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長說得對, 我們是禮儀之邦,從來是寬容大方,熱情好客的民族。 現在我們有機會,有能力作一回東道主了, 當然是會盛情款待遠方的賓客, 讓全世界人民共享一次盛大的節日。
幾個星期前, 有天到郊區的一個高爾夫球俱樂部去吃喜酒。 其實兩位新人我都不認識, 是被拉去湊數的。 吃完喜酒, 我載幾位同路的阿姨伯伯回來。 旁邊坐的是位90幾歲的從台灣來的老伯伯, 他父親是軍閥時期的官員, 他自己年輕時在大陸也是走南闖北的。 我邊開車, 邊和他開玩笑, 問他, 年輕時一定追過很多不同地方的女朋友吧, 對哪裡的女生印象最好。 他說, 有一個印象最深, 沒追到, 其實連面都沒見到。 我聽了, 好奇心一下子上來了, 結果還跑迷路了, 差點又跑回山里去了。 老伯伯說, 他19歲時, 在揚州,(我忘了是不是揚州),去朋友家玩兒, 聽到朋友家的鄰居女生和別人說話, 那聲音真好聽。 他說, 老話說, 寧聽揚州人吵架, 不聽()人說話。 所以, 聲音的作用有時真的是比外貌還關鍵。
上面是題外話了,主要是讓大家輕鬆一下。:) 言歸正傳了, 因為老伯住過很多地方, 所以接着我又問他, 對哪個地方的印象最好。 他說是安徽的蕪湖(好像是蕪湖)。 我問為什麼呢? 他說, 那裡的人最好, 最熱情, 總是把家裡最好的東西拿來招待客人。 環境也很好, 出好茶的地方, 但是土匪也多, 所以沒有發展起來。 他這麼一說, 我也想起我的家鄉。 小時候, 去親戚家做客, 每到一家, 家家都會下蛋肉湯煮太平面給客人吃。 當地的禮節還有很多, 現在的我們都不太了解了。
我曾以為好客是為了虛榮, 所以不太以為然。 但想起媽媽說過了一個故事卻使我很感動。 外公去世時, 有位幾十多年前的老街坊幫我們家忙進忙出的。 我媽媽他們很感動。 他說, 只要能幫到嬸嬸家的, 他一定盡力, 因為他小時候,有一年,嬸嬸曾送他了兩個粽子。 他所說的嬸嬸就是我外婆。 那應該發生在好幾十年前的事了。 那時還是孩子的這位鄰居家裡應該很窮吧, 過端午節吃不上粽子, 很饞。 後來經過外婆家時,外婆塞給他兩個粽子。 我聽了就忘記了, 大致是這麼一件小事。 外婆是很古道熱腸的人, 所以這麼做我不奇怪。 可讓我們感動的是, 受到兩個粽子的人能把這事記住了幾十年。
我在想, 當我們有能力時, 我們拿出一些東西和別人分享, 應該是很快樂的一件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