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發展史(四)商朝時期 |
送交者: 阿斯頓 2017年01月21日09:41:48 於 [海 二 代] 發送悄悄話 |
雅慧 商朝(約公元前1600-1046年)繼夏而起,根據《史記》記載,從成湯建國到商紂亡國,共傳三十代,前後六百餘年。商的祖先是契,因為輔佐禹治水有功,被舜封於商。從契到成湯的十二代之間,曾經八次遷都。到成湯時才又定居於最初的起源地亳(bo,河南商丘)。成湯登帝位後將都城西遷至今日的鄭州,仍命名為亳。大約有150~200年之久,商都一直在亳,僅次定都於殷的時間。 商湯像 戰國時著名的軍事家吳起認為夏桀與殷紂之都皆由山川所環繞,為形勢險要、易守難攻之地。但地理上的優勢並無法庇護暴君之不受推翻,相反的,唯有勤修德政,才能使天下太平,四方來附。 盤庚遷殷 例如盤庚是商朝中期的賢君,他遵循商湯以德化人的治國之道後,扭轉了商王朝的頹勢,使之再度強盛,盤庚遷殷是商朝歷史的一個巨大的轉捩點,從此商王朝結束了屢次遷都的動湯歲月,迎來了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新時期。考古發現,出土的殷都尚未發現有城垣的遺蹟,首都沒有城牆作保護,卻能屹立約270年之久,由此可知德治始能令國家長治久安。商朝的歷史裡有多次國勢衰微後又重新振興的情形,皆與帝王的修德行善有着直接的關係。 尋找商都 商朝的都城以早期的亳和後期的殷為代表,現代考古界推測亳就是當今的鄭州,而殷則位於安陽小屯一帶。鄭州商城的面積達25平方公里,是迄今所知最早的一座王都,也是歷史上第一座建有城垣的王都。 殷墟根據出土的遺蹟判斷,為沿着洹河兩岸發展、綿延十餘里的都城,周邊並無城牆,只有一道大溝作為防禦設施,與彎曲的洹河成環狀防護都城。殷墟功能劃分相當明確,具備之前都城的構成要素如宮室、供水設備與排水系統、各式作坊、民居建築等。 都城中心區為宗廟宮殿區,宮殿台基的方位或正南北、或正東西,各座基址大致排列成行,東西南北相對,呈現出四合院的布局格式。圍繞着中心區,呈環狀放射性密布著許多族邑民居及手工業作坊,民居建築群也具備了廳及四合院的特點。 西北方則是王陵區,共發掘十三座王陵大墓以及數千座陪葬墓和祭祀坑,其中有座空墓,推測是紂王在生前為自己所建,但因為暴政招致天怒民怨,死不得葬。 1930年挖掘現場 殷墟有發達的道路系統。在殷墟博物苑的展廳里,八點三五公尺寬的車道上,四道車轍和兩側的便道清晰可見。商代的交通發達,已普遍使用車輛,如此帶動買賣的活躍,貨物交易因而被稱為“商業”、從事交易者則被稱為“商人”。商朝的商業已十分發達,根據《六韜》記載,“殷君善治宮市,大者百里,中有九市”,“宮中九室,車行酒、馬行灸”。市場內販賣各種來自各地的貨物,玉器的材料被證實來自新疆和田;被稱為“檔案”的刻有甲骨文的龜甲,產地遠在今天的馬來西亞。 商人重卜 根據《尚書‧盤庚》記載,盤庚在遷都前作了很多準備工作,包括在確定都城方位時,使用圭臬等測日影的工具定向。此外,由於“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 (《小戴札‧表記篇》),在“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觀念影響下,殷人盛行使用龜甲來求神問卜,舉凡戰爭、動土、遷移、婚嫁、出行等,無一不先通過卜筮徵求神靈的指示。刻於龜殼與獸骨上的問卜文字就是傳世至今最早的中文─甲骨文。 建城遷都乃王朝之大事,事關國運興衰與民生大計,更是馬虎不得,必須反覆問卜才能動土施工,所以從流傳下來的商代甲骨上可以發現 “子卜,賓貞,我午(作)邑”,或“乙卯卜,命貞,王乍(作)邑”等,而史書也記載了盤庚在昭示決定時,強調“天其永我命於茲新邑”(天帝將授命我們在此建立新都,永遠興盛),“非敢違卜”。 商人敬天還表現在頻繁的祭祀上,在開工動土前、房舍奠基、安置城門等等工程大事時,都要舉行祭祀。占卜與祭祀的傳統延續後世,成為擇地建宅的一部分。 史記殷本紀記載了商湯登帝位後全國連年大旱,商湯在郊外設立祭壇,天天派人舉行祭禮,祈求天帝除旱下雨,是為“郊祭”的由來。七年求雨不果,史宮們占卜後說:“祭祀時除了要用牛羊作犧牲外,還要用人作祭品。” 商湯說:“我祭祀占卜求雨,本是為民,怎能去焚燒他人? 用我來代替吧!”命左右把祭祀的柴火架起來,向上天禱告,然後便坐到柴上去。左右正要點火,突然烏雲四合,大風乍起,大雨驟然而至。這就是歷史上的“湯禱桑林”。人們都認為正是湯的為民犧牲的精神感動了天帝,才使得天降甘霖,旱情解除。 由這段記錄可以得知,商朝存在以活人活物做祭的習俗,雖然商湯賢德愛民,舍己以殉,卻也無法廢除這個惡習。活祭與殉葬的習俗到商代中後期越演越烈,考古發現,甚至連建築物安置地基前都要先以活人獻祭,如此違逆人道的做法,也是導致王朝滅亡的原因之一。 殷商的滅亡 同夏朝覆亡的經過極為相似,殷商的最後一個君主紂也如同夏桀一樣,殘暴奢侈、荒淫無度、迫害忠臣百姓。史記記載商朝的都城在紂時“南距朝歌,北距邯鄲及沙丘,皆離宮別?”。他大興土木建鹿台、做“酒池肉林”以供淫樂,而百姓卻不得安食,民怨載道。紂的暴行,也引起了上天的震怒。據《淮南子》載:“殷紂時,嶢山崩,三川涸。” 史籍在解釋地震原因時說:“紂王無道,故嶢山崩而薄落之水涸。” 此時周武王修德使萬民來附,率領諸侯討伐無道之夫,終於代替商朝取得天下。 在夏商二代的千餘年當中,華夏文明步入了城邑時期,城市與鄉村逐漸區分開來;城鎮之間也因政治因素形成不同的規模;發明城牆、磚瓦、水渠及車輛,規劃整治土地河川,先民的生活逐漸不受自然環境的限制。在精神方面,開始使用大量使用龜甲獸骨進行卜筮;敬天敬神的信仰里加進了祭祀先祖的習俗,使宗廟建築在都城中占據重要位置。夏商的歷史用“以德治國”及“以暴治國”的對比,揭示著天命與民意的歸屬。朝代興於德、毀於暴,歷史的教訓由此而起。--轉載自《 正見網》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6: | [經典和評論] 三國志-英雄的黎明 燃燒 | |
2015: | 為何學過很多育兒經,卻依然教育不好孩 | |
2015: | 影響寶寶一生的話 | |
2014: | 對智力,能力考試進行補習不利於孩。 | |
2014: | 加拿大:童言童語之社交手段 | |
2013: | 四招幫你給孩子找到理想玩伴 | |
2013: | 到底該不該自己親自和寶寶說英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