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ZT:朝鮮戰爭中朝鮮人民軍的真實戰鬥力
送交者: 馬黑 2017年08月13日19:52:55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以下這篇文章依據朝鮮戰爭的資料和回憶,對朝鮮戰爭期間朝鮮人民軍的戰鬥力,從部隊基本情況,裝備,訓練,兵員素質,指揮人員素質(缺),實戰表現,直到綜合評價,做了全面細緻很有意思的分析。既有所強之處的敘述,也有弱點部分的論證,還算客觀。這裡分析的雖然是67年前的情況了,但軍隊這種組織,它與其它組織的一個很大不同是,它的組織特性的承傳性很強,新兵受老兵影響,傳統作風會代代相傳,因此文中的分析對了解今天朝鮮人民軍的真實戰鬥力,會有一定參考價值


文章談到朝鮮戰爭期間朝鮮人民軍的主力是由解放軍四野部隊朝鮮族師老班底組成的部隊。看到過一個資料,由解放軍轉為人民軍的朝鮮族師部隊,朝鮮戰爭結束時,三分之一陣亡,三分之一回到中國又變成解放軍,三分之一留在朝鮮朝鮮人民軍中,中國朝鮮族入朝高級將領留在朝鮮沒有回中國的,大都受到金日成排擠,有的甚至被清洗。這部分部隊在當今的朝鮮人民軍中,影響非常小了。


文章的最後在綜合評價中的結論是,朝鮮人民軍戰鬥力,相當於當時解放軍四野中的二流部隊。(馬黑)


ZT:朝鮮戰爭中朝鮮人民軍的真實戰鬥力

源自: 王垚 89

朝鮮人民軍最初是以原抗聯和八路軍朝鮮籍歸國人員為骨幹組建起來的,在朝鮮戰爭初期取得了驕人的戰績。自開戰一直到仁川登陸前,美日對朝軍的評價非常高,稱朝軍擁有類似於二戰德軍那種強悍的戰鬥力。對於這種說法,本人持保留態度。在我看來,過分地誇大對手強悍實際上是為自己的失敗尋找遮羞布而已。要評價一支部隊的戰鬥力得從編制,裝備,人員素質,指揮能力,部隊作風、保障體系等各個方面進行綜合衡量。下面就部隊基本情況、裝備、訓練、兵員素質、指揮人員素質、實戰表現等幾個方面簡略談談,權當拋磚引玉。

1、部隊基本情況
  

朝鮮人民軍從建軍的第一天起就深受蘇軍、日軍以及解放軍的影響,可以說是三者的混和體。
眾所周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朝鮮人民軍的創建都離不開蘇聯的大力扶持。朝鮮人民軍的編制、裝備、訓練及戰術基本上都是蘇聯模式,條令是翻譯的蘇軍條令,並特別重視政治教育。
在軍隊體制上,朝鮮人民軍實行的是一長制,各級編有政治副長。朝鮮人民軍為政治副職取了一個頗有朝鮮特色的名稱--文化副長。營以上軍官每人都配小車和女秘書,這一點讓志願軍官兵尤其看不慣。
由於朝鮮曾淪為日本殖民地長達五十年之久,許多朝鮮人曾經在日軍中服過役。不少人是在中國戰場上反正,加入朝鮮義勇隊,返朝後這些人成了最初建軍時的骨幹來源之一。因此朝鮮人民軍受日軍的影響也頗大。比如說,雖然編制體制是蘇式的,但各級編制的稱謂是卻是軍團、師團、旅團、聯隊、大隊、中隊、小隊,這是典型的日式稱謂。
受日軍影響最深的是,朝軍部隊延續了日軍等級森嚴,下級絕對服從上級作風,軍中打罵體罰現象相當嚴重。從一些志願軍將士的回憶錄中我們可以看到,由於我軍無軍銜標誌,不易識別職務高低,在中朝兩軍交往時,朝軍的校官、尉官們往往表現得神氣頤指。在運動戰時期中朝兩軍混居一地時,甚至有人民軍營連級軍官傲慢地命令我軍高級將領為其打洗臉水的事情發生。在獲知眼前衣着樸實,被其視為勤務兵的人居然是志願軍高級將領後,這些朝軍中下級軍官頓時嚇得手足無措。相比中下級軍官,朝鮮師團以上的高級軍官們則對志願軍非常尊敬,這不僅僅是因為這些高級軍官中有許多人原來就是八路軍、東北抗聯、解放軍中的中下級指揮員,對我軍的了解較多,在與我們共同浴血奮戰中結成了深厚的戰鬥情誼,還因為朝軍高級軍官們的政治水平比中下級軍官強得太多。
這種等級森嚴,沒有軍事民主,強調下級絕對服從上級的作風雖然限制了下級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但在作戰經驗並不算太豐富,戰鬥骨幹比例偏少,戰鬥經驗不足,各級軍官實際指揮能力不足的情況下,還是能起到堅決貫徹上級意志的作用。具體表現在朝鮮人民軍在作戰時往往異常勇猛,死戰不退,在士氣高漲,指揮員意志堅決時往往表現得很頑強,但戰術相對刻板。但一旦攻擊受挫,或者軍官喪失了自上而下的控制,或者指揮員自身戰鬥意志不足的情況下,部隊往往士氣低落得特別明顯,戰鬥力一落千丈,前後判若兩人,甚至部隊整體崩潰瓦解。這種現象在一些缺乏八路軍或者四野歸國官兵做骨幹的部隊裡表現得尤為明顯。
解放軍對朝鮮人民軍的影響主要集中在一些從中國歸國的高級將領和成建制返朝的部隊中。從中國返朝鮮的官兵總數幾乎占到了開戰時人民軍總數的三分之一,因此解放軍的一些機動靈活的戰術、部隊建設的一些經驗也帶到了朝軍中。
與許多人想象的相反,解放軍對朝鮮人民軍的影響不僅遠不及蘇軍,甚至還不及日軍。這是因為朝鮮人民軍是由蘇聯顧問一手組建並訓練的,從一開始就將全盤蘇化作為建軍方向。解放軍的那套克敵制勝的法寶,比如機動靈活;軍事民主;不以奪取土地為目標,而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以戰養戰;官兵平等;訴苦運動;群眾工作;優待俘虜,瓦解敵軍等通通被被蘇聯顧問及朝軍中蘇聯歸國軍官視為“不正規”和“游擊習氣”而擯棄。取而代之的是蘇聯那套正規而刻板的單純軍事路線。在這一點上,以金雄為首的從中國返朝的軍官們對此有不同看法,曾試圖進行一些抵制、矯正和揉合,但由於朝鮮國內、軍內整體政治風向的原因,實際上收效甚微。
開戰之初,真正被朝軍統帥部視為精銳的是全盤蘇化,幾乎未受解放軍影響的第3、第4師團。

2、裝備
 

作為日本長期苦心經營的戰爭基地,日本戰敗投降時在朝鮮境內留下了許多裝備物資。但朝鮮人民軍從一開始起走的就是全蘇械化的道路。日軍留下的裝備物資大部分支援給了東北民主聯軍,少數留用的也只是交給各保安隊、警備隊、訓練所作為訓練使用。
  朝軍中的蘇式裝備都是二戰時期蘇軍使用的成熟產品,或者說就是戰後蘇軍換裝汰換下來的裝備。朝鮮境內集中了朝鮮半島絕大部分工礦企業,能保證部分輕武器彈藥及火工品的供給,也能自制部分輕武器(比如仿製PPSH41的49式衝鋒鎗),但重武器全都依賴從蘇聯進口。
  作為開戰時朝鮮人民軍進攻的主要拳頭,105裝甲旅和獨立坦克團發揮了極大的作用。這兩支裝甲部隊裝備的是T34-85型,在當時仍是蘇軍的一線裝備。
  同時期的我人民解放軍仍是雜械,給部隊後勤供應上帶來相當大的麻煩。相比較而言,朝軍的全蘇械化在後勤保障上比我軍的萬國牌雜械要優越得多。但根據後期志願軍的使用經驗,蘇式槍械並不比我們的雜械好用,例如TT33不如毛瑟駁殼槍,DP28輕機槍不如捷克式,PPSH41不如美制M3,莫辛納干步槍不如中正式和美制M1903步槍,郭留諾夫重機槍的輪式槍架不適應朝鮮山地。
  蘇式裝備對朝鮮人民軍戰鬥力的提升主要表現在火炮的數量和質量上。人民軍一個師團擁有122毫米榴彈炮12門,76毫米加農炮36門,SU76自行火炮12門,120迫擊炮18門,82迫擊炮81門,60迫擊炮108門,45毫米反坦克炮42門。這種裝備水平不僅強於李偽軍,而且也遠遠強於同期解放軍中裝備最好的部隊。但是由於朝鮮工業配套能力不足,絕大部分炮彈只能依賴從蘇聯進口。一旦補充量趕不上消耗量,朝軍的戰鬥力就大打折扣。最極端的情況發生在仁川--漢城防禦戰期間,朝軍坦克部隊因為極缺高爆榴彈,所以只能使用穿甲彈對付美偽軍的有生力量,其作戰效果可想而知。
  令人費解的是,朝鮮人民軍在裝備供應上不但極度崇尚蘇械,而且在具體做法上也非常刻板。這不僅表現在志願軍入朝初期,急盼我們出手援救的人民軍官兵看到志願軍裝備的雜械時,失望,不屑,鄙夷之情溢於言表。而且在戰爭初期大田戰役後,人民軍損失巨大,武器彈藥裝備供應嚴重不足的情況下,仍然刻板地從蘇聯緊急進口裝備,頂着美機的轟炸歷經千辛萬苦地輸送到前線,途中損失大半。在洛東江戰役和釜山戰役中,能運到前線的物資平均每個師團每天僅15噸左右,鑑於當時一線人民軍的滿員率僅在一半左右,也就是說每人每天的物資供應量充其量僅3公斤左右。蘇械裝備中自動火器多,彈藥消耗量大,如此之少的供應量自然嚴重削弱了前線人民軍的戰鬥力。許多火炮就是因為缺乏炮彈而不得不拉回後方休整,從而使前線部隊火力銳減。
  與此同時,朝鮮人民軍對於在漢城、水原、大田這三次戰役中繳獲的大批美式裝備物資卻利用率極低,大批完好的美式裝備被棄之一邊無人問津。仁川登陸後的9月17日夜間,美陸戰1師掃蕩了富平市。這裡是戰前駐韓美軍作為補給基地而建設的城市,在倉庫里原封不動地堆放着戰前美軍留下的各種炮彈和機槍子彈等約2000噸。美軍為意外地得到這批物資而大喜過望。令人無法理解的是,從7月初到9月中旬,朝鮮人民軍占領富平市達兩個半月之久,期間儘管前線極缺作戰物資,卻始終沒有充分利用繳獲的舉動,最後原封不動地悉數奉還敵人。我軍那套以戰養戰,利用繳獲補充自己的作風在人民軍中並未得到傳承。

3、訓練
  

戰爭爆發前朝鮮人民軍的訓練是很嚴格很刻苦的。這對於將一支新編成的,三分之二的人無實際戰鬥經驗的軍隊在短期內迅速形成一定作戰能力有極大的幫助。但是,訓練教範全部是照般蘇軍的,不走樣地學。由於軍隊的傳統、作戰環境、作戰式樣以及保障能力的不同,適用於蘇軍的教範未必就適用於朝軍。
  舉一個例子,吳瑞林將軍在《抗美援朝中的第42軍》一書中有如下記載:我志願軍剛進入朝鮮時,42軍在東線派125師副師長茹夫一帶兩個營深入敵後尋找人民軍殘部。找到朝軍12師團兩個建制不完整的大隊(營),組成了中朝聯合游擊支隊。該支隊在敵後試圖利用暗夜殲滅或驅逐偽8師警戒部隊,但萬萬沒想到,12師團受到蘇軍訓練的影響,突擊隊在夜間衝擊時也高呼“烏拉!”,從而暴露目標,遭敵近距離火力殺傷,傷亡慘重,連續兩次攻擊失敗,只能放棄原計劃繞道轉移。
  12師團就是由47軍中的朝鮮族戰士編成的,朝鮮戰爭爆發時的番號是第7師團。開戰後不久改稱12師團,並在8月攻勢中榮獲“安東”師的榮譽稱號。該師團指戰員長年在47軍編成內作戰,對解放軍那套戰略戰術應該非常熟悉。該師團回到朝鮮時,距戰爭爆發僅有兩個月時間。在這麼短的時間要完成進攻的準備,部隊的換裝和重新整編,那麼進行蘇式整訓的時間不可能太長。戰爭爆發後戰鬥頻繁激烈,更不可能有時間從容整訓。在這種情況下,僅僅相隔半年時間,這支原四野出身的部隊就變成了這個樣子,受蘇軍訓練的影響如此之深,其他部隊的情況就可想而知了。

4、兵員素質
  

從兵員素質上來說,開戰時朝鮮人民軍中具有作戰經驗的約占三分之一。一部分來自抗聯,一部分來自八路軍,大部分來自四野,極少數來自蘇軍。
  抗聯和八路軍戰士富有敵後游擊戰的經驗,這一點在美軍仁川登陸後,洛東江前線朝軍大潰敗時起到了定海神針的作用,保存了大批有生力量。來自四野的戰士對於運動戰,穿插、迂迴經驗豐富,也打過一些攻堅戰和野戰陣地防禦(例如47軍的黑山阻擊戰,使日後朝軍第7師團的官兵們受到了極大的鍛煉),這些官兵成為了人民軍的中堅力量。
  曾在蘇軍中服役的朝鮮藉官兵人數並不多,主要集中在坦克部隊,這是朝鮮戰爭初期人民軍進攻的中堅力量。作為朝鮮人民軍進攻利矛的第105裝甲旅和獨立坦克團在大田戰役後損失慘重,朝軍將105裝甲旅升格為裝甲師,但僅僅運去少量坦克作為補充,卻將開戰後蘇聯緊急援助的大部分坦克組建第16、17裝甲旅,分別裝備T34型43輛、40輛。裝備補充相對較易,但技術兵種養成時間較長,且新單位各方面磨合不夠,戰鬥力有限。因此,朝鮮人民軍坦克兵的素質在開戰後有明顯的下降。
  總體而言,相對於由偽警察、偽憲兵為骨幹,再加上一些無任何作戰經驗的壯丁拼湊起來的李偽軍來說,戰爭初期的朝鮮人民軍兵員素質應該說相當不錯。戰爭爆發後不久,以各邊境警備隊擴編而來的第7、8、9、10師團由於緊急補充了大量新募人員,訓練不足,戰鬥骨幹不足,軍官素質不足,因此其整體素質與早期編成的七個師團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
  在美軍介入後,朝方速戰速決的希望破滅,一線的朝軍各部損失極為慘重。在這種情況下,朝軍統帥部熱衷於將北朝鮮境內動員的人力組建新的師團、旅團。從開戰初期的10個師團、1個坦克旅團和1個獨立坦克團,迅速膨脹到了半年後的28個師團,3個坦克師團以及一些旅團和警備隊。這些新部隊的忠誠度、執行命令的堅決度當然有保障,但由於訓練不足,極度缺乏戰鬥骨幹,其實際戰鬥力非常有限。
  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前線人民軍各部的補充卻是以在南方徵召的新兵為主,以北方動員 兵力補充為輔。南方徵召的新兵僅僅經過三、五天,最長不超過七天的訓練即補入作戰部隊,其戰鬥素質可想而知。由於損失慘重,到大田戰役後,雖然在戰役間隙儘可能整補,但一線各師團的實力平均都在編制數的一半以下。在北方老兵的帶領和監督下,南方新兵尚能一戰。但美軍仁川登陸後,戰場形勢逆轉,釜山前線人民 軍大潰敗,這時,各部隊的南方藉新兵大量逃亡,由此形成連鎖反應,更加劇了朝軍前線部隊士氣的崩潰。
  志願軍第三次戰役時,在前線的朝鮮人民軍有1、2、5共三個軍團、14個師團的番號,但總人數僅75000人,平均每個師團僅5000人左右,不僅編制的一半,且重武器擁有量極少,戰鬥力孱弱,只能作為輕型步兵在次要方向上搞迂迴滲透。1951年志願軍第五次戰役結束,戰線基本穩定下來,雙方均轉入固守。朝鮮人民軍才在中方的建議下,着手編並番號,將18、19、31、32、36、38、41、42、43共9個師團撤編,並將每個軍團整編為3個師團,精簡下來的軍官和士兵補充到其他編制不全的師團中去,這樣才使每個師團兵員增加到了7000人左右,部隊的凝聚力、戰鬥力也有所增強。與此同時,在大後方及在中國東北朝鮮族聚居區域內徵集新的兵員,不再急於調上前線,而是一邊開展軍政訓練,一邊負責警戒東、西海岸。待訓練到一定程度,才成建制調往東線替換久戰疲憊的部隊擔任陣地防禦任務。

5、指揮人員素質

6、實戰表現
 
  到1953年,經過兩年多的動員和整訓,朝鮮人民軍擴編為45萬人,裝備已經恢復到戰爭初期的水平,但其戰鬥表現與開戰初期以及陣地戰初期都相距甚遠。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於金雄、武亭、方虎山等從中國返朝的高級將領陸續遭到排擠,新晉將領的指揮能力和實戰經驗相對弱一些;另一方面,由於持續不斷的戰爭,朝鮮的人力資源已經被動員到極限,美軍不斷的空襲使得朝鮮人力、物力損失極大。到朝鮮戰爭後期,朝鮮方面為減少損失,急於結束戰爭,為此不惜準備在談判中就戰俘問題作出重大讓步。雖然在蘇聯的協解和壓力下,中朝雙方對外保持了一致,但朝方越來越傾向於保存有生力量。因此到戰爭後期,朝鮮人民軍的戰鬥意志有明顯下降。

7、綜合評價

 綜合戰場表現來看,在歷時三年的朝鮮戰爭中,戰爭初期的朝鮮人民軍戰鬥力最強,大田戰役後戰鬥力明顯減弱,美軍仁川登陸到志願軍結束二次戰役,朝鮮人民軍的實力、士氣和戰鬥力下降到了谷地。第3、4、5次戰役中,朝軍戰鬥力有所恢復,到1951年的夏季攻勢,朝軍戰鬥力恢復到了戰爭後期的最高水平,但與戰爭初期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縱觀三年朝鮮戰爭,朝鮮人民軍戰鬥力最強,功勳最卓越的非近衛第6師團莫屬。該師團前身為李紅光支隊,後來的東野獨4師,4野166師。通過前面的分析,我認為該師返朝後的蘇式改編給戰鬥力帶來的影響相互抵消,可以認為戰鬥力基本維持在原有水平,並沒有突飛猛進的提高。
  李紅光支隊雖然後來改編為獨立師,但其戰鬥力卻比一般的野戰師要稍強一些。朝鮮戰爭初期的第7師團全部是由東野10縱中的朝鮮族官兵組成,可以視為10縱的濃縮版。這個師團在戰爭初期的表現並不盡如人意,改編為12師團後有所起色,榮獲“安東師”的榮譽稱號。在其後的一系列戰鬥中,尤其是在1951年夏季防禦戰中,12師團在“血染嶺”爭奪戰中英勇頑強,表現和近衛第6師團不相上下。相比之下,第3、4師團雖然在戰前被朝軍統帥部認為是精銳,但在其後的一系列戰鬥中,戰鬥力及戰果並不突出。
  東野10縱在12個野戰縱隊中,資歷足夠老(前身是359旅),但暮氣沉沉,進步甚慢,遠不及一些新部隊,甚至一度有被降格為獨立師的危險。梁興初接手10縱後,10縱戰鬥力有所提高,黑山阻擊戰打了個翻身仗,為全殲廖耀湘兵團貢獻甚大。但綜合其在解放戰爭中的表現和戰績,在4野各縱隊中僅能排在三流水平。
  因此可以認為,朝鮮人民軍開戰之初最強的師團戰鬥力略高於東野10縱,達到了東野野戰縱隊的二流水平。
  眾所周知,解放軍各野戰部隊中,四野和三野戰鬥力均為一流水準,2野和華北野戰軍為二流水準,受各方面因素制約,1野戰鬥力水平在解放軍中只能排在3流檔次。在每個野戰軍中各縱隊戰鬥力仍有一、二、三流之分。基本上可以這麼認為:二流野戰軍中的一流縱隊相當於一流野戰軍中的二流縱隊;二流野戰軍中的二流縱隊相當於一流野戰軍中的三流縱隊,以此類推。
  所以我認為朝鮮人民軍最強悍的師團戰鬥力相當於四野野戰部隊的二流水準,在整個解放軍中屬於中上水平,但與頂尖水平差距明顯。作為一個整體,戰爭初期的朝鮮人民軍戰鬥力比二野和華北野戰軍稍強,但與四野和三野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

相關鏈接:



朝鮮人民軍戰力如何?

川普外交政策首次重大考驗:朝核問題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6: 中國有錢不會花,泡沫一個接一個
2016: 如果日本自衛隊敢占領釣魚島,就開戰!
2015: 米笑:別爭了,誰抗的日一點也不重要
2015: 宗教,總而言之是個禍害,只在你死前一
2014: 至憲黨走出人民民主的第一步!
2014: 中國至憲黨委員會:反思“改革開放”,
2013: 面對公眾質疑博士學位:習近平應坦然面
2013: 德孤: 毛澤東為什麼不殺鄧小平?
2012: 薄熙來姐姐稱:法庭上的谷開來是替身(組
2012: 中國的執法怎麼了? --由谷案引發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