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中國在中亞的博弈
送交者: 回首五千年 2004年05月16日22:05:53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中國在中亞的博弈

回首五千年


蘇聯解體,冷戰結束。中亞無主,“真空”出現。大國關注,博弈紛紛。中國在中亞博弈的近況如何?

1996年中國與中亞的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加上俄羅斯聯邦建立 “上海五國”會晤機制,解決了中蘇對抗時期遺留下來的邊境軍事對峙問題。2001年上海合作組織成立,烏茲別克斯坦加入。六國為聯合打擊“三股勢力”而簽署了《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上海公約》。中國組織發起該組織的主要目的,一是與中亞地區的安全合作,二是與中亞地區的區域經濟合作。

中國與中亞地區的安全合作,很大程度上也基於該五國自身的利益需要。人口為1480多萬的哈薩克斯坦就有着131個民族,烏茲別克斯坦的2500多萬居民中也有着129個民族,土庫曼斯坦人口還600萬,卻有着100多個民族,連人口最少的吉爾吉斯斯坦(500多萬)也有着80多個民族。而中亞五國5000萬居民的69.8%屬於以伊斯蘭為全民性傳統宗教的民族。民族、宗教成份複雜的地緣文化特點,也是中亞各國社會發展中的主要矛盾因素。集“三股勢力”於一體的“烏茲別克斯坦伊斯蘭運動”、“東突厥斯坦伊斯蘭運動”、“伊斯蘭解放黨”等組織的猖獗活動對中國及中亞各國構成了共同的安全威脅。

中國與中亞地區的區域經濟合作,同樣也建立在雙方互相需求的基礎上。原蘇聯時期遺留下來的重工業、能源工業是中亞各國國民經濟的主要命脈。而在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需要下,國內資源的缺口已經越來越突出,尤其是能源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中國石油市場對各中亞鄰國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另外,中亞各國均為內陸國家,沒有出海口是各國經濟走向世界的最大障礙。雖然他們穿過中東、西亞就可以進入阿拉伯海,但是這裡多變的地緣形勢和眾多的衝突熱點使中亞各國不能貿然將其作為可靠的商貿通道。而經中國抵達太平洋的距離雖相對遙遠,但中國的社會政治穩定和依託在經濟發展基礎上不斷完善的交通設施被中國各國看好。

但是,對於剛剛獲得完整主權的中亞各國來說,他們為了彌補自身政治、經濟、安全上的虛弱,避免失去原蘇聯保護傘後在地區和國際政治舞台上被邊緣化的可能,又採取了多邊平衡的務實外交政策,自動地吸引周邊地區和大國勢力進入中亞地區。美國當然乘機而入。

9.11之後,美國打着反恐旗號,大舉進駐中亞各國。9月28日,烏茲別克斯坦就主動向美國表示,願意向美國提供軍事基地。中亞其餘的三個國家,爭先恐後地願意向美國提供軍事基地。烏茲別克斯坦給予美國在Hanabad和Khokhaidy建立空軍基地的特權,沒有任何期限。哈薩克斯坦也表示讓美國使用Shymkent和Lugovoi的空軍基地,並表示願意北約的部隊在當地部署。處於經濟困境中的吉爾吉斯斯坦也同意美國在其Manas附近建立空軍基地,塔吉克斯坦讓美軍使用首都杜尚別(Dushanbe)和Koolyab兩處空軍基地。土庫曼斯坦表示,如美軍從事「人道主義援助」,它也願意提供軍事基地。於是,中亞五國中,與中國新疆接壤的哈薩克斯坦、庫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國先後與美國建立了軍事聯繫,並派軍官到美國受訓。這三個國家還加入了北約「和平夥伴計劃」。美國雪佛龍-德士古(ChevronTexaco)石油公司在哈薩克斯坦投資已達數十億美元,並將中亞地區納入美國國家能源戰略,美國估計到2015年裡海及其周邊國家將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產油區之一。美國借阿富汗戰爭於中亞地區實現軍事存在後,即將對中亞各國進行“民主化改造”設定為主要的地區策略目標之一。

面對這一重大的地緣政治形勢變化,俄羅斯憑藉與中亞國家的傳統關係加緊鞏固自己在中亞地區經濟和安全上的利益存在。2003年,俄羅斯在吉爾吉斯斯坦建立了空軍基地,大國在中亞地區的競爭局面從潛在層面走向公開化。

現在,美國空軍不僅可以控制阿富汗、印度和巴基斯坦邊界、中亞五國,中國新疆地區也處於其鑒視範圍內。美軍在中亞的軍事存在,改變了這一地區均勢,也是使得中國暫時放棄了中亞能源戰略的一個重要因素。

中國一直認為,對中東石油的過分依賴,容易受制於美國,因為美國控制着從霍爾林茲海峽到所有石油進口國的航線。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中美關係極不穩定的情況下,中亞和裏海地區自然成為中國石油戰略的首選。1997年,中國石油公司(CNPC)獲得了哈薩克斯坦兩大油田的開採權,當時估計開採量分別為10億和15億桶。中國並計劃建立一個從油田到新疆長達3000公里的輸油管道,以及一條250公里的輸油管道經過土庫曼斯坦達到伊朗邊界。當時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在投標中擊敗了俄羅斯的公司和美國的德士古、阿莫科等國際投標者,引起國際震動。這一投標標誌着中國在中亞裏海地區推行長期石油戰略的開始。但是,9.11後,中國在看到中亞及阿富汗的形勢變化後,重新評估了國家能源戰略。2001年底朱鎔基宣布凍結從哈薩克斯坦到新疆的輸油管道工程。

接着,中國把注意力轉向國內石油及天然氣的投資,啟動了從東西伯利亞的安卡斯克(Angarsk)到中國東北大慶的長達2400公里的輸油管道工程(安大線)談判。俄羅斯曾建議取道距最短的蒙古,但中國從戰略方面考慮,堅持只經過中俄兩國疆域。該工程原定於2003年動工,2005年完工。這將使中國在亞洲內陸能源戰略從中亞地區轉向俄羅斯。

可是,2003年,俄國最終又否決了與中國合作建「安大線」的計劃,轉而與日本合作建「安納線」,即是由安卡斯克、經納霍德卡到日本的油管線路。2003年5月,日本提出條件,如果俄羅斯同意優先修「安納線」,日本方面將提供75億美元的資金,協助俄羅斯開發東西伯利亞新油田。這一變故,又使得原本已經擱置已久的哈薩克斯坦到中國的石油管道計劃浮上水面。該管道工程預計今年7月開,2006年初建成。

但重新啟動的中哈石油管線工程再次遇到了來自美國的競爭。裏海號稱第二個波斯灣,美國出於對該地區石油資源和地緣政治的考慮,一直試圖擴大在沿岸各國的影響。哈薩克斯坦石油資源最為豐富,又與中俄接壤,更是美國爭奪的重要目標。為了與中俄兩國爭奪裏海石油資源控制權,美國竭力倡導興建經阿塞拜疆首都巴庫、格魯吉亞首都第比利斯到土耳其地中海沿岸城市傑伊漢的石油管道,全長1760公里,設計輸油能力6000萬噸,造價超過36億美元。美國試圖說服哈薩克斯坦加入進去,並從政治和軍事上許以種種好處。

但美國的巴傑管線在這場石油博弈中沒能占上風。哈薩克斯坦石油要進到巴傑管線,需要用油輪經裏海運到巴庫,受季節、裏海水位影響,成本高,風險大,原油一旦泄漏,會給原本脆弱的裏海環境帶來更大的災難,世界許多環境保護組織已經對此提出了抗議;其次,管道所經三國中,阿塞拜疆的納卡衝突尚未完全解決,格魯吉亞離車臣很近,土耳其境內的恐怖活動使人心有餘悸。 而中哈管線不經第三國,管線經過地區社會穩定,安全有保障。

中俄修建“安大線”石油管道計劃被擱置,伊朗阿扎德甘油田的開採權賣給了日本。中國在中亞波折重重。中哈石油管線如能如期開工,也算是給中國的能源安全戰略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中國的西部邊境環境正在向着不利於中國的方向發展。中亞現在的局勢,是美國長期以來對中國的包圍戰略的進一步成功實施。中國的外交形勢很嚴峻。美國對伊拉克、阿富汗的占領和在中亞的軍事存在,實際上控制了中國臨近中亞的“西翼”,並得以在能源方面為扼殺中國的經濟發展扣緊了重要的一環。如果將美國在中東和中亞近20年的活動和基地聯繫起來,你會發現其政策是連續性和有計劃的,而且目標的終點就是中國。這不是因為什麼意識形態問題,而是中國的崛起必定要挑戰一些既有的利益集團和利益重新分配。這是多級文明衝突的一部分。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3: 偉人情結—中華民族積弱不振的原因探討
2003: 數學調查警黑社會案結果出來了
2002: 難道中國不是劣等民族嗎?
2002: 美國只想管人,不想被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