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家庭中的“紳士教育” |
送交者: 佚名 2005年02月10日13:23:37 於 [海 二 代] 發送悄悄話 |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員的觀念與行為,對孩子道德意識的養成起着決定性的作用。英國家庭教育在西方各國中是較有特色的,我們來看看他們一些做法。 在英國的家庭中,絕對看不到對兒童的沒有理由的嬌寵,犯了錯誤的孩子會受到糾正甚至懲罰。父母們往往在尊重孩子獨立人格的前提下,對孩子進行嚴格的管束,讓他們明白,他們的行為不是沒有邊際的,不可以為所欲為。英國的法律明確規定允許父母體罰孩子,至今許多學校仍保留着體罰學生的規矩。 在一般的家庭當中,5歲以下的孩子都不准與大人同桌吃飯,不允許挑吃挑穿,到了該做什麼的時候一律按規矩辦事,故意犯錯誤和欺負幼小,都將受到嚴厲的懲罰。不管是對什麼人,孩子必須懂禮貌,說話客氣,對父母兄弟姐妹也不例外。反之,孩子將受到父母的訓斥,包括身體的懲罰。只有懂事而有禮貌的孩子才會受到父母的誇獎。這僅僅是英國家庭中紳士教育的一個側面。言談舉止符合標準,對人彬彬有禮是對每一個孩子的基本要求。 英國人普遍認為,對孩子的溺愛和嬌寵是孩子獨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礙。要使孩子在日後能適應社會的需求,獨立地去生活、工作、就必須從小培養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讓他們學會尊重他人和自我克制,知道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在對待孩子的教育方面,英國人認為應該為孩子日後的獨立生活負責,現實原則是第一位的,而親情是第二位的。所謂“子不教,父之過”,這也是英國人的觀點。父母應對孩子長大成人後的行為負責,如果孩子日後不能像其他人一樣適應社會,對社會有所貢獻,作為父母就沒能盡到教育的職責,這樣的父母是不稱職的,他們應該感到愧疚,向社會檢討。 在孩子幼小的時候,作為父母會悉心照料他們,但不應嬌寵、溺愛他們。所以,英國的年輕父母很少總是將孩子抱在懷裡,而是讓他們隨便地爬,隨意地玩。總之,父母應該是孩子的道德教師,而不是孩子的保護神。所以當孩子不慎摔倒在地時,英國的父母絕不會扶起他,而是讓他自己站起來,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去訓練孩子的獨立能力,使他們明白,他們每一個人都不能依靠父母去生活,而完全要靠自己。所以,在英國的家庭里,孩子永遠不是中心。這一點西方的大部分國家的觀念是一致的。 在英國不論是富人家庭還是普通家庭,不論條件如何,都不會對小孩嬌寵,人們會有意識地“創造”一些艱苦的環境,讓孩子在其中遭受些人為的艱難,以磨練他們的意志,以便在以後的生活中養成堅強的意志,適應各種意外的困難。公學是英國的貴族學校,有些公學舉世聞名。在這些名牌公學裡上學的學生,都是富家子弟。公學學費昂貴,強調品學兼優。然而,在公學裡讀書的富家子弟卻生活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中。校方故意將伙食弄得很差,又缺少取暖設備。學校要求每個公學學生必須在惡劣的天氣里穿短褲出現在操場上、課堂上,堅持冷水浴,不准蓋過暖的被子,冬天也要開窗就寢。這樣做是為了除去孩子的嬌氣,養成堅強的意志,提高其身體的精神素質。在公學裡,人們以吃苦為榮,以意志堅定為高尚,樹立一種合乎自然的價值觀。在英國人的眼裡,這是一種模擬的生活環境,目的是讓學生通過這一環境的磨練,準備許多實際生活的本領,以增強在艱難的環境下生活的能力。這也是對孩子的另一種鍾愛,這種愛強於對孩子的和過分的呵護,這是父母必須做出的一種真愛。 傳統是無所不在的,一旦形成傳統,習慣就會不問理由地存在於人們的行為和思想當中,具有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成為不問其所以然則然的自覺。傳統的人文思想作為一種傳統深深地植根於英國人的頭腦中,成為他們認識事物的標準和價值所在,也成為他們行為的主導。在對待兒童的教育問題上,人們的認識是那樣的統一,以至於他們自覺或不自覺地都在按傳統辦事,按傳統的標準去評定孩子的行為。幾乎所有的英國人都認為孩子應該懂得忍耐,因為現實的成人社會裡有太多的需要忍耐的事情。他們認為,作為一個紳士,如缺乏忍耐的自我克制是最令人瞧不起、最沒有修養的。即使是孩子,如果不能學會忍耐,將來也不會有大的作為。所以,在家庭中,如果孩子受到傷害,即使他們大哭也絕不會在父母那裡得到安慰和同情。相反,對那些不能忍受疼痛而肆意大哭的孩子,父母會給予嚴厲的訓斥。這樣,日子久了,孩子漸漸地就會明白,他是生活在一個只能依靠自己的環境當中,不管是哪種痛苦,都不必求助別人,要自己去忍耐。時間一長,孩子的堅忍性格會自然養成的。堅韌不拔的性格有助於成就偉大的事業,這是英國人一致的看法。 父母的一系列作法,孩子長大後會受益匪淺,一些人在後來的生活中便深深地領會了父母的良苦用心。所以有過這樣經歷的孩子在其成人後也會這樣去要求他的孩子,這樣便形成了傳統,成為兒童教育的一種固定的模式。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