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2018,金庸已逝江湖遠,武俠誰堪接班人
送交者: 往來風波 2018年10月31日18:39:00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2018,金庸已逝江湖遠,武俠誰堪接班人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北青深一度(ID:bqshenyidu),作者:楊寶璐、石愛華、曹慧茹、佟曉宇、史向召,編輯:劉汨、宋建華。


白馬最終沒有把他帶回中原。


2018年10月30日傍晚,武俠小說大師金庸在香港養和醫院去世。據稱,他在走的時候,還在跟一位親友視頻電話,聽着聽着,溘然長逝。


媒體和粉絲們很快聚集到養和醫院門外,還有粉絲舉着手機公放《滄海一聲笑》,表達對他的緬懷。


這是傳統武俠小說的中堅力量紛紛離開的時代;1985年,古龍去世,喬奇撰寫輓聯“小李飛刀成絕響,人間不見楚留香”;2009年梁羽生去世時,是同事兼好友金庸為他送行:“同行同事同年大先輩,亦狂亦俠亦文好朋友”,如今金庸仙逝,堪與他並肩、為他作輓聯者,已無其人。


能配得上的,或許只有早年讀者送上的一副集名聯,亦不夠對仗工整,卻是流傳最廣、最能體現他書中俠韻: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一個恣意瑰麗的江湖時代,落幕了。


2004年8月12日,金庸在香港寓所接受北青報採訪,攝影:崔峻


一場比武觸發的新武俠發展


老報人羅孚或許沒想到,自己是那個將武俠文學推向頂峰的人。


1954年,香港武術界太極派和白鶴派發生爭執。先在報紙上互相攻擊,後來發展為擺擂台比武。


江湖氣,這在20世紀50年代的香港,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氣質。解放前後,不少內地的武館遷到香港,在方寸天地里進行武術教學。彼時,香港武館林立,甚至有一條街上都是武館的景象,此次太極和白鶴兩派文斗之後變武鬥,在香港引起轟動,由於香港當時規定不讓打擂台,雙方的擂台還轉移到了澳門新花園,由澳門名士何賢先生(澳門前特首何厚鏵的父親)主辦。


這場擂台賽雷聲大,結束快。兩個回合,太極拳掌門人吳少儀一拳打得白鶴派掌門人陳克夫鼻子流血。但媒體看到了民眾的興趣所在,《新晚報》順勢開啟了武俠小說連載,比武第二天,一則刊登武俠小說的預告,把梁羽生推去了寫稿,第三天,《新晚報》果然推出了署名“梁羽生”的武俠小說《龍虎鬥精華》,一時人人爭讀,梁羽生聲名日隆。


後來,梁羽生新作品青黃不接了,羅孚就找到查良鏞,讓他寫武俠連載。


金梁二人不僅是同事,在很多事情上志趣相投:都愛下棋,愛讀武俠小說,讀到酣暢處,還要切磋一番。但對於這個題目,他有點為難—— 1948年,查良鏞一句廣東話都不會講,背起行囊來香港《大公報》任職,當記者。寫小說還是零經驗。勉強報個題目,沒想到幾天后,一位老工友直接上門催稿:當晚9點前,必須拿出1000字的稿子來,否則第二天報上就要“開天窗”。


於是有了《書劍恩仇錄》。第一部小說,取材於查良鏞童年聽過的故事:在老家海寧,有這樣一種說法,乾隆皇帝是海寧大戶陳閣老的孩子。


1955年2月8日,《書劍恩仇錄》開始在《新晚報》連載,從此,金庸成為更為人所知的名字和身份,以及一個符號。那一年,金庸三十一歲。


1960年代的金庸與電影《神鵰俠侶》的演員合影 


內地開禁


其實,此類題材,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出現在人們的視線里。《史記》中,還專門為荊軻、聶政等刺客立傳。此後,俠客一直是歷朝歷代的文學素材,到了民國時期,武俠小說異軍突起,藉助評書的形式盛極一時。幫助李安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臥虎藏龍》,就是民國作家王度廬的作品,三十年代後,北派五大家成為了武俠小說界的最高成就。


但在內地,金庸的武俠小說卻一度被禁。孔慶東還記得,在他的學生時代,金庸作品還沒有正式的出版社出版,“我們都是在地攤上憑着個人的興趣去讀,然後同學們在一塊討論,覺得這是一流的文學,這是可以跟這個托爾斯泰、巴爾扎克並駕齊驅的”。


鄧小平是金庸的武俠小說在中國大陸最早的讀者之一。直到1981年,鄧小平提出,“願意見見查先生”。7月18日,他就在人民大會堂福建廳接見了金庸,交談中,鄧小平提起了金庸父親的事,勸他“團結一致向前看”,金庸亦回覆:“人入黃泉不能復生,算了吧。”


1981年,是中國通俗文學開始全面開花的年代。一本由三名曲藝家借錢創辦的雜誌,在湖北武漢悄悄地面世,那就是《今古傳奇》。那一年,李逾求剛剛出生。


這一次會見之後,金庸的作品慢慢解禁,傳入內地。李逾求看金庸很早,七八歲的時候,就開始看《射鵰英雄傳》。遇到不認識的字,還得查字典。等到把金庸所有作品都看完之後,上小學的孩童就變成了讀初中的毛頭小子。


那一次會見後,社會風向也在悄悄轉變,浙江海寧當地組織對查樞卿當年的案件進行複查,最終發現是冤假錯案,最後由海寧縣人民法院撤銷原判,宣告查樹勛無罪,給予平反昭雪。


 金庸手書,將自己的14部作品化作兩行詩


大陸新武俠,能革金庸的命嗎?


書是解禁了,但彼時,武俠小說在老師和家長眼裡,仍被歸於無助於學習的一類“閒書”,李逾求看得早,沒影響學習,讀大學時,他遵從了時下流行,讀了理工專業。


但少時讀武俠小說在他心裡種下了一顆嚮往武俠的種子。畢業之後,李逾求沒有成為一名工程師,而是到了《今古傳奇·武俠版》,當了編輯。


李逾求還記得,那時候《今古傳奇·武俠版》開會,沒有不討論金庸。提起關於金庸每一個話題和人物,都能達到全員參與的程度。“討論金庸,就像呼吸、吃飯、喝水一樣自然”,熟記十四本書每一章題目不算本事,李逾求告訴記者,雜誌社有名同事,《射鵰英雄傳》倒背如流。


彼時,榕樹下、天涯論壇、晉江網站等知名文學網站,培養出一批優秀的寫作者。而恰逢那批看着金庸武俠小說的70後、80後寫作者成長起來,《今古傳奇·武俠版》給了他們創作的空間,一大批作品得以在雜誌上連載。


在那一批作者中,幾乎沒有不受到金庸作品的影響的。作家鳳歌花了很多時間去研究金庸的寫作技術。在他看來,金庸是“中西敘事方法的集大成者”,“金庸以後,我看到這麼多作者作品,我覺得能在寫人敘事方面能超過金庸的,還沒看到過。”


毫無疑問,那是武俠小說在內地市場上的新高峰,鳳歌的《崑崙》一度銷售高達80萬冊,成為當時大陸新武俠的標誌性事件。


2008年,在“第三屆今古傳奇武俠文學獎暨黃易武俠文學特別獎”頒獎典禮上,武俠小說作家步非煙語出驚人,提出“要敢於革金庸的命”,一時輿論譁然。儘管後來步非煙澄清稱,“革命不是打倒,是對金庸先生一種深層的敬意”,有人贊同,但仍有不少人認為她出言輕狂。


反對聲里,既有大陸新武俠的作者,也有金庸的讀者和研究者。北大中文系教授孔慶東稱“我讀了金庸的小說後感到絕望,寫得這麼成熟全面,後人應該怎麼超越?”


近年金庸因身體狀況很少露面,這是微博發布的與家人慶生的照片


武俠的沒落與消解


 “必須替步非煙說一句,她不是要革金庸的命,而是要革金庸作品的命”,十年之後,李逾求為這件事再下注解。“這是對金庸非常大的肯定的,同時,也要認可我們作為新人,會有這樣超越他的機會和可能性。”


隨着網絡小說的興起,寫作者的准入門檻降低,試圖寫武俠小說的人也多了起來。如果說研習金庸需要大量的知識做積累,那麼模擬古龍寫法,似乎要簡單得多,只要控制住每段字數、文字故弄玄虛一些就夠了。但很快,這種寫法就被相關編輯禁止——“不收古龍風作品”,編輯們私下會吐槽,以為古龍風很好模仿,實則是畫虎不成。


“武俠小說的天花板就是金庸,如果不能突破金庸或者超過金庸,其實在武俠上就達不到那個境界,但是突破超過金庸談何容易,就像打籃球,你想突破超過喬丹也不容易。”鳳歌說道,“所以,如果只是從武俠方面來超越非常難。”


李逾求不認為存在所謂純粹的超越,但要抱着“不以金古(金庸、古龍)為師,要以金古為師兄”的態度——“他們是我們師兄了,我們要去尋找我們共同的老師,探索武俠共同的精神源頭”。


這場探索伴隨着他從編輯李逾求變成了主編李逾求,又離開雜誌社,成了隱遁江湖的“求叔”,但他覺得,對這個問題的認知反而越來愈清晰:“想超越金庸古龍梁羽生,或在局部超越、或在某個維度上超越,不能為了超越而超越,而要立足於對江湖的升級,把這個江湖迭代成世界。”


鳳歌的理解與李逾求不謀而合。多年寫作讓他感受到,單純試圖用純粹的武俠來突破是非常難的,如果想有所突破,就要用到其他形式,架空歷史、科幻,懸疑等等,讓武俠作為一種元素去嵌入到其他小說中。


或許正是因為這層天花板,最終,大陸新武俠不少作者都轉向了奇幻類題材,但這並未能挽留新武俠小說的頹勢,2012年,《今古傳奇·奇幻版》因經營虧損問題宣布停刊。


武俠小說,可謂成也金庸,頹也金庸。在被他提高到一個難以突破的層次後,連他自己都選擇了擱筆。


1972年9月21日,《鹿鼎記》在《明報》上刊登完最後一節,金庸就此封筆,止步15部長篇1部短篇,1427個江湖人。


金庸自己亦覺得痛苦。每一部小說,他都力求有所變化,15部之後,“很多事情都寫過了,再寫下去就重複了”。


此後,他對作品進行了兩次修訂。金庸的小說有三個版本,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稱為舊版,主要刊在報刊上,也有單行本;從1970年起,金庸開始着手第一次修訂,用時10年完畢,是為新版,被稱為《金庸作品集》;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開始修訂工作,是為新修版(或世紀新修版)。 


這個武俠世界一經建立,便被人們反覆討論、挖掘,直至每一寸都被解讀無數遍。2005年,百度貼吧成立“金庸吧”,粉絲們在這塊自留地里討論一切跟金庸有關的問題和細節,甚至“跨書”,討論天龍八部里的蕭峰和射鵰英雄傳里的郭靖誰厲害,摳語言文字,利用物理和數學專業來分析。但似乎到最後,連這樣的細節幾乎也被討論盡了。


甚至連他的作品,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改編,到現在已超過百次,如今,編劇們想破腦袋,也只能在形式上有所突破。


2018年春節剛過,編劇曉靜(化名)接到了改編《射鵰英雄傳》的任務,這促使她又捧起書,重新讀了一遍。


曉靜告訴記者,大師的長篇作品,如果做成電視劇,還原度非常高的,“譬如朱茵版的《射鵰英雄傳》,甚至連台詞都與原著相差無幾”,但這個體量,對於電影來講無疑太多了,需得做一些取捨。


她壓力不小。改編名家作品很容易被罵,因而編劇在改編時,不管怎麼改,內核和主線劇情一定不能變。


隨着他的作品被改編次數越來越多,留給編劇發揮的餘地也越來越小,一旦改了其中一個,就有蝴蝶效應,得去改別的,“原著粉絕對是要寄刀片的”。


故事主線不能動,編劇只能從細節或旁支來挖掘新點。服飾對話、機巧招數,延伸主要在視覺效果上。“以前,表現降龍十八掌,就地上一個土煙炮,揚起一堆土,現在特效技術好了,可以從視覺上以很多種形式來呈現降龍十八掌”曉靜介紹道,“一方面要大膽寫,另一方面也要惜字如金,在商業跟藝術之間尋找平衡。”


 2005年去寧波探班,與導演張紀中合影


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有作家將金庸的作品集比喻成“鯨落”——依託於他的武俠小說,衍生出一個包含着影視、音樂,遊戲,甚至研究等一系列文創產品。


60年代末到80年代,邵氏電影在香港獨占鰲頭,金庸的作品,則是其重點開發的大IP,“老怪”徐克獨闢蹊徑,用另一種方式去演繹了金庸作品,在銀幕上留下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林青霞版“東方不敗”。但這版電影卻引得金庸不快,從此再不授權給徐克。


那是港片風姿綽約的年代。後來,網上評選出港劇四大經典美人場景:朱茵眨眼,青霞飲酒,祖賢穿衣、張敏回頭,其中兩部都源自金庸的作品。


在跟金庸武俠作品相關的衍生品中,黃霑的《滄海一聲笑》有着最閃亮的光芒,當時黃霑為徐克的電影《笑傲江湖》寫主題曲,一共寫了七個版本。前六個都被徐克斃掉,到了第七版,他忽然靈光一閃,想到中國古樂府中的“宮、商、角、徵、羽”,將其翻譯成簡譜中的1、2、3、5、6,再配上歌詞,古典大氣的感覺一下就出來了。


迄今為止,《滄海一聲笑》有10多個版本,有許冠傑的粵語版;許冠傑、午馬的國語版;但最出名、最為人樂道的,當屬黃霑、徐克、羅大佑合唱的版本。三個人喝得醉醺醺進了錄音棚,歌唱得荒腔走調,節奏都不一致,中間還夾雜着笑聲,但那種恣意,令不少人豎大拇指:這才是江湖。


又是多年以後,在《2018歌手》的舞台上,說唱歌手Gai的一版《滄海一聲笑》又收穫了驚艷目光。人們發現,原來在原版《滄海一聲笑》飄逸之外,這首歌也可以挖掘出另外一種氣質。


相較於港台,內地對於金庸的作品的解讀的確氣質迥異。這要得益於好山好水好風景的優勢,自從1999年,張紀中代表央視以一元價格買下《笑傲江湖》版權之後,內地版的金庸作品翻拍,就走上了一條“具有內地特色的金庸片道路”。從九寨溝到小天池,內地版的金庸劇,不僅帶火了一眾演員,也帶火了國內不少景區。


10月30日晚七點,影視劇製作人樊馨蔓收到金庸逝世的消息。她很快給金庸夫人和秘書發了信息過去,許久沒有收到回復,樊馨蔓心裡一沉。  


去年秋天,樊馨蔓和兩位朋友前往金庸先生家中,商談《連城訣》電視劇和《天龍八部》電影的版權合作。她就發現,半躺在沙發上的金庸,不像以前那麼健談。


晚上10點半,樊馨蔓發布微博悼念這位多年好友,“1998年心懷敬意的相識,2017年香港最後一面的記憶。20年的友情,歷歷在目。20年痴心查先生的江湖,至今不改。武俠世界有情有義,填補了現實無力的蒼白。懷念您,金庸先生!”


湖北襄陽的城牆下,市民們為金庸點起白色蠟燭。這座城市在他的小說里被提起200多次。


這該是最大規模的一次粉絲的致敬了。上一次,還是2014年,百度貼吧“金庸吧”里還發起一個抄書的活動,為金庸賀壽。375名參與者一人一章,抄寫金庸的小說。“純手抄,錯一個字就不要了”,這本合集一共抄了一萬多頁,快遞給了金庸。


“金庸先生不在了,好像一部分青春也不在了。”貼吧吧主“黃蓉”告訴記者。9年前,她加入了金庸吧,幾經努力才拿到名字為“黃蓉”的ID——這是她最喜歡的金庸人物,去年她剛剛當上吧主。


在鳳歌看來,如今金庸小說在影視劇和遊戲方面的影響,正在變得越來越小。“其實就是不看金庸小說的這代人已經長大了,他們的影響力開始出現了,說到底,金庸小說還是上個世紀的東西。”


“很多人甚至搞不清楚射鵰、神鵰和倚天屠龍記的關係”。曉靜說。毫無疑問,編劇們也在努力調和口味,挖掘金庸作品中,更貼近年輕讀者和觀眾的東西。2018版《神鵰俠侶》的編劇“聞情解佩”告訴記者,在這一版的改編過程中,儘量挖掘提升郭襄、郭破虜等熱血少年的民族大義精神,力求能找到引起00後共鳴的點來。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北青深一度(ID:bqshenyidu),作者:楊寶璐、石愛華、曹慧茹、佟曉宇、史向召,編輯:劉汨、宋建華。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網立場
本文由 北青深一度© 授權 虎嗅網 發表,並經虎嗅網編輯。轉載此文請於文首標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虎嗅注及其餘作者身份信息),並請附上出處(虎嗅網)及本頁鏈接。原文鏈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269520.html 
未按照規範轉載者,虎嗅保留追究相應責任的權利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7: 老王沒進19大常委,郭文貴退役江湖
2017: 穆勒該回家了!
2016: 給日本鬆綁讓日本抑制中國是,如果日本
2016: 破除邪說論
2015: 樂觀成:談談汪精衛外孫女1974年游中國
2015: 中國至憲黨:關於停止國家主席過度出訪
2014: 如果習近平政變,逮捕張德江,俞正聲,
2014: 外國女記者北戴河被強姦令鄧小平決心嚴
2013: 親歷薄熙來二審--幾個旁聽者的追記
2013: 美國人的造神奇觀——華盛頓印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