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一小學見幾個服務學生。那校全校有特殊活動。
一原學前教室老師現為兩學生家長。她這幾年出版了幾本兒童讀物書,做了全職作家。學校安排她做一次有關怎樣成為作者的講座。
近一個半小時的講座多是圍繞怎樣增加豐富的想像力及寫作技巧展開的。
愛因斯坦的一句名言:想像力大於知識本身。 在美公校學生從小無論文理教學方面,教育工作者及學生家庭提供給個體的環境總以開發想像力為主。 教授知識時以讓個體動腦為前提。 鼓勵個體用自己的理解消化及學習及運用知識。這和中式灌輸教育相差比較大。舉例:小學生在文科寫作時, 教師總是鼓勵學生盡力運用不同的想像去選擇題材。 絕大部分學生想像力非常豐富。這不僅是在文科教育方面,在任何學科甚至聊天時,都以問話形式如:你為什麼這麼想?這麼做?這麼理解?這麼回答等等引導性的方式,使個體思維更開闊,讓所學知識或信息被個體更理解。這種教育方式一直延續到大學。
想像力及創造力是社會進步不可缺少的動力。這種思維方式需有環境培養。 國內教育灌輸多,思維少。 這是一個比較明顯的教育方式不同。家長們可以從小多讓孩子自己想問題,找答案。不要太注重答案的對錯。如有錯讓孩子自己先去想辦法或找方法解決,那樣對提高個體的綜合能力會起到不小的作用。
Sent from my iPho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