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阿飞的剑
万维读者网 > 茗香茶语 > 帖子
"养儿防老"不是儒家思想 (修改版)
送交者: 仁爱 2019年04月18日09:47:08 于 [茗香茶语] 发送悄悄话

"养儿防老"不是儒家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断裂之后,中国人的思维存在太多反常的误区,但更深的一层原因,则是由于现实的生存境遇,人们情愿选择用某种方式去思考,比如反对养儿防老。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嫁夫趁早这些讲法都属于生存本能,或者民风民俗,本来也无可厚非。但从《河殇》以来,许多中国人接受了一种社会生物学主义的思维方式,什么黄土文明、海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这一套,于是把养儿防老放在农耕生活方式那一边,今天不再需要它也就顺理成章。


然而中国人的生命意识和伦理精神,绝非养儿防老这么简单,或曰,如果把世代或亲子关系简单理解为养儿防老,这等于把中国文化彻底物化了。


孔子曰老者安之,少者怀之。它不仅仅是指生存,安养和关怀,包含了感情和生活的双重含义,而且对于人类,只有同时包含了这双重的内涵,才是真正附合人道精神的生活。


养儿防老作为一种生存本能和民风民俗,并非产生于唐代,依理而论,只要是生存境遇相似的环境,都会有相应的问题。从生存本身而言,养儿防老至少在孔子之前就已经存在了。更有趣的是,它在两千五百年前就已经受到孔子的批判,但道理却和今天人们所认为的不一样。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


这是论语中孔子非常著名的一段话。当时有些人认为能够养父母就算是孝了,孔子回答说,犬马你也养着,父母你也养着,两者有什么不一样呢?


这是一个大哉问,是一个文明告别野蛮之问。今天世人都习惯说西方人文精神、西方人道精神,其实孔夫子才是人文鼻祖,人道导师。而西方文化直到今天,养父母、养老人仍然停留在物质生活、生存的层面,没有深入到亲情和精神的关爱关怀的层面,更不要说敬爱了。更有甚者,孔夫子有所不知,在今天的西方,并非至于犬马皆能有养,而是至于父母皆能有养 一一一 因为猫狗之辈,实在比老人幸福得多。早晚遛狗,这是西方人爱狗之道的定课,可有谁见过晨昏陪伴父母散步的人?猫狗之行,可谓人不离身,走在路上都要抱在怀里,如同婴孩,可是有几个人在路上会牵着自己年迈父母的手?


所以今天的中国人,无论跟自己比还是跟西人比,千万不要让"养儿防老"这句话误导了、套牢了、引歪了,老有所养,绝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生活、生存终老的命题,老有所养不是说养猫养狗、养牛养马,或者说,当如犬马,要看对比语境。


儒家的五伦,是一种人道精神、文化价值,它体现了社会关系中存在的人的尊严,比如父子有亲、父慈子孝,它是超远时代和文化的、永恒的人类价值。所以儒家思想在养这个关乎生存问题上的理念是孝养父母,而不是毫无伦理和人文关爱的养儿防老。


换一句话来讲,尽管从物质生活层面而言,今天的时代不再需要养儿防老,但从伦理、关爱的人道精神层面,中国人仍然需要提倡孝养父母以任何一种安心无愧的方式。这不仅仅关乎亲情和中国传统,也不仅仅关乎每个家庭当下的可选境况,这关乎我们子子孙孙的良心和人格,这更是中国人对世界、对整个人类责无旁贷的人伦启蒙和人道承当。





《"养儿防老"终成梦》


http://bbs.creaders.net/tea/bbsviewer.php?trd_id=1397973&blog_id=346258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8: 午饭时分把白菜案认真重审一遍,窃以为
2018: 彩虹,你让老全帮你算算十年前十年后狼
2017: 五味床粉又开始反科学反NASA合唱了。不
2017: 既然心源这牲口犯了错误,老鱼咱也只能
2016: 要是写小芳的故事
2016: 前几天没事的时候又看了一遍电影Armage
2015: 谎言诋毁一千遍也不会成为真实,只能更
2015: 哈,为巫婆夫妇当场赋诗一手 -职老
2014: 爱情小说:第一次握手 (一)
2014: 肯沉认阿珍文学努力的,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