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再談心靈
送交者: 原心 2004年10月20日09:25:56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再談心靈

中國人通常都對“信仰”懷有一種輕視甚至蔑視的偏見,認為“科學理性”比“宗教感情”更加“可靠”。事實上,這種偏見相當廣泛地存在於我們的社會中,特別是受大陸偏重“科技(非科學)”而輕“文理”薰陶的中國人影響尤重,常常可以看到很多人動輒以“正確”或者“錯誤”來評價別人的思想,顯然在他們看來,只要是能以他們自己的固有價值觀念來判定的“合理結論”,就足以壓抑別人“非理性的信仰”而濫施於人。

我認為中國人對“信仰”的偏見態度,源自於我們對“心靈”這個概念缺乏正常的關注。長期被極端意識形態所操控的教育模式,使得在中共治下成長的人們普遍陷入漠視心理健康的病態中,以明顯是“非理性”的崇拜感情來尊奉“科學理性”,卻對能影響人的內心感受更為深刻的宗教感情不屑一顧嗤之以鼻。

人作為一種有“心靈”的動物,任何個體的思想精神都是這個個體的最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同物理肉體不可分割的,更不是比物理肉體更“次要”的部分。直到目前為止,在現代科學的所有學科中,除了極少數可以歸入“科學哲學”的理論,例如“物理主義”,在某種層次上“斷言”人是沒有“心靈屬性”的外,還沒有任何一門科學能直接證明人是沒有心靈的,即使在當前科學領域裡關於人類大腦研究最為流行“心腦同一論(屬於物理主義)”,也只能推測“心靈就是大腦的某種形式的活動(例如生物電流)”,並不是直接肯定“人是沒有心靈的”。

如果說信仰既然是精神的,它摸不着,也看不到,所以是“虛的”,我想這種片面的說法只談到了信仰的存在形式,卻沒有考慮信仰對於個體的重要性。通常人們都認為最接近“真實”的東西是來自感覺的“感受”,人們對自己“感覺能力”幾乎是毫不懷疑的“相信”,然而事實上我們卻常常在“自以為是”的場合里碰壁。這倒並不是說人的“感覺能力”並不可靠,而是說人不能僅僅從“感覺能力”來判斷自己所感覺到東西是什麼,人要有意識地認識自己所感覺的東西,還需要一些更重要的“參照”,這些參照可以說是人所具備的“知識”或者“經驗”,而它們都是以精神的形式存在於獨立個體中。

總得來說,這些知識經驗就是我們預先已經確定是“信以為真”的“參照”,我們的感覺符合這些知識經驗,常常被認為是“真”的,反之則認為是“假”的。因此,如果一定要說“精神的就是虛的”,那麼無論這些知識經驗是屬於“科學真理”還是“宗教信仰”,它們都是“虛的”,作為以精神狀態存在於人的心靈中的知識,並不存在這一種比那一種更“真實可靠”。具體點來說,就是您用以相信“1+1=2”所根據的“科學經驗”,並不比您用以相信“上帝存在”所根據的“信仰啟示”更足以信賴,因為對您的心靈而言,無論是“經驗”還是“信仰”,都只不過是諸如此類的“意識經驗”而已。

笛卡兒說“我思故我在(I think therefore I am)”,強調了人是通過心靈的“思考”而意識到“存在”。顯然,主張“心物二元論(Dualism)”的笛卡兒將心靈也視為一種“實體”,同“身體”一起構成一個完整的人,他認為若沒有心靈就不能算作人,例如動物,只不過是“複雜機器”而已。很多現代哲學家科學家雖然不承認心靈是“實體”,但他們依然認為人是具有“心理屬性”和“物理屬性”的,他們認為是人的“心理屬性”促成了我們有意向的行為,而顯然人的意向行為是受“意識經驗”所影響的。

極端的唯物論者否認人是有心靈的,然而他們的學術觀念若不加抑制地施加到社會現實的話,很容易會釀成大規模迫害人性的人禍災難。上個世紀為禍半個地球的共產主義政治狂潮,造成了對數以億計人數的瘋狂迫害,就是最明顯的例子。如果您沒有在這種極權專制下體驗過擔驚受怕的生活的話,那麼我建議您可以看一下美國最新的電影《I,ROBOT(智能叛變)》,也許會對被機器人統治的世界保持理智的警惕。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3: 毛澤東思想貽害民主尼泊爾
2003: 金正日之謎 (三)
2002: 影響中國20年觀念的一些書
2002: 建議對中國幹部施行閹割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