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奇異恩典
萬維讀者網 > 彩虹之約 > 帖子
阿古膏藥貼的謬誤:不知哪裡來的身體。
送交者: repentant 2018年11月07日09:39:50 於 [彩虹之約] 發送悄悄話

膏藥貼就是粘乎乎,肉滾滾的。如下:

哥林多前書15:12-58是論及得榮或身體復活的主要新約經文。保羅說﹕「照樣﹐在基督裏眾人也都要復活。但各人是按著自己的次序復活﹕初熟的果子是基督﹔以後在祂來的時候﹐是那些屬基督的。」(林前15:22-23)(1)保羅在第35-50節對復活身體的性質所作的詳細討論﹐我們將在本章的C節裏加以檢視。接著他以這段經文作了結論﹕不是所有基督徒都會死去﹐那些在基督回來時還活著的人﹐他們的身體要立時改變為新的﹑復活的身體﹐是永不變老﹑變弱﹑死亡的﹕

「我如今把一件奧祕的事告訴你們﹕我們不是都要睡覺﹐乃是都要改變﹔就在一霎時﹐眨眼之間﹐號筒末次吹響的時候。因號筒要響﹐死人要復活成為不朽壞的﹐我們也要改變。」(林前15:51-52

            保羅進一步在帖撒羅尼迦前書裏解釋﹐已死而與基督同在之人的靈魂﹐在那一天要回來與他們的身體結合﹐因為基督要將他們帶回來﹕「我們若信耶穌死而復活了﹐那已經在耶穌裏睡了的人﹐神也必將他與耶穌一同帶來。」(帖前4:14)但是保羅在此不只是肯定了神要將那些已死的人與基督一同帶來﹐而且也肯定﹕「那在基督裏死了的人必先復活。」(帖前4:16)所以﹐這些與基督同在已死的信徒﹐也要復活去迎見基督(保羅在第17節說﹕「我們……和他們一同被提到雲裏﹐在空中與主相遇」)。要合理理解這段經文﹐就表示﹕將與基督一同回來的是已與基督同在之信徒的靈魂﹐而其身體從死裏復活﹐與他們的靈魂結合﹐然後上升與基督同在。

            除了在哥林多前書第15章和帖撒羅尼迦前書第4章的經文之外﹐另外有其他幾處新約的經文肯定了得榮教義的真實性。耶穌說﹕「時候要到﹐凡在墳墓裏的都要聽見祂的聲音﹐就出來﹔行善的復活得生﹐作惡的復活定罪。」(約5:28-29)(2)耶穌也說﹕「差我來者的意思就是﹕祂所賜給我的﹐叫我一個也不失落﹐在末日卻叫他復活。因為我父的意思是叫一切見子而信的人得永生﹐並且在末日我要叫他復活。」(約6:39-40﹔另參約6:44, 54

            保羅說﹕「那叫基督耶穌從死裏復活的﹐也必藉著住在你們心裏的聖靈﹐使你們必死的身體又活過來。」(羅8:11﹔另參林後5:1-10)他了解﹐基督徒應當熱切地盼望基督回來﹐並盼望我們的身體將改變成與祂相似的完全身體。他說﹕「我們卻是天上的國民﹐並且等候救主﹐就是主耶穌基督從天上降臨。祂要按著那能叫萬有歸服自己的大能﹐將我們這卑賤的身體改變形狀﹐和祂自己榮耀的身體相似。」(腓3:20-21

http://bbs.creaders.net/rainbow/bbsviewer.php?trd_id=1364997


就知道靈魂與身體聯合,不知道這新身體哪裡來的!

什麼?被新造的?

你就腦補吧!

什麼?復原原肉體?

你就褻瀆吧!

結論:毫無來由的新身體!

腦補之垃圾!不批你,還當寶貝了。:))


經文:

  • 我們若信耶穌死而復活了﹐那已經在耶穌裏睡了的人﹐神也必將他與耶穌一同帶來。帖前4:14

  • 那在基督裏死了的人必先復活。」(帖前4:16)

  • 保羅在第17節說﹕「我們……和他們一同被提到雲裏﹐在空中與主相遇」

作者從這三句經文,居然得出靈魂和身體聯合,然後上升與基督同在。什麼邏輯?!!

- 在耶穌裏睡了的人﹐神也必將他與耶穌一同帶來

這只是表明:耶穌裏睡了的人,神按自己旨意將死人復活,像耶穌復活那樣!

- 我們……和他們一同被提到雲裏﹐在空中與主相遇

這只是表明:活人被提的情形。

哪裡說靈魂和身體聯合,然後上升與基督同在了???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7: ZT:伯拉糾主義: 屬血氣之人的信仰 (
2017: repentant, pls comment on
2016: 俺對此次大選的看法比較悲觀
2016: 羅馬書16章是最感人的一章
2015: 有關神義論和這個世界的幾個wiki里的句
2015: 讚美之泉:新的異象,新的方向
2014: zt:“Calvinism is the Gospel”
2014: 林書豪奇蹟之夜
2013: 弟兄姐妹,你對你的信仰困惑嗎?被各種
2013: 提上來回應gems弟兄----“上帝之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