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纳川
万维读者网 > 天下论坛 > 帖子
空巢的乡村——中国农村之一斑
送交者: 刘云枫 2014年08月17日21:15:33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空巢的乡村(下)

其实,不光老房子,空了;新房子,也大都空空如也。平时,没人住;只有到年节,在城里做工的人,才会回来,才有人居住。

这就有一个问题:资源的使用效率问题。具体地说,就是房子的使用效率。以进城务工来说,一个民工,在乡下有一套房子,很大很宽敞,可是,没法儿住,也就没有价值;在城里,他也需要一个住处——不管这个住处,多么狭小,是蜗居,或是蚁居。总之,他有两个“”,两处住所。

可笑之处在于:好房子、大房子,没人住,没法住,长期闲置;小的、差的房子,却人满为患。

如果,这是一个人的问题,少数人的问题,那是他自己的事儿;社会和政府,无权也无能力解决。如果,这是很多人的问题,多到数以千万计、数以亿计的话,就不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了,是一个政府的经济政策应该检讨的问题了。

如今,在城里做工的农民,常年维持在1.5亿—2亿人口之间——这就是说,有1.52亿的人口,至少有两处住所:一处在乡下,一处在城里。但是,如上所言,乡下的“豪宅”只是纸上富贵,只有GDP的指标意义,于改善其生活品质,一点用处没有。

这就是无效GDP

一个国家或社会的无效GDP数量太大的话,经济增长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就像散布在中国广大农村的一座座空闲的房子一样:它们在账面上是存在的,对GDP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可是,它丝毫也没有改善民众的生活质量。而且,这种无效是不可逆转的。没有任何一种办法,能盘活这种资产。因为,没有买家。

无效GDP之大量存在,也回答了我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疑惑,即:GDP的连续快速增长,与农民生活改善之间的脱节——在我看来,今天的农村和三十年前,变化极为有限;农民的生活状况,除去解决了温饱之外,也没有显著改善。长期困扰农民的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不仅依然存在,反倒有恶化的倾向。比方说小学教育,就不是变好了,而是变坏了。

我一边吃葡萄,一边聊着。说起颜文叔叔的病,他说:好几年了,恢复得还好,不仅可以自理,还能做一些不很重的农活儿。

我说:真不错,你真够努力的。脑血栓之后,还能恢复到自己干活儿。

他说:咳,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农村就这条件,你不干活儿,再用一个人伺候你,哪有人伺候啊。只好自己对付着。

我说:我感觉咱们村,脑袋上的毛病,比例太高了。光我知道的、看见的,就五六个。你一个、会昌、真祥等。

他说:吉锁也是这个毛病,也没了。

我追问,是河东头儿的吉锁吗?

他说:是。

我大为吃惊,因为,吉锁是我的初中语文老师。去年暑假回来,我还见了。我们一起吃了顿饭,一起喝酒,一起胡说八道。他是海量,一个人大约喝掉了一斤白酒。年近八十的老人,能有如此酒量,岂不令人惊叹。我说他是乡里最有才华的人,想请他给我下一本出版的书题写书名。他说,可别,还是请更有名气的人来写。他只是乡野村夫,焉能登大雅之堂。这次回来,还想见他,请他给我说说练习书法的奥秘呢。不想,已是阴阳两界了。

他是师范生,可是,没有毕业。据说是生活作风问题。后来,村里缺老师,他就被请来做代课老师。一直是代课老师,不过,幸运的是,临到60岁,修成正果,转正了。这样,他退休之后的生活,就有了保障。他爱喝酒,写得一手好字,无论大字小字,都是一流。凡红白喜事,写对联、当帐房,他都是必不可少的。他也不要报酬,推辞不了了,他就带走两瓶好酒。所以,他也不缺酒。在他写字的大书桌下面,摆满了各种酒和空酒瓶。

他对我影响极大。我或许,也是他最为看重的学生。他每次上课,都神采奕奕地走上讲台,充满激情的状态,虽过去了三十五年,依旧历历在目,十分清晰。但,一切都过去了,一切,都留给了时间。

人生如梦,人生一梦!谁说不是呢!

我没有给他写过什么,谨以此文作为我对他最深的思念和最高的敬意吧。

2014818日星期一

北京,家中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3: 中国首席女法医不愿与黑暗的中国法医界
2013: 薄瓜瓜“非常想纠正父母的负面价值观”
2012: 纽约时报: 谷开l来案里的12个疑点
2012: 有奖大竞猜---薄熙来的命运
2011: 语录:社会的发展规律最简单就是这三样
2011: 华夏族与非华夏族的区别:男子髻发与否
2010: 中共内部的左倾盲动主义再次遭到了彻头
2010: 英国《金融时报》:小心为美国衰落鼓掌
2009: 文革的第一批受害者正是底层反抗压迫者
2009: 60年前,共产党新华日报上的新民主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