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參加一親戚小孩的生日游泳party. (俺兩女都不用操心了,自行玩耍去了)。
親戚孩子六歲,當然有同齡孩子參加。 在池旁見一華女孩,六歲左右,一個人游來游去。 其父在岸邊。俺問他,是參加俺親戚party的嗎?為何孩子不去同齡孩子處戲水?他道: 那幾個認識的孩子,游泳水準太高。其中一個還打破參加游泳隊的小年齡記錄。孩子不願於她們在一起。 俺一聽, 樂了。 就道:我見你孩子在水裡的姿勢比俺如今年年有少年奧林匹克游泳資格賽的十一歲女兒當年不差。而我十三歲女兒在十歲時,連頭還不敢下水,何來六歲就比什麼游泳水準之說。
父母為同齡孩子創造在一起交往機會,主要是鍛煉他們的社交能力,如果處處橫向比較一些特點,孩子會比較敏感及不自信。
華人圈家長的教育觀, 有時把橫向對比孩子的某種能力做為孩子上進動力。這對孩子無論社交,個體性格發展,及事情本身都不利。
又一例:游泳隊有了下一年各隊員的定位。(到那個組訓練)哈,一些華家長就因為他孩分組高於自孩,不滿於教練。 這種思維不太合適合育出自信孩的原因是:一,其他孩子的具體情況,你了解不全面。再說那不是你家的business。教練怎麼定隊員的位,他家長孩子滿意就好。 二,每個孩子在每個項目及年齡階段發育都不同。 一個階段好於不好,都不是最終的結果。 橫向對比只能更不自信及找不到上進的勇氣。三,他人的狀況及成績,不應是影響自孩發展任何項目的標準。焦點因是自孩有無實際興趣,信心,及認真,積極態度去做要做的事,這才是能否順利把事情進行下去的動力。
於自己先前狀況比, 借鑑他人長處,再加積極認真對事態度。哈, 不說會有奇蹟發生,但收到良好效果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自個兒心情還愉快,眼看着於前一位或幾位的差距越來越小,及自個長進的幅度時,積極,樂觀思維的個體往往更有能動克服苦難且之後有滿足,快樂感。而逼迫, 壓抑式上進,即使達到自我要求後,也無幸福,快樂感,只是給自我及他人了一個交代而已。
美國不管學校還是工作環境中儘量必免不必要的惡性競爭。例:老師發任何分數是分數面朝下的。單位給每個個人工資即保密又不相同數額。但學校對A成績及任何方面獎項還是公布的,以激勵個體往上線努力。
個體的自信,自尊對個性發展比較重要。家長們在育孩時對孩子可以有高的要求,但目標不宜太高。釆用短期加長期目標比較適宜。一些項目及事情在家看到效果後再定稍高一些的目標,循序漸進。這樣才不至於使個體失去自信及減少不必要的精神壓力。這點我們不少家長可以試着嘗試。
Sent from my i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