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老話題了。以前就爭論不休。
幾千年的封建專制,基礎就在於一個“孝”字。孝,被幾千年的御用文人不厭其捲地讚美,成為中國人的第一美德,已經滲透在中國人的骨髓里。人們普遍地把“孝”和“愛”等同起來,把對父母的百依百順,和對父母的愛等同起來。好多中國人,絕對看不出西方人的兩代關係是建立平等的人格基礎上的。一個最明顯的例子,英語的gradson,決不是一個用於罵人低賤的詞,而中文的‘孫子’,就有‘低賤’的衍生語義。如果有人說,‘我是你爺爺’,這個‘爺爺’什麼意思,我們中國人都會不明自白的。更不用說,在中國打罵孩子是非常普遍的,也是傳統(在美國,好歹你還得偷着打吧?)。當然,也有眾多的被父母毒打過的中國人,長大了仍然覺得那是愛,還以同樣的方法去‘愛’自己的孩子,殊不知自己是在做奴隸的同時又在繼續培養興一代奴隸。一代一代,我們中國人就這樣培養出了奴才基因。有人說中國的家庭穩定,當然,奴才基因已經定型,一方(父,夫)做主,一方屈從(子,妻),表面上仍然一片和睦。但這個和睦是以一方完全犧牲為代價的。
這種關係完全體現了中國的社會關係。所以,改變家庭的不平等關係,對改變中國的社會和個人的面貌,實際上可能比學運還有效。當然絕不是短期能達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