但光除匪首不夠,那些在各地各單位興風作浪的小匪首也得除,然而。。。

回復
22樓
登錄百度帳號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4: 父親往事:沙甸事件 (組圖)
2014: 什麼是左派嗎?什麼是中國保守派?
2013: 新三座大山不得不讓人想念偉大的毛澤東
2013: 東方日報: 日本挑起貨幣戰 中國未打已
2012: 薄熙來缺席人代會 王立軍傳被定叛徒 
2012: 王立軍事件:人代會失焦,胡錦濤失分
2011: 李光耀:腐敗普遍存在 但越民主的社會
2011: 有一種行為叫無恥!——評美國駐華大使
2010: 蘆鶴: 淺談『拆彈部隊』獲奧斯卡6獎
2010: 姚明戳穿了自己的愛國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