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纳川
万维读者网 > 天下论坛 > 帖子
伊朗女难民:平民、导演与王后
送交者: 瑞典茉莉 2017年08月14日17:17:43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伊朗女难民:平民、导演与王后

          (本文为作者“欧洲难民故事”系列之二)  



             

Farah-Pahlavi-in-1971.jpg

 


2017年8月15日  茉莉 为FT中文网撰稿


我在瑞典认识的几位伊朗女性,都是不戴头巾不穿黑罩袍、聪明能干又大方的。其中一位是“母语中心”的教师同事,最初我参加工作时,她曾热情关照我这个“菜鸟”,令我至今心存感激。接触这类高素质的伊朗知识女性,会让人怀想灿烂的古波斯文明,回忆巴列维国王的“白色革命”,那个时期的伊朗女人可够现代够开放的。


当霍梅尼的宗教革命将要革到妇女的身体与服饰上来时,这类“自由化”了的伊朗女性就被逼出逃了。自1979年之后,逃出伊朗的女性除了平民,还有原伊朗王后、政府高官、共产党人与自由派。历史的反讽在于,不管她们之前在祖国的地位多么悬殊,政治立场多么对立,来到欧洲后,她们只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难民。


为女儿自由辛苦踏上逃亡路


美国电影《不能没有我的女儿》(Not Without My Daughter)是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在霍梅尼的伊斯兰革命后,伊朗的日常生活与妇女的处境。


主人公是一位叫贝蒂的美国女人,她与一位在美国工作的伊朗人莫迪结婚后,生下一个女儿。莫迪思念家乡亲人,便说服妻子和他一起回伊朗。可是一回到伊朗,原本和谐温情的小家庭就翻卷起风暴,贝蒂必须接受伊朗社会对女性的种种束缚,还要承受丈夫凶暴的拳头。为了不让女儿留在伊朗遭受性别歧视,贝蒂千方百计带着孩子逃亡,翻山越岭历经艰险,母女俩终于回到了美国。

在瑞典看这部电影时,我听到有来自中东的朋友批评,说此片是从一个美国女人的视角看伊朗社会,存有偏见,不够真实。毫无疑问,电影和现实生活会有一些差距。但我恰好认识一个叫法蒂玛的伊朗女人,她逃难的原因与影片中的女主角相似——为了女儿的自由。


# 请继续阅读,点击全文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73829?full=y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6: 上帝信仰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和线索02
2016: 秦始皇与隋炀帝,封建复辟与门阀复辟之
2015: 不谈统一美化国民党让利台湾,偷换意识
2015: 天津爆炸事故,偶然中的必然!
2014: 陈破空: 伊拉克内战,北京着慌
2014: 淞沪会战七十七周年祭:中日全面战争为
2013: 米笑:埃及军方屠杀,我略感遗憾
2013: 中国真共产党党务会会议纪要 2013.08.1
2012: 林石山是典型的傻瓜毛左,非要把薄熙来
2012: 毛左是中国民主化的最大阻力比那些权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