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鍾慶:“匠人”眼中的經濟學
送交者: 鍾慶 2005年12月04日15:14:50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鍾慶:“匠人”眼中的經濟學

[ 作者:烏有之人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80 文章錄入:烏有之人 ]

講座主題:“匠人”眼中的經濟學

時間:2005年11月23日晚上7點

地點:烏有之鄉

(根據現場速記整理,未經主講人審閱)

主持人:大家好,歡迎大家來烏有之鄉參加今天晚上的交流活動,我們今天活動的主題是圍繞怎麼實現中華民族的崛起,實現我們的工業化,我們的民族復興的強國之路,來跟大家進行交流。我們今天請到的嘉賓是鍾慶先生,這本書《刷盤子還是讀書》的作者。
鍾慶先生有一個網名叫愚蠢小豬,非常親切可愛,在論壇上活躍了一年多的時間,跟很多的經濟學者進行論戰,他的這些自己的思想成就結集出版了這樣一本書。今天我們圍繞這個核心,跟大家進行交流,先請鍾慶先生介紹一些核心觀點,另外還有一些學者也跟大家一起談一談他的一些想法、觀點,最後,跟大家一起進行交流。下面,就歡迎鍾慶先生先跟大家做一個主講。
鍾慶:今天也不是演講,是我們大家的一個相互交流。我去年在強國論壇上面寫了一些文章,結集出版,出了《刷盤子還是讀書》,這個書,廣大讀者還比較喜愛,所以,我這次回來做一個交流。
這個書,我們現在看到這個紅色封面,另外在結集階段有一個設計,但是,後來過於卡通化,所以放棄了。形象很形象,可以說是我們國家現狀的一種描述,我們給別人刷盤子,腦子裡面想發財,我們每年增長GDP百分之N,多少年之後,我們就發達了,我們現在可以說,主流的觀點都是這種觀點,我在日本呆了幾年,可能對中國的現狀、日本有一些歷史的了解。有一些了解、心得會在這裡跟大家做一個交流。
作為我的出身是搞工程,確切的專業是工業自動化,是搞動態系統怎麼規劃、設計、研究、開發,現在,在日本從事自然語言處理,從名字上差了很遠,實際上本質是一回事。我作為一個工學人來討論這個問題,實際上還是回來歷史上面,有過類似的一些言論,像我這樣工學的人不能登大雅之堂,歷史有一個類似的,今天也一樣,歷史上有一個蔡京先生,他問孫子米從哪來,他的孫子說,米從席囊裡面,倉庫裡面運出來,他的眼睛只看到了我們米是從市場裡面,從倉庫裡面搬出來,所以他有這種認識並不奇怪。我們今天這種言論依然存在。
比如說,昨天晚上我和一位經濟學家有一個對話,我們最後的關鍵點,根本問題是我認為中國80年左右的時候,是一個技術上的頂峰時代,現在中國幾乎什麼都不能製作,但是,作為他看,正好反過來,為什麼?他說憑他的肉眼,在80年代的時候,他從國外背彩電回中國,現在呢?在日本的彩電、美國的彩電還是made in china,是他看到的結果,但是我長期從事工業自動化的研究,彩電怎麼製造、生產出來,這個過程我清楚,所以我比經濟學家更加舉行權威性,關於米、彩電怎麼生產出來,經濟學家現在都是一種眼睛看到,我們市場裡面不缺米,也不缺彩電。我們現在反日情緒比較高漲,但是我們看日本的發達時間,實際上非常短暫。我們在座很多人可能經歷過中國所謂的吃不飽、穿不暖的時代,我們看一下日本,對照看一下。
這個就是大戰剛結束的時候的照片,基本上被摧毀了。這個就是無家可歸,還有小孩擦皮鞋的鏡頭,戰後的生活是非常地艱苦,另外,日本不是說資本主義嗎?為什麼會割資本主義尾巴?他有一段時間完全禁止自由市場,但是還是有些人突破法律,進行黑市交易,這個照片就是有人在黑市裡面販賣黑米,被警察抓住了,把米給沒收,就是這樣的一個時代。但是,政府把有限的糧食,集中給學校,這是當時東京的一個學校提供免費午餐,國民免費教育、免費午餐,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這是民族精神不倒的表現,我們現在教育產業化等等,就是說民族精神並不存在。
然後,55年開始,18年時間,改變日本的6000天,一個標誌的時間是一個新幹線,日本重新步入發達國家行列,但是,同時還是老牛耕田,拍攝於同一時間,背景是新幹線的車站,中國我有一個印象,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時候,提到,一方面有尖端技術,另一方面,很多人還是手工勞動,在土裡面刨食吃,我們把這個階段定為初級階段,但是,日本還是用老牛耕田,但是已經有新幹線了,他就把自己定位為發達國家,原因我們以後慢慢講。
在日本經濟高度成長的過程中,18年的時間平均增長率GDP是9.3%,但是在高速增長的後期,東京,日本經濟最發達、富裕的一個地區,他們的日常生活的情況,我們可以感受一下,跟我們中國70年代的生活比較一下。這個是71年的新宿,日本東京一個非常繁華的地方71年的照片,底下是對比,年紀大的可以對比一下中國70年代的照片。這是穿的服裝,這是街頭的飯館,好像跟中國邊遠農村的飯館比較接近,這個上面的圖片是因為彩電非常少、非常昂貴,在街頭觀看表演的場景,下面是老農民挑着擔子賣豆腐,拍攝時間是71年,71年的時候,日本還是這個樣子,但是現在他們小商販雖說少,還是有,是開着輕卡.這是住房,當是有一個說法叫做兔子小屋,住房非常差,但是,鐵路、高架已經修好了,現代化的鐵路和兔子小屋在一起,我們年紀大的可以想象70年代的生活。這是他們的汽車,看着很土、很老,但是,已經是先進的交通工具了。這個拍攝年代是67年。
看下面這個,還在使用蒸汽火車,這是在經濟高度發展、高度成長的後期,這是公共汽車,在我的印象裡面,沒有這種長的汽車了,我有記憶的時候已經75、76年的時候,已經沒有這種汽車,這是日本68年的照片,我們可以感受一下,當時實際上從外觀看,中國和日本差距不是很大,也就是差幾年的時間。日本的高度經濟增長在73年石油危機,進入一個緩慢的增長期,在這個時候,經濟增長已經減緩的時候,日本步入現代化了。這個來自田中角榮的改造計劃,日本在經濟停滯的時候,生活極度改善。
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差距?同樣的高度成長,日本只有18年的時間,人均收入就趕上了發達國家,已經增長了九點幾的增長速度。我們呢?還在1000美元的水平,他們已經好幾萬美元了,差距在什麼地方呢?從外觀看,他們經濟增長的時候,生活不富裕,經濟停滯,生活富裕了,我來解答這個問題。他是靠什麼崛起?GDP?像我們慢慢刷盤子的?不是。
對我們來講,有一個比較優勢,比如說,我們消費汽車,我們可以努力種小麥,然後把小麥運到日本,把小汽車換回來,時間短,見效快,我們馬上就能夠使用最新式的日本汽車了。但是,如果說從效率低下、浪費嚴重怎麼做汽車呢?這個汽車無非一堆礦石而已,我要想辦法怎麼把礦石加工成需要的鋼材,就需要建立我們的材料研究,怎麼引進各種鋼材的研製,另外汽車還有玻璃、橡膠、塑料等等這些化學產品,我的化工工業怎麼提出這些材料,化學實驗室、各種實驗室的建造。然後,有了這些材料之後,還不行,還要製造機器,不是靠人工就可以做出,要有各種機床、產業的自動生產線,我有我的機器、材料就可以生產出我的汽車,只要有第一台汽車,後面第二台、第三台,只是一個量的擴張。隨着產業機器性能的逐步提高,它的爆發可以實現產量指數的爆發,汽車價格就會指數下降,這是一個相互關係。
但是,我們靠種小麥的方式去獲得汽車的話,那麼,第一台汽車可能我們非常便宜,無非我們種多少畝地,國際交換價格多少,就可以把汽車買回來,但是有幾個問題。一個,我們的土地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靠GDP來產生足夠的糧食,換回來足夠的汽車消費。
第二點,日本人胃口是有限的,不可能吃無窮多的糧食,也不可能買很多的小麥,即便GDP存在,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但是汽車一樣換不回來,他不需要那麼多糧食。這是一個差距,剛開始,可能我們糧食換汽車可能很快獲得汽車,生活改善很快,我們沒有生產能力,我們消費汽車,有GDP但是沒有生產能力。另外,我們看這幾個產品,作為我工業研究來看,坦克、戰鬥機、軍艦,實際上它們跟汽車是一回事。而且這些東西,如果有我們的生產技術,如果有一個民族他能夠自己生產機器,能夠用機器來生產機器,就可以實現這種指數爆發,如果我們有足夠的礦產,我們要什麼就會有什麼。但是,建立的初級階段是非常困難的。
這個是現代工業的組織圖,下半部分被稱為基乾產業,集中在材料、非基礎材料、新的材料開發機器的製造,同時還反饋給礦業,造出更重要的產品出來。尤其現在機器革命,我們有自動化生產線,我就從事這個工作。採掘礦業進行礦業挖掘,作為美國,他造他的航空母艦,通過這個到伊拉克搶石油,這是他一個發財之道。但是,我們看到具體的產品,無非通過這些材料、機械,我們可以生產出我們部件,組裝出來,這底下核心是你這個國家的基石。目前的情況,作為我和那位經濟學家根本的分歧在這裡,他看到的是中國製造(made in China),但是,我看到的情況是中國製造的下面,所謂的重工業是日本製造(made by Japan),從我在國內的工作經驗來看的話,機床、自動線、6、7成來自於日本,兩成左右來自於德國,剩下的一成來自於美國、意大利、西班牙等等。自己國產的,嚴格意義上的國產機器實際上沒有。當然,作為我多少還有一點從事我職業的驕傲,因為我還在做這些東西,把我做的算上去,國產的機器占1%的比重。現在中國的工業已經完全空心化了,心沒有了,只有這種泡沫,而且這種大型的電子產品產業、汽車產業也泡沫化。當然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中國製造,但是都是日本製造。不管什麼產業,汽車、飛機、還是日本生產,是一回事,不同的表現形式而已。先進不先進,並不重要,首先是完整,日本在戰後的時候,推出了一種國民車,看這個樣子就知道,非常落後,但是我們可以造車,無限製造車,我們每個轎車可以有一輛車,只要有原料,機器可以瘋狂生產。
這個是當時中國一個海鷹導彈,落後不重要。在80年代初,為什麼對中國服軟?撒切爾當時對記者這麼說,中國是一個超級大國,在我這個裡面,還不僅僅說可以實現自我增值,先進和落後國家的分水嶺,撒切爾乾脆定位為超級大國,中國的導彈是比較落後,阿根廷可以買到先進的導彈,但是,有一點,阿根廷的人均GDP比較高,他不能生產導彈,就是一個落後國家,打起仗來,他的導彈很快消耗掉了,法國還把導彈的參數告訴中國,中國呢?我自己生產出來,性能可以不斷改進。就是這個情況。只要我能夠造出來,我就是先進國家,產品先進不先進,並不重要。
其次是先進性。因為國家之間要爭奪資源,資源從GDP角度、價格角度講是非常便宜,但是,非常有限,不管是再生資源還是不可再生資源,國家之間要爭奪,要靠產品的先進性爭奪。比方說,一輛先進的汽車,一台汽車,我們可以換1000噸的礦石,差一點的汽車可能換100噸礦石,就是這樣。規模就更是,只要我有增值能力,規模的擴張只是時間問題。當然我們很好地解釋了這個現象。
只要能獲得足夠的資源和需求,生產的質和量就可以指數爆發,發達國家崛起的原因和秘密,實際上來源於我如何獲得資源,如何獲得市場,關鍵是這兩條,但是這兩條是靠什麼獲得?在殖民時代,完全是大炮,堅船利炮獲得,市場是嚴格保護,除非我的產業已經強大到國外的產品根本不可能和我競爭的時候,我才開發市場,市場是稀缺的資源,我們現在的政策可以說,從日本人來觀察現在當前中國的現狀,現在一些新出版的書裡面就直接稱呼中國是資本主義,但是中國是在走資本主義沒錯,但是這兩個根本的資源和市場,市場我們放給外資了,資源我們靠刷盤子的,比方說,生產鞋子、襯衣,我們換別人的飛機,大量的資源流失,所以我們GDP在高速增長,但是我們的生活水平實際上大多數人在相對下降。
這個圖是日本的經濟奇蹟,雖說推平了,但是,基本的產業還存在,所以表面上摧毀了,但是,內核還是堅定國家。新幹線的技術很快就會拓展到拖拉機上面,耕田的老農很快用上拖拉機,所以,高速增長期的日本生活不富裕,他有限的資源主要用於自主技術的提高,所以我們看到現代技術的鐵路網、高架橋,日本人的生活很苦,但是他在提高,一開始沒法感受到財富上的增加,但是自主技術體系和交通體系會很快把這個國家帶入現代化。日本在整個發展過程中,也受一個條件所限制,因為日本實際上一無所有,他只能靠造東西,靠造東西的技術去交換別人的資源。這一點,我覺得中國國民和日本國民一個很大的區別就在這裡。他們造東西的意識深入到每一個人的心裏面,比方說,我在日本和一些日本人接觸,和他們交談,一談到這個事情,比如造船不如買船,買船不如租船,馬上日本人反映,怎麼可以這樣干,中國人就想這樣有一個經濟效益,這是一個很大的區別。
中國現在經濟奇蹟實際上是這麼回事。從國外進口技術,然後我們把自己的資源拿出去,自己幫別人加工、出口,給別人消費,在整個過程中,我們的資源大量流失,這個技術我們引進不到技術,技術實際上是一個黑盒子,我們引進不到,被稱為技術上的閉關鎖國,另外,中國還混出了一個新名號,可能國內的媒體不好意思說,但是,日本媒體比較經常出現,世界垃圾工廠。為什麼?為了經濟增長不惜破壞環境、人類的健康,進口日本的洋垃圾去加工,這些場面,連日本記者都看不下去,還在那裡指出來,拍了一個片子,這個是違反國際法的,禁止出口的一些垃圾,比如說,一次性的醫療用品等等,就是這樣的。每一個中國人看到,這完全不能看,但是,一說,我們GDP又增長了多少,世界垃圾工廠,這個名號可不好聽。
我們一直來講,反對閉關鎖國,實際上我們幹的就是閉關鎖國的事。比如我們的聯想電腦,我們生產計算機,但是CPU什麼都不會設計製造,也不想設計製造,只有一些不識抬舉的,崇拜毛澤東的,搞了一個龍芯而已。當然有人會說,我現在沒辦法,給別人刷盤子也可以,但是現在情況是世界的勞動力嚴重過盛,中國還要跟印度、越南爭奪勞動力的便宜,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作為日本,他對付中國的還有一個手段叫做不斷提高機器的效率,要機器取代人工,中國的工人還要和機器賽跑,為什麼工人現在工資下降、勞動時間延長?就是這個原因。我們所謂的經濟增長比較遲緩,70年的時候,中國的城市部分和日本的城市比較,中國大概相當於日本10%,但是我們醫療、保險、教育等等這些社會保障比日本完善,另外物價水平也比日本便宜得多,在70年代的時候,現在呢?我們工資水平經過高度成長之後,我們工資水平不到日本5%,各種福利基本上沒有,教育、醫療、保險基本上沒有。我們在高速增長,但是我們所得在下降。
另外,我們還要為這種國家大循環,埋下危機的種子,作為拉美、東南亞,為什麼有經濟危機?說白了就是這麼回事,中國的生產能力被閹割了,沒有生產能力,要想方設法獲得外匯,以更低的價格出口自己的商品,或者販賣自己的基礎設施,吸引外資,這一點我看日本的媒體上面也是一些穩賺不賠的基礎設施,比如說,供水、供電等等,以很低的價格賣給日資。但是,報紙寫的時候,往往說我們現在又引進多少外資。這樣是對民族未來負責嗎?
同樣的高速GDP增長,中國每年的高速增長,和日本的高速增長,區別在哪裡?從生產力來考慮,衡量生產力一個簡單的指標,可以看到鋼鐵產量,日本1955年不足1000萬噸,93年1.2億噸,同樣18年,中國1978年超過3000萬噸,96年到1億噸,而且嚴重依賴外國技術,各種設備都要外國外買,鋼鐵需要以各種形式大量出口。我們為什麼買不起房子?因為我們造房子需要的鋼材出口了,我們消費不了。
另外還有一個鐵道網的建設,我們鐵道網的建設放棄了。還有一個貧富和地區差距擴大,有一個分餅效應,促進了帳面的GDP增長。如果一張餅大家平分,沒有多少GDP,但是,反過來,如果這張餅就是我的餅,我一個人獨吞,我請幾個人幫我做事,分你們幾塊餅,你們向我出賣勞動,我給你們報酬,GDP就來了。我還可以請保姆、管家等等,都是GDP,分不到的怎麼辦?可以偷、搶,也出現GDP增長。為什麼?有防盜門、防盜窗、警察、保安、律師,還有監獄等等都創造GDP。所以現在有個笑話就是這樣。小偷創造的GDP,一年不知道創造多少價值,但實際上餅還是一張餅。
另外還有一個福利的市場化、貨幣化,本來原來不算GDP,現在都是GDP。我們所得在減少。同樣GDP的增長,我們可以看到,日元隨着經濟增長,日元在不斷增值,中國呢?經濟增長,人民幣不貶值,從最開始美元1:1,到現在1:8,現在有的趨勢是一個假象,在拉美都存在這樣的現象。長期的匯率變化,反映了技術的變化。
作為日本來講,首先他建立起他的機乾產業,然後迅速發展。(圖)這是抄日本他們資料上一個工業化模式的比較,日本他的追趕是從曲線B來發展的,剛開始進行技術力的蓄積,造東西,哪怕沒有效益,也不可能有效益,一開始,因為我們和國外差距太遠不可能有效益,收入增長非常緩慢,但是,我什麼東西都會製造的時候,這個時候就來了飛速的躍升到發達國家。另外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小國,四小龍,韓國,我們慢慢引進國外的設備,慢慢生產,用組裝的方式,一直到現在,韓國還沒有擺脫組裝的方式,還沒有到先進國家的位置上來,但是,韓國國家比較小,在發展過程中,它很快就會遇到勞動力、價格提高,他們就有產業層次升級的動力,但是中國呢?以前也走技術優先成長的道路,但是後來定位成一個落後國家,重走韓國的道路,實際上我們跟韓國還有一個本質的區別,中國人口巨大,長期的勞動力供給無窮,勞動力價格沒有上升,我們長期停留在低的水平上面。韓國畢竟還能夠實現生產力的提升,中國完全生產力就喪失了。這是發達國家、中國追趕路徑的區別。
具體來講,作為我們現在,我在日本也能體會到媒體上報道,體會到中國的反日情緒,但是作為我們中國人實際上對日本的了解非常少,很少能理解日本的一些文化,他們為什麼會選擇這條道路?中日兩國在歷史的分界點上為什麼不同?這是我自己的一個總結,為什麼有這個不同?
我們中國人往往看到小泉為什麼老參拜靖國神社,我講一個故事,今年8月號,廣島原子彈爆炸60周年,日本邀請一個美國人到日本訪問,這個美國人是當年設計原子彈、投下原子彈,最後給原子彈攝影的一個工程師,到日本,我說這個故事,要我們理解美國和日本他們的思維方式是什麼?當時這個美國人一到廣島的時候就說,天氣真好,非常晴,當年我投原子彈的時候就是這個天氣,日本和美國是野蠻人,沒有道德的概念,我們談不講道德,他們沒有這個概念。這個美國人到廣島紀念館,看到原子彈的模型,非常興高采烈,當年我在上面簽了我的名字,看着就開心。搞得日本記者也不好說什麼,原子彈殺了這麼多人,他一點沒有。
所以我們美國人完全理解錯了,後來他們邀請這個美國人和原子彈的受害者,現在還倖存的,安排了一次對話,在對話裡面,日本人就說,我們多苦,被原子彈轟炸多苦,你們美國是不是應該懺悔一下?道歉一下?美國人說我不道歉。不能忘了珍珠港,你們活着就是幸運的,最後這個談話不歡而散,沒什麼好談的。實際上,作為日本人,他和中國人談的不一樣。我們中國人,我在那裡呆那麼長時間去的中國人會說,日本人多好,比如有一個人馬立誠到日本轉了一圈,他寫了一個日新思維,文章還譯成日文,在日本的右翼雜誌(同音)上刊登,我看到了,覺得很可樂,日本多少友好,等等,馬立誠是中國的文人,別人道德很高,實際上呢?他對中國有歧視。很典型的例子。
日本的地鐵、電車很發達,日本特點喜歡鴉雀無聲,車裡面坐很多人,但是他們鴉雀無聲,中國人喜歡說話,雖然樣子差不多,從外表上不會看出來,中國人喜歡唧唧喳喳,日本就煩,老瞪白眼,老說不要說話,如果金髮碧眼的歐美人就不一樣,日本人一臉媚態,日本人和中國人的區別是講究氣問題,不是德問題。在中國和日本,可以說同人同種,當然廣義上是這樣,實際上內涵不一樣。比如說,君權神授,有德為君,有德的才能成為皇帝。什麼叫有德?中國人特別注重德,說我們個德好那個德壞,等等,但是這個德,是抽象的德,個人的理解不一樣。以前,我們中國一大可以說,世界各個國家很少見到,就是漢奸成群。人家就說,他們為什麼有漢奸?道德敗壞,實際上不是這麼回事,他們這些人可能真有理想,為了他的德。
當年日本打中國的時候,提出建設大東亞共榮圈,這些東西都是美妙的名詞,很多中國人,從我看日本的資料來看,他們也是非常熱衷於為德而奮鬥,日本有德,美國有德育,有民主自由,現在這種思潮也是。他這個德是指日本的天昭大神就是他們的德,我們不用討論,就是他,天皇是天昭大神的子孫,所以,天皇就是,其他的人再有本事,你沒德,不能為君,所以日本不討論,他討論氣,他是用刀的民族,這是中國和日本一個很大的區別。他非常注重氣的製造。鴉片戰爭對於中國來講,是1840年中國被英國打開了國門,日本呢?是被美國的黑船打開了國門,是1853年,比中國晚十幾年,但是,鴉片戰爭和黑船來襲給中國人和日本人感受不一樣,不是指普通老百姓,而是精英階層,給老百姓的感覺不一樣。
這個是2004年日本國家電視台的NHK播放的一個歷史劇,叫做《新選組》,看這個片子就能體會到中國和日本的巨大差距,我們要打倒日本,要學日本是怎麼回事。我記得有一年8.15的時候,小泉總理參拜靖國神社,不是8.15,是8.13的時候,關於這個事情,我和我的同事討論了,一個日本同事和一個美國同事。日本同事就說,我們參拜靖國神社跟中國什麼關係?美國人就不管這個事情。美國同事就說,我們美國人不管,我當時就回答說,如果中國扔了日本兩顆原子彈,你願意參拜就參拜,他服美國就是服美國的氣,美國的原子彈把他打軟了,就服他。當時美國人打到日本來的時候,他到底是開國還是攘夷?日本學習了西方,中國就沒學西方?都是這麼理解。看電視機就知道,民治維新怎麼回事?他是走第三條道,學習西方的技術,然後與西方作戰。
中國1997年拍一個鴉片戰爭裡面感嘆洋人大炮真厲害,我們就不行,但是,從經濟成本來講,日本人開國和中國人開國區別很大,日本國家很小,國門一打開,他們比較優勢是生絲,就是蠶絲,國內價格只有國際價格1/10,那麼,良田變桑天,GDP突飛猛進,我可以把蠶絲賣到國外,買消費品消費,GDP增加,但是,作為日本的武士,他們是拿固定俸祿的,在日本這個國家換來的錢,買來西方高級的消費品,武士消費不到,但是由於蠶絲種植面積的擴大,使糧食的種植面積縮小,物價飛漲,日本的精英階層,生活困苦,在電視劇裡面可以看到這樣的畫面,有人提出賞錢,宰一個洋人給10兩銀子,一大堆武士去殺,攔都攔不住。電視裡的主人公心腸好,想阻攔,可武士說,我們受夠了,需要這10兩銀子。
日本的精英階層、武士,按中國的話來說,是無組織的砍洋人,還是有組織的,炮打外國的商船,和外國人作戰,當然這些攘夷戰爭的結果,武器的巨大差距都失敗了。我們要學習外國造槍造炮。
第二,日本那時是一個封建時代,大大小小的帆,單靠這個跟洋人作戰,力量不夠,所以要統一日本,建立中央集權,廢除封建,他們就走向了攘夷的道路。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歷史上的論戰都是耍嘴皮子,但是,日本就不一樣,他是一種柞木攘夷派,兩邊論戰也沒有理論好說,用刀砍,最後,維新派槍狠,從西洋學到的槍,他們從義和團砍出來。同樣從封建時代到中央集權,破除封建格局,建立中央集權。另外,日本的武士達到了幕府,建立了新日本,按道理講應該是打天下,坐天下,但是有一條叫做武士自我革命,本來日本士農工商,士的地位非常高,武士什麼不干可以有俸祿,這個時候他就把俸祿取消。當然,作為民治維新的發起者,很多武士沒有俸祿之後,他沒有什麼長處,怎麼辦?到鄉村勞動,做苦力,拉人力車等等,非常苦,作為民治維新的發起人,立下最大功勞的薩莫藩(同音)這個武士非常不平,我們做了這麼大的貢獻,還革自己的命,他們擁戴一個西鄉溶生(同音)造反,爆發了日本最後一場內戰,這場戰爭一方是西鄉溶生(同音),另一方面是日本的大酒保,這兩個人都是薩莫藩(同音)出生,為了不同的理想,結果西鄉溶生(同音)自殺。戰爭第二年,大舊保利統(同音)被斬殺,還拿着西鄉溶生(同音)的信,武士的犧牲成就了日本的民族,他這個士和農民、工人、商人平等。
日本的文化,使所有的人能獲得教育,參與政治,而不是士壟斷,所以,士這個階層消滅掉了,但是,武士道的精神流傳下來了。能夠自我犧牲,比較一下中國的歷史,中國就缺乏這種自我犧牲。因為日本不需要給武士支付俸祿,政府就有這筆錢,就建立現代的工商業、航運、鐵路、造船、鋼鐵等,這些都沒有效益。日本的稅收主要來自於農業,我的書裡面提到航運等怎麼賠錢。這個照片是伊藤博文訪問官營。現在日本新地鐵的前身。
下面這幅圖,日本明治維新的時候,派了一個考察團,到西方取經。日本是武士,西方是海盜,我們老把西方想象成民主自由、平等、博愛,都是一些道亦有道層面的東西。取回真經就是說,我們要征韓,爭奪殖民地,有幾個因素。一個,民營化的經濟壓力,我們現在不是說日本政府辦了很多企業,效益不好,轉成了民營化,但是,他這個民營化之後,轉給三井、三有等這些特權商人,讓他們經營,這些特權商人也沒有能力提高經濟效益,他們怎麼提高?辦法很簡單,裁員、延長工作時間、降低工資,這一來,問題就來了。我們這些人要吃飯,怎麼辦?日本政府得想辦法從外面搶一些廉價的米回來,如果沒有廉價米,社會沒法穩定,所以他征韓,所以解決民營化以後的經濟壓力,可以看到中國的經濟壓力非常大,減員增效,沒有用,提高不了效益,整個社會的效益沒有提高,補償社會效益的提高,必須要對外征戰,結果中國呢?沒有可能對外征戰,只有內部矛盾激化,就這個原因。
同時,日本還在台灣出兵對清政府進行試探,結果,清政府為了經濟效益,乾脆我也不派兵打你,給你50萬兩白銀,我們就完了,那不行,既然你沒有戰爭意識,我為了征韓,就必須打敗清朝,日本就派出間諜刺探各種情報,測回地圖、海圖,中國沒有這種戰爭意識。
我在研究中國產業發展史的時候,就覺得有一種感覺很悲哀,歷史讓人憔悴,中國有一段歷史,非常盛世的一個時代,但是被後人詬病非常厲害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太平天國結束之後,甲午戰爭之前這個時代,我們說中國不改革,中國怎麼改革?中國已經不是封建制度,是中央集權了,西方正在過渡,怎麼改革?明治維新第二點,士民的平等,要我們革士兵的命很難革,中國的士是文士,你要革他們的命,要他們上山下鄉,可能嗎?所以不能革。所以政治層面中國非常先進,不需要改革。另外,經濟指導思想,還比西方先進得多,比當時的西方。重要已經實行了幾千年最接近自由主義市場經濟的模式,我看中國的產業發展史就是這麼回事。
比方說,作為造輪船,為什麼要造輪船?造輪船一點好處沒有,說要治夷,現在和平發展兩大主題,我們不需要造船,你說抓海盜?已經有水師,要運糧有沙船,我們不要造船,要民間搞,鐵路怎麼回事呢?洋人是幹什麼的呢?是軍和民共謀其利,中國呢?按照現在的話來講,政府不要干預經濟,讓民間搞,修鐵路幹什麼呢?讓沿線的商民,多一些生計機會。比方說,旅館等都沒有飯吃了,怎麼能修鐵路干預經濟呢?那不是破壞經濟發展嗎?所以他們認為清朝初期沒有鐵路,但是,還及其強大,證明國之強弱在德不在氣。按照現在的話說,就是制度,我有一個好制度就強盛,沒有氣也強盛。實際上就是這種觀點。但是,當時日本也有一些爭論,但是最後,比如說,錢花了很多,要借錢,但是,他理由就是我們現在要破除封建,要中央的權威下達地方,鐵路一個重要的環節,我們必須修鐵路等等。
看產業史可以看到,中國當時經濟思想非常先進,而且是完全是經濟自由主義這一套,政府不做干預,全是民間做,所以可以簡單地看,日本明治維新的時候,實際上生活非常苦困,中國是一個太平盛世,經濟發展非常快。結果就出來了。
甲午戰爭我們一分析,什麼腐敗、制度,沒學西方,如何,我前面講,沒法學,實際上,甲午戰爭什麼概念?完全是秀才遇到兵,日本是一個土匪,就可以簡單地理解,中國經濟發展有錢,可以說是一個李嘉誠,日本呢?就是張子強,說白了就是這種關係,批判了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這樣的關係。中國現在還在說,我們洋務運動,實際上當時是弱勢派別,真正強大的是頑固派,不干預經濟。結果造成了一個結果,我們表面上一看,日本的武器和中國武器差不多,他們也買了船,我們的軍艦如何,他們的軍艦如何,差距在哪個地方?日本自己造了兩艘軍艦,中國一艘也沒有,日本有修船能力,戰爭一打,實際上甲午海戰,中國不能算失敗戰爭角度,中國只是損失了三艘軍艦,主力軍艦,鐵甲艦,都沒有損失,日本有好幾艘沒有沉沒,但是負傷退出戰鬥,實際上從整個戰爭來講不能說失敗,只要戰爭的意志力在,我還能繼續作戰,但實際結果呢?因為中國鐵路不發達,因為我們不修鐵路,煤運輸不了,我們軍艦需要煤運轉,現代工業,我們自己的炮彈提供不了,軍艦維修不了。
我們現在批判說,為什麼不能出港?從技術角度講,沒有辦法出港,你完全批判他什麼腐敗不道德,沒有用。日本就有這個工業能力,就能夠修船,另外甲午戰爭海戰還有一個次要的層面,主要的層面是陸上戰爭,日本裝備了清一色的步槍,有自己的兵力,中國呢?臨時買了萬步牌的武器,槍不備彈,彈不備槍,結果陸地戰爭一潰千里,因為我們不干預經濟,不造輪船,軍隊的補給,日本有船隊,中國是租英國的高升號漁民船,運輸船,我們租船,講究經濟效益,但是,戰爭一開,高升號被擊沉,完全不能支持戰爭。日本打到遼東半島的時候,按道理講,中國本土,結果中國還是以多打少?為什麼?中國沒有鐵路,運兵運不了,輪船也沒有,日本有輪船,可以運兵,所以日本以多打少,所以中國全軍覆沒,完全沒有戰爭意識。
我們要反思德,不是氣,我們中國沒有造刀的能力,就在這個地方。歷史非常讓人心痛就要這樣。我們現在和平,沒戰爭意識。
看看日本當時的獨裁和腐敗,伊藤博文獨裁,這也禁止,那也禁止,山縣有朋愛錢,貪污了日本稅務的1/10,奠定了日本錢權交易的基礎就是他,伊藤博文還喜歡女人,他腐敗不腐敗?腐敗。最後怎麼樣?最大區別在哪個地方?這兩個人都是義和團出身,親手砍死洋人,知道怎麼砍人,而中國這幫人呢?包括現在都是高談闊論,不知道怎麼做,沒有實踐精神,根本區別就在這裡。這就是中日的分歧,歷史在不斷重演,這是一個問題。
另外我講自主創新的工業化。現在已經到這個局面了,中國在這個基礎上如何來重新走技術立國的道路,現在靠刷盤子,我們要走向富強的話,實際上是不可能的,但是,重新走向自主創新的前景,這種技術立國的道路,我在作一個電視節目的時候,有一個觀眾說,應該怎麼辦?政府做,企業做,還是我們整個民族來做?我這個觀點,單靠政府不行,靠企業不行,實際上是整個民族的一種思維觀念的一種轉變,我們要不服氣日本,打倒日本,在氣的方面壓倒日本,民族上有這樣的認識。
我的書上面也有一個這樣的圖,整個國家描述的圖,作為國家來講,作為我們來講,要兼顧我們的基礎,我們的國家根干,要打倒日本首先要學習日本,把教科文衛作為我們國家的基石來看待,而不要把表面上的GDP等等,政府的稅收我們經濟的發展來看。我們看日本的教育,免費教育,提供免費午餐,中國什麼時候能做到這一點?作為國家意志要保證這一點。
中國的教育和日本的教育還有一個很大的區別,日本重視實踐教育,中國呢?據我現在觀察,我小時候還有很多實踐教育,我小時候,還可以有航模隊,有無線電等等實踐的東西,現在都沒有了。實踐才能出真知,我跟一些主流經濟學家面對面地交談過,整個的分歧,就是落實在實踐上,他們對實踐不了解,這是一個。
然後,我前面講科技的發展,暫時不說,然後文化和衛生,作為日本來講,作為文化活動,他的社區裡面都有公民館,可以給市民提供免費的圖書閱覽、各種文體活動的場所、房間,給市民一個免費利用的空間,我當時剛接觸公民館的時候,我想起來我小時候社區裡面有居委會,現在可能還有,但是職能不一樣,那時候的居委會和日本的公民館非常像。我記得當時放完學回去,到居委會看小人書等等。衛生也是,日本有國民健康保險,我們呢?現在什麼也沒有。還有住房,日本有住宅公款,政府出錢,建造的質量比較高、租金比較便宜的房子,大家都可以去租,我們國家整個的政策,沒有圍繞國家的根干進行,日本整個圍繞根干進行。整個經濟政策層面的一個很大的差距。
我在我的書裡面也提到,日本的製造業發展戰略裡面,有一句話,對我刺激非常深,他說,日本為了維持和中國的20餘倍的工資差距,那麼他就要使日本的年輕人和中國保持20餘倍的知識和技能的差距。他就有這樣一個非常明確的想法,但是中國的話就是如何提高GDP,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這種差距在未來會越來越大。當然中國目前從國家的層面,企業的層面和民族認識的層面,還沒有能夠扭轉,從我現在回國之後的一些接觸,路還很長。我就希望在座的能夠宣傳、推進這種思想想法,作為一個民族復興。
我們當時4月份的時候,反日遊行,我們在日本的中國人看來,也是覺得叫做,可以說是一種痛苦,叫做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如果我們的技術能力壓倒了日貨,我們就不需要反,反它幹什麼?結果沒有。我們在日本的中國人談到這個事情的時候,沒有辦法,日本的產集聯的會長,記者會見的時候,信心滿滿地說,抵制日貨只是一時衝動,會慢慢平息。我們希望我們國家能夠早日地脫離比較優勢的這種發展戰略,比較優勢,會越來越優勢,我們的勞動力成本優勢會越來越優勢,所以說,今天我的演講就是告一段落,演講不是太好,請大家原諒。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4: 《致命武器》第十四章:我是一名農民…
2004: 國名應該改了
2003: 施琅武力收復台灣始末
2003: 我怎樣成為一個基督徒
2002: 上海經濟,最大的泡沫與政治笑話
2002: 中國這次會不會跟着俄國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