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教育兩女,自己與他人的不同,不是不盡力了解他人, 他族各方面的藉口。自己越不適着了解或理解他人,環境越會對自己不利。
這種思維可以幫助不少個體走出不善交流的困境。在美國這個熔爐文化國家,不怕與他人,他族有任何不同,就怕個體封閉自我。少與或不與外界交流,這樣不僅影響工作,學習,甚至影響生活。
一個情緒時常低落,對事,對人偏用消極方面看問題的個體,在美比較難適應環境。這個社會存在太大流動性及不同性而造成與外界交流能力決定了個體在社會上的地位,身份,工作職位及其它的基石因素之一。而這一點是我們華家長育孩過程中最缺少經驗,知識和信息的部分。但如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不穿插及投入精力培養及影響他們,孩子成人走上社會後,不僅在工作,交友,繼續學習上會有困難,而且在生活上也公有副面影響。常常對自我,對他人,對工作,對事情有抱怨,有不滿的個體,很難找到各方面的平衡,直至一團糟。之後不停抱怨成為一種循環。哈,智力再高,無濟於世。
這社會倒是會給這些人空間,周圍的人也會留有空間予這種消極待人待事之個體。但這種個體在升職,進級等方面的機會十分有限。
家長們在育孩時,可以與孩子一起討論有關溝通交流的方式方法。每個家庭及個人會有不同,且更適合適應自我環境的方式。特別在三年級後,就可以與孩子進行成人式對話。這種交流環境,越早有,孩子越成熟地快及更會面對現實,找到自我長處及短處。利於他們與其他成人(老師及學校管理,及興趣學習中的成人,同學等交流)語言類型不是交流能力的阻礙,是自我克服恐懼,不安定,不安全,不被迫認可等的感覺,促使個體沒有勇氣與外界交流順暢。突破一個階段,走出一步,一點點從家庭環境開始,先有交流空間及氣氛適應起,個體才可能有勇氣及經驗,技巧更好的與家庭之外的人交流。
這種技巧,會獲益終身。
Sent from my i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