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中國社會中左派近四成遠多於右派 2013-5-3 06:24
送交者: lesson 2013年05月03日08:13:36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中國社會中左派近四成遠多於右派

2013-5-3 06:24| 發布者: 劉傑| 查看: 496| 評論: 3|原作者: 張明澍

摘要: 我們發現:一些在知識階層看來左的、脫離時代的觀點,事實上在社會上有相當的影響力。按照調查數據,當今中國社會的左派占38.1%,中間派占51.5%,右派占8%。這讓我感到意外。但你冷靜地去觀察你身邊,不要只往知識分子裡面套,到你自己的家鄉去,到街頭去,你會發現這個比例是基本準確的。

編註:以下文章中社科院學者所作的調查,證明中國社會中左派占38.1%,右派僅占8%,其餘的是中間派。這個結果是值得我們注意的。


“大作已閱,很多地方值得商榷,與兄私下交流,座談會先請假。”

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所政治文化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張明澍,剛出了本新書《中國人想要什麼樣的民主》,418日邀請一些知識界的朋友座談,沒料到會議還沒開始,他就收到了這個短信,一個朋友不來了,估計對他的觀點有不同意見。

這本書由中國社科院的一個重點科研項目“中國公民政治素質調研”擴展而來。張明澍2011年進行了這一調查,希望勾勒出中國公民對民主的主觀願望。2012年,他通過數據分析、比對,得出一些讓他自己都感到意外的結論——

如果以左、中、右劃分中國人對民主的看法,左的占38.1%,中間化立場的51.5%,右的8%

中國人想要的民主,德治優先於法治;解決反腐敗和群眾監督政府問題優先於保障公民的權利和自由;重視實質和內容優先於重視形式和程序;協商優於表決。中國人想要中國自己的而不是外國的民主。

以更技術化、更具體的指標來勾勒中國人嬗變中的民主觀,張明澍發現:中國人的政治態度出現中間化趨勢;政治的潛在參與到實際參與之間存在一條鴻溝;理想主義的政治參與正在向現實主義的政治參與轉變;在政治觀方面,“60後”(即1960年到1969年出生的人)是由“左”向“中”和“右”轉變的轉折點。

這不是張明澍第一次做“中國公民政治素質調研”。他上一次做同題調研是在1988年。當時正值十三大提出政治體制改革任務不久,時年33歲的張明澍於19894月完成了“中國公民政治素質”調查報告,1994年擴展成專著《中國“政治人”》。于光遠為該書作序。

為了對比兩個時代中國公民政治素質的變化,2011年的調查中,30道調查題目中有20道與1988年調查時基本一樣。

調查和問卷頗具中國特色——調查的關鍵詞“民主”,這一源自西方的概念被轉化成“本土化”的具體問題,例如在你所生活的城市中,你認為最重要的領導人是?有人寫過一篇文章,《民主是個好東西》,你覺得民主好不好?等等。

由於調查樣本要反映全國情況,調查機構在全國四類城市——直轄市及特大城市、省級及副省級城市、地級市、縣及縣級市中,隨機抽取北京、深圳、孝感、榆林做隨機入戶調查。對象鎖定在“18周歲以上的在城鎮生活的公民”,樣本數量1750人次,並通過技術手段,保證受調查對象的人口統計學指標——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等,與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人口調查資料基本相同。

左、中、右會不會“對撞”?

南方周末:這次調查跟1988年相比,學術環境和社會大環境有什麼變化?

張明澍:1988年的調查到19894月已經完成。當時十三大剛提出要進行政治體制改革。這次調查比上次稍微謹慎一點。我對自己的要求是,最多貼到體制內的邊,不過線。

南方周末:這次調查的20個問題跟1988年的調查一樣,10個新問題主要是針對哪些方面?

張明澍:問卷一共分為三部分:政治觀念、政治參與和政治知識。新增問題主要針對政治觀念。政治參與和政治知識這個部分,跟以前幾乎一樣。比如遇到不合理的事情,你是願意遊行、向單位領導反映,還是向人民代表、向媒體反映。1988年調查就這幾個選擇。這次增加了網絡。

南方周末:對相同的問題,兩次調查結果差異最大的是?

張明澍:這次有新的關注點:特別關注左中右劃分。結果顯示:右的比例低,左的比例高,社會上很大一部分人跟着主流媒體導向走,這三點很出乎我的意料。1988年的調查中,受調查對象的西方化程度比現在明顯高很多。當時剛改革開放,社會對西方的東西是一種擁抱的姿態。

反觀這次,我們發現:一些在知識階層看來左的、脫離時代的觀點,事實上在社會上有相當的影響力。按照調查數據,當今中國社會的左派占38.1%,中間派占51.5%,右派占8%。這讓我感到意外。但你冷靜地去觀察你身邊,不要只往知識分子裡面套,到你自己的家鄉去,到街頭去,你會發現這個比例是基本準確的。

南方周末:某一類人在人口統計學意義上所占比例,跟這類人的實際影響力是否一樣?

張明澍:項目結項時,學者楊東平說:這個社會,知識分子的影響力還是更大些。我老婆也說:不同人群的權重不一樣。

南方周末:你認為,你調查所顯示的38%的左派、51%的中派和8%的右派會形成“對撞”嗎?

張明澍:調查顯示,政治觀念上的自由主義傾向(即右派傾向)跟受教育程度有一點正相關。但同時受教育程度越高,也越有可能接受溫和務實的觀念。所以我們可以粗略地說,文化程度較高的人比較傾向政治上的中派或右派。

有一個詞我們常說:犬儒主義。但我老沒弄懂這個詞,我查了好多書,但都說得模模糊糊。後來終於查到一個說到點子上的——犬儒主義實際上是兩種傾向:自己的利益不受侵害的時候,他是儒;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的時候,他狗那一面就出來了。用這個詞去描述中國主流知識分子的現狀,我覺得是對的。

今天的主流知識分子,基本都是既得利益者。他稍微有一點出軌,既得利益馬上受到損害,只能溫和地配合體制。

知識階層和社會其他階層會不會發生觀念上的“對撞”?主動權還是在決策層。決策層應該既從知識分子那裡了解一些東西,也從下層了解些東西,做出綜合考量。

南方周末:你的調查結果顯示,政治上的中間派占很大比重。你認為,這和中產階級的成長有很大關係。但在中國,什麼樣的人叫中產階級,到底有多少中產階級,中產階級在政治上的態度是激進還是比較保守,學界依然爭論不休。是否可以說,中國的“政治中間派”也是一個變數極高的群體?

張明澍:對。這次我們把認同“民主好不好,要看適不適合中國國情,不能把美國和中國簡單比較”的人認定為“中派”。但“中派”里更具體的劃分我們並沒做,憑經驗可以想見,“中派”里有一部分人確實是跟着主流媒體走的——“民主好不好,要看適不適合中國國情”基本就是主流媒體的語彙;也有一部分人對現狀不滿,但怕亂,希望有比較溫和的改革。

事實上,決策層大致上就站在中間,在有的問題上偏右一點,有的問題上偏左一點,起一個模糊的調節作用,不會讓這個社會再次陷入左和右的尖銳衝突中。

悲觀?樂觀?

南方周末:你的調查,不同的數據之間會形成有趣的對照。如認可“民主就是一個國家要定期舉行選舉,並且通過幾個政黨競爭選出國家領導人”的受調查者,僅占樣本總量的15.3%。但有67.1%的受調查者對政治參與持肯定態度,35.2%的受調查者在很多事情上能想到讓政府負責。是不是說明,中國人的政治觀念和公民意識之間存在某種錯位?

張明澍:推動中國公民民主意識的是兩個方向的力量:一是政府主動引導公民去認識政治下面的物質利益邏輯,引導公民以溫和的、守規則的政治參與來維護自己的利益。這方面目前做得不好,導致大多數公民對政治的認識還停留在倫理主義而非科學主義層面上。如認為德治優於法治;在選拔領導人的時候,把廉潔奉公和作風正派排在遵守法律前面;認為解決腐敗和群眾監督政府的問題優於保障公民的權利和自由。

倫理主義政治文化比較容易導致激情型的政治參與(如因釣魚島事件砸日本車),但不容易形成持久的、穩健有序的政治參與。

另一個力量是市場化改革。調查顯示,中國公民從倫理主義、理想主義角度出發的政治判斷及相應政治行為的數量在降低,而從維護自身利益出發的政治行為的數量上升。

南方周末:調查報告中提出了“60後”和“倒60後”定律:在政治意識上,1960年後出生的人更為積極,但他們卻不願意花時間進行政治參與。這是個讓人頗感悲觀的結論。

張明澍:我也沒有料到這個結果。可能跟年輕人願接受新思想,但不願意投入精力去實踐有很大關係。這個跟西方真的截然不同。西方國家中,到高中,年輕人基本上已經有了自我組織、自我管理的意識了。

這跟教育有很大關係。我曾對比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小學生守則。中國小學生守則第一條是“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第二條是“遵守法律法規,增強法律意識。遵守校規校紀,遵守社會公德”。英國的小學生守則第一條:“平安成長比成功更重要”,第二條:“背心、褲衩覆蓋的地方不許別人摸”。日本小學生守則前兩條:“不遲到;進校後不隨便外出。”“聽到集合信號時,迅速在指定場所列隊;進教室開門要輕;在走廊和樓梯上保持安靜,靠右行”。在別的國家,公民教育是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的,而中國公民教育是由大而抽象的原則堆積而成的。

南方周末:在回答“中國人想要什麼樣的民主時”,你提出的觀點是:中國人認為民主的內容和實質優先於形式和程序。沒有形式和程序的“內容”和“實質”究竟指什麼?

張明澍:這正是我要說的,中國的倫理主義政治文化重實質。2001年,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李鐵映出版了《論民主》一書,書中對民主是什麼的回答就是一句話:“民主的實質是‘人民當家作主’。”此前一年,世界上一百多個國家參與的國際非政府組織“民主社區”成立,成員國簽署了《華沙宣言》。宣言解釋“民主”的辦法,是一條一條地列舉出民主的條件,比如“人人皆有平等權利充當公務員”等,滿足這些條件,就是民主,而滿足其中一些條件,就是實現民主的過程。

我們常說代表人民的利益,但“人民”這個概念很模糊。比如公安局把我抓了,我說,我是人民當家作主,你抓我幹什麼?人家說,你能代表人民嗎?一句話就讓你啞口無言了。

南方周末:提到未來的改革方向,你在書中以向鄰居學習為例:一家人想要過好日子,應該向比他們過得好的鄰居學習。

張明澍:對,左看右看,往比你過得好的鄰居那邊看。有人擔心“照搬”,其實沒有任何人能夠“照搬”別人的經驗。

提到改革,現在有各種說法:“頂層設計說”、“摸着石頭過河說”、“突破口說”。我覺得關鍵是有沒有決心和責任感要改。如果要改,這個社會就像自行車的鏈條一樣,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成為突破口,你從任何一環着手,都會讓整根鏈條動起來。如果不想改,尋找什麼突破口都沒有意義。

我們在經濟領域說“白貓黑貓,逮到老鼠就是好貓”,實事求是的原則也應當貫徹到政治領域中。心平氣和、波瀾不驚地去做,也不需要宣布。



(責編:劉傑)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2: 美國民主基金會 促華“新聞自由”幕後
2012: 有意思的是,中國所謂的一些民運組織本
2011: 還有比民主自由社會更具生產力更優越的
2011: 恐怖(組圖):殲20原型機腹部彈艙門外
2010: 美國警察銬走中國副領事,警方與郁伯仁
2010: 從郁伯仁對警察的挑釁,看休斯敦警察的
2009: 瓦斯彈: 五四運動是一場文化災難
2009: 假話謊言歪曲偽造折射出反毛者的猥瑣和
2008: 誰才是中國的下一個真龍天子(討論)
2008: 毛澤東的歷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