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奇異恩典
萬維讀者網 > 彩虹之約 > 跟帖
倪柝聲:默想啟示錄(29)- 推雅推喇(羅馬的教會)
送交者: theson 2008月07月17日20:13:46 於 [彩虹之約] 發送悄悄話
回  答: 倪柝聲:默想啟示錄(27)- 士每拿(受苦的教會)theson 於 2008-07-17 20:08:14
倪柝聲:默想啟示錄(29)- 推雅推喇(羅馬的教會)

十八節:『你要寫信給推雅推喇教會的使者,說,那眼目如火焰,腳像光明銅的神
之子,說。』

現在推雅推喇的光景,完全與前不同。以弗所、士每拿和別迦摩,在豫言的方面,
乃是全教會歷史三方面的代表。推雅推喇也是一個教會時期的代表。但是推雅推喇,
並不像先前那三個教會,那樣的彼此互相代替,代興於世。她是繼續在別迦摩之後;
然而她卻存留至世末。以弗所、士每拿、與別迦摩,在實際上,都已經次第過去,
成為歷史上的教會。但是,繼續在別迦摩之後的推雅推喇,卻不像她以前那三個教
會,那樣的過去;她乃是要繼續存在到主再來的時候。(25。)雖然在推雅推喇之
後,有在撒狄的教會;但在撒狄的教會,並不完全代替她而興在世上。一方面雖然
有在撒狄的教會,然而另一方面,在推雅推喇的教會仍然存在。

我們已經看見過,在以弗所的教會如何代表使徒後的教會;士每拿如何代表再後受
苦的教會;別迦摩如何代表被羅馬帝王所歡迎的腐敗教會。現在推雅推喇,在歷史
上,就是中世紀的羅馬教會,一直到復原教的時代。主耶穌在這裡乃是表明他自己
如何為神的兒子。他是說出他自己的身位,並表明他鑑察的能力,和他如何在教會
中行走,試煉人的肺腑與心腸。我們看見主這樣的表明自己,就知道這個教會的情
形如何。在以弗所里,雖然尚沒有在人面前的失敗,但是從主的眼光看過來,當初
的愛心與起初的工作已經離棄了。再後,在士每拿里,主就察出那些猶太化的教訓。
再後,在別迦摩里,教會就明目張胆的與世界調和。教會住在世界裡,在她的裡面
就有許多的異端。現今在推雅推喇里,我們就看見耶洗別的兒女,如何允准她在里
面。教會這樣的逐漸背道,罪惡這樣的逐漸增加,沒有一件不是在主鑑察之中!

在從前所有的書信里,主耶穌未曾題起他的名字。在這一封的書信里,主第一次題
到他自己的名字是甚麼。約翰所看見者乃是人子;但是他現在卻宣告他自己是神子。
他在這裡,又是藉著他在第一章里所顯現給約翰看的,說出他自己的性質來。他題
起他的眼目,是如火焰的;所以,他能鑑察罪惡,叫罪人恐懼。他的腳如明銅一般,
來為他自己報仇。凡他眼睛所定罪者,他的腳都要踐踏。這裡說到主的腳是如銅的,
因為銅是最堅固、最剛硬的金屬。彌迦書四章十三節就是如此表明:『錫安的民哪,
起來踹谷罷!我必使你的角成為鐵,使你的蹄成為銅;你必打碎多國的民。』

在這裡,並不是像在別迦摩一樣,他並不是像『那有兩刃利劍的』。我們知道,那
劍乃是神審判人的話。主自己說,『棄絕我不領受我話的人,有審判他的;就是我
所講的道,在末日要審判他。』(約十二48。)所以,在第十九章里,我們就看見
他口中所發出的利劍,將許多人殺死。但在現時,這個話說出來,不過是豫言審判
而已。在別迦摩的時候,他尚題到這話,警告人以將來的審判,將人的骨節與骨髓,
魂與靈,都刺入剖開,叫人來到與他們有關係的主面前,覺得自己是赤露敞開、不
能遮掩的。雖然在別迦摩,有許多的人背叛神的話,但這話卻在別迦摩里,作見證
反對他們。但在推雅推喇里已經沒有這話了。我們所聽見的,乃是耶洗別的教訓。
她的門徒以為這些話是先知所說的,比聖經的教訓更明了、更確定。人相信教會的
話,以為比相信神的話更穩當。所以在這裡,我們才看見主耶穌不是說,他自己是
那有兩刃利劍的;他乃是告訴他們說,他是『神之子』,現在要施行他的權柄,以
對待高抬自己到一個不應當有的地位的教會。他現在表明他自己是神。惟有他有眼
目如同火焰,除他以外沒有人真有聖潔、明了的眼光。並且,惟有他有如同光明銅
的腳,能殼施行不可抵抗的審判。

他現在必須表明他自己的身位;因為那自稱為他新婦的,已經很自恃的降低他的身
位了。教會已經利用主的謙卑和恩典,利用他的道成肉身,叫他服在他為人的母親
之下。她以為他的名號如果是神,則馬利亞就是『神的母親』。羅馬教的教訓,大
大的降低主耶穌,把他算為許多中保和代禱的眾聖中之一。而在這眾聖中為首領者,
就是那一位的天后。羅馬教說,她的心是此主耶穌的心更慈愛!推雅推喇(代表羅
馬)說主耶穌是馬利亞的兒子,但是,主耶穌說他自己是神的兒子。

就是因為人把教會的權柄和他的權柄混亂了,所以,他就表明他自己的地位,乃是
神的兒子。他有眼睛如同火焰,教會有沒有呢?他有腳如同光明的銅,教會有沒有
呢?如果她在地上所捆綁者,在天上也捆綁;(這是羅馬教的要求;)但她能不能
用她的命令,把神的寶座也捆綁了呢?難道神的全智,不過就是像教會的雅語麼?
難道神的聖潔,也像教會的罪惡和軟弱麼?雖然這裡是特別對著羅馬教會說的;但
是,我們知道,主的話語也是對所有以教會為有權柄者說的。主現在是對那些高抬
教會的人,表明他自己的資格。他這樣表明他自己的資格,就是表明教會沒有資格。
惟有他是神的兒子。他有一個地位,是他子民所不能達到的。他有一個榮耀,是別
人所永遠不能有分的。惟有他是教會的元首,她是他的身體。他應當有全權,管理
一切。她雖然與他有極親密的關係,然而無論如何,她總不過是順服他的。她是在
他之下。身體如何應當順服頭,教會也照樣應當順服神的兒子。

主耶穌是神的兒子;所以他坐在他父的寶座上。這就是表明他的神格。世上沒有一
個受造者,能在這裡和他有分。他後來對老底嘉所說的話,就是表明出這個意思。
『得勝的,我要賜他在我寶座上與我同坐,就如我得了勝,在我父的寶座上與他同
坐一般。』(三21。)將來得勝的聖徒要和主耶穌一同坐在他的寶座上,但他們不
能坐在他父的寶座上。在本書的起首時候,約翰看見主耶穌是像人子一樣。不久,
他就要以他人子的資格,得著一個寶座。這個寶座是他與他所救贖的人,可以一同
坐在上面的。這還是在於將來。這日子沒有來到之先,他們應當為主爭戰,在戰場
上出力作工得勝,像他得勝一樣才可以。這個教訓,要破推雅推喇的夢!照著這節
聖經的教訓而看,教會怎能在今世就操權呢?羅馬不是盼望在基督沒有操權之先就
操權,就是盼望與主同坐在父神的寶座上,一同操權。這真是一個誤謬!所以主耶
穌特意在此表明,他自己是神的兒子。

我們應當知道,馬太十八章十八節:『凡你們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
凡你們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的話,並非指著教會在世界裡的權力說
的。這一節的聖經,是對於革除聖徒說的。這個我們可以從馬太十八章的上下文裡
看出來。這革除的舉動,原是神的子民為著神聖潔所發出的熱心。神的目的對於他
的子民,原是要他們顯出一定的聖潔。他們中間,如果有人失敗,則其餘的人,應
當對神負責,執行神革除犯罪聖徒的命令。如果神的兒女,照著他的吩咐而行,神
就必定與他們同在。凡他們所捆綁者,神就捆綁;凡他們所釋放者,神就釋放。除
了根據神的話以外,沒有人能捆綁甚麼,也沒有人是神所特別委任,以為專門解說
他的話者。他們若順服神的話而行,神就與他們同工。有權力者,乃是神的話;並
不是他們。如果神的話沒有引導他們,基督就不能捆綁,讓他們不順服神的話。否
則,那就是羞辱他的自己。

所有教會的權柄,若非因著順服神的話而得的,都是反叛基督。沒有人能彀服事兩
個主。我們的良心只向神單獨負責。所有的聖潔和道德,都是以此為起點。與神的
話若有絲毫之差,所有的是就非是,非也就非非,是非的分別,就不能分明。神的
目的,是要人聽他自己的話。應當『聽教會』,這是不錯;但是,只當教會順服神
的話語時,聖徒才有順服她的責任。否則,順服教會就是背叛神。凡要引導人聽從
教會,而不聽從聖經的,都是推雅推喇的教訓,都應當聽主對他說,他是『神的兒
子』,惟有他有火焰的眼目。

就是到了現在,尚只是神的兒子,有火焰的眼目。我們應當小心,到底我們怎樣聽,
聽甚麼。除他的話語以外,沒有一件應當有權柄,可以壓制我們的。就是因為推雅
推喇忘記了主是有兩刃利劍的,所以主告訴她,他是有火焰的眼目,並且有如光明
銅的腳,可以踐踏他眼目所看為不合意的。

但是推雅推喇中忠心的聖徒,也能從這稱呼得著幫助。如果我們在聖經里,查看主
耶穌為神子的地位,我們就要特別看出,他在這裡的意思。在約翰第五章里,我們
看見,他如何為神的兒子,而為生命的源頭,和賜生命給人者。因為我們藉著信心,
從主耶穌基督所得的生命,是這樣的有能力,以致有這生命的身體,雖然死了,還
要復活得永生;而那些沒有這生命的身體,雖然復活,卻要受定罪。(五29。)我
們不只要在將來的時候得著永生,並且現在就已經有永生了。(24。)雖然我們後
來要站立在審判台前,但是基督的審判台,並非要審判我們到底有無生命;就是因
為我們有了生命,所以我們才站立在基督的審判台前受審。那裡的審判,並非定規
我們要得著生命與否,不過要指明我們在榮耀里的地位而已。雖然有的人,他的工
作要完全被主焚燒,然而生命乃是所有站立在審判台前者所共有的。這是最低的限
度。如果我們以為我們雖然信了主耶穌,仍須等到死後,才能知道有否生命,這是
羞辱主的恩典。他說,我們信他就有生命,則我們信他,必定是有生命的。

主耶穌不只以神兒子的資格,賜生命給我們,並且也以自由賜給我們。所以在第八
章三十六節就說,『所以兒子若叫你們自由,你們就真自由了』。(另譯。)自由
與生命,乃是主耶穌為神的兒子,所賜給我們的。然而這並不是說,每一個有生命
者都有自由。因為在許多的時候,我們看見,有的人已經得著生命了,然而他尚是
受許多事物的束縛。這就是羅馬七章那個人的經歷。他自然已經是有生命的人,然
他在經歷上,卻是一個奴隸。所以他嘆息說,『我是屬乎肉體的,是已經賣給罪了。
我真是苦阿,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14,24。)但是他在基督耶穌里,
得著了釋放,所以,他就說,『賜生命聖靈的律,在基督耶穌里釋放了我,使我脫
離罪和死的律了。』(羅八2。)

主耶穌為神的兒子,就是叫我們得著生命與自由。他代替我們死,擔當我們一切的
罪,叫我們得著生命。但他將我們與他一同釘死,叫我們和他一同向罪死,就叫我
們得著自由。每一個有生命的人,都有資格可以得著自由。因為這是主藉著他為神
兒子的資格,所賜給我們的。我們因為相信神的獨生子,就得為神子。既為神子,
就在父的家裡,有完全的自由。

看了這個,我們知道主耶穌為神子,這個名稱是何等的寶貴呢。他這樣的稱呼他自
己,叫那些在背道的推雅推喇教會裡的聖徒知道,他有著何等豐富的恩典為他們留
著。跟從耶洗別的教訓所得的,不過是死亡與束縛而已。跟從神的兒子,就有生命
與自由。這個稱呼,雖然是警告背道的教會,然而他忠心的兒女也能因之而記念到
他的權力。

但是我們應當知道,雖然主耶穌在這裡是表明他自己為神的兒子;然而,他的原意
並不表明他自己是賜生命與自由的神的兒子,而是表明他是神的兒子來施行審判。
現在的情形與從前已大不相同,除了審判之外,並無其他的辦法。教會已經墮落太
深,所以只有審判而已。他的眼目鑑察一切,他的腳踐踏一切。這都是說到神兒子
的審判。他這樣表明他自己,是何等的尊嚴呢!

他是神的兒子,所以他有權柄管理他自己的家。這是希伯來三章六節所表明的。他
是以為子的資格,來管理他的全家。所以,雖然說他是神的兒子,卻連帶題起他的
眼目是如火焰的。因為他是鑑察一切、測透一切的,所以他能運用他的權柄無阻。
他的腳像光明的銅,也是表明他的權柄。因為銅原是審判的豫表。所以,這是說到
他對待罪惡堅決的態度,並他如何按著神的公義對待罪惡。我們若看舊約里的銅祭
壇,和曠野里的銅蛇,我們就要知道銅的意思,是神如何叫人按著他的公義,在神
面前負責。所以以色列中,要得救的,若非藉著祭物,就不能來到神的面前,滿足
神公義的要求。

所以,在這裡所說到基督的性質,是應當得著我們最尊嚴的注意的。這並不是說,
他取消從前和他教會所有在恩典里的關係;也並不是說,他對於他子民的愛心減少
一點。在這裡所注重的,乃是他顯明他的自己,如何來到一個背道的教會裡,對付
那教會的情形;她是他在世上的亮光和見證。他來對付他們,就是要問看,到底他
們如何為他發光,如何為他作見證?因為他的教會已經忘記了他的權柄,所以在一
方面,就沒有為他發甚麼光,作甚麼見證;在另一方面,就自高自大,忘記了他們
的地位,不過只是僕人。所以,他們就自處若他們就是主人然。為著這個緣故,所
以主告訴他們說,他是神的兒子,有全權管理他自己的家。他們所有的行為,要在
他面前受審判。所以,主要他們記得,他無所不察、無所不審的能力,和他怎樣不
輕輕放過罪惡。教會在世上為主作負責的見證人多久,主這樣的性質也存留多久;
無論她如何失敗,她如何失去見證,但是她在神面前所負的責任,仍不稍改。這個,
不只教會的全體如此,就是好些的個人也是如此。我們若是忘記了這個,我們就要
得著主的審判。

我們看了主耶穌對推雅推喇的稱呼,我們就知道她如何失敗了。我們所看見的幾個
教會,都是每下愈況;推雅推喇也並非一個例外。甚至可以說,推雅推喇是愈下中
的最下者。教會離棄她當初的愛心、猶太化、在世界裡得著尊貴,自然就難免失去
屬天聖潔分別的特徵。世界從來沒有得勝,像它現在的得勝一樣。掛了一個十字架,
受了水禮,就叫全羅馬的世人變為神的兒女!在名稱上,自然基督教是完全得勝的。
但是,其實不過就是用基督教的名稱,來遮掩外邦道理的實在。我們試想看,教會
這樣得著世人的憐愛,將他們在世受苦中所盼望的將來榮耀,改為今世的偉大。她
自己的損失,和主所受的羞辱,是有何等的大呢!他們就是在這個時候,還在那裡
誇口,以為他們現在得著權柄,可以叫世界基督化了。這是何等的可憐呢!但是,
這不過是別迦摩時代的光景。到了推雅推喇,則黑暗更甚。因為要暫時享受罪惡的
快樂,自然就難免有這樣的結果。當帝王肯佩帶十字架,將受苦的十字架改為金銀
的十字架時,當神的兒女得著國家的特別權利,不必再穿駱駝毛、羊皮的衣服到處
流蕩,不必再隱藏在山洞崖穴之中;並且,叫他們的仇敵,現在也稱羨他們的地位
時,怎麼不是一個墮落呢?巴蘭的教訓一發達,自然就難怪人要因為財物的緣故來
犧牲真道。到了這個地位,自然耶洗別就有機會作一切的主人,殺害、逼迫那些真
屬乎神的。自然這個流人血拜偶像的先知,在黑暗的時代裡,作了世界的女皇。因
為有那樣的起點,就必定有這樣的結局。這個時候,歷史稱之為黑暗時代。照著主
的眼光看過去,也真是黑暗阿!

主的眼目雖然是如火焰那樣的威嚴,但是,他仍是人子,仍然充滿無窮的憐憫與無
盡的恩慈。我們和這樣的主來往,是何等的好呢?我們站立在他的面前,是何等的
喜樂呢?雖然我們在推雅推喇這樣的環境中,在敗壞和罪惡的境況中,我們仍然看
見主盡他的力量,說出屬乎他自己的人的長處。他喜悅憐憫,不喜悅審判。他盡他
的力量讚美那最微少的良善。雖然在這樣敗壞的教會中,主卻看見有許多是他可以
讚美的。雖然普通的情形逐漸黑暗,然而真實的聖徒卻逐漸熱心。

十九節:『我知道你的行為、愛心、信心、勤勞、忍耐;又知道你末後所行的善事,
比起初所行的更多。』

神的兒子現在注意到他教會的工作。他先說到愛心,因為愛心是所有善行的首要者。
他們沒有失去愛心,所以主讚美他們。他們也沒有棄絕主所啟示的事實和道理,所
以主稱讚他們的信心。他們也是很勤勞的供給別人身體和靈性上的需要。他們並且
在忍耐這件事上,也是特長的。所以,在原文裡面,在忍耐這二字的上面,尚有
『你的』二字。主的目的,就是要在這裡特別稱讚他們的忍耐。所以特別的說,
『你的忍耐』;好像要叫人特別注意他們的忍耐一樣。不只如此,他們不但沒有減
少他們的善事,並且反有進步。這個與在以弗所的教會,真是相反不同。

這些,自然不是耶洗別和她兒女的行為。當時全教會行為的性質,都是以耶洗別為
轉移。當我們再讀下去時,我們就知道這些的工作,乃是當日教會中的遺數所行的,
與耶洗別無絲毫之干。當他還沒有責備他們之先,他先收集這些光明方面的行為,
表白出來。因為當日的背景非常黑暗,所以這些的行為,就越顯得光明。

我們知道,在推雅推喇的教會,就是中世紀羅馬教會的時代。我們千萬不要忘記這
個,不然的話,我們讀了這封書信,就有許多不明白的地方。推雅推喇既是中世紀
黑暗時代的教會,為甚麼主還能對他們說這樣稱讚的話呢?我們應當時時記得,在
聖經裡面,有一個原則,就是當團體失敗的時候,神就算那些忠心的遺數是代替全
體在神面前的地位。例如:當猶太全國背道的時候,神就算猶太的遺民為猶太國。
所以在神的教會裡,亦然。就是按著這個原則,我們的主以推雅推喇中忠心信徒所
有的行為,算是推雅推喇全體的行為。

我們若想到在當日那樣黑暗的時代裡,竟然有這樣的愛心、信心與行為,真是叫人
歡喜。有許多當日的著作,傳流到我們的手裡,我們看見他們是何等的愛主,何等
的肯為主受苦。我們所看見的遺傳著作,固然不算甚多,然而已足代表當時教會中
少數聖徒的行為了。並且我們知道,還有許多的信徒,他們是這樣愛主,為主受苦,
然而他們不會著作,所以我們不知道他們。我們也知道,還有許多的著作,已經散
失無存了。總而言之,在那樣黑暗的時候,他們有這樣的行為,真是叫人讚賞不已。
因為環境越黑暗,忠心為主的行為,就越見得其寶貝。

我們可以說一句話,中世紀信徒的故事,真是再有趣味也沒有了。他們的忍耐,真
會叫人受感。他們忠心愛主、忠心為道,以反對一個異端的教會的心,也真是再真
切沒有了。雖然他們受苦、勤勞,雖然受人的追趕、逼迫,雖然他們所受的苦,比
從前教會從羅馬帝王手裡所受的更為厲害得多,雖然他們沒有看見甚麼異跡奇事,
雖然他們沒有甚麼組織和團體作他們的後盾,雖然當日的人民和神甫,發明許多的
罪名加在他們身上;然而他們都忠勇進前,維持神的見證,願意犧牲世界所有的安
息、家庭、生命與一切,來為神的兒子證明,陰間的權勢不能勝過他的教會。基督
對這些,都早已知道了。雖然他們有時軟弱,雖然在他們的思想里有許多錯誤的地
方,雖然撒但用盡詭計,使錯誤調在他們的善行里,有時也竟然成功了;然而他們
的行為記載是在於天上,為基督所稱羨的。當許多愛慕世界、貪求舒服的人的著作,
都已經消滅無存、化為塵土時,他們所有行為的記載,都要在天上發光照耀。主就
是這樣稱說推雅推喇的聖徒。他們並不是當日教會中人,他們現在也不是在智慧人
中間,他們乃是完全為基督的。我們應當記得,主稱讚推雅推喇的話,並不是說,
推雅推喇全體有這樣的好行為,乃是在他們中間的忠心者,有這樣的行為而已。這
就是第二十四節所說的:『至於你們推雅推喇其餘的人,就是一切不從那教訓的人。』
主明將推雅推喇的全體,和推雅推喇的餘數分別出來。並且我們若看主耶穌在這裡
所說的話的次序,更要表明這樣的教訓。推雅推喇全體的行為,就是當日教皇的行
為。然而他的行為在神的面前,是沒有功績的。然而主耶穌竟然在此讚美有一種的
行為,則這一種的行為不是教皇的,也是很明白的。

主耶穌先說愛心,因為愛心是神的性情,所以愛心是一切屬靈工作的動機。主再後
就說到信心,就是藉著愛心所發表的信心。再後就說到勤勞、忍耐和善事。信徒這
樣在他們所遇見的火焰中間,加增他們的愛心和善行,所以得著主的稱讚。推雅推
喇全體聽從教皇的教訓,以為藉著行為能彀在神面前得著功績,叫他們得救,這與
這裡的秩序是完全不同的。應當先有愛心,先有信心,然後才能有勤勞和善行。

所以我們讀到主這裡的贊語,我們應當從耶洗別和耶洗別的兒女,從這一班的人分
別出來。雖然我們少知道在當日羅馬教會專制的時代,在教皇自驕自大的把自己安
放在一個不當有的地位的時代,他們是如何謙卑的秘密與神同行;然而無論如何,
最令人得著安慰的,就是基督竟完全承認他們的善行,並且在人前明白宣告出來。
雖然當日有許多的信徒,被誣為信仰、傳說異端者,雖然當日有許多的信徒,被羅
馬的教會加以最污穢、最嚇人的罪名;然而當那日審判的主顯現的時候,他們要得
著他們所應當得的冠冕。耶洗別時常作見證反對神的拿伯,以為他們『謗瀆神和王
了』。(王上二一10。)然而,究竟為著甚麼緣故呢?不過是因為他不肯因著一點
的代價,賣去他的產業而已。凡不要因著世上微小的代價,便售賣他的產業者,都
要受誣為褻瀆神與王,都要用石頭打死。所以在這樣的光景中,這些無名,或者是
臭名的推雅推喇信徒所有的行為、愛心、信心,所受的到底是甚麼種的試煉呢?他
們在這樣令人灰心的環境中尚是勤勞,是怎麼的一回事呢?在這樣光景中的忍耐真
是忍耐阿!

他們的最高點尚未達到。神大能的工作,並不像人的勉強支持而已。他們『末後所
行的善事,比起初所行的更多』。不只與起初一樣而已。在這樣反對的環境中,在
這樣世上有權力者都興起與之為仇中,若能一樣,就已經有足多了。但是,他們所
作的,竟然比從前更多。這真是一個長大。感謝讚美神,因為他所賜給我們的是永
生,這生命又是有他神聖的能力;所以不能不長大。雖然束縛嚴緊,然而他卻能割
斷一切。雖然把他監禁嚴緊,然而他都破圍而出。聖靈在我們的生命里,真是有能
力的,世上有甚麼攔阻,足以阻擋我們的進前為主呢?凡經過別迦(流淚谷)的旅
客,(詩八四6,)都要看見他真是力上加力;因為基督的能力,是在軟弱的人身上
得以完全。

如果我們讀當日的歷史,我們就不能不看見,這些忍耐的見證人,乃是與日俱加他
們的熱心的;他們所得的亮光,也越多;他們的膽量,也越大。後來的改教,並非
一霎時間的事;乃是在改教之前,就有許多的先鋒了。雖然一個死了,但是又有一
個興起。真理的火炬,從一隻手傳到另一隻手,並且越點越著。不只如此,分別的
道理,好像越久也越顯明。這是一個最大的點,並且也是最要緊的點。因為再下,
我們就看見,主耶穌責備聖徒的緣故,乃是因為他們容讓耶洗別的教訓。雖然罪惡
增多,雖然迫力加大,然而反對這樣行為的見證聲音也更多、更大。就是這樣的逐
漸加多,所以改教終有成功的可能。

雖然他們滿有能力,與熱心的工作;然而在他們中間,卻有最大的罪惡,正在那裡
作工。雖然他們有許多的良善,為主所喜歡承認;然而在他們中間,卻有著最令主
羞辱的事在。主雖然稱讚,然而主卻不能不責備。

二十節:『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責備你,就是你容讓那自稱是先知的婦人耶洗別教導
我的僕人,引誘他們行姦淫,契祭偶像之物。』

耶洗別是一個異邦的王后,她引誘她的丈夫拜偶像,擅自更改以色列人拜神的規矩,
逼迫敬拜耶和華的人,帶領以色列人去敬拜巴力。巴力乃是在教會外面的誘惑者,
它代表世界如何迷惑教會。耶洗別乃是教會裡面的誘惑者,她代表教會如何無恥的
與世界和偶像聯合。雖然巴力與耶洗別所犯之罪,究無大別;然而,他們的地位,
卻是絲毫不同。耶洗別是在教會裡面,所以她的罪惡,犯得比巴力在教會外面,更
大得多。在別迦摩里,不過只有『個人』犯罪,雖然或者這『個人』數目很多,然
而教會『全體』尚是自由的。在推雅推喇里,不過只有『個人』沒有犯罪,雖然這
『個人』的數目很多,然而教會『全體』都是污穢的。

在推雅推喇的教會,到底有甚麼特別的性質呢?她與別人不同的地方,就是容讓一
個女人自稱為女先知,自負以為有神的默示者,在她裡面教訓。這個耶洗別,叫我
們記起以色列當日如何的拜偶像,並神僕人與子民如何受逼迫。她是外人,然而她
卻在神的子民中間,執掌主權。所以,主說,『耶洗別教導我的僕人,引誘他們行
姦淫,契祭偶像之物。』

神的僕人們,常常將馬太十三章七個比喻,與啟示錄二、三章的七封書信,互相比
較。他們查考的結局,就是那七個的比喻,和這七封的書信,是並行的,是互相發
表的。我們因為沒有工夫,所以在過去的三封書信里,沒有把它們與馬太十三章的
首三個比喻相比較;但是,我們知道,馬太十三章的七個比喻,乃是豫言主耶穌第
一次降臨和第二次降臨中間天國的事情。啟示錄這七封的書信,也是說到自教會設
立起,至主耶穌第二次降臨止,教會所要經過的程途。這兩個地方的比喻和書信,
既然都是說到今世的事,我們就不能不在裡面看見,它們相同的點。我們現在沒有
工夫去看其他的比喻如何與這二、三章書信相比;我們不過要特別看那第四個面酵
的比喻,和這裡第四封寄與推雅推喇人的書信,如何互相發明。

在第四個的比喻里,最主要的人物,就是一個婦人。在我們現在所查考的第四封書
信里,最主要的人物,也是一個婦人。我們若稍微謹慎一讀,我們就要看見,在事
實上,這兩個婦人實在就是一個。雖然現在許多人,對於那個比喻有許多不同的解
釋;然而我們若肯用以經解經的法子,我們就不難看見那個比喻的真意。所以,我
們現在要先查考這個比喻,然後再將它與我們的書信相比較。我們應當記得,此二
者都是主耶穌親口說的。

『他又對他們講個比喻說,天國好像面酵,有婦人拿來,藏在三斗面里,直等全團
都發起來』。(太十三33。)我們知道,有許多的人怎樣解說這個比喻;以為福音
好像面酵一樣,它的性質是有潛勢力的,叫一切與它接觸的,都要受它的影響。世
界好像全團的面,福音既然傳開,在最終的時候,就要完全得勝,叫全世界都被福
音所感化。這樣的解說,自然是最會受人歡迎的。但是容我們沒有辯駁的,用聖經
別處的話語來查看,到底這樣的解釋,是否聖經所應許的。當我們還未說下之先,
容我們先題起一個問題,到底主耶穌在這裡說,天國好像面酵的意思是甚麼?如果
主耶穌將天國比作面酵,那麼我們就能決定,面酵的意思是好的。如果這樣,則無
疑的,這個天國,要逐漸推廣布滿全地,像面酵發起全團一般。但我們若謹慎查讀
一下,我們就要看見,這一個問題並不是這樣解決的。

我們如果單讀這一句話:『天國好像面酵,』我們就要以為,這個面酵是代表天國。
但是,我們若把本章的聖經里,其他的比喻比較而讀,我們就不敢以為,主的目的
是以面酵來代表天國。例如:我們若讀第二個比喻,到底裡面是說天國好像那個撒
好種的人呢,還是天國是像那裡所說的整個故事-其中不同的種,和不同的結局呢?
再舉一例:如果按著以面酵代表天國的原則而言,則第五個的比喻里,天國乃是寶
貝藏在地里,並不是看見了它的人;而在第六個比喻里,天國又是那遇見的人,並
非那好的珠子。這豈非最沒有理麼?所以,實在說來,天國乃是好像那整個比喻里
的故事,並非那比喻中的一點而已。然而,這並不是說其中的意思,必定是好的。
因為在真實的天國里,固然是沒有歹的,然而在現今的時候,卻有許多假冒的事,
也就難免有壞的了。所以當人睡覺的時候,仇敵能將稗子撒在麥子中間。並且在首
三個比喻里,罪惡乃是一個大過一個。第一個比喻說明好種的局部失敗,第二個說
明仇敵撒惡種的事實,第三個說明最小的種子,如何在世界裡變作最大的,以致空
中的邪靈都棲集於其間。如果現在這第四個比喻,是說到福音的得勝,則它與前三
個並不聯絡,並且是完全相反的!

如果我們願意讓聖經的話,來指明這一個比喻的意思,則我們要看見這個比喻裡面
的各點,都是滿有意思的。我們在利未記第二章里,能彀得著解說這個比喻的幫助。
素祭裡面的細麵,就是這裡的三斗面,是不應當將面酵放在裡面的。(11。)所以
在這裡,有一最要緊的點,就是這個婦人乃是作神所禁止,不應當作的事!這樣,
我們就要看見,這個比喻與前三個是一氣相連的。前三個比喻里的罪惡,到這個比
喻里,是更深了,也是更隱藏了。因為素祭是表明基督如何為生命的餅,如何為屬
神祭司的糧食,所以將面酵調在裡面,就是改變基督的性質。這個婦人所作的,就
是代表負名的教會所作的。

這一點是很要緊的,所以我們不妨多看。舊約里有一個節期,就是除酵節。在除酵
節的時候,猶太人應當契無酵餅七日。頭一日要把酵從他們各家中除去,因為從頭
一日起,到第七日為止,凡契有酵之餅的,必從以色列中剪除。就是在我們的主在
世的時候,猶太人尚是按著字面,遵守這個除酵節。所以,當主耶穌說這個比喻時,
他的猶太門徒,是很容易明白這酵的意思的。因為除酵的工作和慣例,在他們中間
尚是非常普通,為人人所知曉的。照著除酵節的除酵而看,這酵的意思必定不是好
的。並且,當日聽主耶穌說這比喻的猶太人,也是明知道在素祭里,是不可用酵的。
並且不只如此,神明明禁止:所有用火獻給他的祭裡面,都不許攙雜有酵。當日的
聽眾,對於酵的意思,是不難明白的。

我們若從頭至末,看過聖經里所有用酵的地方,就看見沒有一處是用它以指好的。
就是在現在所讀的比喻里,也並非例外。我們若將這個比喻,和前三個比喻連起來
看,就看見這酵的意思,並不是好意。並且我們再看我們的主自己對酵的定義,就
更不能不以這酵的意思為歹的。酵乃是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教訓。(太十六12。)


基督為我們靈魂的糧食,乃是藉著教訓,或者道理賜給我們的。聖經里常常以道算
為可食的糧食。我們能用信心支取它,而補滿我們的需要。基督乃是真理,我們乃
是藉著真理享受基督。法利賽人的教訓,就是注重外面儀式,和自以為義的教訓。
撒都該人的教訓,就是現今不信派的教訓。這兩種的酵,都是反對神所啟示,和信
心所明白的基督。我們在馬可八章十五節里,還看見有所謂『希律的酵』者。這就
是名利場中的教訓。所以按著主耶穌自己所說的話來看,酵的意思就是情慾、魔鬼
和世界。他們合起來,敗壞基督的真理。

我們讀過這個比喻里的體裁,就不能不記起,保羅也有這樣的話語。主耶穌是說,
婦人拿面酵藏在面里,直等全團都發起來。保羅就說,一點面酵能使全團發起來。
(林前五6。)我們讀過這兩個比方之後,我們不能不說出,這兩個的地方,是並行
的,是相輔的。但是,在林前第五章里,使徒曾將這面酵的意思明說出來,並不像
主耶穌在馬太十三章的緘默一般。這兩個地方,既是有並行的意思,則我們可從哥
林多前書尋出這面酵的意思。在第八節里,使徒就為我們解釋說,酵的意思,就是
『惡毒邪惡』;無酵的意思,就是『誠實真正』。這樣,我們所查考的比喻里酵的
意思,也可算是定規了。

但是為甚麼說三斗的面呢?面在聖經里,除了指基督以外,並無其他的指法。我們
如果讀過舊約,我們就知道,三斗面乃是他們糧食的一料。他們好像是以三斗面,
表明他們糧食量度的起點。所以,當亞伯拉罕款待天來的佳客時,也是用這個數目
的面,來作無酵餅。(創十八6。)如果我們在那裡,並在這裡,看出其中所指的基
督,就我們不難明白其中的意思。主耶穌是以人子的資格,以存到永生的食物賜給
我們。(約六27。)因為他是人,所以他能作我們所需要的糧食。然而這個『為人
的基督耶穌』,他到底有甚麼數目呢?三是神的數目,表明三而一的神,表明神的
滿足。『神本性一切的豐盛,都有形有體的居住在基督裡面』。(西二9。)比三這
個數目更少的,對於這裡所表明的真理,並不相合。

這個婦人,就是將面酵放在這三斗的面裡面。但是,這個婦人是誰呢?無疑的,她
是教會。因為聖經里,都是以婦人為教會的豫表-不論這個教會是真實的,或者是
靈意的。但是在此二者之中,這個婦人到底是代表甚麼呢?是真實的呢,或者是有
名無實的呢?我們讀過這個比喻,我們就不難知道,這個婦人所代表的教會,到底
是好是歹。前一個比喻是有巴比倫性質的,因為那個小種,也像尼布甲尼撒一樣,
高大成樹。(但四20~22。)她就是掌權在世界的教會的代表。她既要掌權,就難
免要受帝王的影響。他們應當為她改訂規矩,更換教訓;所以就是在這個時候,面
酵放在三斗面裡頭了。

基督的教訓,乃是在這個婦人的手裡。她有權柄,她能彀任意搗攪,也任意搗摶。
她可以將她的遺傳、她的規矩加在裡面,叫它們與神的話有一樣的權威。她能任意
解釋、規定神話語的意思。面酵就是在這裡。教會的教訓就是面酵。無論這種的教
訓,是在甚麼地方,是有甚麼外殼,它總是撲滅聖靈的感動,干犯神話語的教訓,
叫人除主耶穌基督以外,另有一個主人。然而它卻是假藉主的名和主的權柄,以致
主的子民,不敢抵擋這種虛假的命令。

我們現在回來看耶洗別這個婦人。她的名字是滿有意思的。我們知道聖經常常將許
多的意思,藏蓄在一個小字裡面。許多的時候,只有一個人的名字,已足說出不少
的故事來。耶洗別這個名字,和她連帶的歷史,叫人想到主在這裡所說的,不只是
指當日在亞西亞的一個教會,乃是特別說到一個背道的婦人。

她是西頓王的女兒。亞哈就是受她的影響,而去敬拜服事巴力,以致『他所行的,
惹耶和華以色列神的怒氣,比他以前的以色列諸王更甚。』(王上十六33。)他在
以色列人中,極力的提倡拜偶像的事。在他的桌子上,有八百五十個巴力和亞舍拉
的先知,一同飲食。他定規要殺耶和華的先知以利亞。他殺害拿伯,只因他不肯放
棄神所賜給他列祖的產業。他真是當日以色列人中罪惡的元首和主動者。所以在王
上二十一章二十五節、二十六節就說,『從來沒有像亞哈的,因他自賣,行耶和華
眼中看為惡的事,受了王后耶洗別的聳動;就照耶和華在以色列人面前所趕出的亞
摩利人,行了最可憎惡的事,信從偶像。』

當我們還未說下之先,我們要先題起一件事。就是在啟示錄第十七章里,也題起一
個婦人;她的名字是『奧秘哉,大巴比倫,作世上的淫婦和一切可憎之物的母』。
(5。)這個婦人,現在不過就是推雅推喇里的耶洗別。須等到將來大災難的時候,
她才要發展成功為啟示錄十七章所講論的婦人。對於這個婦人,須等到我們說到十
七章時,方能詳細的說,現在不過就是題起,以為她是與推雅推喇的婦人相同而已。


我們回到我們的本文來。這裡論到耶洗別的話,是很簡單的。只說她是一個『自稱
為女先知的人』。她這樣自稱的結局,就是引誘人犯姦淫、拜偶像。但當我們讀歷
史時,歷史並沒有告訴我們說,耶洗別是一個先知。她是一個王后,一個拜偶像的
王后。推雅推喇的這個耶洗別,她並不是一個王后。然而,我們若看主對得勝者的
應許,以為他們將來將要管理世界,我們就知道,在耶洗別的名字裡面,真也有她
是王后的意思。因為我們知道主在這七封書信裡面,所有應許這得勝者的話語,都
是與那些得勝者所在教會的情形,十分相合的。所以在這裡,基督既然應許得勝者
將來要操權,就是說這些得勝者,乃是不肯和當日的教會,一同操權的人。所以主
應許他們以將來的操權。所以在這裡,雖然只說出耶洗別的名字,就是表明當日虛
偽的教會,已經如何像從前的耶洗別,在世上掌權了。不只這樣,將來的大巴比倫,
也是要操權的。所以這兩處的聖經,實是彼此相連的。

巴比倫的手中,也是染有聖徒的血的。但是,在推雅推喇這裡,我們並沒有看見這
個婦人有這樣的行為。然而,她『耶洗別』的名字,叫我們記起,從前逼迫神忠心
子民者,就是她。我們應當記得這個,我們才能完全明白這封書信的意義。在另一
方面,馬太的第四個比喻,雖然沒有題起她如何為王后,如何為逼迫人者,卻很明
白的說出她自稱為先知的性質。這樣,這一封推雅推喇的書信,將其他兩個的豫言,
組織在一起。這三個地方-啟示錄十七章,馬太十三章和本書信-聯合起來,叫我
們得著完全的知識,論到這個婦人的行為。

這些自然都是說到羅馬教。這是主自己對於羅馬教的意見。人雖然,或者以為,她
是無大過的。然而我們應當用主的眼光,和主的估價才可以。神的判斷,乃是定規
的。在將來所要發現的事中,我們要看見,神從前所已定規的,總不會改變。這是
何等的嚴肅呢。從豫言中-就是啟示錄十七章-我們知道,將來這個婦人,還要掌
權。徒冒虛名的更正教,還要在她權力之下。所以我們願意神的兒女,知道神對於
她的意見如何,好叫我們小心。耶洗別這樣的行為,比貪愛不義的工價,更為不好。
她的罪,比巴比倫更重。現在,推雅推喇竟然這樣允准這個婦人教訓,傳說黑暗、
殘忍、拜偶像的道;並且還自以為有神的命令,和神的權柄。她這樣自稱為先知,
意思就是,她乃是代替神說話的;在她話語的後面,是有神為後盾的。然而,這樣
的罪惡,總不能從主的眼目里遮蓋過去;她不只傳說姦淫,並且也實行姦淫。這樣
姦淫的罪,就是代表與世界的聯絡。以色列人與迦南人通婚,在主的面前如何是犯
姦淫;教會和基督徒與世界為友,也如何是犯姦淫。

契祭偶像之物,是她教訓的第二個結果。這是代表他們如何直接與撒但交通。因為
外邦人所獻的祭,是『祭鬼,不是祭神』。(林前十20。)這兩件的罪,是神所最
反對的。在別迦摩的時候,不過只有少數的人,聽從巴蘭的教訓,契祭偶像之物,
行姦淫的事。然而,到現在推雅推喇的時候,教會的全體,竟然容讓耶洗別教導眾
人,引誘他們行姦淫,契祭偶像之物。這樣的犯罪,真是一步深過一步!

耶洗別的教訓,就是當日教會的教訓。主就是在這幾封的書信里,大書特書的警告
他自己的子民,以為現在在地上負名的教會,所教訓的是不可靠的。她雖然是主在
地上的發光者,然而主卻在這幾封的書信里,警告他的兒女,以為她的教訓,並不
一定對於靈魂、對於真理、和對於聖潔,都是穩當的。然而,在現今的時候,多少
的人,還是以為教會的教訓、教會的禮儀、教會的遺傳,乃是有神的權威,以神的
祝福給人的!多少的人,以為教會既然敢行,教會既然敢傳,則其所行所傳的,必
定是不錯的!這樣的人,應當記得,主說,以弗所是墜落的,別迦摩是住在撒但地
方的,推雅推喇是聽從耶洗別的教訓的,撒狄是名為活的其實是死的,老底嘉是主
要從他口中吐棄出去的。人以為聽從教會的教訓,就是聽從神。然而,主卻以此為
責備他們的根據!人以為聽從耶洗別的教訓,豈非順服神麼?豈知耶洗別並非神的
先知,不過自稱為先知而已。聖徒應當知道,在現今的教會中-就是主在這七封書
信里,所告訴我們的-已經有許多悖逆主,離棄主,任意加減主的話語的事。所以,
我們現在應當小心,我們所聽從的,到底是誰的教訓。

耶洗別的罪,有三件:她自稱為先知,這是第一。神的教訓,是女人不應當教訓男
人;就是所教訓的是真理,也不可以。(提前二12。)神既以她為一婦人,就是表
明她沒有教訓真理的權利。雖然這裡所說的耶洗別,並不是真在肉體上為女人的;
然而神既在靈意里算她是一個婦人,就是表明她不應當教訓神的僕人,這是第二。
她竟然教訓異端,這是第三。所以神的子民,你們應當小心,切不要以為你們是十
分穩妥的。就是最堅固的,也有墜落的可能!聽從人的遺傳的,都難免於受引誘。
她不只在理想上教訓並姦淫,且真引誘人來實行。有了教訓,自然就生出行為。多
少人遺傳的教訓,都是因為有人提倡實行,所以才得存留至今!

『婦人』二字,在許多的古卷里,作『你的妻子』。如果這個番譯,是更好的,則
我們要另外看出一層的意思。這『你的妻子』,意思就是:她是順服你的,服在你
權柄底下的。亞哈是以色列人的代表,他是負以色列人道德上責任的。推雅推喇的
使者,乃是在推雅推喇教會的代表,也是負那個教會道德上責任的。亞哈的罪,第
一,是娶了耶洗別,以致他有分於拜巴力的事。第二,是他允准她以一個外邦人,
一個拜偶像者,來管理他國中宗教的事;並讓她自稱為先知,在神治理的國內。這
就是教會在歷史上,在別迦摩之後,在羅馬教興盛的時候所行的。那個時候,教會
與世界聯合。羅馬教自稱有神的權威,介紹許多拜偶像的習慣入教會。實在說來,
在歷史上的羅馬教會,比當日的推雅推喇,更像耶洗別。因為羅馬教像耶洗別一樣,
不只介紹異邦的罪惡給神的子民,並且也流許多不肯接受她所介紹者的血。我們知
道。在聖經里,有一個最大的原則,就是聖經若以一個女人為豫表,就是表明一種
的情形。聖經若以一個男人為豫表,就是表明那一種情形中的行為。所以在這裡,
無論是番作『婦人』也好,番作『你的妻子』也好,那個解釋總是一樣的。因為無
論如何,神總是要使者負耶洗別教訓的責任。亞哈是在神面前負他國家的責任,然
而他卻允准耶洗別操權並教訓,所以當日以色列的背道,乃是歷史上所罕有的。這
個耶洗別的名字,在推雅推喇的教會裡,好像就是使者的妻子,她是代表當日教會
的情形的。那些為基督在那個教會裡負責的人,應當負這個情形的責任。主所責備
的,並不只是在教會裡面有屬世和敗壞的教訓,乃是以為這樣的教訓,竟然是有權
柄的,冒著主的名,和全教會的信仰,傳揚出來!

二十一節:『我曾給她悔改的機會,她卻不肯悔改她的淫行。』二十二節:『看哪,
我要叫她病臥在床,那些與她行淫的人,若不悔改所行的,我也要叫他們同受大患
難。』二十三節:『我又要殺死她的黨類(原文作兒女),叫眾教會知道,我是那
察看人肺腑心腸的;並要照你們的行為報應你們各人。』

就是這樣,那些逼迫神子民的人,要從神的手裡,受著他們所應得的刑罰。當這樣
的刑罰降臨時,諸天都要表同情,歡呼說,『阿利路亞,救恩、榮耀、權能,都屬
乎我們的神;他的判斷是真實公義的;因他判斷了那用淫行敗壞世界的大淫婦,並
且向淫婦討流僕人血的罪,給他們伸冤。又說,阿利路亞。燒淫婦的煙往上冒,直
到永永遠遠。』(啟十九1~3。)神在這裡的審判,沒有真仁慈的人能彀說,是太
重的。並且反要在現在的時候,同心勸神的兒女說,『我的民哪,你們要從那城出
來,免得與她一同有罪,受她所受的災殃!』(十八4。)

我們知道,如何審判羅馬教的行為;然而我們卻常常行羅馬教所行的!我們應當記
得,聖經是以羅馬教為『世上的淫婦和一切可憎之物的母』。(啟十七5。)雖然我
們拒絕整個羅馬的教訓,然而我們尚可能接受羅馬的原則!我們應當知道,在更正
教的殼子裡,有許多都是教皇化的東西。並且在現在的時候,尚有人要完全恢復到
羅馬的地位。有許多的公會,和許多的主張,雖然沒有教皇,卻有教皇的性質,自
以為所教訓的,乃是永不會誤謬的!這樣的自高自大,真是那自稱為先知的婦人的
聲音;雖然她的名字不一定都是叫作耶洗別!

雖然現在也有許多的團體和個人,並不像羅馬教那樣自以為她的教訓,都是永不會
誤謬的,也並沒有以為教會是在世界裡,是應當掌大權的;然而,就是在此中,我
們也能看見羅馬的形像。無論那一團體的基督徒,雖然不自以為是世上獨一的公教
會,雖然不自以為他們是羅馬的嫡派,但他們如果以為他們的教訓是教會所教訓的,
是有權威的;在這裡,我們就聽見那個婦人的聲音!雖然那婦人的名字,並不是耶
洗別。雖然有許多的團體,他們並非有意增加神的話語,並且也願意接受神話語的
引導;然而,只因他們以為他們團體所規定的,或者他們的團體從前所規定,現在
遺傳下來的,也是聖徒們所應當遵守,所應當敬重的;這就是沒有羅馬之名,而有
羅馬之實的團體。就是在這裡,幾乎更正教的教會,都是站立在一處!並且,有人
反以為教會若不是有這樣人為的信條和規則,則他們信仰的穩健,就有許多可疑的
地方。自然我們知道,現在有許多不信派,他們正在出力要求,要除去人為的信條。
不信聖經的默示者,有這樣的要求。不信永遠刑罰者,也有這樣的要求。相信基督
教不信基督者,也有這樣的要求。就是因為有這些人反對信條和遺傳的緣故,那些
衛道熱心的人,就更以為這些信條和遺傳,是不可少的。我在這裡,自然沒有工夫
去講論這些問題,然而有一件事我可說的,就是照著聖經而看,教會總不應當有所
教訓。除了神所默示的話語以外,沒有人或團體,可以作有權威的教訓。聖靈教訓
聖經,乃是真的教訓。因為聖經里除了真理,並沒有別的。耶洗別虛偽的要求,就
是說她有權威教訓。你如果相信耶洗別的原則,你就不能禁止人去跟從耶洗別的教
訓。一個領袖,或一個團體,若有權柄-在聖經之外-教訓,則誰能保他們不會錯
誤?他們若錯誤了,則跟從他們的人,怎能不錯誤呢?如果瞎眼的帶領瞎眼的,兩
個怎能不都跌在坑裡呢?

然而有的人就要說,現在的信條,是可從聖經里,用許多的證據,證明都是聖經自
己的教訓的。好,如果聖經會教訓信條所教訓的,聖經是像信條那樣的有權威,則
何必在聖經之外,又有信條呢?人或若要以為:我們知道聖經的教訓,真是專一的,
滿足的;然而,聖經若真有專一的教訓,又何必你們出來用信條叫它成為專一的呢?
如果聖經是有權威的,則何必用信條來證明聖經的權威呢?信條的權威,足以證明
聖經的權威麼?這樣的作法,乃是羞辱聖經,並非尊重聖經!聖經自己的見證是說,
『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
屬神的人得以完全,豫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三16~17。)人以信條所記載的,
是有權威的,就是取消聖經的權威!叫人不以聖經為程度,而以信條為程度!如果
不幸,在信條里有了錯誤;則人們也應當維持這個錯誤,像維持其中其他的真理一
般。如果不幸,在信條中有了缺點,則聖經也沒有機會,可以補滿它;簡言之,這
樣的作法,就是取消聖經的高位,叫人的良心不能直接在神面前負責。所以,現在
敬畏神的人們,應當起來,反對一切人所用以代替神的話的規則。無論如何,耶洗
別好像是很有智慧的。她以為她自己是可以教導人的,她就連接著管理人。她的錯
處,就是她不肯讓她假冒為神話語的教訓,給神的話語來審判,看到底是真是假。
她也知道,神所默示的,是有權威的;所以她才假冒她是受神默示的。然而,她忘
記了,她這樣的受神默示,是否神所默示的話語所允許的。她的權威,不許人疑問,
只許人接受。聖經也是如此。它是絕對應當被人接受的。就是為著這個緣故,所以
它在過去的時代中,曾受過許多的試驗。人的試驗越厲害,聖經的權威越顯明。真
的並不怕人試驗。並且一受試驗,反將假的顯明出來!相信羅馬的,乃是愚昧與迷
信。相信聖經的,乃是聰明,並滿有理由。

照著聖經看來,教會並不能教訓。先知雖然講道,然而其餘的人,應當在那裡『明
辨』。(林前十四29。)每一個人,都是按著神的話語來明辨。每一個的良心,都
是直接在神面前負責。凡所說出的,每一個人都覺得關心。他們不只應當注意,他
們是怎樣聽;並且他們應當注意,他們到底是聽甚麼。這一種的存心,要叫人多多
的倚靠神。我們常欲聽從人世的學說,和遺傳的教訓;但是神的目的,乃是要破除
這些,好叫我們重新來到他話語的面前,聽他聖經的教訓。這樣,我們所信的,就
不是人的智慧,乃是神的大能。

教會有權威的教訓,自然是以羅馬教為最高點。然而這一種的種子,現在已經散在
各處,幾乎到處都有。除了這個教訓之外,羅馬教的另一個行為,也幾乎到處都有。
自然羅馬教是最高點,然而羅馬教的雛形,卻散在各地。這就是教會在世界上的地
位問題。在羅馬教里,自然這是最偉大的。耶洗別為王后,並非寡婦,也看不見憂
傷的事。她掌權;在她的腳下,乃是列王的頸項。她以聖經中講論主耶穌將來作王
的話,以為是她在今世的業分。『你要踹在獅子和虺蛇的身上,踐踏少壯獅子和大
蛇。』(詩九13。)許多的基督徒,雖然他們不相信,他們應當像羅馬教那樣的管
理世界;然而他們卻受羅馬教的餘毒,以為基督徒應當在世界的舞台上有分。這有
分的意思,就是說,在裡面當職任。世界所盼望的人物,誰能比基督徒更為合格呢?
他們始終沒有想到,在主耶穌未來之先,撒但乃是今世之君王,今世所有的作為,
都是反對神,和他的兒子基督的;除非等到主耶穌用強權再來時,才能趕出撒但,
叫世界歸順他。實在說來,聖徒若在世界裡得權,他就要被世界所改造;他並不會
潔淨世界。並且神的命令,乃是信的與不信不能負一樣的軛。這樣得著政治上的位
置,自然不能不使與世人共事的,失去神兒女的地位。

我們知道耶洗別所教訓的姦淫和拜偶像,乃是與第十七章里大淫婦的姦淫和可憎之
物是一樣的。在那裡我們看見地上的君王與她犯姦淫的罪。她利用腐敗的道理以在
世界裡得著勢力和權柄,而她的主在同個世界裡所得的,不過一個十字架的墳墓而
已。教會要在厭棄基督的世界裡得權位,乃是一件不可思議的惡事;然而,這事豈
不普遍麼?許多反對羅馬教的人,卻在許多世界的事上有分,以為這已經比羅馬教
好得多了,豈知這尚是五十步呢?

在耶洗別里,我們看見她不只以為教會有道理上的權威,並且有政治上的權柄。這
就大大的改變了教會所原有的性質。她現在並不是一個真實的教會,乃是虛偽的,
不過繼續在真實的之後而已!世界的原則,已經叫她全團發酵起來,失去她所有的
見證。

『我曾給她悔改的機會,她卻不肯悔改她的淫行。』主現在的呼召,並不是要他們
悔改,也不是要他們再去行那當初所行的,也不是要他們恢復當初的愛心。這些對
於推雅推喇教會並不合式。悔改的機會,前已賜給,但是悔改的機會,已被拒絕。
所以,悔改的機會就永遠過去,再沒有了。現在剩下的,就是審判。這個審判,是
最令人恐怖的。因為長久的遲延,積蓄她所當得的怒氣。『我要叫她病臥在床。』
主有恩典,主也有忍耐,然而永遠拒絕這恩典和忍耐,就要得著主的審判。推雅推
喇的失敗,乃是最終的,最厲害的。教會逐漸失敗,到了推雅推喇就達到最高點。


在這裡,我們應當注意三種的人。一,就是耶洗別;二,就是那些與她行淫的人;
三,就是她的兒女。神對於這三等人的審判,各有不同。主知道到底他們所犯的罪
是甚麼,主也分別他們與她關係的深淺。凡犯罪的,沒有一個能得著自由。審判是
定規的,惟獨不同而已。主是要按著人的行為賞罰人的。

耶洗別拒絕神的恩典,不肯悔改;所以她的刑罰,已是無可改移的。現在是神施恩
的日子,所以他是慢慢的發怒。他並非任憑人犯罪。雖然罪人可以誤會他的恩典,
可以為自己積蓄怒氣,然而神總願意施恩,願意人悔改。但是神的忍耐,對於耶洗
別,竟然不生出效力來,神長久的恩慈,為她所拒絕。所以除了審判之外,並無其
他的辦法。『我要叫她病臥在床;』一個犯罪的床,換為一個痛苦的床。在她受刑
的日子中,好叫她知道至高的神,如何不喜悅她的罪。她是犯那到死的罪,所以再
沒有盼望了。

那些與她行淫的人,他們尚有一點的機會,尚有一點悔改的機會。但是,若失去這
個機會,不肯悔改,他們就要受『大患難』。這個患難,自然不只是在今生的,因
為羅馬二章所說,『將患難、困苦,加給一切作惡的人。就在神藉耶穌基督審判人
隱秘事的日子,照著我的福音所言。』(羅二9,16。)所以,這個患難,是在將來
還有的。這些人所犯的罪,究竟不能指定,其為道德上的姦淫,或是身體上的姦淫。
然而我們知道,無論是道德的也好,身體的也好,受大患難的刑罰,總是定規的。
照著我們的看法,這些行淫的人,大概尚是得救的。他們乃是使徒教會中的人,然
而他們尚要受刑。所以基督徒應當小心,因為他們雖然得救,這並不是說他們所不
悔改的罪,神就也不題起了。凡罪不是在主耶穌寶血底下的,都要受審判。

耶洗別的活動,可從她有她的『兒女』這件事看出來。他們是誰呢?就是她的教訓
所產生、所製造的人,就是願意獻身宣傳她的道的人。可憐!現今這樣的人是何等
的多呢!不只在羅馬教裡面,就是在完全反對羅馬教的更正教里,這樣的人也在在
都能看見。其實有羅馬教的心,而冒更正教的名,究有何用呢?

主對於耶洗別的兒女,又另有一種的刑罰。『殺死』這二字,在原文裡就是出埃及
五章三節,九章十五節,利未記二十六章二十五節等處的『瘟疫』。與摩押婦人犯
姦淫的人,也是遭瘟疫而死。(民二五8~9。)所以在這裡,我們若先按著字面而
言,則看見這些人是要遭遇瘟疫而死的。若按著靈意而言,則他們在將來的時候,
尚要受主類似的刑罰。

主這樣作,有甚麼目的呢?『叫眾教會知道,我是那察看人肺腑心腸的;並要照你
們的行為報應你們各人。』主承認在這七個教會之外,還有別的教會。主對於一個
教會所施行刑罰的目的,乃是要幫助所有的教會。當主刑罰亞拿尼亞和撒非喇時,
聖經就記著說,『全教會,和聽見這事的人,都甚懼怕。』(徒五11。)神所施行
的刑罰,是要警戒那尚末受刑的,叫他們懼怕,停止犯罪。

主說他這樣作,是叫『眾教會知道,我是那察看人肺腑心腸的』。照此而看,耶洗
別和那些同她犯罪的人,所犯的罪,一定是很隱密的,是為常人所不知道的。然而
主察看人的肺腑心腸,沒有一個隱密的罪,在他的面前不是顯露的。當主來審判的
時候,他要照出暗中的隱情,顯明人心的意念。雖然隱密的罪,像姦淫一樣,主也
要表顯出來。

主這樣的審判,還有一個目的,就是要『叫眾教會知道。並要照你們的行為報應你
們各人』。這裡『你們』二字,就是表明主要這樣的對待教會。主這一種的原則,
是他對信徒,和非信徒所共用的原則。詩篇六十二篇十二節,馬太十六章二十七節,
羅馬二章六節都是這樣的表明。我們應當知道,世上沒有一個人能因著行為得永生;
也沒有一個有永生的基督徒,因著罪惡行為的緣故,至終永遠沉淪。主耶穌的義,
和神的愛,要叫每一個得救的人,不至永遠沉淪。然而,這並不是說,此後聖徒再
沒有刑罰了。這也並不是說,信徒就不再站立在基督審判台前了。雖然我們不至於
永遠沉淪,是一件已經定規的事實,是永遠不會改變的。然而,聖經也告訴我們,
作基督徒的,已經有永生的,『我們眾人,必要在基督台前顯露出來,叫各人按著
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惡受報。』(林後五10。)因為『我們各人必要將自己的事,
在神面前說明』。(羅十四12。)許多為主受苦作工的人,主就要在那個時候報應
他們。那些工作被焚燒的人,雖然自己得救,卻要受虧損。然而,那些犯罪而又沒
有悔改、沒有認罪的人,雖不至於永遠沉淪,卻要在千年國的時候,收成他所種的。
(加五19~21,六7~8,啟二十4~6。)

二十四節:『至於你們推雅推喇其餘的人,就是一切不從那教訓,不曉得他們素常
所說撒但深奧之理的人;我告訴你們,我不將別的擔子放在你們身上。』二十五節:
『但你們已經有的,總要持守,直等到我來。』

在這樣黑暗的光景中,我們看見主對那些忠心的人所說的話,真叫我們心中得著安
慰。主是鑑察一切的主。他知道推雅推喇全體的光景,但他也知道在推雅推喇教會
里,那些少數忠心的人,他們的光景如何。雖然全體有罪,然而少數卻能清潔。我
們應當知道,在主的面前,並非教會全體是他的教會,主乃是算這些遺數為他的教
會。這些遺數有甚麼性質呢?他們推辭當日時尚的道理。他們不隨從那種道理所允
許的屬世與敗壞。自然,這些人因為這樣的反對當日教會所承認的教訓,要被人看
如瘋癲。(賽五九15。)因為那些犯罪的人說,他們是『曉得撒但深奧之理的人』,
(原文,)意即他們是受撒但的迷惑,墜入撒但的羅網。為甚麼緣故人這樣的誣說
他們呢?沒有別的,就是因為他們不肯與他們同流,與罪惡-不論是在世界裡,或
在教會裡-有極明顯的分別。他們願意遵著聖潔和真理的道路而行。就是因為這個,
耶洗別和她的同幫,並她的兒女,就以為這些少數的人,乃是暗與撒但交通的人!
乃是受撒但的迷惑,破壞他們教會合一的精神的人!歷史常常是重複不已的!因為
每一次神的兒女,願意跟從神的話語,離開負名的教會,潔淨自己,作脫離卑賤的
器皿,就常受人的誤會和誣衊,以為他們是受迷惑的。然而所有神的兒女,像推雅
推喇其餘的人,都應當安心,歡樂,因為他們有主的申明:他說,『你們不曉得撒
但深奧之理的人,像他們素常所說的。』(原文。)每一個有心尊重基督的人,都
應當因著主的贊成而滿意。

主這樣的說到遺數,就是表明主已經離棄那個團體了。這是非常嚴肅的。因為這好
像就是說,主挪移那裡的燈台。然而主卻承認他們在他的眼光中是非常寶貴的。

在這裡,我們要特別的注意到一點,就是推雅推喇教會,在這個時候,不過是羅馬
教會的雛形,尚未達到啟示錄十七章完全發展,完全腐敗,為主所厭棄的地位。所
以主在這裡,尚沒有叫他的忠心兒女,離開這個教會。推雅推喇所豫表的,雖然是
羅馬的教會;然而推雅推喇自己乃是在亞西亞省的一個實在教會。所以,主在這裡
對那實形推雅推喇教會裡面的忠心信徒說話的時候,並沒有警告他們,叫他們應當
離開他們的教會。至於推雅推喇所豫表的羅馬教會,在啟示錄十八章四節里則是勸
他們應當離開。這無他,因為一個實形的教會,與那個實形教會所豫表的教會,是
不能相混的。主只要求推雅推喇的遺數,持守他們所有的,並沒有勸他們離開。但
是,主對於那些在推雅推喇教會所豫表的羅馬教里的人,就對他們說,他們應當離
開。

這是甚麼緣故呢?因為當日推雅推喇實形的教會,雖然腐敗,然而她尚是奉主的名
聚會,乃是主在推雅推喇惟一的燈台。所以離開這個腐敗的教會,就是離開教會。
他們的全體,雖然允許耶洗別在裡面教訓,雖然在他們中間有異端,然而這個教會
乃是推雅推喇獨一的教會,尚未改變名稱成為人的教會。乃是當到一個教會改變名
稱,叫主失去地位,像羅馬的教會一樣;主才叫忠心的人離開。我們以上都是說到
推雅推喇所代表的羅馬教會。但我們千萬不要忘記了,雖然在一方面,推雅推喇是
代表羅馬教;然而,另一方面,推雅推喇乃是一個實在的教會。就是在解經的時候,
我們也應當分別甚麼是對豫表說的,甚麼是對實形說的。

所以我們在這裡應當分別一下:在現在叫主失去地位的宗派里,受實形羅馬教的原
則支配的公會裡,乃是我們所應當脫離的。至於一個地方,如有一個教會,是完全
奉主的名聚集的教會,如果那個教會是那地方的惟一教會,(不是公會;)如果那
個教會,是那個地方神的教會;如果那個教會,在組織原則上,並沒有違反神聖經
的教訓,並且承認聖靈在他們中間,可以有完全自由作工的,則那個教會,雖然腐
敗,我們也不應當離開。因著腐敗的緣故,離開一個教會,乃是不可以的。神是要
我們離開宗派,不是要我們離開教會。在一個沒有宗派的教會裡,雖然腐敗,神並
不要我們離開。不過,我們自己在一方面應當自潔,與腐敗無干。在另一方面,則
當將教訓這些腐敗道理的人,從中間趕出去,或者禁止他們的教訓。

我們知道,教訓是與行為有很大的關係的。就是因為人相信錯誤的道理,所以就有
錯誤的行為。我們應當負我們所信道理的責任。因為我們所信的道理,要支配我們
的人生。所以主讚美這些其餘的人,就是根據他們不從那教訓。

我們前面將『不曉得他們素常所說撒但深奧之理的人』譯為:『曉得撒但深奧之理
的人,像他們素常所說的。』我們已經說過,這意思就是,他們是誣說信徒。但在
這裡,還有一個意思,就是照著官話聖經里所番譯的:『這些餘數的人,乃是不曉
得他們素常所說撒但深奧之理的人。』聽從耶洗別教訓的人,以為他們的行為,是
根據於一種深奧之理。這些神的遺民,太為膚淺,不知道這深奧之理,所以才反對
他們。但是主說,他們所說的深奧之理,乃是撒但的深奧之理。

主在這裡承認這些基督徒,乃是站立在一個正當的地位上。雖然外面的教會已經失
敗,然而主卻看見這些忠心於他的人,是完全不錯的。所以他說,『我不將別的擔
子放在你們身上。』你們所有的,真是好,真是我所喜悅的,所以我並不叫你們再
學習甚麼,再作甚麼,只要你們持守你們已經有的而已。主說,『但你們已經有的,
總要持守,』持守到甚麼時候?不是等到耶洗別悔改,因為這個已經太遲了;也不
是等到死,因為你們所等候的不是死,你們乃是有活潑希望的人-『直等到我來。』


主現在所注意的,不是已過的事,乃是在乎將來。從推雅推喇這個教會起,主就題
到他再來的事。我們要看見,在推雅推喇、撒狄和非拉鐵非里,主都明題到他的再
來,雖然對於老底嘉最末後的教會,主說到她的完全被棄絕。這是告訴我們,這四
個教會,都要存留到主耶穌再來的時候。雖然繼續在推雅推喇之後的,乃是撒狄,
然而並不是有了撒狄,就沒有了推雅推喇,而是這兩個繼續並存,直到主耶穌的再
來。繼續在撒狄後面的非拉鐵非,和繼續在非拉鐵非後面的老底嘉,都是如此。

主現在將他再來的事高舉起來,作他忠心子民的指望。主常常都是叫他的子民注意
這件事。當人棄絕他,當教會轉移愛他的心,去愛世界時,他就對那些忠心於他的
人,說到他的再來,叫他們忍耐等候他。

將來是有盼望的。現在所應當作的是甚麼呢?現在他們應當持守他們所有的。這雖
然是一件小事,但是在環圍都是腐敗的光景中,當人反對忠心愛主,當人用盡權力
逼迫、反對、引誘那些順從真理之人的時候,站立得穩,不稍移動,持守他們所得
的真理,也並非一件小事。多少的人,他們從前所有的,到了現在,竟然隨流失去。
多少的人,在當初的時候,並非沒有為主的真理、主的地位和榮耀,發過熱心;但
是因著主遲延的緣故,他們已經失去他們的見證了。所以現在最要緊的,就是應當
持守我們所有的,並且持守到主再來。在甚麼環境中持守呢?並不只是在世界的逼
迫里持守,乃是在教會的紛亂中持守。感謝主,因為這個持守,並不是長久的,因
為那日子已經快到了。

二十六節:『那得勝又遵守我命令到底的,我要賜給他權柄制伏列國。』二十七節:
『他必用鐵杖轄管他們,將他們如同窯戶的瓦器打得粉碎;像我從我父領受的權柄
一樣。』二十八節:『我又要把晨星賜給他。』

這個教會中的得勝者,是有三種要素的:第一,雖然有許多的逼迫、反對、和腐敗
的環境,但他們應當持守他們所有的,行走與世界分別的道路。第二,他們應當遵
守主的命令到底。耶洗別有她的命令,跟從她命令的人,就不能遵守主的命令。要
遵守主的命令,就當推翻耶洗別的教訓。所以這些得勝者,他們若真要得勝,就應
當脫離耶洗別一切的教訓,和耶洗別教訓的一切遺傳,而單獨遵守主的命令。當教
會裡面有耶洗別的教訓時,聽從教會,並不是聽從主。所以主在這裡召他的兒女,
直接遵守他自己的話語。第三,這一句『遵守我命令到底的』,也可以番為『保守
我的行為到底』。這些是甚麼行為呢?就是第十九節所說的行為,就是愛心、信心、
勤勞、忍耐和善事。這些是主所喜悅的行為,也是主自己在世時所已經行過的。他
們在起初時,有了這樣的行為;並且在後來的時候,所行的比以前更多;他們就應
當保守到底,不要因環境黑暗加增的緣故,便失去主的行為。

這一個『我的行為』的辭句,乃是一個特別的名詞,這就是保羅所說,『你們當以
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腓二5)的意思。基督徒在今世,應當作一個『複式』的基督
方可。我們乃是與基督一同活過來的,所以,應當在行事為人上把基督表明出來。
當他在世的時候,他在苦難和試驗的中間,毫無瑕疵,完全忠心,事事順服神;所
以,基督徒在現今罪惡、腐敗、不忠的教會裡,也應當在他們的行為和話語上表明
基督的生命。有分於耶洗別的行為的,要受刑罰;保守基督的行為的,要得賞賜。


如果信徒肯這樣行在主所命定的路上,單單跟從主的腳步,遵守主的話語,行出主
的行為,天天因著主要再來的緣故受勉勵,並持守他們所已經有的,他們就要得著
主在這裡所應許的。這些應許,有兩種的性質:第一就是與基督一同掌權;第二就
是得著晨星。

主在這七封書信里,所發出應許得勝者的話,乃是將每一個不完全的教會,分為兩
等的基督徒。當信徒相信主耶穌的代死,接受他在十字架上所成功完全工作的時候,
他們就都在愛子裡蒙悅納,都是一樣的。在這裡,每一個基督徒,都是彼此聯合,
沒有分別。因為在這裡蒙悅納的根據,乃是按著基督的工作,並不理會罪人自己的
工作怎樣。既都是藉著基督的工作,自然在神面前都是一樣的。但是我們常常說過,
得救是一件事;得著神的獎賞,又是另外一件事。當主耶穌再來的時候,他要按著
信徒的行為,報應他們;有的要受賞,有的要受虧損、受責備和刑罰。因為將來的
獎賞,乃是按著信徒行為的緣故,所以教會中的信徒,雖然都是已經得救,然而卻
要分開等級。在這七封書信里,我們看見在得救的信徒中,如何有不同、相異和分
別。得勝者就要得著獎賞。失敗者自然得不著主在這裡所應許給得勝者的。

『我要賜給他權柄制伏列國。』主在這裡乃是將忠心信徒的態度,和耶洗別的行為
相比較。掌權制伏列國,這是不錯。然而,乃是等到主再來時才掌權,並非在那時
以前。聖徒是要和基督一同掌權的;單獨掌權,就是表明基督徒的背叛基督。不錯,
主在現在的時候,就已經掌權了,然而他現在乃是在父的寶座上掌權,這個乃是他
子民所不能有分的。所以,現在基督徒,不能操權、執政。照著主的眼光而看,撒
但是今世的君王,所有今世執政的人,都是在他的手下;所以基督徒不應當在基督
的敵國里執政。看基督今日在世界的地位,就知道基督徒現在不應當掌權。乃是當
到他以人子的資格在千年國的時候,升上他自己的寶座時,他們才能與他一同有分。
這就是他對老底嘉得勝者的應許。『得勝的,我要賜他在我寶座上與我同坐,就如
我得了勝,在我父的寶座上與他同坐一般。』(啟三21。)

這個到底是甚麼賞賜呢?我們若與他一同受苦,我們就要與他一同作王。現在的時
候,耶洗別和她的門徒,就著他們心中所喜愛的,在世界裡掌權、為大。現在要與
她罪惡有分別的基督徒,就必須捨棄世界上的地位和權利。他們與基督一同在這裡
受厭棄。但是他們得著應許,他們將來要和基督一同得著榮耀。他們現在盡可以舍
棄耶洗別所得的,因為他們將來所得的,比他們現在所失的,實在是不能相比的。
教會的地位,乃是應當忠心,事奉基督,並為神在他兒子的恩典里,所發出的亮光
作見證。這樣的見證,惟獨有一個屬天,不過旅居在世界的客人,不尋求世界組織
里的勢力,而又拯救人離開世界的,才能作。一個為被棄的基督,作受苦的見證人,
怎能在一個仍舊厭棄基督的世界裡,得著高大的位置呢?世界現在仍然是背叛神,
基督徒怎能在一個這樣的世界裡,為掌權的人?信徒現在的盼望,並不在於世界的
改造,也不在於教會的復興,主現在所賜給我們的應許,乃是現今世代里所沒有的,
就是主耶穌的再臨,和他的國度。

這是一個新的時代。保羅從前曾警告聖徒,以為現在的作王,乃是不合時的高升。
(林前四8~13。)我們現在乃是應當俯伏在掌權者之下,(羅十三1,)一直等候
到主賜給我們權柄,叫我們掌權的時候。(羅十四17。)我們所等候的,是這個新
的時代。

主所說的,有權柄制伏列國,自然就是與二十章四節所說的時候相同。林前六章二、
三節也是說到這個時候。不過主在這裡所表明的,並不只是殉道者要得著操權的地
位,就是那些保守基督的行為到底者,也要在國度里有分,得著王位。我們看過主
在這裡所應許的話,我們就很明白,不是每一個基督徒,都能得著這個掌權的地位。
因為得著權柄制伏列國的,並不是推雅推喇里所有得救的基督徒,也並不是起初有
基督行為的基督徒,也並不是有基督在起初所稱讚者的基督徒,乃是那些得勝的,
持守到底的,遵守主的命令到主再臨的,要得著這個權柄。現在聖徒應當知道,他
們不都能進入國度。就是進入了,也不一定有一樣的地位。我們不應當只因著得了
永生,就滿意了。應當進前,追求將來的榮耀。哦,我們若能在千年國里發光,像
太陽一樣,豈不是好麼?

『他必用鐵杖轄管他們,將他們如同窯戶的瓦器打得粉碎;像我從我父領受的權柄
一樣。』當那日的時候,主耶穌的手裡,要拿著鐵杖,轄管列國。這個本來是主耶
穌的地位。但在這裡,我們看見他應許他的子民,叫他們與他一同有分。在這裡,
我們明明看見,主是引到詩篇第二篇的話。我們若將這篇的詩篇,和第一百一十篇
比較,我們就看見,因著基督自己請求的緣故,神就將列國賜與他為產業,地極要
變成他的田產。所以他就要用鐵杖打破他們,將他們如同窯匠的瓦器摔碎。現今人
的營壘,雖然堅固;所有抵擋神和他兒子基督的態度,雖然剛硬;然而到了那日,
都必被基督打碎,如同瓦器在鐵杖之下那樣的無力抵擋。這是在乎將來;這是基督
的地位。然而他應許說,他要叫他的得勝者,和他一同得著這樣的地位。

我們在這裡應當注意一件事,就是世界並不是逐漸被主的福音所感化,而一日好過
一日的。若是這樣的話,主就何必用鐵杖來管理他們呢?有的人,光讀詩篇第二篇
七至八節,以為基督的福音將要有最終的得勝。然而我們應當記得,得勝是有的,
但並不是用福音,乃是用權柄。第九節所說的鐵杖,主耶穌在啟示錄這個地方說,
就是他的權柄。在第十九章里,我們看見基督從天上出來的時候,『有利劍從他口
中出來,可以擊殺列國;他必用鐵杖轄管他們;並要踹全能神烈怒的酒□。』(15。)
這並不是福音!這乃是基督的武力!將來列國變作主的基業,地極變作主的田產,
並不是因為人受福音的感化,乃是因基督再來,用他的權柄,用他的能力,而建設、
管轄他的國度在這世上。福音有它的工作。神對於福音的目的,不過是要藉著它選
召拯救世人中的一部分而已。福音感化全世界的人,叫全世界變成天國,這是聖經
里所沒有的教訓。

一根的木杖,就足以制伏羊群了;但是列國並非像羊這樣的馴良,所以大牧者和他
的同人,應當有鐵的杖,才能轄管他們。如果我們再讀十九章十五到二十一節,我
們就看見,當基督再來的時候,列國到底是取甚麼態度。他們乃是召集軍兵,要與
神的兒子爭戰。所以沒有鐵杖轄管他們,是不行的。並且就是在千年國中,除了以
色列人全國都是屬義的之外,那些進入千年國的外邦人所生的兒女,不一定都是順
服基督的。當他們進入千年國時,雖然都是稱作義人,稱作綿羊國;然而重生者的
兒女,不一定都是重生的。所以,在撒迦利亞十四章里,我們看見神警告那些不上
耶路撒冷守住棚節的人,所要受的刑罰。這地方的聖經證明給我們看,千年國里的
人心,不一定都是聖潔的。並且我們若再看千年國末了撒但被放出來時,如何又迷
惑了歌革和瑪各的人,叫他們背叛神。我們就知道,人的天性,如果沒有重生,無
論如何都是沒有改變的。所以,在千年國的時候,主和他的僕人們,就不能不用鐵
杖牧養他們。

我們知道,在肉身裡面的人,有他們的力量與剛硬。主把他們這種的性情,比作瓦
器。因為他們雖然剛硬,究竟當不起神能力的鐵杖。當鐵杖打下時,他們就要粉碎。
如果他們是泥土,那還可以重新再造。但他們是瓦器,所以一次破了,就永遠不能
再變完全。這樣的摔破,乃是主最仁慈的行為。因為若不是這樣,世界的治安,就
要受影響。我們的忍耐,並不是要到永遠的。基督的公義,也並非要永遠放在一邊。
日子到時,他就要施行他公義的管治。到那日,他的態度一改變,我們就也跟著他
改變。

這一半的應許,都是說到主國度的事。但是在主國度還沒有降臨以先,聖徒必須先
被主接去方可,所以主就說:

『我又要把晨星賜給他。』這個晨星的意思,主在本書的末了,就為我們解釋。當
全卷的豫言已快說完的時候,他就回來替我們解釋這個晨星的意思。『我耶穌差遣
我的使者為眾教會將這些事向你們證明。我是大衛的根,又是他的後裔;我是明亮
的晨星。』(二二16。)這樣,啟示錄這一本書,(也可以說新約這一部書,)就
是以這一個宣言為結束。我們若看舊約末了,在瑪拉基書裡的宣言,我們就要驚奇,
新舊約的聖經,如何合一的為基督作見證。啟示錄的宣言乃是說到主耶穌,瑪拉基
的宣言也是說到主耶穌。啟示錄說他是明亮的晨星。瑪拉基說他是公義的日頭。
(四2。)好像舊約所說的,是比新約所說的更完全。晨星先見,日頭後來。得著日
頭,好像是比得著晨星更完滿。因為得著白晝,好像是比得著白晝的應許更好。但
是在這裡的意思,並不在乎白晝,或白晝的應許,乃是在乎時間先後的問題。主耶
穌為大衛的根,就是說到他要為國度的王。這就是舊約所表明的太陽。在千年國時,
主耶穌是顯現出來,如同太陽一樣。但是他為著他的子民,在黑暗的世界裡,要先
作明亮的晨星。就是因為這應許是這樣的寶貝,所以他真實的教會聽見這個應許時,
就不禁發出她的愛心和熱心,愛慕他的回來,而同聖靈一同呼說,『來。』(二二
16~17。)

主耶穌作公義的太陽,就是說他要帶著異常的能力,顯現在世界裡。但是他也作晨
星,在他子民的心中,顯出他屬天的美麗,作他們的盼望。晨星的出現,就是白晝
將到的證據。那些在暗中仰望他的人,就要看見他,得著他的安慰。晨星並不是基
督的顯現,並不是基督在人眾前表明他的榮耀。那是他為日頭的工作。他說,他自
己作晨星,意思就是他是睡覺的世界和打盹的教會,所不能看見的。因為他們都是
在世上自榮,忘記了現在是黑夜的時候,也忘記了基督的十字架。一個得勝者,乃
是在黑夜中儆醒的人。他們不能和罪惡的世界,並腐敗的教會,一同睡覺、打盹。
他們在黑夜中仰望主,所以主將夜裡的詩歌賜給他們,叫他們得著晨星。他們所注
意的,乃是將來的事,因為晨星已經在他們心裡顯現。

即使教會從古到今,都是忠心的,世界也已經是在黑夜中了;何況再加上教會的腐
敗呢?太陽升時,乃是呼召人去殷勤作工;而晨星只是為那些不與別人同睡的人,
而照耀的。有的人,他們要在太陽出時看見亮光。然而當太陽未來時,我們就先看
見晨星的光,那是何等的好呢!在暗中享受基督,就是這裡的意思。基督不是對我
們說,『我是晨星;』他乃是說,『我又要把晨星賜給他。』這裡的意思最少有兩
件:(一)基督將自己特別顯現給那些仰望他的人,叫他們在現在就得享受他。
(二)當他還未與聖徒一同再臨,顯現在世界裡像日頭一般時,他就要先提接那些
得勝者,歸於他自己。推雅推喇的時候,可以算作教會最黑暗的時候。然而,就是
在最黑暗的時候,晨星才發現。所以要得著晨星的人,反要因著環境的黑暗,而知
他們看見晨星的時候不遠了。

但是晨星對於我們尚有一個表明。晨星雖然從天照常發光,然而它並不照耀這地。
但它在他的境界裡,總是輝煌朗耀的。基督將來要叫世界得著白日,但是對於我們,
他就作晨星,因為我們乃是天上的人。他在天上照耀。惟獨居在天上的人,才能看
見他所有的光輝。雖然我們將來要和他一同作王,管理全地,然而我們的家,並不
是在地上,乃是在我們父的家中。那個地方,是我們永遠的居所。這個晨星,就是
我們的居所。因為我們現在的生命和思念,都是在於上面,所以我們能彀享受晨星
完滿的光輝。離開大地越遠,與晨星境界越接近者,得著晨星的光輝也越多。

然而,這個晨星並不只是我們的居所,叫我們在裡面享受神所賜給我們的;我們所
最要享受的,乃是主耶穌基督自己。『我耶穌是明亮的晨星。』我們要享受他。這
是美妙的思想!

晨星說到主耶穌要在暗中,向我們顯現,迎接我們到他那裡。晨星說到我們永遠的
家鄉。晨星也說到我們要永遠和主同在,享受、羨慕我們的主。這三樣的思想,在
約翰十四章里,為我們連了起來。主耶穌說,『在我父的家裡,有許多住處;若是
沒有,我就早已告訴你們了;我去原是為你們豫備地方去。我若去為你們豫備了地
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我在那裡,叫你們也在那裡。』(2~3。)主要
再來,主要給我們以一個住處,主也要叫我們永遠和他同在。

晨星豫言白晝快到。當主耶穌尚未降下災難審判世界之前,他就要迎接我們回去。
那時我們就要和他一同掌權。那時杖所變的,並不是一條蛇。杖在他的手裡,要變
成為公義的代表,叫世上反對他的,沒有一個能擋得住他的能力。當那個時候,我
們要與我們的主一同有分於他的政治。這是何等的有福呢!所以,主在這裡對聖徒
說到他們將來的被接與掌權,好叫他們的心不以現今的世代為目的物,只以將來的
榮耀為中心點。能這樣被將來的事所吸引的,就要在推雅推喇里作一個得勝者。我
們必須這樣的知道主,和將來的事情,免得我們受現在環境中背道和腐敗的影響。
因為我們的心按著天然而論,乃是最會傾向虛榮,盼望在世界裡出類拔萃的。若非
有將來的盼望,我們的心就不能蒙保守,以離開現今的惡世。

實在說來,在現在世界和教會裡的罪惡,沒有一件在我們心中是沒有的。真的,我
們若未在主面前審判我們心中所存的惡根,我們就不能拒絕現在世界和教會裡腐敗
的果子。這些的罪惡,都是因為人容讓肉體存在的緣故;所以,才生出來。撒但若
要作工,必須有他的工場才可以。就是因為人不肯除滅在他裡面一切屬乎肉體的,
所以他們有這樣的失敗。我們現在最要緊的,就是求神藉著十字架,在我們裡面作
更深的工夫,好叫我們能彀專心被將來的提接和國度所吸引。如果我們的心,原蒙
著保守,以離開現在環境中千百的危險,則我們不能不有這樣的盼望。主現在將這
兩樣的事,擺在疲倦的聖徒面前,叫他們仰起頭來,盼望將來的事,在腐敗的環境
中得勝。

二十九節:『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

這一句呼召的話語,本來都是在應許得勝者之前。但是,自推雅推喇起,這一句話
是在應許之後。本來在前三個教會裡,都是先呼召有耳聽聖靈的話的人,然後才以
應許賜給得勝者。然而,自推雅推喇起,直到老底嘉,乃是先應許得勝者以福樂和
榮耀,然後才呼召那有耳者,來聽聖靈對眾教會所說的話。這末了的四個教會,乃
是要存留到主耶穌再來之時。

在前三封書信里,那有耳聽的人,乃是對教會所作的普通見證有關。再後,才將得
勝者從他們中間分別出來。但在後四封的書信里,乃是先說到得勝,後來才呼召人
來聽。這就是表明那些忠心的人,是與全體有別的。神特別將那些遺數的得勝者分
別出來,以表示他們與教會的全體無關。這樣作法,就是表明聖靈現在呼召的聲音,
不是教會全體可以聽見的,乃是那些得勝的遺民而已。因為從今以後,能聽聖靈呼
召的聲音的,不過就是那些的得勝者而已。

我們知道,聖靈這樣默示聖經,乃是深有意思的。他在前三封書信里,就一律的將
呼召的話語,放在應許之前;而在後四封書信里,則一律的將應許的話語放在呼召
之前。我們如果能明白神的思想和感覺,就要叫我們的心得潔淨、被保守、蒙引導。
不知道神法度的人,就要失敗,就要錯誤。但是認識神的心的人,就要在諸事上認
定主的道路。

就是這樣,我們看見主對頭三個教會乃是呼召他們全體來聽。(他們能聽不能聽,
那是另一問題。不過主總是向他們呼召。)但在末了的四個教會裡,因為境況改變
的緣故,所以主不將呼召的話語,連在他對教會全體所說的話語之後。主卻將這呼
召的話,放在應許得勝者之後,這好像是說,除了得勝者之外,主並沒有盼望別人
能彀聽。罪惡已經在負名的團體裡長大。所以主的應許和呼召,不能再像從前那樣
的普通。自此之後,我們就看見神的遺民,和普通人的分別,越過越分明。從前的
時候,得勝者和普通人的分別,大概不過只在道德上而已;但是,到了現在,這樣
的分別,竟然顯明出來。

附:歷史上的應驗

當別迦摩的時候,教會就已經達到羅馬教開端的時代。但這在推雅推喇的教會,卻
是代表從基督教被羅馬帝國接受為國教起,至改教的時候止的教會。然而這並不是
說,至改教的時候,她不再存留在地上了。因為她還是要存留,直到主耶穌再來的
時候。在這一時代的教會裡,羅馬的教皇,自高自大,以為他是基督正式的代表,
有牧羊的杖,以牧養萬民。他是使徒的承繼人,所以他有使徒的權柄。並且惟有他
有權柄,可以解說聖經。平常的信徒不能讀經,(這就是說,不必聽主的話,)因
為他們就是讀,也是不能領悟的。教會有權柄,可以解釋聖經,可以教訓聖經。教
會得著主所賜給她的權柄,所以她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在地上所釋
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所以得救的權柄,好像是在教會手裡的。

教會在這個時候,以為地上的君王所管理的,不過是人的肉身;但她的教皇和神甫
等所管理的,乃是人的靈魂;就是君王的靈魂,也是在她的手下!所以教會比屬世
的君王更偉大崇高。所以教會就在世上掌權,盼望藉著她的工作,叫世界變作天國。
不特如此,並且她真管理政治的事,叫世界的君王服在她的手下。這樣行為的結局,
除了變為完全屬世之外,並無其他的利益。神兒子所有的地位,她也忘記了。她自
己的地位,她也不知到底是甚麼了。

推雅推喇四字的意思,乃是『他獻祭不止』。在這個時候,教會介紹許多異邦宗教
的風俗,進入教會裡面,以致在教會中,有許多迷信的事。

就是在這個時候,有許多神忠心的兒女出來,見證她的不是。但是他們所得著的結
果,就是受逼迫、流血而已。在這個時候,也不知道有多少神的兒女,為耶洗別所
殺害。

但是在這個時候,神卻有他的遺民。他們是敬虔的聖徒,熱心的傳道士,他們忠心
事奉神,願意受苦、受厭棄,行走世界最狹窄的路。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6: 中國宗教界腐敗黑幕!!
2006: 行走在光明之中 (--余杰在港期間的
2003: 「回答柔和,使怒消退。」(箴言15章1節
2003: 彩虹查經(創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