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阿飛的劍
萬維讀者網 > 茗香茶語 > 帖子
長篇小說《墨白》第一章
送交者: 蘇小白 2017年09月13日14:39:36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墨白》

  

  第一章  陽城

  

  (一)風物

  

  陽城是個小縣。

  據《陽城志》載:“陽城,古稱夏都。禹因治水和征討有苗氏功大,民心歸附,為眾酋長擁戴,即天子位,以封地夏為都,史稱夏都,後改名陽翟,又謂陽城。”“公元一九八六年,陽城縣改市(縣級),故稱陽城市,隸屬蓮城市”。

  

  陽城三面環山,一面沃野。

   北依具茨、南傍風翅、西偎大鴻寨山,惟獨東面一馬平川。潁水自西向東蜿蜓蛇行,曲折跌宕,流過全境,最後匯入淮河。按具茨山永寧寺智慧大師所言,陽城縣城正好坐在“羅圈椅”里,還有活水滋潤,是塊風水寶地。智慧大師的俗弟袁遂德說得更為形象:“逑,誰不知哩,咱這塊地正好安在女人那兒,咋,不信?看看南北兩山白大腿,西山上頭長毛毛,潁河是女人那兒流出來的,養人啊。”

  

  話粗點兒,卻實在。北山具茨為石山,亂山竄空,面目猙獰;南山風翅為土山,圓潤隆起,觀之可親,二山均不長草木,光潔裸露。獨西邊大鴻寨山,林木蓊鬱,松柏、核桃、板栗、棗樹銀杏雜生。三座山皆不貧,是富山。具茨出石灰石,產水泥、石料、鋁釩土;風翅山下出煤,山上多粘土,制鈞瓷陶瓷,名響海外;大鴻寨毛栗子、核桃、小玉酸棗、銀杏果可進城入市販賣。

  

  潁河沖積平原更是林木繁茂,物產盛豐。林木多為泡桐、楊、柳,苦楝、笨槐、香椿和棗樹等等。木分三類:泡桐、楊、柳為一類,外表或偉岸或裊娜,不長果不結實,雜生野外荒郊用處不大,然若泡桐制琴,楊柳添景可謂受人重視,供人敬仰。苦楝笨槐為一類,長花結籽,默然一生。香椿棗樹為一類,葉嫩果熟之季,紅極一時,過後無人問津,受人奚落。三類木,三種不同運命。木猶如此,人何以堪?這是後話。塬上冬種小麥,秋收玉米、高梁、穀子和芝麻。陽城人清早飯多是玉米糝湖塗,中午湯麵、撈麵,改善生活就吃葷或素扁食與滷麵,晚飯則叫喝湯。假如你是一位民俗家,是否可從“糊塗”、“喝湯”這早晚二餐的叫法上看出陽城人的一些生存理念?

  

  此外,陽城還有各式各樣民間節日-----

  農曆二月初二是“龍抬頭節”。陽城民諺:“二月二,龍抬頭”。這天,陽城婦女一般不動剪刀,不做針線活,而要去田野采野菜,包扁食,攤煎餅,炒黃豆,蒸棗饃。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在陽城,端午節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一說是紀念屈原,一說源于田文端午立新規。屈原一說與別地相同。老百姓把源于田文的說法都稱為“躲五”。傳說古時候,人們把五月稱為惡月,五月五日為惡日,此日生的孩子為“五日子”。“五日子”是父母的剋星,誰也不敢撫養。齊國的田文是“五日子”,父親幾次要害死他,多虧母親保護,他才倖免於難。但父親命令他,每到五月初五這天,他必須到外祖母家去“躲五”。田文長大以後,做了宰相,便下令改“躲五”為“端午”。民謠:“五月五,麥子熟,包好粽子過端午。”說明包粽子、吃粽子,是端午節里一項重要活動。“五月里有午端陽,粽子油條泡雄黃。”端午節時,陽城人不僅吃粽子,還吃油炸食品。像油條、麻花、麻葉等,都是人們常做的。其中糖糕和菜角是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節日食品。在端午節這天,有些人家很講究吃雞蛋。端午早上,主婦們將雞蛋煮熟後,放在孩子的肚皮上滾幾下,然後去殼讓孩子吃下。據說這樣可以免除孩子的災禍,日後孩子也不肚疼。受古人五月五日為“惡日”說法的影響,端午節這天,民間還有許多消災祛病、預防瘟疫流行的風俗。每逢此日,陽城人家有采艾、掛艾的習慣。當太陽還未升起,農婦們就踏着露水上路了。據說日出以前的艾性涼,可以辟邪。日出以後的艾性熱,容易招邪,所以人們都要趕在日出以前上山采艾。人們還要在太陽未出之前到井裡、河中打水,用井水河水洗臉煮飯。傳說用此水洗臉煮飯可治百病。說起飲用雄黃酒,你也許會馬上會想起《白蛇傳》裡許仙讓白娘娘喝雄黃酒,端午節里現原形的民間傳說。不過,陽城人大多是用雄黃酒給孩子抹耳朵、抹鼻子、抹肚臍,據說這樣可以避瘟疫、殺蚰蜒、防蛇蠍,還可以預防毒癤。此外,古代端午節捉癩蛤蟆的風俗現在仍在流行。民間認為,癩蛤蟆有巨毒,能夠清熱解毒,特別是端午這天捉到的蛤蟆毒性最大,質量最好,人們把蛤蟆眼泡上的毒汁擠出拌入麵粉搓成長條,晾乾備用。還把錠墨塞進癩蛤蟆嘴裡,將它掛在牆壁上,風乾後就成了中藥,此稱蛤蟆墨。人身上出了毒疽,用此墨畫一圈,病情就會得到控制。正因為有此風俗,這天的癩蛤蟆特別難捉,人們說它是“神蟲”,這天怕被人捉拿,都紛紛躲藏起來,故而民間有“癩肚蛤蟆躲端午”的俗語。端午節這天,是孩子們最歡樂的時候。大人給他們戴上五毒肚兜,穿上黃色繡花鞋,手、腳繫着五色彩線,脖子上掛着精美漂亮的香囊。他們神氣十足,穿梭嬉戲在人前背後。孩子是婦女的理想模特,當孩子穿戴整齊,在眾人面前炫耀母親的女紅技藝時,當娘的心理上就得了巨大安慰和滿足。

  

  農曆七月初七是“乞巧節”。“七夕”的“乞巧”風俗,據《陽城志》記載,舊時乞巧儀式是,“七夕”,人們要把時令鮮果和酒餚供在院中或樓台上,然後講傳牛郎織女的故事,此時婦女們對月穿針乞巧;也有用一個小盒子盛一蜘蛛,第二天早上其結網疏密,以為得巧的多少。現在乞巧風俗是在每年的農曆七月初六晚上,村里未出嫁的姑娘七人湊成一組(以應“七夕”之數),每人兌面兌物,為織女準備供品。有的要買石榴、棗、桃等七樣瓜果,烙七張油烙饃或糖烙饃,包七碗小餃子,做七碗麵條湯。除此之外,還要單獨包七個大餃子,餃子餡由七樣蔬菜做成,內包用面做成的七樣東西,像針、織布梭、彈花槌、紡花錠、剪刀、蒜瓣或算盤子等。這七樣東西,要能代表七位姑娘的心願。這天晚上,七位姑娘把供品擺在瓜棚、葡萄架下或清靜的地方,焚香點紙,跪在月下向織女祈禱,念完禱語後,七個姑娘分吃水果和七碗小餃子。然後把七張油餅和七個大餃子放在竹藍內,掛在椿樹上。這天晚上,七個姑娘一齊守夜,看守竹藍子。這種舉動稱為“守巧”,目的是防止愛開玩笑的男孩子偷嘴吃,把“巧”(大餃子)偷去。七月七日清晨,天剛剛蒙蒙亮,七個姑娘閉着眼睛,在竹藍內各摸一個大餃子。誰摸出的餃子內包有針、剪刀等東西,誰就是未來的巧手。

  

  農曆九月初九是重陽節。重陽節是一登高節,與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一樣,登高成了九月九日重陽節的標誌。九月九日登高避災,在陽城人傳統觀念中,雙九還是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因此,人們把重陽節當作“老人節”,在這一天多出現許多以老人為中心的尊老、愛老、敬老活動。出門的閨女,這一天會挎籃油饃去走娘家。

  

  農曆十二月初八是臘八節,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是用八種當年收穫的新鮮糧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為甜米粥。粥里多放大米、小米、綠豆、豇豆、花生、大棗等。在陽城,臘月初八一早,天剛蒙蒙亮,人們就趕快起床熬粥。粥熬好後,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不是自己吃飯,而是先將熬好的粥餵給棗樹,將棗樹樹身上砍一些小口子,再虔誠地把粥抹在樹痕上,這就算是棗樹把飯吃掉了。人們這樣做的原因,據老人們講,原來陽城的棗樹不結果,人們都不願意種棗樹。棗神見人們都不尊敬她,便變成一個老太婆來到人間。她在離村不遠的地方畫了一片果園,滿園棗樹,紅棗滿枝。人們摘下一嘗,又酸又甜,好吃極了,就紛紛跑到管理棗樹的老太婆那裡討教。老太婆告訴大家,只要每年臘月初八給棗樹餵頓米飯,棗樹就會結果。人們按照她說的方法去做,果然棵棵樹上都結出了紅棗。所以有民謠:“臘八棗樹吃米飯,棗兒結得連成蛋。”

  

  農曆臘月二十三,是“祭灶節”。每到這個時候,人們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悅心情,停下手中各種活計,忙忙碌碌地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動。民諺:“臘月二十仨兒,家家喝面葉兒”這天晚上要祭灶王爺,喝面片,放鞭炮。祭灶儀式多在晚上進行。祭灶時,祭灶人跪在灶爺像前,懷抱公雞。也有人讓孩子抱雞跪於大人之後。據說雞是灶爺升天所騎之馬,故雞不稱為雞,而稱為馬。若是紅公雞,俗稱“紅馬”,白公雞,俗稱“白馬”。焚燒香表後,屋內香煙繚繞,男人斟酒叩頭,嘴裡念念有詞。念完後,祭灶人高喊一聲“領”!然後天執酒澆雞頭。若雞頭撲楞有聲,說明灶爺已經領情。若雞頭紋絲不動,還需再澆。祭灶結束後,人們開始吃灶糖、喝面葉兒。灶糖,是一種又粘嘴又粘牙的麥芽糖。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為了粘住灶爺的嘴巴。傳說灶爺是玉帝派往人間監督善惡之神,它有上通下達,聯絡天上人間感情,傳遞仙境與凡間信息的職責。在它上天之時,人們供它灶糖,希望它吃過甜食,在玉帝面前多進好言。也有人說,祭灶用灶糖,並非粘灶爺的嘴,而是粘嘴饞好事、愛說閒話的灶君奶奶的嘴。在陽城,人們把祭灶節看作僅次於中秋的團圓節。凡在外地工作、經商、上學的人,都要在臘月二十三之前趕回家裡。與家人一道喝面葉兒,祈求灶神裨護,平平安安度年月。

  

  然而,陽城一直是塊“是非地”!解放後,這裡幾任縣長連續事發東窗——不是因貪污被罷免,就是由腐敗被雙規!但還是有人擠破頭,跑斷腿,來謀陽城縣這個“父母官”,緣由無非一個:

  陽城的“土”肥呀。

  

  (二)史紀

  

  自夏禹元年6月“大雨三日,雨中夾有金屬之物,造成死人無數”始,陽城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一頁一頁都在昭示這塊物產富饒、民風淳厚的風水寶地,一次又一次遭受了難以想象的無情蹂躪!

  

  翻開陽城史料,你會發現一樁樁一件件的“天災人禍”!------

  

  周顯王7年,大雨三月。

  

  西漢哀帝綏和2年,潁川大水,死人甚多,房屋大部被毀。

  

  東漢獻帝初平2年,董卓步騎數萬劫陽城,殺掠男女,所過之處,空無人煙。

  

  晉惠帝永寧元年春正月,張泓攻陽城,殺數千人。

  

  唐肅宗至德元年,安祿山叛軍圍陽城11個月,百里樹木盡毀,不久,大鴻寨崩裂,大水漫溢,淹死民萬餘。

  

  宋神宗熙寧年間,陽城不雨300天,蝗蝻吃苗,饑民背井離鄉。

  

  元世祖至元年間淫雨害麥;元仁宗年間大雨雹;元順帝時期,陽城地震。

  

  明永樂9年,疾病流行,14年蝗災;明宣德9年,蝗蝻蓋地,尺余厚,傷害莊稼;明嘉靖18年大飢,人相食;20年雨雹如鵝卵,飛蝗蔽天;明萬曆2年,雨帶蟲蛾,形同麥粒大小,色白有四翅,飛行如漫天白雪,拂面迷目,人不能行,16年春大飢,人相食,夏有流行病,死亡甚重,明崇禎14年,大飢,每升米400錢,父子相食!

  

  清康熙29年,有黑氣,從東郊至城北散去,所過地方拔樹塌屋,31年,春至夏無雨,麥絕收,61年,水泉枯竭,牛病流行,秋無收成,次年元月大飢,民眾多賣子度荒;清乾隆27年兵亂,24年大飢,秋無收成;清咸豐3年,紅霧遮日,燈燭無光;清光緒25年,斗米千錢,民流亡於途。。。。。。

  

  翻斷了這一長串歷史,你也許會唏噓不已。受這麼多苦遭這麼多難的陽城百姓,為什麼還能一代代活下來,還能在困苦與災難中創造出那麼多娛樂人生的民俗風情!悲乎?喜乎?萬般滋味湧上心頭----陽城人啊,他們生生不息,在這塊土地上,忍着、熬着、活着;變通着、遷就着、期待着。

  

  他們能在平常日子裡給自己創造一份驚喜一份嚮往一種祈盼安慰。他們正是在這繁文褥節的慢文化里掙扎、喘息,麻木與繁延。

  

  但是,自民國以降,《陽城志》裡便不乏有民眾覺醒、反抗、聚義和惡官被殺的文字記載了。

  

  試看-------

  

  民國元年,風翅山煤礦工劉安,因礦方不發工錢,同張有等人奪取礦警槍支彈藥集合青壯年百餘人暴動,占據風翅山。

  

  民國2年,白郎義軍攻入陽城,城中百姓紛紛參加義軍,傍晚義軍撤離時,已發展至五六千人。

  

  民國3年,白郎義軍擊斃陽城縣長孫希賢的鄉團長赤占元。

  

  民國8年,陽城籍學生王伯駿經過十餘天組織發動,成立了以學生為主的學聯分會,在陽城街頭張貼標語,進行愛國講演。

  

  民國14年,紅槍會一部衝進吳佩孚手下旅長曹士英公館,殺死曹子及眷屬多人。

  

  民國15年,陽城東郭莊村郭靖宇進入毛澤東在廣州舉辦的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受訓,聆聽革命家講課。

  

  民國18年,陽城興起毀神像、剪辮子和女人放腳高潮。

  

  民國24年,因為洋人來陽城傳教和民眾對現實不滿,信教人數大增。

  

  民國26年,為反對國民黨殘暴統治,陽城城關各界民眾舉行盛大遊行示威。

  

  民國29年,風翅山全體工人罷工,要求資方增長工資。

  

  民國33年,具茨山下農民任國卿組織義務自衛隊30餘人,抗擊日偽軍,在其影響下,附近村民紛紛組織抗日武裝!……同是一方熱土,同是一樣血脈,由於不同思想與文化的引入、滋潤,陽城百姓精神風貌便為之震變!對照歷史,你也許會深思,會對陽城百姓起一絲憐憫、同情、懊惱抑或是抱怨?但不管是什麼情緒,深深地熱愛他們與這片土地,是割捨不去的情感!

  

  (三)異事

  

近十數年間,陽城這片土地奇聞異事風傳不斷。

單說上世紀末,秋九月,天起涼風,具茨山散駕村一個閹豬的漢子,這天騎車穿行山谷往新密、新鄭做營生去。忽行至谷底一闊處,霎霎涼意瀟然襲身,他一激靈,打了個噴嚏,就想下車小便,猛然間見着前邊大石頭上蓬蓬勃勃長出一叢野花。這野花,似芍藥猶牡丹,又非芍藥非牡丹,細認花瓣呈長方形,由細莖支撐,薄薄顫動。只是有些花瓣大,如百元大鈔;有些花瓣小,若一毛小票,望處花色數七種,赤橙黃綠青藍紫,各各不同。漢子心生好奇,便也就忍着小便,一步步過去,細看個究竟。誰想那花叢驟然光芒激射,宛似禮花燃放,燦然嫣然。漢子大駭,趕忙盤停腳步,忽然一陣異香飄過,那漢子竟如飲醉了一般,頹然倒下,一股小便淋淋漓漓泄出,浸濕褲襠。不知過了多久,漢子醒來,竟然瘋瘋傻傻了,說奇也怪,這瘋子隨即順口哼出一謠來:

  

  “盼一年,干一年,

  年年不落錢;

  耕一春,收一秋,

  四季汗白流。

  辛辛苦苦大半年,

  不抵當官的吃頓飯。”起開始,他到處遊走散謠,鄉民以為他是發泄胸中悶氣,便也只是聽着笑着,沒一人當真了去。哪知,這更助長了他的瘋氣,只見他披散了頭髮,屎眼垢面,顛趾搖臀,便也徑往鄉鎮大院門前哼謠:

  “領導下鄉桑塔納,隔着玻璃看莊稼;

  吃的都是四腳爬,摟的一色十七八。”後來竟又混進陽城市面上來,裝束打扮不知何時也悄悄變為綠軍裝綠軍帽、腳蹬軍用“力士鞋”,白天在市委門前、百貨商場、人民公園,人流車流密集地到處遊走唱謠,夜晚便歇息樓角橋下、建築工地或火車汽車站候車室里。這一日,新任市委書記李克凡帶領農口各部門負責人往鄉鎮視察工作,一路車隊浩浩蕩蕩,剛行至十字街口,只見路中央,那個瘋子手舞足蹈屁股搖擺大口大腔唱出一段謠兒來:

  

  “世人都說跑官好,跑來跑去都發了;

  只要能有大錢賺,道德良心不顧了。

  世人都說後門好,這條路子走慣了,

  

  不管世事有多難,最後全都辦成了。

  世人都說宴會好,四菜一湯吃肥了,

  你請我來我請你,反正公家報銷了。

  世人都說扯皮好,不費力氣不費腦,

  扯上三年和五載,問題自然不見了。”

  

  此謠兒剛好被車中李書記聽到,別人不管行,他要不管就有些說不過去,因為一來新官上任,二來只見這瘋子身着軍裝街頭撒歡,實在是辱沒子弟兵形象,於是便掏出手機,打給車隊後面的農臨辦主任老王,要他調查此人來歷,儘快不要再讓此人當街散布謠言,影響市容市貌!誰承想,老王這一調查不當緊,竟敷衍出一段尋根認親的故事來。此處,暫時不提。還接着說那奇異之事。雖然“瘋子”會在街頭巷尾、車站廣場、公廁飯堂,賣弄顯擺自己曾親眼目睹具茨花神,並點化他得道成仙的奇談怪論,但聽的人,每每看他穿着怪異,瘋瘋顛顛,終是撇嘴訕笑而去。

  

  “咋沒人信俺?”瘋子一臉迷茫。

  

  然而,接下來他還是不倦地四處傳言布道,聲稱會算卦治病,來往之市井百姓、機關幹部,青年學生,終還是沒有幾個信的。間或有人駐足聽一段他信口胡謅的謠兒,還大多是聽過、笑過便丟腦後了去。因而瘋子所遇花神這奇異之事,到頭來,終還是知者甚少,不能廣大。不過,這年春四月,倒是發生了一件人人見得着、個個看得到的奇異天象!

  

  四月初五,星期日。

  

  陽城古槐街人流車流來來往往。古槐街原是小城南北大街,以十字街口為中心,分南北兩段,號為南北大街。南大街是繁華地帶,街面上有電影院、百貨商場和全市最豪華的梅園賓館等;北大街則是小商小店多些,賣花圈的、賣棺材的、賣各種家電和五金百貨的一字排開。街道由護欄隔開,中間行車,兩邊走人。中間車道上奧迪、桑塔納,昌河、松花江和摩托車飛來梭去,而兩邊人行路上,職員、商人、小偷、教師,還有失戀女青年,丟錢的農家婦,笑着愁着悲着,南來北往。一年如一日,年年如此。十點鐘以前,太陽照例照着,細風照例吹着。陽城人沒有覺得這一日比別一天有絲毫異處。市委正在紅石樓召開“三級擴干”大會。李克凡書記做報告。忽然,市委大院騷動起來。

  

  有人大喊:“北邊的天塌了!”

  

  會場的人一個一個離了席往走廊上去,一個一個面如土色。原來,北邊天空由東向西筆直划過一道墨線,線這邊晴天白日,線那邊一片漆黑如墨似炭。一時間,眾人皆啞了傻了,驚恐機械地你望望我、我瞅瞅你,再抑臉瞟一眼那一半墨一半白的天,就想自身是否還活在人世,狠勁咬一下嘴唇,掐一下手指,有疼感,於是面上一臉迷惑。街上早已亂成一團,你踏我的腳、我踩你的鞋,急急切切、嘈嘈雜雜,忽然竟有一言傳來,說是這墨白兩天,四四方方正好蓋住陽城四關以內,且以十字街為軸劈為兩半,更為奇的是,這南邊白的天光與北邊墨的夜色,自天切下,互不映射不滲透,真如兩塊巨大黑白方塊銜接一起。有好事者,擠到十字街線上,說來也奇,那站在線上的人,自頭及腳一半竟白一半竟墨,成陰陽之人。更為奇的是,並不是所有站在十字街上的人,皆變成陰陽之身,有的不變,原是白就白,原為墨還墨。一忽兒,卻是大半小時過去----人們驚恐,疑懼的心稍去,便有更多的人來試驗。還是有人成陰陽之身,有人不變。倏忽間,陽城人有些好奇,有些興奮。城不大,彼此多有相熟的,試的人多了,人們便發現了一個規律:凡是公務人員,站十字街口必為陰陽人;余者墨者自墨,白者還白。這個現象,一經發現,很快就傳到市委書記李克凡耳中。

  

  李克凡大恐,遂收拾文件,正要下樓回家去。忽見大門口熙熙嚷嚷,喧聲鼎沸,就派秘書唐成前去探問究竟。唐成人矮身胖,留着分頭,不一會兒,氣喘吁吁跑來:

  

  “李書記,還是那個瘋子在哼謠兒。”

  

  “什麼謠?”

  

  李克凡話音末落,就分明聽到瘋子哼唱的謠兒,一遞一聲傳來:

  

  “第一步上竄下跳,跑官騙來烏紗帽;

  

  第二步左選右挑,安插親信知多少;

  

  第三步東撈西撈,四處受賄二奶包;

  

第四步短哭長號,鐵窗生涯實難熬。”

 

李克凡裝着沒聽見,往上提提領結,側身打開車門,一屁股坐上奧迪去了。“散了散了!”街頭閒漢一片亂嚷。李克凡透過車窗看那天,墨的色,轉眼消失,化為精光。街上人,坐車的坐車、拉車的拉車、地奔的地奔,一如往常。李克凡掏出手機,正要撥農臨辦主任老王手機,詢問瘋子事是否查問清楚了,猛念及一件事來,便丟下電話,對司機說:

  

  “到梅園去。”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6: 南韓靠什麼去斬首金正恩,讓平壤直接消
2016: Pifu:人與人不同。有些人是動物。有些
2015: Box:什麼是信仰?
2015: 給這裡的物理大拿。物理博士一個問題。
2014: 現在的問題不是食物不夠,而是泛濫了,
2014: 科學帶來的問題並不在於科學本身
2013: 77,78屆大學生不能算工農兵學員
2013: 村長問到老陸推薦的火山灰,俺覺着
2012: 有個日本人在歐洲工作期滿
2012: 有房子的朋友請進,問一個熱水器pil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