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言輕兄所說也有道理。言兄的觀點其實有很強的代表性。
言兄是在比較當前的美國教育和中國教育的不同,主要說的是兩者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區別。而匣兄主要是在比較教育內容的區別,尤其是中國古代文化教育和現代文化教育的內容,其實也就是一種文化的比較。
雖然兩位兄長談到的話題有重疊,但其實側重點的不同更多,所以可能會有“你說你的,我說我的”的感覺,不能彼此信服。
由於自身經驗的關係,在教育這個問題上,我傾向於更支持匣兄的觀點。但是,有兩點想說一下:
一,討論,是為了提高,不是為了爭勝負,否則,討論不如不討論。
二,其實,觀點不同的雙方,一定各有其可取之處。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應該就是這麼一個意思。這是我今天吃午飯時想的:如果就一件事,大家持不同的觀點。這些不同的觀點自然來自於不同人的個體學識和經驗。而如果這件事情有一個“真相”的話,這個真相是大家都達不到的。為什麼達不到呢?因為這些不同的觀點都是通過思考得到的,而思考就離不開語言,有語言就必然要進行概念的定義,而概念的定義必然撕裂真相。用撕裂真相的概念進行以比較為主要手段的思考所得出的觀點,自然會有優劣之分,但絕對達不到那個“真相”。既然達不到“真相”,沒個觀點就不能肯定百分之百地比另一個觀點強,所以,有一個差一點的觀點關係不大,只要虛心討論學習就能提高。但如果堅持認為自己的觀點百分之百正確就危險了。所以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而佛說:“去我執,去法執”,意思是相同的。
羅嗦了半天,大家多包涵。再為上面一段說明一點:就是不能因為上面的討論就認為觀點沒有好壞之分,就可以不虛心地提高自己了。這樣的想法也是“法執”,而且屬於很不好的“執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