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丁丁家長
萬維讀者網 > 海 二 代 > 跟帖
湯武革命
送交者: layworld 2008月07月22日07:41:19 於 [海 二 代] 發送悄悄話
回  答: 原來江味農是“五四”時的人枯木朽株 於 2008-07-22 05:28:51
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時大矣哉。這裡的“順乎天,應乎人”,若細究,順乎天的什麼,應乎人的什麼呢?大概就是順應孔子學說中的“天道,人道”。但什麼是天道人道,孔子交待的就不徹底了。他基本上是把天道人道當做存在的東西,少有說明其本體,而着重於論述人如何行事合乎天道人道,主要是間接的以用顯體手法。儒家學說中“君子”即是為此而立的一個名詞。

佛教的義理,着重的就是直接說明孔子所說“天道人道”的本體,立一名詞為“性”。佛經浩瀚,為此還立了許多其它名詞,例如“真如,真心,心,如來,本性,自性”等等,皆是為了解釋的方便而立,其意實同,皆為眾生本具。“性”,因其無相(沒有我們可以通過感官了解的相),故佛說性“空”,而這個“性”能隨環境起無量無邊的作用,例如生起世間的萬事萬物,故佛說“緣起”。“性空緣起”就是佛教的基本世界觀。性無生無滅,所以為真,而我們感管所感知的世界,因緣起無自性故,所以為假。這種觀點和世間人的看法正好相反,所以描述世間人,立名詞“迷”,迷則不知自己本具之“真心”。而破除了“迷”,完全明了了“性空緣起”的真實世界觀,並使真心起用,則立名詞“悟”。人的煩惱皆由“迷”起,就是錯誤的世界觀起,以假為真,追求虛假的而不知真的存在,怎麼能不煩惱。為了破除煩惱,必須放下“迷”,回歸“自性”,與之相應,達到順應自性(與孔子所說“順乎天,應乎人”有異曲同工之妙)的狀態。佛教義理博大精深,非一段文字可全明,就此打住。

了解了佛教的基本義理,再看江味農先生的那段文字,則容易清楚了。大概意思就是:孔子雖不知性,但只着重於人世間,對人世間以外不能了解的事情,存而不論,心存敬畏,這種做法(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很高明,所以是世間大聖人。孟子的“食色,性也”,是對“本來無一物”的自性這一事實的違背,本意是為了給大眾解釋孔子說的“性”,其實是對孔子“存而不論”用心的不解。到了宋代儒生,以佛家禪語,加入儒學,牽強附會地解釋孔子說的“性”,做成了夾生飯,所以貽害後世。到了五四以後,此害大到國人不堪忍受的地步,就把孩子(孔子學說)與洗腳水(後代儒學家的理論)一起倒掉,江君甚感惋惜也。

究其根本原因,實在在於儒學一開端,便不究竟。孔子雖能存而不論,而後人不解其意,必強為不可為,以致偏而又偏。

江君之論,枯兄自然只作一家之言。然其與弟見甚合,故讀而喜之,遂以之示兄,唐突唐突。

江味農居士傳 http://www.dizang.org/jj/jgj/p03.htm
金剛經講義目錄 http://www.dizang.org/jj/jgj/index.htm
0%(0)
0%(0)
  要忙一段時間,不能與雷兄在網上爭論了:) /無內容 - 枯木朽株 07/23/08 (179)
    take care... :) - layworld 07/23/08 (17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6: 手心手背的故事
2006: 手心手背的故事-2
2005: 天才實際上是早熟
2005: 在法國從不稱孩子為天才
2004: 精緻陽春麵
2004: 可有可無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