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潘維求是網訪談:十八大後,中國正在改變,共產黨和共產主義必然
送交者: 象棋 2017年05月17日07:01:00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潘維求是網訪談:十八大後,中國正在改變,共產黨和共產主義必然回來! 點擊:19  作者:記者    來源:求是網  發布時間:2017-05-17 13:47:25

 

 1.webp (10).jpg

 

     十八大後,中國正在改變,共產黨和共產主義必然回來!

 

      未來中國要用市場的方式創造財富,用社會主義的方式分配財富!

 

    求是網編者按最近《人民的名義》火了,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這部劇抓住了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根本問題:只有信仰人民才能領導人民——這不僅是習近平主席一直強調的最重要的“初心”,更是破解改革開放發展到今天出現的種種弊端的良策。那麼如何做到“信仰人民”?求是網特邀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北京大學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主任潘維為您解答。採訪主持:董航、劉小暢)

 

精彩觀點:

 

    ▉ 當執政黨脫離群眾脫離了非體制內的8000萬普通黨員,基層就沒有人監督了,也就沒有人去組織群眾,群眾就變成了一盤散沙,那麼官員就可以高高在上,想幹什麼幹什麼,不想幹什麼就不幹什麼。 

     有人說中國只有經濟改革,沒有政治改革,完全說不通。中國的政治體制也一直在改革,只是有一些根本的東西不能改,這個不是說什麼滯後不滯後的問題,是根本不能改,有些東西是要堅持住的,比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毛澤東思想作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家的指導思想,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幾千年來我們都要堅持,這是立國之本,改了就不是中國了! 

     對於很多國家來說,今天所面臨巨大的社會分裂,是資本攪的;而我們中國①堅持用市場的方式創造財富,②用社會主義價值觀來指導財富的分配這樣做我們就可以走得比較穩——既滿足了精英們的要求,又滿足了大眾的要求。 

     我們中國需要共產主義的信仰,我們希望整個社會都能相信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以平等求全社會的團結,這樣的思想就是社會至上的思想,就叫社會主義與資本純粹追求利潤是不一樣的價值。

 

1.webp (11).jpg

 

      一、巨大的成就為何伴隨着人民如此多的焦慮?

 

       求是網:潘老師您好!您的新書《信仰人民:中國共產黨與中國政治傳統》中很多問題都提得很尖銳,因此想就“人民”這一共產黨執政所應關注的核心問題向您請教。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了巨大的發展成就,但中國人民卻從來沒有過如此多的焦慮,您是如何看待這種悖論所出現的原因?

 

潘維:我們這個時代變了——從“患寡”到了一個“患不均”的時代。“不均”主要來自於社會領域的資本化。社會領域指的是教育、醫療、養老、住房這幾個方面簡而言之叫做“養小送老”。這些領域的過度市場化和資本化就會使我們的老百姓感覺生活艱難。年輕人不敢結婚,不敢生孩子,買不起學區房;孩子上幼兒園貴、上小學貴、上中學貴;然老年人看病貴、看病難相反,在一些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比如日本、西歐,你會發現上哪個學校都差不多,水平都平均,甚至大學的水平也開始平均,這樣老百姓就會覺得生活容易。我們現在這個問題就出在社會的過度市場化和資本化。

 

      求是網:現在一些民眾將這種後果完全歸咎於改革開放,希望回到1950年代的中國,您是如何看待這一問題的?

 

潘維:一個人不可能同時踏入同一條河流,歷史從來不倒着走,但是它會給人以啟發。我們曾經在一個極低的水平上面做到了一種均等。雖然那個時候我們錢很少,幾百塊錢的人均GDP,那麼,今天我們已經是到了人均8000美元這個富裕程度使得我們可以在一個較高的層次上做到比較均等但是這跟當年的認識也不一樣。

 

財富是市場創造出來的,但財富的分配要靠什麼?是市場的價值嗎?還是應該靠社會主義的價值觀來指導?換句話說,也就是說我們還要不要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可以不可以被空洞化?社會可以被市場化嗎?是不是所有領域(包括分配領域)都要資本化、市場化呢?這就變成了一個重大的問題。同時我們看到歐洲這些國家,當年都是在生活水平較低的狀況下做成的均等化。那麼我們現在的情況比他們當年好,比他們當時要富裕。二次大戰剛結束的時候一片廢墟,他們做起來的。那麼我們呢?是不是今天該做了呢?所以我才會一開始就說一個“患寡”的時代可能要結束了。現在的主要問題“患不均”。因此,未來中國最佳的道路在於,用市場的方式創造財富,用社會主義的方式分配財富!

 

      二、黨為什麼會出現腐化?根源究竟在哪裡?

 

      求是網:伴隨着巨大的經濟成就,黨的建設也面臨着諸多挑戰,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執政黨的腐化問題,但懲治腐敗決不僅僅是打一兩隻老虎、拍一兩隻蒼蠅能解決的。您認為問題的根源在哪裡?

 

      潘維:改革開放之後的二三十年,我們黨員隊伍的質量確實出現下滑,集中的代表(腐敗的代表)一是腐敗二是不作為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從嚴治黨確實起了一些比較明顯的作用,過去亂作為加上腐敗的現象有所緩解,但是現在的新問題是不作為:一些幹部該幹的事不幹了,處處刁難老百姓。我們應該把這個“黨為什麼腐敗”的這個根子說說清楚!為什麼治了腐敗以後又出現了不作為?這就是我在《信仰人民》一書的序言裡講的,更深層次的原因——我們黨政體系脫離了老百姓,最集中的表現就是脫離了8000萬非體制內的普通黨員。當你脫離了8000萬普通黨員,基層就沒有人監督了,也沒有人去組織群眾,群眾就變成了一盤散沙,那麼官員就可以高高在上,想幹什麼幹什麼,不想幹什麼就不幹什麼。

 

      求是網:這就是您說的“政黨官僚化”“政黨科層化”吧?

 

       潘維:是的,有這種危險的趨勢如果黨變成了一種行政體系,或者簡而言之變成了政府,那就等於取消了黨。所以離開了群眾的黨就沒根兒了,就必然官僚化。官僚化再往前走一步就是腐敗化,所以治了腐敗但是沒治官僚氣,就出現了不作為:想給老百姓辦就辦,不想辦就不辦,反正找個藉口就不辦,就是不幹事兒了。

 

       求是網:現在強調各單位尤其是國企的黨的建設、黨委領導,是不是也跟您說的這個有一些關係,要點是突出黨的作用。

 

      潘維:我覺得企業可能在其次。對於國企來說,要求黨的領導是無可厚非的,因為畢竟是國家、政府的企業。那麼要往哪邊兒走,怎麼改革要聽黨的,這個話是沒什麼問題。但是說在一般的私營企業裡邊是不是要建黨,這個我們目標不清楚。而我們為什麼要在私營企業裡面建立黨組織,對這個概念本身的提法不清楚。我認為黨的主要目的是組織老百姓、組織居民,不是組織企業,那些是已經被市場組織起來了的——有勞動紀律,有企業的經營方式,各有各的企業文化,所以真正一盤散沙的是城市、農村的居民。居民這個身份為什麼重要?因為我們勞動不是為了勞動,而是為了生活。既然勞動是為了生活,那麼生活是不是有所改善,生活的居住區是不是比較好,是決定大家是否有秩序、有組織,彼此不互坑的關鍵,是老百姓最在意的事情。掙錢多、掙錢少決定於我自個兒在市場上的能力,但生活是否愉快就取決於黨和國家了。

 

      三、如何平衡變革與保守?

 

      求是網:要解決中國發展所面臨的諸多問題,“變革”與“保守”是必須要進行的,這也恰恰是十八大以來中國的兩條主線。您曾說過,“變革是勇敢,保守是美德,實事求是地平衡變革與保守是治國者的重任”,在各種改革之聲與“不忘初心”頻繁出現於各種媒體的時候,作為普通讀者可能難以抓住其中的要點,您能為我們釐清一下其中最重要的“變革”與最應該“保守”的傳統嗎?

 

潘維:治國有這麼四件事是最重要的,不論古今中外,第一個是以暴力為基礎的執法執行秩序,維持秩序(關鍵是要確立暴力執法的對象是誰,是反動分子還是老百姓);第二個是代表性也就是說社會強大的集團,得想辦法在國家權力機關尋找到他們的代表(國家權力機關代表誰,代表老百姓還是資本);第三個叫責任心是比一層一層的治國的手段更高級的方式,平衡是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平衡就是平衡部分利益與整體利益,平衡現在與將來的利益,平衡變與不變的利益,這主要指的是領導人的工作(社會財富分配傾向誰,傾向資本還是老百姓);第四個就是社會核心價值觀讓大家都認同一個核心、一個核心價值觀,大家團結一致,就比較容易地治國(社會核心價值去向是依靠人民還是依靠資本)。這四件事每一個政府都在做,只是不同的政府有不同的強調。

 

  在我看來,中國更強調的是後兩者,所以才有一個“變革與保守”的問題。變革”是一種進取心,“保守”是一種美德,這兩者之間要保持一種平衡如果你在一個單位,這個單位老改革,你都不知道今天的“鐵飯碗”,明天會不會變成“泥飯碗”,再後天又是變成別的,你在這個單位就不踏實。平衡年輕跟年老的關係是不是也是重要的?這其實是在平衡現在與將來,年輕的人想要改革,年老的人想要維持現狀,如果光一味地改改改,光靠着年輕人,然後年老的都完蛋了,這個單位能活的下去嗎?

 

說中國只有經濟改革,沒有政治改革,完全說不通。中國的政治體制也一直在改革,只是有一些根本的東西不能改,這個不是說什麼滯後不滯後的問題,是根本不能改,有些東西是要堅持住的,比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毛澤東思想作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家的指導思想,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幾千年來我們都要堅持,這是立國之本,改了就不是中國了!所以必須堅持思想根本原則,這就是中華文明本身。所以說,我們的經濟和政治體制是配合的,世界上沒有沒政治的經濟,也沒有沒經濟的政治。

 

      四、如何用社會主義來凝聚全社會的共識?

 

  求是網:不得不承認的是,改革開放確實帶來了意識形態、利益需求的多元化,主流社會價值觀在青少年中的影響力也有所削弱。在這樣一種複雜的背景下,您認為我們為什麼不能放棄馬克思主義的旗幟?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道路上,如何用社會主義來凝聚全社會的共識?十八大以來,共產主義重新成為社會熱詞,有何深意

 

       潘維:我們在現實中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在理論上的進步沒有協同好,沒有能夠在理論上把我們的進步說清楚,中國的實踐已經先進於理論,所以現在我們迫切的需要把實踐經驗加以總結,上升到理論的高度我在《信仰人民》中專門有一節談社會主義,我認為社會主義要重新定義——你不能再用斯大林的社會主義概念,那樣定義的話,我們路就越走越窄。所以我們要換一種定義,看到社會主義在整個世界上的進步——在亞洲、北美、澳洲、歐洲、非洲、拉丁美洲都在進步。這些國家在社會領域的非市場化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績,比如說教育、醫療、男女平等、這些方面,所以我們必須把社會主義這個旗幟扛起來。但是這個社會主義是什麼?得說說清楚,要重新定義一下在第三產業時代,生產資料的占有已經不在是性質劃分的重要問題,而對於高等教育資源的占有的重要程度與日俱增,因為研發才是關鍵,非物質資源是最寶貴的。

 

       求是網:就是說要重新定義一下社會主義,然後以此來凝聚廣大社會的共識。

 

  潘維:對,社會至上,社會的團結至上,你不能搞成分裂。對於很多國家來說,今天所面臨巨大的社會分裂,是資本攪的;而我們中國堅持用市場的方式創造財富,用社會主義價值觀來指導財富的分配,這樣做我們就可以走得比較穩——既滿足了精英們的要求,又滿足了大眾的要求。

 

至於共產主義,這個是共產黨人的理想。共產黨人為什麼要信共產主義?

 

第一,一個黨必須得有信仰,有精神信仰。沒有了精神信仰,這個黨就有今天沒明天,就像現在的宗教,因為有對於神明的信仰,所以才能一直存在,同樣的道理對於一個現實社會裡邊的政黨也同樣有效。這就是為什麼要有共產主義信仰,或者叫做大同社會的信仰,這兩者是一致的。在我看來,中國的大同信仰比共產主義要早,這也是全體中國人從古至今所相信的,所以為人民服務、共產主義是可以從我們歷史上和中國文化中找到根子的

 

       第二,促進個人修養的提升。雖然我們不是天主教教會,我們有配偶、有孩子、有私有財產,但正是因為有這種大同信仰的修養,或者叫做為人民服務的修養,使我們一直有類似於“文死諫,武死戰”“苟利天下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樣的儒門弟子的教誨,這是一種修養,一種個人情懷。所以在關鍵的時候總是有人能夠站的出來,能夠在需要的時候犧牲自己(大家看明白了嗎?),立地成佛,過去說人皆可成為聖賢,中國是有這個傳統的。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們需要共產主義的信仰,我們希望整個社會都能相信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以平等求全社會的團結,這樣的思想就是社會至上的思想,就叫社會主義,與資本純粹追求利潤是不一樣的價值。

責任編輯:紅星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6: 金復新:(視頻)紀念毛主席親手發動文
2016: 法@輪@功“二號人物”枯坐紐約街頭(組
2015: Robert:贊王岐山反腐敗
2015: 王毅硬是假的,是把好人留給習近平當
2014: xpt: 沒有了美國的亞洲新秩序
2014: 原教旨主義式的極右派和極左派觀點被邊
2013: 維梁:孫維改的名字已經自我招供了
2013: 《光明日報》: 薄熙來下場再證文革模式
2012: 文化大革命的初衷是為了建設一個民主、
2012: 薄熙來6月將被黨籍公職雙開 移送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