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以棟:出國的得與失 |
送交者: 劉以棟 2010年03月12日19:08:38 於 [海 二 代] 發送悄悄話 |
出國的得與失 劉以棟 有個故事講,一位老者腿疼去看醫生,醫生認真檢查以後說,沒有器官性病變,僅是年老的緣故。老者聽了很不以為然,指着他的另一條腿說,這條腿跟那條腿一樣老,怎麼就不疼。 過去三十年,很多人跨出國門,移居海外。三十年後的今天,我想從那位老者的角度,閒聊當年出國的得與失。 出國這些年,失去的很多很多。 首先,失去了天子驕子的光環。三十年前,高考升學率大概不到5%,能考上大學可以說是那個時代的天子驕子,頭上帶着令人羨慕的光環。那時的大學生根本沒有找工作的問題,是學校把大學生送到國家最需要的崗位上去。許多人從當年的崗位上,走上現在的令人仰視的位置。而出國以後,那些光環就徹底消失了。國外的大學未曾像中國大學那樣“開門辦學”,所以大學生在外國並沒有在中國那麼尊貴。 其次,失去了廣泛的社會關係。全世界的人都講關係,差異僅是程度不同而已。說國外人際關係簡單,更大可能是我們還沒有進入外國人的關係網。農民工進城,可能也認為城裡的人際關係簡單。我們在國內即使沒有後台,總還有同學老鄉、親戚朋友。只要盡力而為,總會建立自己的社會關係網。出國以後,基本就是孤軍作戰,困苦可想而知。 第三, 沒趕上中國大發展的二十年。過去二十年,是中國突飛猛進的二十年。在這二十年裡,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樣的發展大潮中,當然湧現出許多個人事業發展的機會。在國內抓住機會的人,就成了現在的成功人士。 第四, 遠離了父老鄉親。雖然現在交通方便,但中國和美國之間畢竟還隔着個太平洋。沒有身份時,回國不容易,因為擔心返回美國的簽證;有了身份後,回國又要辦中國的簽證。簽證以外,還有工作假期和旅行花費問題。總之一句話,回國探親不容易,對父母難盡孝心。 第五, 久違了熟悉的食品和環境。月是故鄉明,好吃的都在記憶里。如果在中國,就可以去找童年喜歡的食品嘗一嘗,安慰一下自己。在國外,中國食品根本不是中國味。一樣的食品蔬菜,也是看着誘人,食之無味。在國外,也就是解決了溫飽問題,沒有吃中國食品的那份享受。 凡事有失必有得。出國雖然可能失去了許多機會,但也不是一無所獲。我們現在對生活中的許多方面習以為常了,就不再感到珍貴。 首先,在國外可以自由的生孩子。對大多數來講,孩子是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多生的孩子,難道不是金錢買不到的財富嗎。等我們老了以後,值得自豪的成就不就是我們自己的孩子嗎。 其次,國外給孩子提供了健康成長的環境。中國畢竟人多,競爭太激烈。從小學考初中,到考高中,到考大學,時刻面臨強烈的競爭。考上大學以後,學習的熱情也就耗費乾淨了。好不容易念完書了,又難找到工作。找到工作以後,又買不起房子。如果選擇把孩子送到國外來,那不是重複我們以前走過的艱難之路嗎。 第三,在國外有一份做人的尊嚴。無論事業是否成功,國外人跟人之間還是相對平等的。國內那種罵下屬,把服務員不當人的行為,本身就缺乏對個人人格的尊重。自所不欲,勿施於人。道理大家都知道,可惜誰也不願去做。 第四,終於取得了外國戶口。說起來慚愧,我們這些年很長時間是在熬戶口。中國的城市戶口很重要,外國的戶口也很重要。我總認為美國故意把戶口門檻設得高,逼着人耐着性子幹活。好不容易把戶口安頓下來以後,人已經失去了朝氣。我認為外國戶口值錢,是因為人均資源豐富。當然有人會認為他可以在中國占有別人的份額,但我認為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許多歷史變故,都有資產重新分配的影子。 第五, 有時間發牢騷。大家有空上網抱怨,還是因為有時間。如果成天在外應酬,哪有時間發牢騷。當然,上網是消磨時間的方法之一。很多有理想的人有自己的業餘愛好,或者參加休閒活動和個人養生。 總的來看,出國有得也有失。到底是得到的多,還是失去的多,結果可能因人而異。更何況這種得失本身就跟蘋果和梨子一樣,不好比的。 出國的人和沒有出國的人群中間,都有混得好的和混得不好的。得意的人會找混得不好的人比,證明自己偉大;失意的人會找成功人士比,抱怨上帝不公。其實,幸福就是幸福感,這感覺就在於你跟誰比。當然,不比最好,就是難以做到。 出國有得有失,海歸也會有得有失。不同的是,出國的得失現在已可評估,海歸的得失以後才見分曉。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9: | 一刻中文:我是怎樣讓女兒喜歡學中文的! | |
2009: | rainbow: 飛着女兒哩 | |
2008: | zt面對台灣初中語文課 大陸博士傻眼了 | |
2007: | 獨生子女政策的社會負效應 | |
2007: | 幾個被父母接回來的孩子的故事。 | |
2006: | 一不小心,竟混成了丈母娘 | |
2006: | 婆婆是不是需要檢討一下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