妞妞現在2歲9個月了,比起一年前,說話語句長了,用詞復雜多了,表達方式豐富了,思維邏輯也進步了許多。
她能夠表達一般的情緒:高興,生氣,傷心,疼痛和害怕。拿到一個新玩具的時候,就叫着跳着說,“妞妞好興奮!妞妞好興奮!”從小開始,她哭鬧的時候,我會描述她的情緒和她哭的原因,直到她願意和我溝通,然後她的情緒就會慢慢好轉。等到她不哭了,她又會很天真的問,“剛才妞妞為什麼哭啊?”
還有就是以前她只是呈述她的要求,比如“妞妞要牛奶”;現在她會呈述對別人的要求,比如“你可以幫我拿牛奶嗎?”這其實是一個不簡單的進步,表明她偶爾能轉換她的思維,從自己身上到別人身上。
妞妞每天晚上睡覺時都要求把她的房間裡的玩具和書放在門口,這樣子她的房間是乾淨的,而早上起床後又可以立刻看書,玩玩具。這天早上她起床後,發現有幾頁她平常畫畫寫字的紙放在她房間裡的一個小桌上,她很不滿意的說,“我不是跟你說了嘛?要把玩具和書放在門口!”她那抱怨的口氣頗似我,我沒法不笑。
最近帶妞妞睡覺我都會和她玩飛飛機的遊戲,其實就是抓着她的雙手以我的身體為軸心轉圈,這樣她的身體也就飛起來了。但是一般轉不了幾圈,我就覺得頭暈。然後我就很誇張的倒下,她也順勢倒在我的身上。這天玩了幾次後,她倒在我的身上,然後她說,“妞妞愛媽媽”。我心花怒放,連忙說“媽媽也愛妞妞”。她看着我的臉,盯着我的眼睛說,“好好的媽媽”。這次我鎮定住了,若無其事的問,“為什麼?”她說,“因為媽媽保護妞妞啊!”
我從小就是一個有節制的人,這也是我和弟弟經常打架的原因。媽媽買一打冰激凌,我和弟弟每人六個。弟弟經常第一天就將他的冰激凌全吃掉,而我呢計劃着每天吃一個,可以維持六天。不幸的是,在第二天的時候我就會發現我的5個冰激凌全不見了。到了現在做媽了,我還是固執的認為這是個很好的品質,必須傳給下一代,發揚光大。我們家每周從CSA(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直接從農場主)訂購一些蔬菜和水果。妞妞很喜歡他們的水果,但是一般量都比較少。這天早上給她洗了所有的草莓,放在她的面前。她吃的正開心呢,突然推開說,“我不要吃了。”我很吃驚,問為什麼。她說“留到明天吃,不然明天就沒有的吃了。”我心裡高興的要命,想起了那個斯坦福的棉花糖實驗(http://blog.creaders.net/u/8559/201411/197204.html),覺得自己的洗腦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