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奇異恩典
萬維讀者網 > 彩虹之約 > 帖子
彼得前書(二十一)世界末日的前一天
送交者: 篤信 2014年08月27日14:56:35 於 [彩虹之約] 發送悄悄話

更多精彩文章請點擊:http://www.jianxinzhenli.com

 

親愛的聽眾朋有平安,我是雷牧師。歡迎你收聽《彼得前書查經系列》,今天我們要講的是彼得前書第二十一講—世界末日的前一天。請翻開聖經彼得前書4:7-11 

 

“萬物的結局近了,所以你們要謹慎自守,警醒禱告。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你們要相互款待,不發怨言。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若有講道的,要按着神的聖言講;若有服侍人的,要按着神所賜的力量服侍,叫神在凡事上因耶穌基督得榮耀。原來榮耀、權能都是祂的,直到永永遠遠。阿們。”

 

當我還是孩子的時候,媽媽教了我兩個禱告。一個是飯前禱告;另一個是睡前禱告。飯前的禱告是這樣的:“神你真偉大,你真美好。我們一起感謝祂賜下的食物,主啊﹗禰施恩的手使我們得飽足,賜給我們日用的飲食。”睡前禱告是:“現在我要躺下睡覺了。主,請你保守我的靈魂。如果我在睡夢中死去,主啊,請你接收我的靈魂。”在這兩個禱告中,第一個似乎比較簡單,因為措辭比較簡短。但是第二個就顯得深刻多了。甚至會讓你覺得“太恐怖了。”!

 

第一個禱告是感謝主,因為祂是你一切祝福的源頭,第二個禱告說到了生命的不確定性。雖然我年輕的時候,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但是對一個五歲的孩子來說要禱告“如果我在睡夢中死去”還是挺沉重的。

 

我們通常認為死亡應該是在一場大災難之後。但是事實上,死亡隨時隨地可能發生。全世界每年死亡的人數大約是5500萬,平均大概每0.7秒就有一個人死亡。而在中國每天大約有2萬6千300多人死亡。

 

有一位姐妹下班回家,發現她91歲高齡的母親坐在沙發上過世了,客廳的電視機還開着呢。這位老姐妹愛主愛人,生前常常禱告求主讓她在睡夢中過世。她還把每件事情都預備好了,交代的清清楚楚。

 

如果睡前的禱告變成了事實,你該怎麼辦?如果那多年以來一直從東方升起,並照耀着你的太陽,突然不再升起,你該怎麼辦?如果你知道,今天是你在地上的最後一天,你該怎麼辦?如果你知道,你再也見不到明天的太陽,你該怎麼辦?你會做什麼?你要怎麼活?

 

在彼得說“萬物的結局近了”(7節)時,他想到了類似的事。不同的聖經學者對此理解不一。但這個短句里確實包含了我們死亡的那一天。對那位過世的老姐妹來說,一切地上的事,在她安息的那一刻都已經結束了。所有地上的事,對死去的人來說都已完結了。當死亡哪天臨到你和我時,我們將不會帶走世上的任何東西。你的希望、你的夢想、你的思想、你的計劃,還有你地上的朋友,這所有的一切在你死後都會結束。那些在你死後仍然活着的人,會繼續過他們的生活,只是他們的生活里沒有了你,因為你進入永生和主在一起。

 

毫無疑問,彼得想說的至少包括了這些,同時他的信息也包括了主耶穌基督的第二次再來。當祂再來的時候,整個世界的秩序就要變了。那麼你離祂來到的日子,還有多久呢?新約告訴你,祂再來的日子近了:

 

“黑夜已深,白晝將近。”(羅馬書13:12)

“主已經近了。”(腓立比書4:5)

“主來的日子近了。”(雅各書5:8)

“證明這事的說:“是了,我必快來。”(啟示錄22:20)

 

多快是近了?如果你讀過C.S.魯益師的名着《納尼亞傳奇─黎明行者號》這本書,你也許會記得露西和阿斯藍的對話,阿斯藍就是那隻獅子,代表着耶穌。

 

“不要那麼難過,我們很快就會又見面了。”

“請問,阿斯藍”,露西說“你所說的快了,是什麼時候?”

“任何時間對我來說都是快了,”阿斯藍說着就消失了。

 

我們到了嗎?

 

神確實看所有的時間都是快了,因為,祂就是掌管時間的神。祂看千年如一日,一日如千年。當彼得說“萬物的結局近了”的時候,祂用 “近了” 這個詞來表達“即將到來”的意思。

 

讓我舉個例子:假設你們全家人要去北京的頤和園旅遊。從你家到北京有很長的一段路程,你的孩子還小,沒有明確的時間和空間感。去北京,你得先到鎮上,然後坐車到城裡,最後搭上去北京的火車。在去鎮上的路上,就聽到孩子在問“我們到了嗎?”。到了城裡之後,你又聽到孩子問“我們到了嗎?”當你們的火車中途停靠的時候,孩子又問“我們到了嗎?”如果你們這趟火車要坐8小時,你的孩子肯定會不耐煩地問你好多次:“我們到了嗎?”好不容易下了火車,他們還在問:“我們到了嗎?”終於你們搭上了去頤和園的公交車,或者是出租車,穿過了北京市區,你又會聽見“我們到了嗎?”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都是一樣的:“我們還沒到,但是我們已經在路上了,離那兒不遠了。” 這個答案,無論是針對在鎮上問的問題,還是在火車上問的,都是正確的。你還沒有到那裡,你還在路上。你前進的每一里,都使你更加接近目的地。

 

關於主什麼時候再來,我們也可以這麼說。因為主計算時間的方法和我們不一樣。我們在兩千年前,一千年前,五百年前,五十年前和五年前就知道主來的日子“近了”。這麼一想,那你離主來的日子,就已經很近了。你在鎮上,比在家裡更接近北京,在搭火車的城裡,比在鎮上更接近頤和園。當我們的生活不停往前走,主來的日子也隨着一起越來越近。

 

我們的信仰告白用了兩個特別的詞來描述主的再來。一個是“親自的”,也就是說,主祂自己將要再來;另一個是“即將來臨”,這意思是祂隨時可能會再來。 

如果你相信主會再來,那你該怎樣生活呢?第7節里的關鍵字是“所以”。這是一個結論、推理、推論和要求。彼得在這段經文裡暗示你,如果你真的相信耶穌基督,真的相信歷史的高潮將會發生在你身上,那你就要過一種與現在截然不同的生活。

 

彼得向那些依然過着從前那樣不敬虔生活的信徒,指出了四件事。

 

一、所以你們要謹慎自守,警醒禱告(7節)


希臘文里“謹慎”(clear minded) 這個詞,同時也用在馬可福音5章15節,那被鬼附的人被基督釋放之後的狀態。鬼被趕走之後,這個人穿上衣服,“心裡明白過來”(in his “right mind.”)。這個詞描述了一種自我情感控制的狀態,因為情感得到控制,在高壓之下,你不會萎靡、或情緒波動、或生氣恐懼、或失去你的冷靜。

 

讓我舉個例子。現在有兩個球隊在比賽,隨着比賽最後倒數計時的開始,穿藍白球服的隊員就顯得很緊張、手忙腳亂和害怕,他們很快就丟了球;而穿橙色衣服的球員則顯得很冷靜、從容不迫、胸有成竹,他們的眼裡毫無恐懼。觀眾開始數倒計時:5、4、3、2。在最後0.5秒,來自尼克隊的林書豪遠投最後決殺的三分球。最後尼克隊以90-87的比分略勝一籌,打贏暴龍隊。為什麼?因為他們在緊要關頭還能保持冷靜。

如今,因為通訊和高科技的發展,曾經需要幾個世紀、幾十年或幾年,才能完成的事情,現在只需要幾星期、幾天、甚至幾小時就能完成。今天甚至有了十億分之一秒這樣的計時單位。

 

現在很多人都沒辦法承受生活的壓力,他們就是覺得無法應付。如今,為了生存你實在需要一個清醒的頭腦,如此,你才能用正確的角度看待問題。為什麼?彼得說“這樣你就能禱告了”。如果你總是神經緊張,在各樣的事情上奔波忙碌,面對極大的壓力,你就很容易變成一個被局勢迷惑、困擾和控制的人。這樣會有什麼後果呢?你無法靜心禱告。你的心會不停地擔憂,無法專心,你實在就是不能禱告。我相信你以前一定有過這樣的經歷。當你高度緊張的時候,就是無法慢下來給自己有足夠的時間去禱告。

 

這星期,我看到的一句話引起了我的注意。“如果我們沒有禱告地活着,那麼我們就會沒有希望地死去。”堅持禱告確實不容易。正當你準備開始禱告的時候,遠處忽然傳來了音樂,而這音樂,使你想起了上周的一個對話。沒多久,你就發現你根本就不在禱告,因為你的心思已經分散,無法集中了。我想要說的是:隨着末世的來臨,不要驚慌,要禱告!保守你的心使你能靜心禱告。我僅有的一個建議是,在你開始一天的生活之前就禱告,在你一起床,一天的壓力還沒臨到你的時候就禱告。以禱告開始你一天的生活,你比較容易保持冷靜沉着。

 

二、快快地原諒別人所做的蠢事(8節)

 

“切實”這個詞也許翻譯成“熱烈地”更好。“熱烈地”這個詞一般用於描寫運動員,在訓練他的肌肉,或者一匹馬在飛奔。這個詞還刻畫了以下畫面:一個好像上了發條的跑步運動員,一個跳躍起來為扣個籃板球的籃球運動員,或是一個足球運動員撲向迎面飛來的球的。它是一種延綿不斷、韌性堅強的“切實的愛”。你要做出一些努力,因為真愛是很艱難的,真愛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一旦真正了解一個人以後,真愛就意味着你將會為他們而陷入困境,擴展你的極限,把自己放置於一個會受到傷害的位置上。C.S.魯益師在他的書《四種愛》中是這麼說的:

 

“愛是很脆弱的。愛任何的東西,你的心都會被它占有,或者可能被傷害。如果你要確保它一點也不受傷害的話,你就必須不為任何人付出真愛。用你的嗜好和一點奢侈,小心翼翼地把它包裹起來,然後把它鎖在你自私的棺材裡,這樣它就不會被傷害。它就成為不能破碎,不能穿透,和不可救贖的。”

 

去愛,意味着將自己的心完全敞開,即使有被深深傷害的可能也在所不辭,這也就是為什麼彼得說:“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這個要求是有原因的。我們要彼此切實相愛是因為“愛能饒恕許多的過錯”。當別人冤枉你的時候,你有兩個選擇:你可以處理那個情緒、原諒那個人、忘記這件事,然後繼續前行;或者盡力敗壞他的名聲,用仇恨挑起重重紛爭。愛,不會公開一個人的隱私。愛,只會在私底下處理負面情緒,付出額外的努力來饒恕別人的過錯,小心翼翼地處理它。這與仇恨完全相反。仇恨是把一切的弱點和恥辱展現在人們面前。愛只有在萬不得已的時候才公開對付別人的過錯。

 

有了愛,才有原諒,然後才有沉默。愛的記憶是短暫的,它的嘴唇是密封的。你需要明白什麼是真愛,因為你會被很多人辜負。親密的朋友辜負你的時候,承諾沒有兌現的時候,別人給你寫來不友善的信,以及你受到不公正批評的時候,真愛使得你對這些不會覺得驚訝。真愛,對別人的過錯做好了準備,對傷害和不公平的對待也是有備而來。無論如何,真愛依舊。

 

昨天我們為一對新夫婦舉行了婚禮。新娘看上去光彩四射。新郎,正如大多數的新郎一樣,臉上掛着略顯疲憊的微笑。他們站在我面前時,是如此的高興、充滿希望、滿懷喜樂。他們都為踏上新的人生旅程做好了準備。看着他們,想着在這個時刻我經常想的:“他們對婚姻還什麼都不知道呢。”當然了,在我結婚的時候,也是什麼都不知道。在婚後的前幾周,雖然你很會學到許多東西,但是仍然還有很多是你不知道的。甚至幾年以後,你仍然還在學習成長。師母和我結婚已經30年了,可我們依然在不停地學習。沒有人在結婚的時候就明白婚姻到底是怎麼回事。我不是婚姻專家,但我對這個很肯定。如果你想讓你的婚姻成功的話,就要學會用真愛去饒恕許多過錯。當我禮拜天講到這個的時候,教堂里傳來陣陣笑聲。

 

這個道理同樣可以用在教會裡。除非會眾願意用真愛來饒恕過錯,否則沒有哪個教會能長久地存在下去。這在工作上也適用。除非用真愛饒恕了過錯,否則沒有人能在一個崗位上長久地待下去。用真愛饒恕過錯,你任何時候都需要。因為過錯無處不在,真愛必須站出來饒恕過錯。沒有“切實的愛”,我們就無法在一起生活。我們有太多人,情感很容易受傷害。可是當你在家裡想着自己如何被傷害,且越想越生氣的時候,那個傷害你的人卻毫無感覺,因為他根本就不知道他傷害了你。

 

那麼該如何去“饒恕”那些不承認自己犯了錯的人的過錯呢?當別人都沒有懺悔或悔罪時,說“饒恕”對嗎?《饒恕的真理》的作者康恩德,提到了一個很有幫助的觀點:“如果你想等別人來向你認錯的話,大多數時候,你是等不到的。通常的情形是那些傷害了你的人,如果不是沒有意識,就是看不見,或者是假裝根本就沒發生過這件事。如果你想要說服他們,使他們認錯,通常會引起一場爭論。”

 

康恩德說:無論怎樣你都要饒恕。康恩德把彼得在第8節經文所說的,做了更詳細的解說。我們要“饒恕”那些傷害了我們的人的過錯。他列出了完全饒恕的六個標誌:

 

1)你不會告訴任何人他們對你所做的。

2)你不會去威脅他們。

3)你不會讓他們有罪咎感。

4)你會給他們台階下以保留他們的面子。

5)你會把完全饒恕這件事做為你“人生的座右銘”,你必須堅持,會無限期地這樣做。

6)你會為他們禱告,使他們得到祝福,擺脫困境。

 

作為一個基督徒這就是你的職責所在,成為一個饒恕別人過錯的人。

 

三、不要再發怨言,開始學會分享神賜給你的東西(9節)

 

“要互相款待,不發怨言。”

 

款待的意思是:對陌生人表現出親切、恩慈的態度。這在教會建立初期尤其重要,因為當時它還沒有建築場所。基督徒們在不同成員的家裡聚會。那時,旅行布道家和聖經教師常常是住在當地基督徒的家裡。因為那時沒有像我們現在這樣有信譽的大酒店,當時的旅館都很骯髒危險。早期的基督教會是建立在熱情、對外開放的家庭里。那時候,能在自己的家中接待別的信徒是一種榮耀。

 

但在這裡,有一個條件,就是“不發怨言”。這個希臘文的意思是“在喉嚨里嘀咕”。但是為什麼會有人不願意熱情接待自己的客人呢?以前的基督徒對家的看法跟我們現在的觀念完全不同。他們認為家不僅是一家人的住所,還是服事別人的工具。他們明白,神給他們一個家,不僅是為了把他們與世界隔離開來,還是一個向服事別人的場所。我們多數人認為,家的主要目的就是為家人提供一個住宿的地方。當你偶爾打開家門時,只是為了娛樂幾個親密的朋友,和一群你挑選出來感覺不錯、被認可的朋友。

 

但是款待和娛樂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向你的朋友敞開家門,是理所當然的,那是你最起碼要做的。但是彼得卻希望我們用自己的家來服事整個基督的身體,就是向那些在基督里你所不認識的弟兄姐妹敞開你的家;向宣教士、講員、需要幫助的家庭、未婚媽媽和無家可歸的孩子,提供一個可安歇的地方。

 

根據聖經,神給你一個家主要的目的有兩個:第一,是作為你家人的居所,第二,成為服事神的工具。你的家從來都不是你資產淨值的紀念碑,不是你身份地位的徽章,也不是你逃離這個世界的地方。家甚至更不是你招待親朋好友的城堡,不是你瓷器的博物館和你的畫廊,不是你的花園,不是孩子的遊樂場,也不是家具的展覽廳。這些東西雖然美好,但卻不是神給你一個家的原意。祂給你一個家,是為了給你的家庭一個住所和服事別人的地方。

 

我是這麼理解這段經文的:家是你分享福音與開展事工的最好工具。好客是對別的信徒表示你的愛的一種方式。如果你不知道該如何開始,那麼今天中午,請個人來你家跟你一起吃午飯。如果這嚇着你了,下禮拜天再做。隨着萬物的結局近了,基督徒向彼此敞開家門,就顯得尤其重要。

 

彼得最後要說的是怎麼樣與當地的教會融洽相處。

 

四、用神賜給你的恩賜去祝福別人(10-11節)

 

“各人要照着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侍。”從這簡短的幾個字中,我們學到了三點:1)每個信徒都有神所賜的恩賜;2)你的恩賜也許與別人的不一樣;3)你要用你的恩賜去服事他人。第11節經文把屬靈的恩賜分為兩類——講道的恩賜,與服事的恩賜。任何公開的、或私下的向一群人、或一對一講解神話語的人,都屬於有講道恩賜的人。無論你是在講台上,小組裡講道,或是帶主日學,彼得說,你一定要傳講神的話。對很多教師來說,最大的誘惑是講自己的話,而不是神的話。

 

服事的恩賜,包括了除講道外的其他事情。比如說,為剛生孩子的媽媽煮飯,聚會結束後打掃衛生,為別人開車,數奉獻,整理餐廳的椅子,在嬰兒室為孩子換尿布,拜訪病人,打個電話給朋友,寫一張鼓勵人的小卡片,奉獻,禱告,或提供諮詢輔導,唱詩歌,等等都是服事的恩賜。服事包括了一切讓教會繼續運轉所需要做的事。無論你的恩賜是什麼,用神所賜的力量來服事。

 

之所以會有多種不同的屬靈恩賜,是因為神的恩典是“各式各樣的”,就像外套上的褶皺一樣。“各式各樣的”這個詞曾是用來形容各種不同顏色的布料的,現在可以把它想成是上帝那色彩繽紛的恩典。我們每一個人都不一樣,我們長得不一樣,來自不同的地方,說不同的語言,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風俗習慣。這很好!因為神的恩典不是單調的。當一束強光從稜柱上折射出來時,你會看見紅橙黃綠藍靛紫,彩虹所有的顏色。神的恩典也是這樣。當神的恩典從我的生命折射出去時,你會看到綠色、從他生命折射出去是藍色、從另一個人的生命出來則是咖啡色……,從有些人的生命里,你看到的則是各樣的花點線條。教會需要每一種恩賜。沒有哪個恩賜是因為太小,而不被神使用的。順序是這樣的:從神…到我們…再到別人。有一天,當你與主面對面的時候,祂會問“你是如何使用我給你的恩賜?”你不會被問到別人如何,但是你要盡到你管家的本分。

 

神賜下恩賜,然後再賜下力量。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善用神所給的恩賜和力量,去服事別人。這就是基督徒生活的全部重心。這樣生活的結果是什麼呢?看看第11節經文是怎麼說的,“叫神在凡事上,因耶穌基督得榮耀。”

 

所以我們應該問自己幾個問題:

 

• 你用神給你的恩賜做了什麼?

• 從過去到現在你幫助過別人嗎?

• 你的教會有沒有因你的存在而變得更好、更健壯?

• 你是在浪費神給你的恩賜?還是你用它來榮耀神?

 

二戰的時候,法國的一個小鎮上,有一尊耶穌的雕像。轟炸機炸毀了這尊雕像,它裂成了碎片。鎮上的居民收集了那些碎片,並在戰後重建那座雕像。儘管這尊雕像有許多裂痕,但人們卻更加賞識它。可是讓他們沮喪的是,唯一一片找不到的碎片是耶穌的手。這使得他們很困擾,那隻手上有釘痕,而那釘痕對他們來說意義重大。他們原本打算把雕像搬下來算了,直到有一個人在雕像的底座上放了一塊金匾,上面寫着:“祂沒有手,但我們有。”

 

祂沒有手,但我們有

祂沒有眼,但我們有

祂沒有嘴,但我們有

祂沒有腳,但我們有

 

我們是基督在這世上的身體。

 

彼得說,“萬物的結局近了。”我們知道,末日將會是動盪不安的,整個世界將會天翻地覆,長期維持的準則會被推翻。人們會恐懼,道德會淪喪。國要攻打國,民要攻打民。

 

• 在這舉世動盪的日子裡,你要警醒禱告。

• 在這混亂不安的日子裡,你要學會快速地原諒別人。

• 當你看到末日的來臨的時候,請向別人打開你的家門。

• 基督再來的日子,越來越臨近的時候,用你的恩賜去服事別人。

 

如果今天是末日的前一天,希望你仍然能夠大聲宣告,說“我為耶穌的熱心,不減反增!”。阿們!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3: 給球迷弟兄:下面個的‘你’&‘他
2013: 傳教士,oldfish的原貼。
2012: 對不起,還是請允許我保持距離吧
2012: 美籍傳教士,你們都是CIA特工嗎?
2011: 跪 拜
2011: 百聞不如一見
2010: 轉貼:聖靈充滿的現象
2010: 請教各位:
2009: 加爾文是日內瓦的暴君嗎?
2009: Amoss: 心路歷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