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語的生存對於移民美國的家庭來說很不容易。不要說在美國出生的孩子,即便是在國內出生中文有一定基礎的孩子,要保持中文照樣有很大的難度。我兒子是八歲半才到美國來的,在國內讀了一年半小學。可是他到美國半年,英文上口了就不願意講中文。孩子不肯說中文,我實在沒轍暑假就送他回國呆了整整一個夏天,回來以後兩種語言總算都上口了。如果靠我自己肯定不行。即便是這樣,我們平時還是英文用得更多一些,因為交流起來方便得多。為了使孩子聽得進去,我基本上是用英文講中國的故事。我認為孩子在中小學期間,和他們的溝通比什麼都重要,而用英文更容易溝通。兒子上五年級以後,我就不再教他中文了,因為他實在不想學(那時我們家附近沒有中文學校,也許上中文學校會好一些)。我能做的是讓他給爺爺姥姥寫信,幸虧他會漢語拼音,不會寫的字就用拼音。還有就是讓他複習出國前學的唐詩宋詞。他會背誦蘇東坡的赤壁懷古和水調歌頭,還有不少唐詩。他很樂意背給我聽,這是他自己很得意的絕活。
孩子上高中以後我才慢慢試圖用中文和他聊天。那是從一次回國探親開始的,我們說好在中國期間只許講中文,兒子居然做到了。上大學以後,他不僅選了中文的語言課,還選了中國歷史課(這門課是用英文教的)。他的教授喜歡他,還問他想不想主修中國歷史。他大學畢業那年的暑假在北京到一家餐館義務打工,說是要體驗一下在中國的生活,並學習做中國菜。大熱天每天騎車去,很辛苦。這段經歷使他的中文有了一個飛躍。現在,我們基本上講中文,因為兒子有意識地想練習說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