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看到萬維“兒童成長”這個論壇,還以為是一個讀者交流如何培養小朋友的罈子,看了一些帖子後發覺,完全不是那麼回事,絕大數帖子都是一些老少媳婦埋怨公婆、父母或是自己老公的帖子,似乎應該改名叫“怨婦壇”更名副其實。(女同胞先別罵,接下來我會解釋的)。埋怨的主題大概有以下幾類。
第一類是埋怨父母或公婆帶孩子的。仔細看了女同胞們“玉言”我發覺,那些振振有詞地抱怨公婆父母的帖子,沒有一個站得住腳!比如樓下有一位正在抱怨自己母親怕幫自己帶孩子的。我想對這位女同胞說,你母親遠在萬里之外,而你的公婆就在面前,你不抱怨婆婆近在眼前不給你帶孩子,可為什麼要抱怨遠在萬里之外的母親呢?你說婆婆是洋人沒這概念,你不介意,難道你母親是中國人就應該比你洋婆婆低一等?中國有句俗話叫“入鄉隨俗”,你看人家美國人怎麼帶孩子的你就怎樣帶不就解決了,相信你的“洋丈夫”也絕不會有意見!
第二類是抱怨同父母住一起難相處的。兩代成年人住在一起,有這樣那樣的矛盾是肯定的,任何一個家庭都無法避免,這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解決這個矛盾最有效的辦法是分開住,各過各的。別看你現在同你的子女親密無間,其樂融融,等他們長大成家後你還同他們住一起試試,無論你“表現多麼好”,他們同樣會嫌棄你的!西人早已認識到了這一社會規律,因此子女成人後一腳“踢”出去,彼此兩清。處得好的,象朋友一樣往來,處不好的,從此成路人。中國人在兩代人的問題上卻始終拎不清,成年了還是喜歡粘在一起,未見幾家人相處和諧,反目成怨甚至成仇的卻不鮮見。我不理解的是,為什麼那麼多中國人在海外生活了那麼多年也還沒弄明白這個道理?她們學會了向洋人一樣勇敢地抱怨,卻沒有學會象洋人一樣地用腦思考!
第三類是抱怨親戚要錢要物的。這類帖子在這個罈子占了相當的比例,也是怨氣最大的主題之一,但我看過這些帖子後發覺,仍然沒有什麼實質性的理由是站得住腳的,有的甚至恰恰是暴露了發帖人的不良品質。比如,前段時間有一個帖子,從他遮遮掩掩的描述中我們可以明白,當初其父母為送他出國留學幾乎是傾家蕩產了,此人學成留美找到工作,敷衍性地給父母寄了兩次錢就開始抱怨父母貪得無厭。對這樣的人我想說,你父母當初對你進行的超負荷投入或許是錯誤的,你並不需要如此沉重的負債,但是,你已經是事實上的受益人,那怕是一種壓力,給予理所能及的補償是應該的。還有一個例子是抱怨老公埋怨自己回國給親戚送禮過多的。她的意思是老公太小氣,有一些網友也贊同她的看法。看完她的帖子,我發覺不是那麼回事,儘管只是她的一面之辭,但依然可以看出,“她”早在國內上大學時就是一個喜歡占親戚便宜的“勺子”,因為占的便宜多,所以現在回去了需要還的“人情”就多。這本來不算什麼問題,完全可以同她老公說清楚的,可此人不僅不說清楚,竟然要給她老公補兩家送禮的“價差”!我的天,一個女人遲鈍到如此程度,真不知道她當初是怎麼考得上大學的,我為她老公感到悲哀!還有一類稀奇古怪的抱怨更滑稽。有一個帖子說,他擠出錢給國內三親六戚送禮,同時抱怨說那些親戚其實並不窮,甚至比他在國外的實際生活水平還要高,對他送的禮還常看不上!不用我說,可能網友就會說,這個人有病。實際不那麼簡單,看完他的帖子才發現,原來是此人向他們的親戚瞎吹牛,說他在國外工作如此了得,年薪幾十萬美元云云,是衣錦還鄉顯擺去了。既然要顯擺就不要怕丟醜,有啥好抱怨的呢?
說了這麼多,回到開頭,我的主題就自然出來了:在這個罈子上“抱怨”的大多數是女同胞,少數是男士,但肯定都是成年人,而且大多數是二十五歲以上有家有室的成年人,但是,從他們的思維表現看,絕大多數人都還未達到成年人標準,這些人到這個罈子,的確來對了地方。“兒童成長”意味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