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奇異恩典
萬維讀者網 > 彩虹之約 > 帖子
願得安息 (ZT生命季刊)
送交者: nngzh 2018年05月22日11:44:02 於 [彩虹之約] 發送悄悄話
願得安息
2018/5/18 11:54:18
讀者:37
■蔣建東

願得安息

——《聖徒永恆的安息》讀後感

 

/蔣建東

生命季刊微信專稿

 

編者按:《聖徒永恆的安息》(The Saints' Everlasting Rest)作者:理查德·巴克斯特(Richard Baxter,1615–1691),英國清教教會領袖、詩人、讚美詩作家、神學家、辯論家。中文版譯者許一新,三聯書店出版。

 

 

在忙、盲、茫之中,我們很少停下來,思考一下“安息”,因此我們也常常不得安息,連休息一下也是不敢。

 

什麼是永恆的安息?巴克斯特牧師在他的身體最不安息的時期,卻深刻體驗了靈魂永恆的安息,上帝的智慧何其難測啊!

 

全書的核心,圍繞《聖經》希伯來書4:9這句話:“這樣看來,必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為上帝的子民存留。”

 

究竟什麼是安息?巴克斯特說:安息就是人類的終極福祉,徹底地、幸福而永久地住在天堂,並永遠享受上帝。

 

安息意味着徹底擺脫罪惡,最大程度的得到完善,已被基督潔淨,已經披戴基督,已經完全成聖,得着榮耀冠冕。這安息是完全不同於尚在地上暫且活着,必然會死,常常心與願違,仍然會犯罪的基督徒生命狀態的另一種狀態。

 

而尋求這安息完全基於上帝自己這超然的動因,唯獨仰賴上帝的恩典。並且,尋求安息之人要遵循屬靈生命原則,順從神;且要保持認真、勤奮努力的態度,因為天國是努力進入的。

 

永恆安息的重要性在於兩方面:一方面正如上述安息的內容,在於安息本身的榮美;而另一方面則在於,失去這安息的可怕之處。

 

安息本身的榮美,基督徒或許能夠有所粗淺的品嘗,猶如品嘗過大海的一滴,但真正大海的豐富還遠遠沒有領略;而非基督徒則完全無法想象這安息有多麼美妙,好像沒有吃過蘋果的人,永遠不會知道蘋果的真正味道。

 

失去安息意味着,進入永恆的地獄,那裡有永遠焚燒的大火,並且有永遠不死的蟲子來咬人,而那些人不會失去知覺,不會再次滅亡和消失(跟地上的人死亡後會失去知覺並且會腐爛、消失的情況絕然不同),並且那時人對痛苦的感受力反而會非常強烈,遠遠超過現在地上活着的人。

 

“世人極少知道,失去上帝的靈魂將失去的究竟是什麼!地球若失去太陽,將會是一何等陰冷的地牢!肉身若是失去了靈魂,將會是何等可厭惡的行屍走肉!而所有這些都遠遠無法與失去上帝相比!正如享有上帝便是聖徒的天堂一樣,失去上帝乃是罪人的地獄;正如享有上帝意味着享有一切一樣,失去上帝將意味着失去一切。”

 

當代基督徒(其實不僅當代,也是歷代)非常迫切地需要真正明白並得到這“屬天的永恆安息”,因為從各種顯而易見的現象來看,大多數基督徒都過着好像沒有“安息”的生活。因此筆者認為,任何一位基督徒,都能從這本《聖徒永恆的安息》中受益,並將這“安息”作為常常默想的對象,正如基督徒必須“常常喜樂,不住地禱告,凡事謝恩”一樣(帖前5:16-18)。因為假如缺乏對這“永恆的安息”正確的認識和真誠的接受,並持續活在這安息之中,我們很可能並沒有得着或者半途失去這榮美的安息,落入極其悲慘的結局!這是我們生命的頭等大事,豈可等閒視之?而非基督徒假如能讀一讀本書,也一定能大受啟發,說不定這就是你生命發生本質性飛躍的一步。所以我竭誠地奉勸我的弟兄姐妹、親朋好友,以及一切我有機會向他們表達意見的人們:

 

停下你匆匆的腳步,來讀一讀這本《聖徒永恆的安息》吧!

 

本書是清教徒領袖巴克斯特在身患重病、徘徊於生死邊緣之際默想天國的傑作。這本書因其極其巨大的影響力,而成為巴克斯特的代表作,而巴克斯特也當之無愧地可稱為“安息”的代表人物。正如基德明斯特城市中央的巴克斯特雕像銘文所形容,巴克斯特“向人們指出了通往‘永恆的安息’之路。”

 

上帝的創造之工、救贖之工、啟示之工這三大工程都已經完成,但上帝的引導、感動仍然繼續不斷地在歷史的畫卷中開展,以一步步成全整個救贖計劃,直到凡預定得救的人全部得救,天國之門徹底關閉,終極的審判來臨。

 

上帝把巴克斯特帶到生命垂危的邊緣,並感動他寫下這本《聖徒永恆的安息》,難道僅僅是為了讓巴克斯特自己得安慰嗎?難道不也是上帝引導、感動祂歷代子民的一環嗎?倘若上帝為了祂的子民,並為了顯出自己的榮耀,而讓巴克斯特經歷身體的極度虛弱,失血一加侖,幾乎要死;如同生來瞎眼之人(約9:3)和死了四天的拉撒路一樣(約11:40),又如上帝許可撒但攻擊義人約伯(伯1:12),那麼我們豈不應當認真對待此事,好好讀一讀本書嗎?

 

我讀本書的最大感受是,作者的心靈一直都是“穩行在高處”(哈3:19)。

 

穩行在高處之一在於“與神同行”。以諾與神同行三百年,神將他取去,他就不在世界了。(創5:22-24)挪亞與神同行(創6:9),成為當時的義人,神就命他造方舟,洪水泛濫之際,唯獨救了他一家。巴克斯特在生命垂危之際,與神同行,就寫下這本《安息》,不僅救了他自己,也救了無數因讀本書而生命被改變的人。他的身體在死亡的邊緣,他的靈魂卻飛升高天,因為活在神的懷抱里,而活力四射,勝過了那些身體強壯而靈魂猶如死人一般的眾人。如同使徒保羅曾被提到三重天,巴克斯特在某種程度上似乎也可以說是一個“活在天上的人”。

 

穩行在高處之二在於屬天的價值觀。屬天的價值觀,就是以上帝的判斷為判斷,而不以人的判斷為判斷。正如,一切物品的價值取決於創造物品的人,人的價值理所當然取決於創造人的上帝。這種屬天的價值觀,就決定一個人必定以上帝為中心而活。巴克斯特的心一直以天國為念,以天父的事為念。他從頭至尾年年不忘的就是天國,引導人思想天上的事,而不是地上的事。以天上的事為大,以地上的事為小,幾可忽略。以基督的心為心,就必以天父的事為念,正如基督自己以父的事為念一樣(路2:49)。

 

穩行在高處之三在於屬天的視野。巴克斯特幾乎是從天國俯視地球,因而看起來地上的一切是如此渺小,不值一提。山河猶如斑點,國王猶如草蜢,日月星辰不過是天父家門口的燈籠……既然天父家裡的豐富如此廣闊,浩瀚無垠,我們生平那些芝麻綠豆大的事情算得了什麼呢?

 

穩行在高處之四則在於永恆的時間觀。宏偉視野是空間觀,永恆則是時間觀。凡有永恆觀念的人,就必定會看清什麼是真正持久的價值,什麼不過是曇花一現,不值一提。從永恆來回看今生,短短幾十年不過“窄如手掌”(詩39:5),如同“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雅4:14)假如沒有永生的上帝,沒有基督的救恩,沒有復活的指望,那麼曹操的“譬如朝露”,只能“去日苦多”,“何以解憂”,只能“唯有杜康”,借酒澆愁愁更愁。而孔子也只能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但抓住基督救恩的人卻有永生的盼望,有永恆的安息為他存留,他就必定輕看這地上幾十年的得失成敗,而為永恆的價值努力綻放生命之花,這兩種生命真是何等巨大的不同啊!

 

我的第二大感受就是作者綿綿不絕的思潮和層層疊疊的反問,觸及靈魂的每一個死角。如果你進入一個葡萄園,葡萄樹上結滿了葡萄,顆顆相連,你就很難區分哪一顆跟哪一顆;你也很難取捨,因為每一顆都很甜美;你必定深為震撼園中擁有如此豐盛的果實,恨不得住在園中,天天可以吃得飽足。本書的特點正是在於每一個章節環環相扣,每一個段落層層相連,每一個詞句絲絲入扣,很難割捨、區分,並且每一個部分都非常重要,飽和珍貴的信息,特別是其中有大量的內容觸及我靈魂的最深處,是平時習以為常或長遠忽略之事,每一次觸動都是極其深刻的。所以對我來說,做這本書的讀書筆記和摘要,變得異常困難,無論如何,摘要和感謝總是難以表達原著的精髓,所以更要奉勸您閱讀原著。(待續)

 

蔣建東  中國大陸基督徒。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7: 祂確以憐憫為懷
2017: 講章:歷史——創世紀第二課(12:1-3)
2016: 《使徒信經》五 並非偶然
2015: weak網友以創世紀19:5為例談了一些對
2015: 親愛的主內弟兄姊妹,長周末
2014: 駁斥重生先於信的荒謬,以弗所書2:5的
2014: 《十字架的道理》
2013: 基督是一切(五)
2013: 真理不應該有二義性。舊約說要處死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