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丁丁家長
萬維讀者網 > 海 二 代 > 帖子
說說“關係”和我們的故事(二)
送交者: 黃忠 2006年02月08日20:23:16 於 [海 二 代] 發送悄悄話

說 說“關 系”和 我 們 的 故 事(二)
-----------誠復網友


與 下 一 代 的 關 系

我們只有一個孩子,比多子女的家庭,就簡單一些。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也更難一些,因為我們沒有選擇啊。

我以為:在人生旅途上,孩子是自己的下一代,同時又是自己的朋友。要教育引導,既要他(她) 能聽進大人的話,認真做人,拙壯成長,又不能束伏住他(她) 的手腳,讓他(她)怕你,他(她) 就不敢(肯)給你們說心裡話。

回想起來,我對孩子除了小時候的學習,長大後的出國,似乎有點強行壓制(孩子是接受的)外,其餘還是安自己的理念平穩漸進的。回過頭來再看看,基本算是成功的。首先要讓他(她)有個目標,學習榜樣,學會做人。再就是刻意培養其競爭好勝的精神,要比學習成績,不比吃穿(家裡困難,比不得)。我主張表揚加上物質(獎勵)刺激。天天講評,好的表揚,不合要求就批評,但不要體罰,指出學習方法,如何努力就行。成績好就獎勵,獎品從小學到中學大學,堪稱五花八門。小學---糖塊,衣服,書包,文具盒;初,高中---手錶,自行車,鞋,衣物;大學---手動英文打字機,旅遊,衣物,錢,等等。也可以先許願後兌現,“要是你考取重點初(高)中,如此這般獎勵” ,但必須兌現,決不可失信於孩子 。高中以前,孩子的穿戴基本都是我們的舊衣服改的,於是我們許願,“只要你考取重點大學,春夏秋冬,里外全換新!” 。歷史已經證明此法行之有效!只有讓他(她) 從小就懂得,“付出努力,才能得到!一分耕耘,一分或幾分收穫(不只苦幹,要巧幹!不死讀書,要靈活,舉一翻三,活學活用)” 。我想,在哪一種制度的社會裡,孩子學會這點是非常重要的。在教育孩子時,父母一定要一致,切忌一個教,另一個護。

我以為,與孩子之間也應該有活潑,輕鬆,平等的氛圍才好,這不會降低做父母的威性和尊嚴的。由於工作關係我經常有外事活動,所以特別注意儀表,整天衣冠楚楚,尤其是夏天,還噴灑點“科隆水”。有一次孩子暑假在家,坐在那裡看書呢,正好我在忙着梳理,急着要去賓館見外賓。久了,就書也不看,索性看着我打扮了。我面對鏡子,梳頭,噴髮乳,灑香水。突然孩子高喊:“媽,快來!快來!”,她以為什麼事呢,嘴裡還嘀嘀咕咕地,立即過來了,孩子指着我說:“媽,你看我爸,頭髮一根根都放到應該放的地方了,還又是髮乳,又是香水的,不會是有了外遇了吧?”,我還是目不轉睛,繼續忙着我的活計,可在我的視野範圍內,從鏡子裡已看到孩子在做鬼臉呢!我就順水推舟:“你這孩子,苯!大學學的哪兒去了?不打扮打扮,人家小情,二奶什麼的,能要我這個糟老頭子嗎?” , 大家哈哈一樂了事。 又有一次,老伴在挖苦我找開心吶:“黃忠,你身體好,什麼病也沒有,我死了你可以再找一個。。。” ,我趁機上杆子:“少年夫妻老來伴嘛,你走了以後,沒人說話,怪寂寞的噢。兩種人可選!同學,或親戚,因為相互了解啊,你妹妹還年輕着呢,怎麼樣?” 。孩子馬上插嘴:“爸,我媽管你那麼嚴,她們家的,你還沒受夠!” 。哈哈哈,大樂而收場。

因為孩子在 B 市姥姥家,快到小學畢業才回到 K 市我們身邊的,只是初,高中幾年(實際上是五年,因為提前一年考了大學的) 生活在我們身邊 ,後來進了大學,除寒暑假與我們在一起外,其餘時間都不在我們身邊。因此,客觀的說,我們對孩子的了解實際上是不全面的,還停留在沒有定型的孩提時代。

來加拿大定居後,便發現,現實的與我們想象中的孩子有些出入,幾乎快不認識他們了。他們開口洋氣,時不時帶出幾個英語單字,在家裡還說這!非常尷尬,不禮貌吧;普遍窮,用錢小氣,不大方,親戚一起到外面吃飯,能A--A制嗎?從未見過,實在讓人哭笑不得,不理解;穿戴土氣,上街逛商場,走到人面前的事,怎麼穿成那樣?不修邊幅;辦事牛氣,無論路遠路近,不肯步行,一定開車,豈知運動有益健康,是不是懶?!在老爸老媽面前,還有點牛皮哄哄嘛,等等。

隨着時間的推移,相互磨合適應,我們從逐步理解到改變看法,直至完全體諒這些個“洋插隊”的所作所為了。當年他(她)們都囊中羞澀,出來讀書闖江湖,邊打工邊讀書,什麼苦都吃了的,好不容易熬到畢業,找來一份工作,又要車子,又要房子,生兒育女。當家方知“柴米油鹽貴”啊,深知來錢不易,慢慢磨練得“仔細”了 ,這是生活使人成熟!要是當年父母多給點他(她)們(我們拿不出來!),一跨進加拿大門坎,就讓他(她)們把車子和房子一次清了,你看,今天又是何等光景?!天天與洋人為伍,回家來不小心漏出個把洋字來,也很自然。我回老家,用生硬的家鄉話與鄉親們或老兄弟們交談,說不幾句不也馬上露出北方腔來了?也很自然。人家休閒時間就是圖個寬鬆舒適,怎麼舒服就怎麼穿,這裡的人都這樣,上班才衣冠楚楚吶,這是入鄉隨俗!不像國內上街散步或逛店購物,也要西裝革履加領帶,有的牛仔褲還褲線筆挺---君以為孰土?!。在國內開個小車,物以稀為貴,似乎是財富或權力的象徵。在這裡沒車不說事,沒車辦不成事,與國內的自行車一樣,習慣成自然。朋友親戚在外面一起吃飯那叫 Party ,誰請誰都不合式,互攤!這是時尚!他(她)們真的不容易!我們應該多體諒才對!而不是到處不順眼,挑刺!

拿到楓葉卡了,落戶在一個全新的世界,初來那會兒,簡直是寸步難行哪。雖然遇到的問題各種各樣,因人而異,但對於我們來自大陸的老人,卻基本是相同的。老人們自己要努力,逐步改變之,這是一方面;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孩子們也應該多體諒老人,給他們創造些條件。

語言不通---有條件的就必須開始學語言,那怕一天學一句,堅持下去,就能久久為功。國內一些旅遊景區的農村老太太,她沒什麼文化吧,為了招攔到生意,迫得她學,說得還很利索,還不止會一國外語呢,不就是那幾句日常用語嗎?所以得相信自己。年輕人每天教一句兩句,不要怕麻煩嘛,能夠做到吧?

電視不懂---我們的孩子就找中文頻道,CCTV;添計算機,買軟件盒,設法下載國內電視連續劇;買DVD機,租碟;買CVD帶--碟錄放機,把從國內帶來的歌曲,京戲的碟,帶,經常放放,儘量多的豐富我們的娛樂生活。前些時後,我還強行教會了我老伴上網看新聞,看報,看信呢。否則,要是我哪天突然死了,她什麼不會,不寂寞受苦嗎?年輕人都會電腦,讓他們抽出點時間,立即教就是了。何況電腦技術已發展到“傻瓜型”了,認字就能用。要不,靠每周末到菜店拿點華文報紙,那不是新聞,早已經是歷史了。

開車不會---有條件的應該學,這是自我服務的一種技能。當初孩子曾再三對我說:“爸爸,咱們既來之則安之,要學會能在這個社會裡生活所必須具備的最起碼的東西,因為萬一我有個三長兩短的,你們也能在這裡生活。。。” 。孩子說得很懇切,於是我學開車,考車牌,等等。

沒有交流---人生在世,除了有吃有穿,交流是必不可少的。最好學會上網,既看新聞又可聊天,又鍛練了用腦,一舉幾得。或在生活小區里找聊天對像。長途電話卡不要斷,經常和國內同事,朋友,親戚,同學通電話,互通信息,聊天。

身無分文---身上沒有分文外幣,會遇到很多尷尬的。孩子每月定期給我們另用錢,還給我一隻手機,只要我們離開家,就開手機,以便孩子能找到。每次逛店,開着手機,各走各的,各取所需,走累了我和老伴就坐着歇歇,時間差不多要回家了,電話一通,立即見面。既方便又快捷,不用老跟着走。有時候老人走累了,想歇嘛,又怕跟丟,找不到,相互不成了包伏啦。我們老跟着,也不是個事,畢竟與年輕人興趣不同。譬如,到商場買東西,老人總想少花錢買好的,比了又比,挑了又挑,年輕人在旁邊等着,早就煩透了。

寄人籬下---起初我們也有這個強烈感覺的,雖然在兒女家裡,條件很好,絕非我們國內能比。但總沒有自己的老窩好。說到底這是個“當家”和“不當家”的區別,在這裡什麼也不能作主;因為我能開車,我“當家”了,這種感覺就淡薄了。孩子們要吃什麼,或我們想吃什麼,要到商場買點什麼,商量後立即就出去買。周末,有時我們就各去各的地方。我和老伴想去哪裡,或去朋友家裡聊天,開車就走。如果自己想到哪裡而不能,這點“家”都作不了“主”,必須等到周末“放風”才能如願,馬上就會想到還是國內好,寄人籬下的想法就會更加強烈!離心力也就會越大!。當然,住在城裡會好一些,因為我們住得太遠。


同 學,同 事 ,上 下 級 關 系

一般來說,在家裡能處理好關係的,到工作單位與人相處,也會比較好,當然不絕對如此。我以為:人生在世,凡事和為人要做到這八個字----誠信,規矩,謙恭,有度。完全做到,不容易,只要基本做到,那你各方面的關係就會非常和諧,事業也會比較成功。


我一輩子都在試圖做到自定的為人做事的八字準則,還經常回顧總結。在學生時代,由於都很單純,沒有利害衝突(當然早戀,有情敵除外,哈哈) ,很好相處 。在小學我與女同學不好。初中高中,沒有親疏遠近,我與男女同學之間的關係都非常好。到了大學,因為高考前的一些教訓,才有了親疏,有了自己可以傾訴衷腸的三個知己(連我四個),現在三個在北美。我們的關係從入學同一寢室,至今已保持了50年的友誼。真是同窗勝兄弟,當年我孩子的出國擔保人,就是我的同學。由於我的為人準則,使我在學校“反右派”運動中,儘管我當時不懂運動的內涵,也能不前不後,不左不右,安然無恙。與其他同學的關係也都不錯。

工作後,才體會到社會的豐富多彩,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啊?!在人生的大舞台上,各人都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也是因為我自定的做人準則,才能使我在“史無前例”中,不為眼前利益所動而激進,不圖自己解脫,少受委曲而出賣人格,靈魂;才能使我始終能立於不敗之地。多少年後,連當年群眾組織的對立面里也這樣評價我:黃忠人品好,心地好,大將風度。可見我與同事之間關係的一瓣了吧。

文革過去幾年後,我走上了領導崗位。位子變了,社會地位也變了,如何對待手中的權力?如何處人和處事?我也有我的信條和宗旨的。當官是暫時的,今天上,就意味着明天要下。官場上陳腐的那一套,我不主張,不學也學不會。上面對的,我聽,有問題的我不聽,但不反對(不唯上,不會拍馬屁,恐怕是我的最大毛病)。為官一任,要對得起一方江東父老。非份之財不可取,按規矩,章法辦事。對同僚(副手) 只要他們努力分管的工作,成績是他們的,工作中出了問題,只要不是故意和瀆職,對上我全為他們兜着(承擔責任),辦公會上公開宣布,讓他們人人皆知,個個放心大干。所以班子非常團結,責職分明,一切有章可循,大家幹勁十足 。

有一個剛分到廠的大學生,沒有駕照,出於好奇,把下線的樣品車開走在廠里練習,結果撞上電杆,幸好人沒出事,車頭已經呲牙咧嘴,面目全非了。事後,本人害怕,大家也議論紛紛,有人主張殺一驚百,給他個大處份。我以為:寫出悔過書,在全廠大會上作檢查,視其認識程度再定。結果是悔過,檢查深刻,達到教育全廠職工及其本人的目的。出乎其本人和大家的意料,像徵性的賠償一些損失,記取教訓,下不為例,了之。君可知,凡處份都要進個人檔案,對於年輕人,豈能讓他背一輩子黑鍋?!應該愛護教育為主,切不可“喬老爺做官”---亂點鴛鴦譜。後來,這個人,工作上非常積極,幹得很出色。

廠里要晉升正高級工程師(教授級高工) 了,由我和正副總工程師(三個正高工)組成評委。安常規先由下而上,從副高工(副教授級高工) 中挑選,民主評議後上報。

我們廠有個 Z 工,他並非出自名校,省內一般大專吧,平時怪話牢騷特多,但人家並沒有什麼出格的地方。脾氣古怪,個性特強,有點抗上,群眾關係不好。可是人很聰敏,工作也有成績,曾得過省(部)級獎項。全廠好幾百工程技術人員呢,連我都了解他了,說明此人了得。說也正巧,民主評議時他出差在外,不在廠里。我估計,在民主評議中這個人可能就上不來。最後名單報來了兩人,不出所料,就是沒有 Z 工。被我退回,重新評議,沒有指名道姓,但給他們提了幾個正面引導的討論題。第二次名單上來,報來三人,其中有了 Z 工。於是我親自給他們修改了評語,上報市評委。過了些時候,正高工批下來了,批下幾名??? 結果批下來一人,Z 工! 從此 Z 工的脾氣,個性,人緣先後判若兩人,工作非常積極,也不抗上了,對別人說:黃廠長大將風度啊!
(完)

後 話

因網友之邀,把我們自己的真實故事,不加任何修飾的寫在這裡,由於事例實在太多,只能隨便挑上幾個。如果能給朋友們一丁點參考,在人生的旅途中處理好各種關係,多一點愉快,少一點煩惱。這就是我的初衷。謝謝大家,耽誤大家工夫了!
祝網友們狗年元宵節塊樂!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5: 心存秘密心理更健康
2005: 海外逸士: 春節憶兒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