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带出孩子的最好 | |||||||||||||
送交者: 恩上加恩 2015年06月25日12:23:35 于 [海 二 代] 发送悄悄话 | |||||||||||||
父母一生最深切的关心还是自己的孩子,都希望我们的孩子能有最好的人生。为了使我们的孩子有神赐的最好的人生,我们需要帮助他们认识神,也要为他们祷告,做他们生命中爱和圣洁的榜样。除此之外,华里克牧师指出以下五个方面我们需要对待孩子的原则,才能带出孩子的最好(to bring out the best in your kids)。 1.你必须接纳他们的独特 接受你的孩子,或每个孩子都是神所造的,独特的。他们有自己的个性,性格,性情,天赋,兴趣,爱好,也处在自己独特的人生阶段。父母需要了解,理解和接纳自己孩子的独特性,并按他们的独特性来培育,教养和训练,使他们的特点,强项(strength)和优势得以发展和成长。不与别的孩子比较,也不要随从大家的潮流。总是记住自己孩子的性情,因为每个孩子的性情都不一样;有的温和,有的强势;有的犹豫,有的果断;有的胆小,有的勇敢。即使自己家里的几个孩子,也是不同的,需要以不同的方式方法对待他们。不要强迫孩子进入父母自己设想的人生轨道或模式,那样只会扭曲和辖制孩子的生命发展,不会带出孩子的最好。 2.你必须肯定他们的价值 每个人都需要得到肯定和注意,你的孩子也不例外。我没有见过一个人不需要别人的肯定的。我们的天父在祂的话语中不断提醒我们在祂里面所拥有的人生价值。耶稣说:两个麻雀不是卖一分银子吗?若是你们的父不许,一个也不能掉在地上。就是你们的头发也都被数过了。所以,不要惧怕!你们比许多麻雀还贵重(太10:29-31)。肯定使人朝被肯定的方面成长。细心关注关心你的孩子,显明你对他们的爱,表达你对他们的感谢,鼓励和肯定他们即使是一丁点的成长和改变。 3.你必须给予他们责任并相信他们 人们回应你给予他们的责任。我们通过别人信任和给予我们的责任中成长。耶稣说: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义,在大事上也不义(路16:10)。 我们不敢给予孩子责任,因为我们想保护孩子,怕他们做错,怕他们失败。这样我们使孩子不能从错误的教训中学习和成长。过分保护孩子其实是一种拒绝,是父母不相信和不信任自己的孩子。如果孩子觉得自己的父母都不相信自己,谁还会相信自己。 我们需要渐渐给予孩子更多和更大的责任,这样你显明你是多么相信他们,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预备他们的人生。 4.你必须纠正他们而不定罪他们 我们都需要纠正改正。神要我们悔改,因为祂爱我们。不忍用杖打儿子的,是恨恶他;疼爱儿子的,随时管教(箴言13:24)。如何能纠正他们而不定罪他们?第一,不要在愤怒中纠正。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恐怕他们失了志气。只要照著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西3:21,弗6:4)。 在愤怒的情绪中管教孩子,使我们的心在那时专注在我们自己,而不是专注在孩子身上。我们专注自己是如何受伤害,自己的利益受损害。这样的管教的结果也许孩子因为害怕会有些行为的改变,但长期这样的后果会使孩子的心中产生仇恨和抱负的心理。第二,留心你的言语。污秽的言语,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随事说造就人的好话,叫听见的人得益处(弗4:29)。 伤害的言语滋生伤害的记忆。羞辱和伤害的言语也许在短期会刺激孩子去做些事情,但会在孩子的心中植下悖逆的种子。 5.你必须无条件地爱他们 我们对孩子的爱都附带有我们对孩子的要求,期待的回应,期望的改变和成绩。结果聪明的孩子也感受到我们的给予是有条件的。孩子也常害怕做错了被惩罚或害怕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而躲避父母,封闭自己或隐瞒父母。我们的孩子需要我们无条件的爱。我们需要让孩子知道他们不需要通过行为和成就赚取我们的爱,也不会因做错事而失去我们对他们的爱。这种安全感使他们不害怕,并能促进他们抓住神赐给他们最好的人生。 无条件的爱首先是要能饶恕他们。饶恕我们的孩子因为我们已经被我们的天父饶恕。我们会受伤害,但属神的父母无论怎样都继续爱孩子。第二,从来不要放弃你的孩子。爱总是相信,爱从来不放弃。爱是“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林前13:7-8” 真爱从来不放弃任何人。即使我们的孩子染上毒瘾,进入坏的关系,不要放弃为他们祷告,不要放弃爱他们,不要放弃在神里面的盼望。 这五个方面的行动反映了神如何对待我们,天父对待我们的方式是最好的教养儿童的模式。
其它博文: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13: | 艺萌:小女让我做回那个犹太妈妈 | |
2012: | 天边的红霞:小学三年级作文习作--书信 | |
2012: | 柯云路:孩子最希望父母做的五件事 | |
2011: | 岭雾:我是这样和女儿明算帐的 | |
2010: | 高伐林: 一瓶牛奶的哲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