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奇異恩典
萬維讀者網 > 彩虹之約 > 帖子
ZT加爾文論敬虔操練(下篇):教會和個人的敬虔
送交者: msc 2014年07月25日12:22:47 於 [彩虹之約] 發送悄悄話


文/陳彪

《教會》2010年5月總第23期(https://www.churchchina.org)

在上篇中,筆者依據清教徒改革宗神學院院長約爾•畢克(Joel Beeke)牧師的著作,討論了有關敬虔的定義和實質,以及與基督聯合的關係。真敬虔包含兩個方面的誠實情操:愛上帝如阿爸天父、敬畏他如全權之主;而敬虔的目的就是榮耀神。我們也分別討論了敬虔的雙重聯合(聖靈與信心),敬虔的雙重潔淨(稱義與成聖)。這是要確保,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基督才是我們敬虔的終點,而敬虔的目標就是要成為他兒子的模樣——完美的上帝的形象。



我們將進一步了解,本於聖經的加爾文敬虔觀如何在教會群體和個人層面上,實際地透過一些蒙恩的途徑,帶領上帝的兒女過得勝的敬虔生活。



總體來說,整本聖經都在教導上帝的子民,要在人生的每一個層面榮耀上帝。“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3:16-17)不僅如此,彼得進一步闡明,“上帝的神能已將一切關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賜給我們,皆因我們認識那用自己榮耀和美德召我們的主。”(彼後1:3)因此,上帝的兒女無論是在群體的聚集中,還是在個體生活中,都需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地透過操練敬虔來榮耀主名。



1、教會的敬虔:聖言、聖禮和聖詩

宗教改革的教會從大一統的有形天主教會中分離出來,並不意味着要低估教會的功用。正好相反,正是為了教會的純潔和忠信,聖靈才引導了發生在16世紀的宗教改革。加爾文對教會如何塑造敬虔有着極高的重視。奧古斯丁曾說:“如果基督徒拒絕讓教會成為他的母親,就無法讓上帝成為他的父親”。加爾文則從一個稍微不同的角度更進一步指出:“從小到大,從幼年到成熟,直到死亡,都要在教會裡面”。【1】這不僅是指無形的、完美的教會,同時也指向那有形的、不完美的現今教會。他認為信徒離開教會是災難性的錯誤。信徒被同時植入基督和教會,就是因為屬靈成長的需要。在筆者牧會的短短幾年中,切身體驗到教會真是上帝在基督里的傑作和智慧。因着各種成長的難處,有些基督徒決定離開他們所在的教會。雖然可見的教會都不完美,然而,離開具有真教會標誌的教會的那些弟兄姐妹,因着流離在外或四處改換不同教會的生活,自己蒙受了巨大的損失。



加爾文對教會敬虔的關注,主要體現在聖言、聖禮和聖詩這三個方面。他認為對聖言的敬虔是一種真敬虔;領受聖禮是對真敬虔的操練;以詩篇為敬拜聖詩是正典的敬虔。這對今天的教會是極大的提醒和勸勉。



首先,真敬虔是一種對聖言的敬虔。真宗教(即信仰的敬虔)是神人之間的對話。一方面是上帝先向我們啟示他自己,俯就我們,向我們教導和宣講他自己。另一方面是人對上帝啟示的回應,包括信靠、愛慕、敬畏上帝。講道提供我們屬靈的食物和我們屬靈健康的良藥。加爾文和許多改教家們一同以解經式講道宣講聖經,恢復了聖言在教會敬拜的中心地位。他每個主日早晨都有兩場講道;中午是兒童主日學,教導孩子要理問答;下午又繼續講道。此外每周一、三、五晚上都有講道。只要有心的人,都可以有機會聽到對上帝話語的講解和應用【2】。今天的北美教會,在某種程度上處在講台的屬靈饑荒中【3】。合乎聖經地宣講真理的信息一定是以神為中心的,也一定會在神子民中間產生敬虔的回應和改變,建立信靠、愛慕、敬畏上帝和愛人如己的人生。按約爾•畢克的觀點,我們講壇的信息應該是針對不同類型的聖經經文的宣講和應用,這樣的宣講和應用必須是基於聖經,合乎教義,注重實踐,並且強調可經歷性【4】 。



另外,被譽為聖靈神學家的加爾文,有一個獨到的比喻:“聖靈作為內在的講員,透過外在的講道來陶冶敬虔,將基督的福音傳達給我們。” 同時,聖靈還使用律法的三個功用來建立我們真正的敬虔:律法的社會功能、知罪功能和指南功能。加爾文對律法和恩典的這種認識,是對基督教的獨特貢獻。律法和恩慈互補而非對立。在聖靈的帶領下,信徒不是出於不得已而是發自內心地感恩。以感恩的心按律法的指南功能來操練敬虔,信靠基督滿足了律法要求的義,從裡向外改變得更像長子耶穌的樣式。



其次,聖禮是對敬虔的操練,聖禮堅固我們的信心,幫助我們成為活祭獻給神。聖禮是可見的聖言,前者是透過耳聽,後者是借着眼見。當我們聽到神的話時,也許我們會問:“這是對我講的嗎?”然而,在聖禮中上帝個別地來到我們中間,讓我們見到、感到和嘗到,告訴我們說:“是的,這是我特別為你預備的,在聖約中應許給你的!”聖禮的標誌和印記不止是紀念而已。筆者發現在許多福音派華人教會的信仰告白中關於聖禮這一欄,多數會說,“我們相信洗禮與聖餐為教會在這個世代應當遵守的聖禮,但無救贖之功效”, 卻沒提到聖禮的許多益處,這種說法有意區別於天主教化質說的錯誤立場,無形中卻使得這個重要的蒙恩管道被忽略了,使得許多的聖餐儀式流於形式,失去了聖禮的價值。加爾文卻誓死保護聖餐桌前的聖潔,為此緣故在1538年被迫離開日內瓦。“若有人被教會會議決定取消領聖餐的特權,假如他還膽敢靠近主的聖餐桌,我必在託付給我的崗位上堅守,予以禁止。”【5】



如果,洗禮是透過信心表達信徒如何借着它被植入基督的象徵,標誌着我們罪得赦免,以聖靈重生和更新我們,並且將我們從世界中分別出來,領養我們到天父的家中,這是上帝一次性的作為;那麼,聖餐則表達了被領養的孩子如何被天父養育:是持續不斷的靈魂養育,直到我們回到天家或耶穌再來。



“餅杯的記號代表為我們預備的不可見的食物,那就是耶穌的身體和寶血。基督是我們靈魂唯一的食物。”雖然耶穌仍舊在天,但是透過聖靈卻真實地住在我們裡面,將我們再次帶到天上,被接納,得潔淨,受到祝福和更新。當我們借着聖禮與基督契合,我們就在恩典中成長,信心得以堅固,深化我們敬虔的感恩和頌讚。



加爾文強調在聖餐中有兩件事同時發生:領受基督和信徒降服。領受基督指的是我們對基督的感謝祭,它表明信徒彼此在基督的身體裡,喜樂地領受這個聖愛的宴席。出於對耶穌為我們犧牲的回應,我們來獻上這個感謝的祭。同時,出於對上帝為我們提供這個屬天筵席的回應,我們將我們的生命降服獻上。靠着聖靈的恩典,聖餐讓我們能夠像君尊的祭司那樣,把我們自己獻給上帝當作頌讚和感恩的活祭。



因此,聖餐是以聖禮的方式表達對恩典的敬虔和在感恩中的敬虔。在此,上帝和人類的敬虔元素形成動態的呼應。在此動態的相交中,榮耀歸與至高上帝,同時平安歸與他所喜悅的人。



最後,加爾文認為詩篇是敬虔的正典聖詩集。“沒有任何一本書能像詩篇那樣,完美地教導我們敬拜上帝的合宜方式,或者最有能力來挑旺我們對敬虔的操練。”他一氣給出了九條詩篇教導我們敬拜上帝的方式:



1)教導我們讚美上帝的神學,詩篇是唱出來的教義信條。
2)教導我們對上帝的依賴和需要。
3)將上帝對我們需要的供應與滿足提供給我們,那就是耶穌基督的位格和工作。
4)展示上帝奇異的恩典和良善,導致我們不斷悔改歸向他,信靠他的聖言和他提供的盼望。
5)教導我們如何透過禱告奔向神的救恩;向我們展示如何在不同場景下禱告。
6)表示我們樂於與守約施慈愛的上帝有深度契合。教會是神的新婦、上帝的兒女和群羊。
7)是與上帝契合敬拜的載體(使用第一人稱單、複數),激勵我們愛上帝和愛人如己。
8)挑旺對上帝應許的仰賴,為上帝和上帝的家大發熱心。
9)涵蓋整全的屬靈經歷,包括信心、不信、喜樂、憂傷、神的同在和他的離棄。



大衛的詩篇就像一面鏡子,把我們導向敬拜上帝,在他全權的旨意中得享安息。



筆者決無意提倡建立只唱詩篇或只唱古典聖詩的教會。因為全本的聖經從一個角度,都在教導我們合宜的敬拜【6】。上帝不僅在意我們敬拜的內容,同時也在聖經中教導我們合宜的敬拜方式。比如保羅說:“應當用詩章、聖詩、靈歌,彼此呼應,口唱心和地讚美主。”(弗5:19,新譯本)就在教導我們要用詩篇、聖詩和靈歌在公共的敬拜中稱頌他。雖然歌詞要比旋律更加重要,然而,加爾文強調詩篇應該有它特有的旋律。《日內瓦詩篇歌集》的旋律有着特別的質感、尊貴、榮耀,但卻不張揚華麗。後來的清教徒,如瓦茲,將此傳統發揚光大,根據詩篇將對基督的頌讚更加突出地表達出來(諸如《普世歡騰》等)。



今天的華人教會在敬拜讚美的時尚中,對詩歌在敬拜中的地位逐漸重視,使得唱詩不再是等人和預備人心聽道,唱詩本身就是敬拜頌讚。新興的一些音樂事工,比如讚美之泉等,對不同的教會產生了積極影響和消極衝擊。美國基督徒的音樂和樂隊更是層出不窮。但是真正為教會寫聖詩的並不多。加爾文深信,群體頌揚的唱詩能夠征服墮落的人心,能在敬虔的陶冶中抑制偏離的情操。正如同講道和聖禮一樣,詩篇詠唱能夠在信心的學校里訓練心靈的情操,提升信徒來到上帝的寶座前;詩篇詠唱能放大神話語在我們心中的果效,能倍增教會的屬靈能力。值得感恩和可喜的是,上帝興起一些忠於上帝話語與合乎聖經屬靈經歷的音樂事工,比如愛爾蘭的Getty’s Music(http://www.gettymusic.com/)【7】;華人教會如新心音樂事工(www.newheartmusic.org)、天路詩歌(http://www.tlsgsg.com)等,他們都立足於使用歷代聖詩,並創作當代教會聖詩及靈歌來榮神益人。歌詞和旋律都和諧地將我們的心思、意念、情感及全人導向對上帝的熱愛和嚮往,以尊崇上帝和塑造敬虔為目的。下面這首Speak, O Lord(請說,主)是Getty’s Music又一首當代聖詩力作,將純正的教義以合宜的旋律唱出,表達我們對上帝的敬拜,在真實信心中挑旺我們對敬虔的操練:



請說,主,進到你面前,來領受靈糧,你神聖話語。
將真理,深植我們心;更新與塑造,成為你樣式,
讓基督真光,今天得看見,在愛心舉動,信心行為中。
請說,主,來充滿我們,以你的意念,為你的榮耀。



教導我,完全的順服,聖潔的敬畏,真實的謙卑;
鑑察我,心懷與意念,在你聖光中,赤露地敞開。
使信心增長;使眼得看見,你至尊大愛,你至高權柄。
永不變,聖言的能力,讓真理勝過一切的不信。



請說,主,更新我心意;讓我們看見,你道路崇高。
不改變,永恆的真理,從創世之初,一直到永遠。
憑恩典站立,在你應許中,憑信心前行,你與我同行。
請說,主,建立你教會,直到你榮耀,充滿了全地。【8】






2、個體的敬虔:禱告、悔改、舍己、背十字架和默想未來

雖然教會生活是敬虔的育嬰室,加爾文也強調個人敬虔的絕不可少,為尋求上帝的國和他的義,我們要舍己和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他認為禱告、悔改、舍己、背十字架和默想未來這五個方面對陶冶個人敬虔是最為重要的。

禱告:首要和永久的信心操練是敬虔的主要成分。有六個目的,包括:1)每個需要都要帶到寶座前,2)所有的請求都帶到主面前,3)謙卑領受神賜的一切好處,4)默想神的良善與恩慈,5)以喜樂的心接受神在禱告中的回答,6)在神的護理、眷顧中確認他的作為。禱告的態度和原則是:從內心發出的敬重;感到有需求和悔改;自我降服和謙卑地請求赦免,以及有盼望的確據。

加爾文極為重視主禱文,因為耶穌藉此向我們顯明,我們一切的禱告都該被神的話語掌管、塑造和激發。他說:“在主禱文中,基督為我們嘴唇提供了該說的話。”後來所有改革宗信條和要理問答中,有關禱告的論述,幾乎都是圍繞着主禱文來教導的。肯•寶(Ken Boa)在十幾年前編著了好幾本禱告和更新手冊,使我受益匪淺的包括《以神的話,向神禱告》【9】,我敢肯定他受了加爾文對禱告論述的啟發。“主,我將我的心獻給你,真誠而為你跳動”。

悔改:悔改是信心和禱告的果子,將貫穿一生。對加爾文而言,悔改幾乎是成聖的同義詞。他用九章篇幅論到因信稱義,也用九章篇幅論到成聖或悔改;他認為沒有悔改,就沒有赦罪,因為二者都是本於與基督聯合而有的恩典,是相輔相成的。悔改涉及認罪和邁向聖潔,這是對福音的回應,是外在人生、內在思想、心思和意志上的表達。不斷制伏己身是必要的,因為雖然罪已經不再在基督徒身上掌權,但罪性仍然在我們體內居住。為此,信徒必須在每天的生活中透過聖靈的幫助,通過舍己、背十字架和默想未來,將罪治死。

然而,悔改還有它積極的一面——更新的生命。制伏己身同時也意味着“願意過聖潔和愛主的生活,願意從新生中上升;就好像是那人向自己死,以至於他可以向神而活。”悔改是內心單純、真切地對神敬畏,這關繫到向罪和向自己死,以及在基督里向義而活。敬虔的真義就是“停止干惡事,學習作善事。”透過聖靈工作的悔改使信徒不斷恢復上帝的形象。

舍己:犧牲層面的敬虔,基於與基督的聯合。完全順服神的旨意是敬虔的本質。愛會防止敬虔落入律法主義,而律法又提供了愛的內容。個人方面,敬虔法則可以表現為舍己和背十字架;群體方面,敬虔法則表達在教會紀律和懲戒方面。

  • 意識到我們不屬於我們自己,而是屬於上帝。我們最大的敵人不是魔鬼和世界,而是自己。
  • 渴望在人生所有方面尋求神的事。這與愛自己正好相反,因為渴望愛上帝。人生一切取向都導向上帝。
  • 要不斷委身。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都該是獻給上帝的活祭,從而可以先人後己——不是因為他人本身,而是由於他人是神的形象。若我們從內心深處愛他人,無限上帝的愛就從我們有限之人身上流向他人。能限制這種愛的只能是我們擁有的有限資源本身。

此外,一方面舍己會被必將成全的國度應許所激勵;另一方面,舍己又幫助我們找到真正被造目的中的快樂——愛上帝和愛鄰舍。加爾文說,沒有舍己的話,我們可能樣樣都有,就是沒法擁有一丁點兒的真快樂。

背十字架:舍己的焦點是內在更像基督,背十字架的中心是外在更像耶穌。然而,它比舍己更難。不僅由於罪,更在於我們與基督聯合:他十架的受苦,我們也會有。在《基督徒生活手冊》第3章,加爾文一語道破這個奧秘:“凡為主所選召,並被納在他聖徒群中的人,當準備過一種艱苦卓絕、忍受無數愁苦的生活。這是天父的旨意,藉此方法試驗他們。上帝首先從他的獨生子基督開始,然後將這方法推廣到他所有的兒女身上。”但是,我們的受苦不會參與他代贖性的受苦,而是經歷聖靈改變再造的工作,使我們更像主,經歷救贖的過程。背十字架測試我們敬虔:上帝透過十字架使我們看見盼望,練就我們的忍耐,教導我們的順服,洗刷我們的驕傲,促使我們悔改。我們命定為義受苦,然而可喜的是,他應許與我們同在並賜予我們最高的福分——他自己和永遠的國度。上帝是有能力幫助我們化苦難為安慰的主。

默想未來:今生無法與來生相比。在兩難之間,加爾文找到一個“中庸”的平衡點。一方面,透過背十架“就我而論,世界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論,我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另一方面,愛主的基督徒可以享受今生,因為神教導我們要使用世上的一切,來達成神要我們實現的目標。

如何取得這樣“中庸”的平衡?他給了我們四個指導原則,是我們出世與入世的具體實踐原則:

  • 神是所有美善之事的給予者,我們學會處富足。
  • 我們同時要學會處貧窮和知足地生活。
  • 我們是神設立的管家,來管理他的世界。
  • 神呼召我們歸屬他,事奉他。

在當代福音派中,上帝繼續興起忠信的工人,基於整本聖經,行走在加爾文和清教徒這個賴恩成聖的偉大承傳里。聖經輔導(無論是亞當斯代表的第一代,還是鮑力生代表的第二代)就是一個傑出的群體【10】。從牧者的角度看,他們為教會在這個時代塑造具有個人敬虔的,禱告、悔改、舍己、背十字架和默想未來的基督門徒。我們要切記,“如果不以一個喜樂的心來等待我們的死亡和復活,我們在基督的學校里沒法進步。”

3、結語

當我們理解上帝透過加爾文對敬虔的教導時,要切記兩個要點:首先,他的教導極力一致地伏在聖經啟示之下。為什麼加爾文眾多的作品今天仍有強大的生命力?司布真寫道:“加爾文是一棵樹,他的‘葉子也不枯乾’:他寫的,不管什麼都繼續有生命力,從來不過時,因為他是不帶偏見、偏袒地來解釋神的話語”。加爾文的寫作,不是為了捍衛一種聖經以外的框架,而是誠實努力地去發現聖經的框架【11】

其次,加爾文言行極為一致,他的事奉人生展示出偉大的敬虔榜樣。他在日內瓦教會的繼承人貝薩(Theodore Baze)說 “我觀察他16年,所有人都可以在他身上看見基督徒品格的美好榜樣。榜樣很容易被誹謗卻很難模仿。”加爾文的人生表現出一個心腸火熱的改教家的敬虔:在每日生活中認識上帝和遵行上帝的旨意;與基督契合,實踐禱告、悔改、舍己、背十字架、默想未來和改變社會文化;教義和禱告、信心和敬拜彼此整合為一體,宗教改革包括屬靈敬虔的歸正和神學的歸正。唯有時常活在神面前的人,能夠對他人產生巨大的榜樣的力量。敬拜上帝一定是首要的,因為與上帝的關係總是先於其它的一切。然而,敬拜延伸地表現在基督徒的職業生活中和他們如何對待他們的鄰舍,因為人與上帝的關係必然具體地彰顯在人與他人關係的改變中,最終帶來教會社區和世界的改變。

最近,筆者讀到神學院同窗帕申司牧師(Burk Parsons)編輯出版的一本紀念加爾文的傑出著作,《加爾文——一顆愛慕上帝、思想上帝和榮耀上帝的心》【12】,收錄了19位德高望重的學者型牧者的敬虔智慧。目的在於重返謙卑的,“加爾文式的加爾文主義”,“那就是心裡愛慕聖經中的上帝自己,思想追求聖經中上帝的教義,並且全人奉獻在上帝的榮耀里”。帕申司自己的結語是,“請注意這個事實,加爾文是歷代的偉人之一。然而,正如華腓德(B.B. Warfield)注意到的,他的偉大就在於不是服事自己而是降服於上帝:‘這裡加爾文向我們揭示出了他偉大和力量源泉的要訣。無人像他那樣深刻地感知到上帝;無人像他那樣毫無保留地獻身於上帝的引導。’這就是加爾文的偉大之處——他竭誠降服於上帝。對於我們這些不滿足於只是掛着“加爾文主義五要點”招牌的人,渴望以福音謙卑的大能穿戴自己的人,這就是加爾文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讓我們不要太容易滿足於簡單地別上加爾文主義的徽章;而是穿戴起加爾文式的加爾文主義:一種以基督為中心,靠聖靈得能力,為着榮耀上帝,被福音所驅動的加爾文主義。這樣的承傳將燃起耀眼的光輝,征服我們心中罪的欺騙、黑暗,從而激勵我們為着上帝的國度和榮耀,成為這個黑暗世界中耶穌基督之光。”

深深地根植在倚靠恩典、與基督聯合的教義之上,加爾文告訴我們怎樣透過操練敬虔勝過自己和世界。對三位一體真神的敬畏以及對他的燃燒之愛和真敬虔,絕對能勝過人對自己和世界的肉體之愛。這樣的敬虔是建立在萬古磐石——獨一主和救主耶穌基督之上的。

唯有基督,是我盼望,是我光明,是我頌讚。
歷經荒漠、風暴錘鍊,堅如磐石,是我倚靠。
慈愛至高,平安至深,驅散恐懼,平息風浪!
我的安慰,我的一切,在基督愛里,我蒙保守。

唯有基督,道成肉身,全權之神,成為嬰孩!
從天賜下,公義慈愛,受盡凌辱,為救世人。
主在十架,捨身受死,將神忿怒,全然挽回!
擔當我罪,為我捨身;因基督之死,我得生命。

救主捨身,受死埋葬,黑暗掩蓋,世界之光;
榮耀之日,衝破幽暗,脫離死亡,救主復活。
榮耀救主,全然得勝,從罪惡中,我得釋放!
我在主里,主在我里,蒙基督寶血,我罪得赦。

無論生死,坦蕩無懼,生命滿載,基督能力。
一生一世,無時無處,基督掌管,人生道路。
陰間權勢,惡人伎倆,無法將我,與他隔絕!
直到主來、或召我去,靠基督能力,我得堅立。



註解:

1、邁克爾•格羅多:“唯獨教會:失落的宗教改革教義”,《教會》2008年1月總第9期,54頁。

2、茜爾•凡赫爾斯瑪,《加爾文傳》,王兆豐譯,華夏出版社,2006,128-129頁。

3、Lawson, Steven J., Famine in the land—A passionate call for expository preaching. Moody Publishers, 2003.

4、Beeke, Joel R. Living for the God’s Glory, An Introduction to Calvinism, Parts III-V, Reformation Trust Publishing, 2008.

5、茜爾•凡赫爾斯瑪:《加爾文傳》,王兆豐譯,137頁。華夏出版社,2006

6、參Frame, John M.,orship in Spirit and Truth, P&R, 1996。一個令人耳目一新,合乎聖經敬拜的原則和實踐。

7、In Christ Alone(唯獨基督)的詞曲作者和原唱,即本期雜誌封三所刊發的詩歌,中文翻譯見本文末尾。——編者注

8、見:http://gettymusic.com/USA/lyrics.asp?id=154,中文歌詞由潘旭光和陳彪翻譯。

9、Ken Boa, HANDBOOK TO PRAYER: Praying Scripture Back to God, 1993.(http://www.kenboa.org/)

10、有關聖經輔導文章可直接查詢《教會》總第4期和第10期專刊,以及各期的聖經輔導專欄。

11、Tony Reinke,謙卑的加爾文主義(http://www.old-gospel.net/viewthread.php?tid=390&fpage=1)

12、Purk Parsons等, John Calvin, A heart for devotion, doctrine & Doxology, (Reformation Trust, 2008),第一章,14頁。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3: 關於基督的神性 約翰加爾文
2013: 老魚:古教父們論基督人性被造集錦
2012: beiqian:禱告第九天 祂的十字架:赦罪
2011: 一次得救永遠得救?——魔鬼的保票
2011: 得救 和 退後入沉淪是2個相關的問題
2010: 誠之:一字之差:“唯獨聖經”與聖經“
2010: "我所信的為什麼是真理?大多數信
2009: 銀珠故事梗概 & aw的告別
2009: ZT 好好戀愛--那個人還在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