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BBC| “六四”29周年:困在政治與金錢之間的中國年輕人
送交者: 亞當 2018年06月03日02:45:36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主動遺忘還是被動選擇

梓鵬  BBC中文記者

  • 2018年 6月 2日
2圖片版權GETTY IMAGES

北京人印小小18歲那年看完美國傳來的“六四”天安門影片,心裡滿是不敢相信,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90後青年陳誠對“六四”的理解,來自當年在北京當工人的父親。父親提起過,半夜裡“有解放軍跑到宿舍拿着槍指着他們”。

他們的“六四”記憶,都是支離破碎的畫面:比如印小小的是大遊行、靜坐、坦克上街;80後徐陽的記憶里是學生被鼓動上街。從有限的官方解釋中,所有八零後九零後的中國大陸年輕人或許都知道,“六四”就是“政治事件”的代名詞。

23歲的印小小到香港念書,這個信息多元和開放的社會沒有防火牆,不同文化背景和意識形態體系長大的同學一起碰撞和聊天,讓她對“六四”有更立體的認識: “這是一代人的悲劇,是一代人不願觸碰的傷疤。那一整波人的聲音,從此被藏起來了。”

來自父輩和同學朋友處聽來模模糊糊的片段,當最終可以在牆外的社交網站上“大開眼界”時,一下子打開的閘門衝來無數之前沒有接觸過的信息,這讓印小小們“不敢相信”。

再回頭看他們的成長,印小小發現,被主動藏起來的還有父母對政治的關注和勇氣。在北京的父母不願讓她接觸政治,或者在政治上冒險,雖然“六四”那晚街頭的槍聲是走過八十年代的北京市民的共同記憶。相比有機會出國看世界的80後子女們,印小小認為她的父母們“視野相對狹窄”,他們經歷文革,對政治有着本能的恐懼。

跟母親討論時政時,“我媽會說,你不要在公眾場合講這個問題,她本能的恐懼就出來了。”

小小母親的恐懼,是怕因言獲罪。

多年的政治運動的陰影在父輩那裡形成了默契,在家裡的飯桌上和朋友的飯局上,可以泛泛地聊一些政治話題。但“六四”永遠是最大的禁忌。公眾場合,莫談國事。一家人要關上門,才能安心講29年前的故事。

公共話語的嚴控

90後是中國互聯網的原住民,一向“內事問百度,外事問谷歌”。百度的搜索結果給出了中國官方話語中對此“事件"的三句話解釋和定性:“1989年6月3日,一個多月來極少數人在北京製造的動亂,發展成為一場反革命暴亂。駐守在北京城區周圍的戒嚴部隊奉命平息暴亂。4日凌晨,戒嚴部隊實行清場同時進駐天安門廣場,平息了這場暴亂。”

1989年後,在中國境內紀念“六四”從來不被官方允許。2012年以來,中共中央對意識形態控制越發收緊,中國的主流媒體被要求對黨絕對忠誠。多年來,在所有出版物和媒體上嚴審一切與“六四”有關的字眼和內容。任何關於“六四”的書籍在中國國內都無法出版。香港曾作為一度可以自由出版和傳播政治書籍的自由港,大陸人會以各種方式,將在香港出版的著名政治傳記和記錄歷史真相的書籍,偷偷帶回去傳閱。但“銅鑼灣事件”後,獨立出版社的生存空間被不斷擠壓,這類書籍也逐漸從市場消失。

2圖片版權GETTY IMAGES

互聯網興起的這十幾年,包括在微博的大陸社交媒體上,“六四”還可以被隱晦地紀念,在六月四日當天,蠟燭和各種相關的圖景,會被默默流傳。 但如今“天安門事件”、“坦克人”等搜索詞已被徹底封鎖。取而代之的是,熱搜榜上的明星八卦。

統一的官方口徑,和有限的信息渠道限制青年的認知。有辦法翻牆的好奇者看到牆外的谷歌和YouTube給出不同版本的“六四”記錄片。陳誠說,當時直觀的印象是鮮血淋漓的場面難以想象。“但是即使是這樣一個重大的事情,居然是被有意識地集體遺忘。”

一代人的遺忘和主動失語

89年,徐陽1歲。22歲時,帶着他從大陸聽來的“六四”版本:“資產階級自由化,部分掌權的官二代,利用手裡的資源獲取到了比較大的利益,然後引起了很多中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和其它階層的聯合抵制和反對。”徐陽到香港讀書,一待就是7年。

2圖片版權GETTY IMAGES
Image caption香港多年來一直有公開紀念六四的活動。但近年來,香港本土主義興起,悼念熱度開始降溫。

今年30歲的徐陽已取得香港永久居留權,但他從不參加香港的“六四”紀念活動,他說幾個人的聲音,對政策制定者的影響不大。他說,“六四”是在中國大背景下發生的事。已經過去了,沒必要再拖出來鞭打,要汲取教訓。可以反思,但追責沒有意義。

但徐陽也承認,中共並未從中汲取教訓。“如今的階級環境不一樣,有些事情已經發生,再重來一次,不會再這麼暴力和血腥。還會有74、84和94”。

小小顯然不同意徐陽的觀點:連基本的事實都不知道,何來反思?

回到上海工作後,印小小現在還是不太會跟身邊人聊起“六四”。“未來就是一代人的失語。從此這個事情就沒有了。”

00後四川少年張清和中國600多萬高考一同被淹沒在無窮盡的書海和題海。同往屆學生一樣,即使是培養學生愛國意識的思想政治課也被主科老師占據。在家父母從未曾主動談起過“六四”,17歲的她第一次聽說這個名詞還是從記者嘴裡得知。

還未踏入職場的90後,在大學校園裡嚮往可能的言論自由。22歲的王海在江蘇,她說已習慣政治選舉無自由,知道反抗無意義,也不奢求“因我而改變”。但最關注言論和新聞自由。

25歲青年周州在上海,沒有翻牆的習慣。 但她認為,自己有最基本的政治訴求,還是希望有消息自由。

“希望不要封鎖國外的網站,” 她說。

防火牆高筑後,中國本土的手機應用程式如雨後春筍不斷冒出,贏得大量年輕人的喜愛。新興的流行視屏應用“抖音”讓年輕人一刷就是一下午。抖音上有的,只有娛樂和消遣。這是一個全民娛樂和消費的時代。年輕人花大量時間追星和刷微博,偶像的一舉一動牽動他們的神經。微博上常有粉絲掐架問題,他們花大量時間和精力為自己的偶像站台。

三十而立 賺錢一心一意

2圖片版權GETTY IMAGES
Image caption2014年的六月四日當天,一名遊客在香港重現89年的“坦克人”。

小小說,她對中國的現狀挺失望,很多時候覺得心灰意冷。現在的想法就是賺錢。她對生活還有無力感,這源於生活的不易和資本的壓力。

小小現為一名電視劇製片人,身處被“資本控制”的中國文化圈。中國的出版和媒體行業被政府嚴控,也受資本無形的壓力影響。她說,個人言論可能影響公司形象和價值。即使沒有政府的輿論管控,資本的手,也在影響和左右自由言論。

小小∶“我現在就希望,如果錢和權能辦成事,我作為一個好人,我是掌握錢和權的人。而不是讓那些惡人掌握錢和權。這才是我奮鬥的意義。”

三十而立,徐陽手下還要養活幾十位員工。作為商人,他開誠布公地說“我不關心政治啊。”

他關心現實的小孩教育,老人醫療,夫妻買房問題。80後是中國計劃生育下的特殊一代。成年後他們面臨撫養四位老人,和現在二胎政策放開後的養育兩個小孩的壓力。生活在香港和大陸,買房置業從非易事。

為了不讓生活品質下降,徐陽每天工作時間從睜眼到合眼--早上八點到晚上十二點。

他說要先解決溫飽,再討論政治制度。

身在美國的“六四”學生領袖王丹說,他理解青年對政治的無感和冷漠。“六四過去快三十年,年輕一代在中國目前的政治環境下。生存的壓力赤裸裸擺在青年眼前。”

王丹說: “當年的我也不是一上大學就對政治有熱情。是社會積累到一定條件和階段才發生。”

但他對未來懷有改變的希望,認為今天的學生冷漠並不代表未來也冷漠。如果中國的社會條件寬鬆了,或者出現危機了也會激發(政治熱情)。

“今天中國如此,不代表未來也這樣。”王丹說。

為保護受訪者,印小小、徐陽、張清、周州、陳誠皆為化名

更多有關此項報道的內容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7: 郭文貴這次爆料很下作地出賣薄瓜瓜
2017: 啊哈!一群腦殘五毛美分台幣上貼手在這
2016: 照次貝:六四慘案與否定文革的關係
2016: 北約軍委會主席:北京拒絕南海國際仲裁
2015: 有種,澳大利亞擬飛越中國島礁,跟中國
2015: 東方傲龍:民主不是鬧劇,政治不是兒戲
2014: 秘書童屹痛憶魏京生
2014: 從“劉小波大道”看美國人的霸氣
2013: 強烈要求軍艦護漁!保護國民保衛國土打
2013: 伊萍:評價鄧小平,兼談六四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