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哈佛畢業演講華人學生:難過人們不再信學習改變命運
送交者: 夢境甜甜 2016年05月31日08:09:02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4月27日,哈佛大學生物系博士畢業生何江在Facebook上寫道:“這是一次耗時很長的競爭,但很高興我撐到了最後。”

為了從2000多名畢業生中脫穎而出,何江找到肯尼迪學院專門負責publicspeaking訓練的教授來幫他改稿子做訓練。

終於,一個月後,美國時間5月26日上午,何江以及另外兩名畢業生站上了哈佛畢業典禮的演講台。這代表着哈佛畢業生的最高榮譽。

除此之外,這次登台對於何江有更為特殊的意義——他成為首位在哈佛畢業典禮上演講的華人學子。

何江來自湖南省的一偏遠農村,可以說在這位28歲的青年成長史中始終伴隨着競爭。他從教育資源貧瘠的中國鄉村到走出了8位美國總統、上百位諾貝爾獲得者的世界名校,何江一次次在激烈而又殘酷的競爭中勝出。

何江說,高考抑制了創造性,但對於他一個偏遠農村的孩子,很難想象如果沒有高考,他怎樣才能勝出。

不過,這些年他感受到很多農村家庭不再篤信“學習改變命運”。他很難過。

哈佛畢業典禮,何江在演講。

“為什麼哈佛會一開始錄取了我?”

何江的父母沒能像其他家長一樣,去大洋彼岸參加兒子的畢業典禮。

在中國湖南寧鄉縣的一個山村,媽媽曾獻華打開微信,開始跟何江視頻聊天。此時的波士頓已是深夜,何江在做最後的演講練習。

第二天上午,何江和另外兩位哈佛畢業生站上了畢業典禮的領獎台。他們要向超過三萬人分享他們的故事。

這是哈佛學生的最高榮譽,也是何江從未想過的事。

7年前,何江申請到了哈佛生物系的博士項目,並獲得了全額獎學金,那時,他即將從中國科技大學本科畢業。

一進哈佛校園,見到那麼多優秀的學生,何江感覺沒有信心:“我甚至懷疑為什麼哈佛會一開始錄取我?”

何江強迫自己參與美國人舉辦的活動和討論,為了更好地了解哈佛文化,他在第二年申請成為輔導員。

臨近畢業季,一位教授建議他去申請做畢業典禮的研究生發言代表。何江覺得自己不善演講,英語又不是母語,沒信心,他只是抱着試一試的心態接受了教授的建議。

競爭十分激烈,有幾百人的參選,在10幾位教授的篩選後,何江成功的入圍複賽。進入了複賽,演講需要完全脫稿。

何江緊張極了,下台後連自己說過什麼都忘了。

為了這次選拔,3月初,何江參加了學校的演講工作坊,從學寫講稿起步,每改完一稿,他都發給朋友閱讀。他還找了肯尼迪學院的教授和許多之前認識的教授來幫他改稿子做訓練。

複賽兩個小時後,何江收到評委的郵件,過關了。

黎明是何江的高中同學,畢業後一直從事留學教育工作。何江內部選拔時,他正在哈佛參加一個教育論壇,選拔在晚上進行,當天黎明和何江見了面。他對剝洋蔥(微信ID:boyangcongpeople)回憶,“何江很有信心,他一直心態比較平和。”

何江與哈佛華裔生物物理學家莊小威。

“爸媽沒有那個能力,你放棄吧”

1988年正月初一,何江出生於寧鄉縣停鍾新村的一個農民家庭,兩年以後,弟弟出生。一家四口住在沒有自來水的土坯房裡,下雨天,房頂漏雨,要用盆子去接。

父親何畢成高中畢業,算是村裡的“知識分子”,母親曾獻華不識字。他們養豬、種水稻,維持家裡的生計。

不過,何江的父母打定主意要供兒子讀書,“能讀到哪就供到哪”,何畢成對剝洋蔥(微信ID:boyangcongpeople)說,“我們家沒有背景,做生意也沒有資源,唯一的出路只有讀書,讀書可以改變命運。”

何畢成介紹,90年代初,村子裡的很多年輕人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給家裡的老人看管。何江的爺爺奶奶年紀大了,他們不放心把孩子留在家裡,放棄外出打工的念頭,一直留在村子裡陪孩子長大。

何江四歲就讀小學了。每天放學,村子裡的孩子都在外面跑着玩,何江被關在家裡寫作業。

何畢成變得很嚴厲,有一次,何江有一道題不會做去問爸爸,何畢成生氣地說,“我讓你去學校讀書,你不好好學還要回來問我?”

何江小學畢業以後,他想到鄉上的私立學校讀初中,學費一年一萬。

曾獻華回憶,當時她為難地講:“爸媽沒有那個能力,你放棄吧,只要會讀書,自己努力,在鄉里也是一樣的。”

何江有些不甘心的進入鄉里中學。中學一共四個班,2002年,最終順利考進了寧鄉一中,寧鄉縣最好的高中。

黎明回憶,他們一屆共20個班,其中1個重點班,1個藝術班,18個普通班。重點班是按照入學考試成績分的,取前50名。何江和他都沒能進入重點班。他和何江是當時的“飯友”,在寄宿高中里,每天同吃同學。

何江的另一位高中同學談俊新對剝洋蔥(微信ID:boyangcongpeople)說,何江那時候經常穿一件淺藍色的襯衫,用縫紉機縫製的那種,何江屬於同學中貧困的那一部分。

那時,何江他們經常站在教室門口等待下課鈴響,然後以百米衝刺的速度跑向食堂。昨天在何江登台演講之前,黎明在朋友圈感慨那段時光:“因為不想排隊浪費時間,要麼最快跑步到食堂,要麼等到最後”,省下來的時間就用來在教室里學習。

在黎明眼裡,何江是個“心很大、人很近”的人,“胸襟、視野、格局很大,但人很親近、很熱心”。

何江的一位高中老師說,何江本來的目標是北大,高考前見了北大招生的老師,滿懷期待走進考場。但高考成績出來以後,沒有達到想像的分數,何江最終選擇了中國科技大學。黎明考入中國人民大學。

“毒蜘蛛軼事”

何江演講的題目是《蜘蛛咬傷軼事》,在他小時候,有次被一隻有毒的蜘蛛咬傷,母親讓他咬上一支筷子,並用被白酒浸泡過的棉布纏在傷口上,然後點着了棉布來幫他治病。

在被毒蜘蛛咬傷的年代,已經有現代醫療技術,何江問自己,為什麼他當時沒有接受正規的治療?

他通過這個故事闡釋了自己的科研意義:找出更多創造性的方法,將知識傳遞給像他母親一樣的農民群體。

世界著名經濟史學家尼爾弗格森曾到哈佛做“經濟全球化”的演講。結束後,何江找到尼爾弗格森並分享了自己對於全球化及中國農村發展的看法。尼爾弗格森當場問他:“你這周三有時間嗎?我想請你出來喝杯咖啡,我們好好聊聊這個話題。”

讓何江沒想到的是,當天弗格森還帶來了好幾位重量級教授,結果他們暢聊了半日,最後弗格森建議何江把他自己的故事寫成一本書:從中國農村的變化來反應中國近30年的發展變化,因為你自己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

何江很喜歡《江城》這本書,從一個外國人角度寫中國普通人的生活;他希望自己的書能夠從中國人的角度寫一個鄉村的故事。

“我經歷過巨大的城鄉差距,也見到了知識和技術如此分配不均。其實,我們可以很容易地幫助那些落後地區的人們,只要把現代社會裡的知識分享傳遞給他們”,何江說,“我希望能夠讓哈佛的畢業生們在新的旅程開啟前,重新思考一下我們的使命。”

黎明說他對何江的演講感觸特別深,他們兩家住得很近,黎明對剝洋蔥(微信ID:boyangcongpeople)說,他們深刻體會到他們家鄉知識和教育資源的匱乏。

當時村里“知識改變命運”、讀書重要的思想盛行。黎明的爸爸也是這樣,很重視對他的教育,村子裡有打牌的攤子,黎明小時候愛去看熱鬧,一旦被發現就會被爸爸用樹枝打。

“養兒不讀書,不如養頭豬。”是他們那裡流行的一句諺語。

不過,這幾年何江的媽媽偶爾聽到親戚朋友議論,讀那麼多書也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大學畢業生掙得沒有農民工多。他們那裡對“知識改變命運”的信心開始動搖。

何江聽到這些,很難過。不過他還是堅信教育對人的影響是錢和物質不能衡量的,“因為他會影響你的人生態度和視野。”何江說。

因為哈佛的畢業演講,何江成為熱點人物。好友黎明在朋友圈發了一組和何江的照片,並配上文字:“待殊途同歸—學習改變世界!”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5: 阿妞不牛:南海問題,鄧小平再發威也沒
2015: 把五毛給大家亮亮相—五毛照片大全,五
2014: 朗鈞:毛澤東的“個人崇拜情結”及其在
2014: 六四:另一種真相
2013: “平反六四”是稱臣 “愛國愛民”是獻
2013: 推廣平安重慶經驗,新華網:習近平就建
2012: 談:馬悲鳴:「六四」坦克上街的技術合
2012: “烏有之鄉”借屍還魂 “紅色中國”境
2011: 中共的卑鄙無恥之處就在於當年它搞的,
2011: Lesson請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