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帖遍復 ── 關於《論語》、《弟子規》和《唐詩三百首》
我回答LAOBIAO說,其實最後只有三本東西孩子要背,即《論語》、《弟子規》、
《唐詩三百首》。
《論語》可全背,也可選部分章句讓孩子背,《唐詩三百首》也是同理。所以這就
變成《論語》章句、《弟子規》、《唐詩三百首》選讀。
如果還覺得太多,那就去掉《論語》,只留《弟子規》、《唐詩三百首》選讀,如
果還嫌多,那再把《弟子規》去掉,只留《唐詩三百首》選讀。
如果連唐詩選讀也覺得是負擔,那至少教會孩子背李白的《靜夜思》 ── “床前
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
生為華夏子孫,為人父母不學唐詩、不教兒女背唐詩,那是做人的一種恥辱啊!這
里有一份梁啓超開出的最低限度國學書目,大家讀一讀,然後再回過頭想一想,我
講的話到底過不過分?
梁啓超開列的最低限度國學書目
http://bbs.tecn.cn/archiver/tid-100331.html
胡適、梁啓超開出的國學入門書目
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85/17004/1493453.html
錢多多講“I know tw kids study 《大學 》、《中庸 in the first grade. How
much did they really believe on what they are being taught? ”其實這個問
題極簡單,相比較而言,台灣保留了中國歷史傳統,大陸放棄了中國歷史傳統,你看
兩岸領導人的人文素養、精神氣質有什麼不同?
錢多多又講“Confucius theory is very complicated.Even if you explain it
to regular chinese kid in China, most likely he would not understand what
you are talking about. when kids don't understand your explanation they will
just ignore it.”我覺得錢多多肯定沒有讀完我上一個帖子,你不理解“根本智”
與“後得智”的區別,我只好用西人也就是辜 鴻銘的義父布朗先生的話來回覆你:
“只求你說得熟,並不求你 聽得懂。聽懂再背,心就亂了,反倒背不熟了。”至於
孩子漠不關心,那是教育方法的問題,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父母教孩子,那
有那麼簡單啊?
下面再轉摘一點《論語》以及諸子百家的言教,錢多多看看孩子能不能明白?該不
該知道?謝謝。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論語學而》
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知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
為下矣。 《論語季氏》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論語雍也》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論語公冶長》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論語述而》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為政》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論語為政》
欲速則不達。 《論語子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論語衛靈公》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論語子罕》
當仁不讓於師。 《論語衛靈公》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
人。” 《論語衛靈公》
德不孤,必有鄰。 《論語裡仁》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論語裡仁》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論語為政》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論語顏淵》
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論語陽貨》
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於邪。──《左傳隱公三年》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孟子離婁下》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宣公二年》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禮記學記》
學然後知不足。──《禮記學記》
勝而不驕,敗而不怨。──《商君書戰法》
聖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晏子春秋雜下》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易乾》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第六十四章》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戰國楚屈原《卜居》
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戰國策楚策四莊辛謂楚襄王》
行百里者半九十。──《戰國策秦策五》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孟子離婁上》
差若毫釐,謬以千里。──《禮記經解》
孩子學中文的聽、說、讀、寫和教育理念
http://bbs.creaders.net/child/bbsviewer.php?trd_id=302800
兒童經典教育的三個方面:人倫、美育和根本智教育
http://bbs.creaders.net/child/bbsviewer.php?trd_id=303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