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奇異恩典
萬維讀者網 > 彩虹之約 > 帖子
美國社會何以亂象不止?
送交者: 生命季刊 2024年04月19日12:25:54 於 [彩虹之約] 發送悄悄話




 

美國社會何以亂象不止?

——"覺醒派的耶穌"與CRT(批判式種族理論)

 

文/陳劉良淑

《生命季刊》第109期

 

音頻為韓凱弟兄朗讀:

 

本刊編者:本文原發於《恩福》2024年1月Vol.24No.1總90, 承蒙《恩福》允准轉載,特此致謝。

原《恩福》編者按:本文取材自《覺醒派的耶穌:摧毀基督教的假彌賽亞》(Woke Jesus:The False Messiah Destroying Christianity by Lucas Miles, 2023)第一至四章。


 

一位親戚上世紀70年代到美國求學,拼搏大半生,頗有成就。我們多年未見,相見暢談。然而聊到最後,她感嘆說:“現在的美國好亂,和我當初來的時候完全不一樣了。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

 

許多人也有同樣的疑問。其實,美國社會的動盪和左派的興起息息相關。美國在十八世紀立國之初,社會氛圍的底色是基督教。但近幾十年,左派在學術界居於上風,引領世俗思潮,又在社會上興風作浪。近日衝擊最大的運動被稱作“覺醒運動”(Woke Movement)。它分為世俗與宗教兩支。

 

滲入基督教的覺醒運動,對傳統的教會產生不少震撼;甚至一些福音派領袖也出現左傾的言論。2023年出版的《覺醒派的耶穌:摧毀基督教的假彌賽亞》,作者邁爾斯牧師(Lucas Miles)指出:這運動主張現今的體系是白人霸權,必須大力喚醒民眾,用激烈的方式將其推翻。其咄咄逼人說詞的背後,所依據的是“批判式種族理論”(Critical Race Theory, CRT)。它沿用基督教的詞彙,但內涵卻全是左派的社會主義;它所刻畫的耶穌為革命式的解放者,是十足的假彌賽亞。

 

邁爾斯在該書前四章中剖析覺醒運動與初代教會異端諾斯底主義、歷史中其他假耶穌形象的關聯,提醒信徒切勿被迷惑。

 

“覺醒派基督徒”

 

“覺醒派基督徒”是指對於被壓迫者、種族歧視、社會不公特別關注的人。他們常自比為馬太福音二十五章那批儆醒的童女。他們認同批判式種族理論和自由神學。聖經被他們貶抑,個人的經驗和領受躍居中心地位。

 

基督徒左派、進步派、覺醒派等,幾乎是同義詞。他們丟棄了聖經的價值觀,對婚姻、性別、種族、平安、公平、原罪、天堂地獄、救贖等重新解釋。他們所謂的“新道德”,其要素是:政治正確,取消文化,享樂主義,普世主義,異常關注公衛,傾向左派治理等。

 

覺醒派利用經文來支持該運動。例如:耶穌是難民,所以邊界應當開放;耶穌推倒聖殿的桌子,所以暴動和抗議有理;耶穌和使徒約翰有親密的關係,所以應當肯定LGBTQ——甚至他們認為耶穌可能是同性戀者。

 

覺醒派所高舉的耶穌,會服膺於馬克思主義,向“黑命貴運動”(Black Life Matters)屈膝;因自己有色的外表感到被欺壓、被隔離;拒絕菁英統治;對微攻擊有敏銳感受,關注多元交織性;否定性別二元。

 

覺醒派基督徒認為,傳統教會的教義是被歐洲白人男性神學霸權所掌控。他們要修正的錯誤包括:殖民主義,白人至上,經濟不平,父權制度,性別歧視,教權主義,體能主義,年齡歧視,跨性別恐懼感,異性戀正統性等。

 

憎恨白人

 

在馬瑟大學(Mercer University)教實踐神學的巴納斯博士(C.Walker-Barnes),寫了篇《助我憎恨白人》的冗長禱文,被收錄於一本暢銷的祈禱書(A Rhythm of Prayer: A Collection of Meditations for Renewal, 2021),引發軒然大波。她的尖刻言詞反映了倡導“黑人解放神學”的神學家柯恩(James Cone, 1938-2018)之觀點。

 

柯恩的神學旨在解析“白人(Whiteness)背後的撒但本性”,並“結合所有非白人採取革命行動”。他對罪的神學觀為:“罪就是白人——白人企圖在世事上扮演神的角色”,而得罪神的事只有兩件:(1)否認黑人受迫害;(2)縱容白人對黑人的看法。

 

柯恩曾受到1950年代拉丁美洲盛行的“解放神學”影響,那是一種被馬克思主義滲透的自由神學。柯恩把其架構套用在美國黑人的情境中,建立起“黑人解放神學”。他主張:耶穌“只是為被迫害者而成為人”,而覺醒派的耶穌“是社會改革者”。他要解構“白人宗教”的根源。

 

由於德國神學家巴特曾提出:神的啟示與聖經是兩回事,柯恩根據這個觀點,認為有理由建立新的“權威根源”,來幫助黑人脫離迫害。他所認定的新根源,是黑人的經歷、文化、歷史和黑色耶穌的啟示。

 

黑色基督

 

柯恩把耶穌生平的每一方面(出生、受洗、受試探、事工、死亡和復活)都從種族的視角來看,重新闡述何為“黑色基督”。他認定:黑人解放神學必須要把“白色耶穌”釘在十字架上,才能實現這點。

 

柯恩擁抱馬克思的革命精神,支持以煽動暴力來推翻白人霸權。他稱動亂、示威等為“冒險的人間衝突”,是必要的手段。而要徹底實現勝過白人,黑人神學必須殺死神和“白色耶穌”,以“黑色彌賽亞”來取代他。

 

其實耶穌並不是白人,也不是黑人。他出生在歐亞非的交界處,膚色可能為棕色。柯恩一定明白這個事實,但對他而言,“白色耶穌”只是一種概念,代表兩千年來白人的宗教。他認定,西方白人的宗教是讓黑人受到迫害的同謀者。因此,為了提升黑人權力,他認為黑人神學必須離開傳統神學。

 

初代教會的諾斯底派異端

 

為了讓讀者明白覺醒運動的來龍去脈,邁爾斯在《覺醒派的耶穌》一書中,首先回溯基督教歷史上兩個異端,即:初代教會的諾斯底主義和十九世紀以來“探討歷史上的耶穌”運動。他指出:覺醒派基督教在理論架構上與諾斯底主義相仿;而覺醒派的耶穌則可視為“探討歷史上的耶穌”的成品之一。

 

第一世紀末,在外邦的基督徒當中出現一批人,他們傳講:必須擁有神秘知識才能真正得救。希臘文gnosis是“知識”之意,“諾斯底派”(Gnosticism)是自認擁有獨特知識的一群人。他們主張:(1)物質世界是腐敗、錯誤的系統,充滿衝突,人在其中被隔離;(2)這是出於造物之神迪米烏哥(Demiurge,他們將之與希伯來人的神“耶和華”相連)的教唆;(3)若要脫離這邪惡的系統,必須得到特殊的知識或啟示,讓內在之光或真理覺醒。

 

約翰一書所提“他們從我們中間出去,卻不屬於我們”(約一2:19),有可能就是指諾斯底派。第二世紀裡昂的主教愛任紐為辨明這些人的危害,寫了《反對異端》一文,因為第一代基督徒很容易被其複雜的教訓所矇騙。

 

在理論架構上,覺醒派基督教與當年的諾斯底派有類似之處,以“隔絕、系統壓迫和依據行為”這三點為建築基石。他們提出:(1)人類被隔絕在邪惡的體制中;(2)“白人霸權”是造成這邪惡體制背後的原因;(3)人們需要啟示,“覺醒”過來,並採取行動,才能找到拯救之途。他們套用保羅的話:“你這睡着的人當醒過來,從死里復活!基督就要光照你了”(弗五14)。

 

批判理論的興起

 

在文藝復興之後,十九世紀歐洲盛行批判理論(Critical Theory)。這類理論的目的,是要“把潛藏的偏見揭露出來”。其一貫的精神是要拆除、解構現有的制度,並不在其中求進步。批判理論透過操弄情緒反應、社會壓力、社會罪惡感,在西方社會的各個層面攻城略地,也滲入了教會和基督教機構。

 

現今批判理論分為兩大陣營:世俗派與靈性派。世俗派傾向新馬克思主義立場,以種族分類(黑人、白人)來取代社會經濟分類(無產階級、資產階級)。他們是倡導自由學術的理論家、多元的社會學家、左派的教育家等。至於靈性派,則受到德國的哲學大師康德(1724-1804)和黑格爾(1770-1831)很大的影響。宗教學出現新的哲學研究形式,被稱為“批判神學”(Critical Theology)。許多學者著書,要將聖經“去神話化”。

 

十九世紀盛行的“自由神學”,完全肯定批判理論,接受達爾文進化論。批判神學被現代基督徒左派擁抱,影響了黑人自由神學家、黑人女權主義者。

 

從二十世紀後期到二十一世紀之初,許多基督教大會都在談“如何牧養受後現代思維影響的一代”。然而,過份關注如何改變教會來迎合後現代,反而讓一些領袖丟棄了基督教最根本的信仰。他們不是解構文化來對齊信仰,而是解構信仰來迎合文化。

 

探索“歷史的耶穌”運動

 

批判神學對基督教的重大影響之一,就是對“歷史的耶穌”(Historical Jesus)的探討。傳統教會所傳講的基督兼具神人二性,且從死里復活;但對他們而言,這只是神學的耶穌,而非歷史上耶穌的真貌。

 

耶穌的神性與人性素來在神學上有張力,這是從初代教會以來不爭的事實。在歷史上,安瑟倫、亞他那修、奧古斯丁都曾處理過這個難題。但到了十八、十九世紀,自由派神學家傾向於高舉耶穌的人性。

 

起初,神學界中對“歷史的耶穌”之探索是為了拯救基督教,而不是要摧毀它。因為面對啟蒙運動的挑戰,當時一些神學家認為,倘若找到耶穌的真貌,便可保住與倫理道德相關的教義,以免基督教的教導被理性主義人士全然拒絕。

 

康德是至為關鍵的人物。這位十九世紀的德國哲學大師所持的信仰,本質上是“純理性宗教”,並不建立在信心之上。他根據批判的方式去讀聖經及評價那位加利利人,稱耶穌基督“全然為人”,是“神所喜悅之人的典範”。

 

學術界對“歷史的耶穌”之探索,有三個共同的前提:(1)歷史的事實比基督徒的傳統更重要。(2)歷史的事實必須經過懷疑的考驗。(3)歷史的事實不可含有任何神跡或超自然的事件。這些前提與聖經的世界觀衝突。因此在探索之始,就等於已經丟棄基督徒的傳統,指控福音書的作者作假,認為耶穌不可能是救主。

 

這運動最著名的倡導者是史懷哲(Albert Schweitzer, 1875-1965)。他把耶穌刻畫成具末世心懷的先知,自以為是彌賽亞,相信祂的死會帶來世界的結束;然而祂只是個殉道者,卻沒有神性。

 

其後,各種“歷史的耶穌”出爐,把世人的救主變成道德榜樣、國家英雄。最近的探討是1985年開始的“耶穌研討會”,到1995年結束。200多位新約學者得出結論,指出:耶穌並非講論末世的先知,而是“與末世無關的聖者”。他們製作了一部福音書,稱之為《耶穌的福音》,其中包括不少的神跡,但沒有水變成酒、在海上行走及五餅二魚;至於復活則隻字不提,結局是“耶穌斷了氣”。

 

對“歷史的耶穌”的探索,直到現在仍困擾着西方教會,卻成為覺醒派基督教的神學基石。柯恩甚至直言,“黑色基督”就是“探索歷史的耶穌”最終的答案。

 

危險的批判式種族理論

 

覺醒運動高舉批判式種族理論(CRT)。哈佛大學第一位黑人終身教授、律師貝爾(Derrick Bell, 1930-2011),被推為這理論的鼻祖。他以為,世上的苦難和差距完全可以用種族來解釋。在他的鼓吹下,種族和法律理論形成全國關注的話題。1987年他出版《我們還未得救》(And We Are Not Saved)一書,引用耶利米書八章20節“麥秋已過,夏令已完,我們還未得救”來表達:黑人曾以為“解放宣言”可以釋放他們,但如今美國仍舊在白人的掌控中。

 

貝爾的門生克倫紹(Kimberle Crenshaw)正式提出“批判式種族理論”。經過幾十年,其中的理念已深入影響到美國社會各種體系。這理論主要的信條為:

 

□ 給以種族為社會的架構。現今的美國社會只會強化白人特權。

 

□ 種族諾斯底主義新馬克思主義。社會上的人只按種族區分。在美國,白人與非白人相互對抗。

 

□ 種族歧視的長久性。倘若不去大規模推翻當下的社會架構,種族歧視會一直存在。

 

□ 系統性的種族歧視。種族歧視存在於社會架構的每一層面(如,教育系統、法律體系、工作場所。)

 

□ 利益導向。白人只有為了自己的利益才會容忍(甚至鼓勵)有色人種的成功。

 

□ 白人特權。白人生來就有不需經努力而得的特權,非白人卻沒有。社會若要進步,白人必須承認這點,並為此特權而悔改。

 

□ 公平高於平等。平等(在法律下機會相同)並不可取;在政府強制下,除去一切經濟與社會差異而產生的公平(結果的平等),才是目標。

 

□ 種族核心優越論。鼓吹新的隔絕與種族偏見。

 

□ 拒絕自由主義。CRT拒絕傳統的自由派信念,如:菁英統治、平等、法律中立、不分膚色等。

 

手段與詭辯

 

CRT的附從者在聚集時,會採用類似宗教崇拜的模式,包括高舉拳頭和下跪;他們使用宗教式的術語。

CRT的哲學加上潮流時尚,魅力十足。CRT很會給人貼標籤,把猶豫的人視為問題人物。他們會以“沉默就是暴力”為由,迫人選邊站。例如,2020年夏天,很多對CRT完全不知情的教會領袖被群眾要求對“黑命貴”(BLM)表態,若不支持,就被視為種族歧視者。在大眾情感的壓力、哲學的詭辯和大筆基金的誘惑下,許多基督徒領袖都屈服了。CRT最高調的發言人之一迪安吉羅(Robin DiAngelo),寫了《白人的脆弱》(White Fragility, 2018)一書,被視為覺醒派基督徒的經典之作。該書開宗明義指出:“北美的白人活在種族深度隔離且不平等的社會中;而白人是受益的一方。”

 

她用辯證方式來理解種族主義,將其定義為“一種體系”。因此,如果你是白人,就必然置身在這體系中有特權的一方,屬於壓迫者,因為你有比非白人更好的機會。有意思的是,她說:“有色民族也可能對白人持有偏見和歧視,但由於他們缺乏社會和建制的權力,就不會把他們的偏見和歧視變成種族主義。”

 

她聲稱,非白人必須“採取行動”,成為反歧視者,包括去學習內容複雜多樣的改變方式(相當於諾斯底派的“神秘知識”)。

 

與聖經對立

 

CRT建立在無神的物質主義上,完全與基督教相反。它主張,時間、物質與人類的經驗,便是存在的所有內容。

 

基督教肯定客觀、普世性的真理。CRT則倡導,因膚色不同便可以有不同的道德價值。

 

CRT認為,唯有白人和有權勢的人能犯種族主義的罪。他們否認人經驗的共通性及罪的網羅,認為有色民族所面對的試探和挑戰,是白人無法想象的。但基督教拒絕根據種族或社會經濟地位的差異來看人的罪。聖經明說,在救恩之前人們是沒有差異的,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

 

CRT主張,由於所處體系的差異,白人天生就比非白人更有罪;白人直到十九世紀還有奴隸制,便是這種罪的鐵證。其實在歷史上,所有膚色的人都曾有貶奴的事。以西結書強調,每個人是為自己的過犯負責,祖先的罪不由他們承擔。申命記也有類似的教導。因此,CRT根據出生、血統等人為劃分的集體尺度來將人定罪,完全不符合聖經。

 

基督徒必須挺身而出

 

覺醒派是一種新的諾斯底理想,它根植於黑格爾和馬克思的思想,又加上女權主義、多元主義、批判理論、共產主義、社會主義,是個龐大、混雜的謊言編織品。很少有人能深入地解析其中的錯誤,也不乏有基督徒領袖落入其陷阱。覺醒派給教會帶來分裂已是事實。例如,2021年南方浸信會聯會選出新主席李頓(Ed Litton),而他的神學立場被許多人質疑為偏向覺醒派。

 

近年來美國左派常指稱保守派基督徒具法西斯傾向,是類似納粹的愛國狂。2021年1月6日國會山動亂之後,媒體更是如此大肆宣傳。甚至有些左派學者認為,種族不平等、警察暴力、新冠疫情等,都是基督徒的責任。反對覺醒派教義的基督徒,被左派貼上“邪惡”或“壓迫者”的標籤,被指控為恐同者、恐伊斯蘭者、用仇恨語言者。南方浸信會甚至被他們比作阿富汗的塔利班。

 

可嘆現今有一些基督教高等教育機構已經接納CRT,並因此丟棄基督教的宣教使命。這實在是令人憂心的現象。

 

保守派基督徒被醜化,是因持守正統信仰。然而我們必須保護純正的信仰,繼續支持核心家庭、反對不合科學(與聖經)的性別與性觀點,主張人人平等、言論自由、出版自由、選舉公正等。

 

面對美國的社會亂象,看穿覺醒派在背後強大的推動力之後,基督徒應當明白:我們已經沒有退路,唯有挺身而出,努力揭穿這個運動的技倆和手段。

 

願神憐憫,讓愛祂的人在美國得以興旺! 

 

附:

諾斯底派與批判理論的架構比較

 

費瑟(Edward Feser)博士指出,諾斯底主義和批判式種族理論等覺醒派教義只會出現在基督徒的社會系統中,因為“他們都建立在某些來自基督教的概念上(如,個人的尊嚴、人人平等、宇宙受法則控制、最終結局的圓滿等),但卻把原初賦予其意義的神學架構丟掉,且又嚴重扭曲其意義。”下表簡明列出諾斯底主義和黑格爾、馬克思、與覺醒派所擁抱的批判式種族主義理論的比較。

 

 

陳劉良淑 畢業於台灣大學,曾在台灣的校園團契從事學生工作多年,並擔任文字部編輯,也曾主編校園雜誌。1985年與陳宗清牧師結婚後,與陳牧師同心事奉;同時翻譯解經與神學書籍三十餘本。2001年起在恩福文化宣教使團事奉;創辦《恩福》雜誌並擔任執行編輯,至2023年7月。著有《生命織錦圖》、《聖經遇見小故事》。


 

閱讀本刊更多文章,請點擊

生命季刊主頁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3: 遇到難處,尋求神還是尋求人?
2023: 若云:《苦澀中年戀》中篇火辣情愛小說
2022: 查經分享:撒母爾記上第二十五章
2022: 【里程信仰問答之五十一】人為什麼要認
2021: 約伯與他三友三回辯論之三5及人神互動
2020: 約14:1-14
2020: 約14:1-14
2019: ZT:約一5:16解經
2019: ZT:希伯來書10:26解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