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丁丁家長
萬維讀者網 > 海 二 代 > 帖子
吃苦耐勞、培養勤奮 書摘6
送交者: 飛雲 2010年03月28日13:07:54 於 [海 二 代] 發送悄悄話
《讓孩子自己去打拼》書摘
     溫室中的花朵不能經歷風雨,遑論成功?少年艱苦能生出恆心和忍耐;中青年遇到困難能抵抗;否則,中老年遇到挫折易生絕望。

      我們某個人的經歷有可能迄今為止是一帆風順的,可是沒有任何人能夠保證他的一生總是風和日麗,波瀾不驚。
     人的一生難免有波折坎坷,生活不僅是燦爛的,同時也是很辛苦的;工作也一樣。溫室中培育的花朵,如何能經風歷雨?所以父母必須從小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怕苦惡勞是人的本性,吃苦耐勞的培養猶如逆水行舟。加上父母愛子的本能和如今較好的生活條件,多數父母都捨不得讓孩子吃苦。反過來,好言好語、好吃好喝、好穿好戴是父母們對待孩子的“主旋律”。我自己經歷過一段相對現在而言比較艱苦的時光,我當然反思過去,但是我也思考從吃苦中得到的益處。我和同時代的朋友們在一起談論過去的時候,有朋友說:我決不會讓我的孩子再受我們曾經受過的苦!惜子之心可見。
     但我不完全同意這種說法。正好相反,我認為必須要給孩子找“苦”吃。我的觀點是:孩子在自己跟前,我可以不讓他(她)吃苦;可是我不能保證孩子將來不會遇到風浪。孩子將來遇到風浪,以我力衰的臂膀如何還能庇護他(她)?如果他(她)自己吃過苦,受過管束,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和頑強的毅力,他(她)就會有能力對付困難。所以,我不愁孩子在我身邊吃點兒事實上微不足道的“苦”,我憂的是將來孩子不在我身邊時沒有對付困難的意志。孩子沒有吃苦的經歷,就會把生活理想化。就像吃完西瓜後馬上吃水蜜桃,水蜜桃就顯得不甜,不好吃。孩子在蜜罐里長大,將來在某些很正常的環境下生活都很可能感到“受不了”。試想,那時候孩子將如何面對?父母去照顧行嗎?父母能照顧他(她)一輩子嗎?就算父母的餘蔭能照顧他(她)一輩子,那麼孩子的孩子呢?因此,無論對孩子將來的工作還是生活,具備吃苦耐勞的基本素質將使孩子受益終生。把孩子保護在懷中,表面上是愛孩子但其實是害孩子。如果孩子小時候的哭讓父母心疼,那麼孩子長大以後的哭將讓父母更心疼,但卻無能為力。所以父母們在授孩子予“魚”的同時也要授他們予“漁”。這個“漁”不僅包括本領和手段,同時也包括“毅志”。吃苦和困難的環境對於培養“毅志”是有益的。
      中國有句古話說:家無三代富。就是一代創業,二代守業,三代敗家的意思。創業艱苦、守業辛苦、不吃苦敗家已是顛撲不破的真理。不過“例外”卻可以出現在傳統和教育好的家庭。有不少晉商家族,其興旺發達可至10代人以上。原因何在?嚴格而良好的、注重長遠的家庭教育是制勝法寶。以色列人有來自《聖經》中的智慧,他們是這樣對待“吃苦”的:由於以色列人當年由上帝經摩西的帶領出了埃及,為避免後人有可能忘記上帝的恩惠,上帝就讓他們過7日的“駐棚節” (見《聖經》 利未記23:33),用我們比較容易理解的話說就是要警鐘長鳴,藉由“駐棚”來回憶祖先的苦以及上帝拯救的恩惠。

     年輕時吃苦的經歷能使人產生毅力和忍耐。反之,幼年養尊處優,成人後一旦遇到挫折或困境將很可能使其產生絕望。
      女兒上小學的時候,我們和父母住在不同的城市,周末我們要回榆次去看父母。一般我們先坐市內公交車,然後在火車站轉長途汽車去榆次。為了鍛煉潔良,我經常不乘市內公交車,帶她一起步行好幾公里到火車站去乘長途汽車。夏天走過,冬天走過,颳風下雪的時候也走過,無論她有無怨言。
      我們還經常讓她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兒。那些小活兒在我們看來再平常不過,然而對當今普遍受到寵愛的一代來說就算是“受苦”了。幹家務活不僅讓孩子吃了一點兒“苦”,而且還讓孩子懂得了她在家裡不僅僅只是享受和被照顧,而且必須承擔他(她)所應盡的義務。
      比如說,對四五歲以上的孩子,父母可以讓孩子飯前為每個人往桌上擺放餐具;讓孩子剝蛋皮、剝蔥蒜等。之後可以逐漸增加孩子做家務的數和(或)量,比如倒垃圾、澆花;出門時可以讓孩子把自己的包背上;父母送孩子學習音樂、繪畫時,樂器和畫板都可以讓孩子自己背;上街購物,要讓孩子幫父母拿東西;有的活兒可以固定給孩子,比如清理地板、整理床鋪等;對十幾歲的孩子,父母可以讓孩子為客人和父母沏茶;等等。
      我家老二會在我們回家的路上在車上睡着。到家後,我會把孩子抱回家放在床上讓她繼續睡。在孩子四五歲的一天,我們發現了問題:因為她不想自己走路,就在快到家前假裝睡着了,我們事前當然不知道她在假裝睡覺。在我抱着她進家時,妻子努努嘴讓我看孩子。我低頭一看:老二臉上露出了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果不其然,當我把她放到床上後,沒有一分鐘她就“醒”了。就是從車上到家裡那麼幾步路,她都會開始耍詭計,偷懶不願自己走路了。我弟弟的兒子也有類似的故事:有一次他晚上寫作業“辛苦”地趴在寫字檯前睡着了。他媽媽心疼地想:“今天就別洗了,我給他擦擦臉上床睡吧。”結果這一次不打緊,以後兒子經常偷懶裝睡,讓媽媽擦臉躲避洗漱。也是偶然讓我弟弟看到了他的笑容而漏了餡兒。所以,對孩子不僅要嚴格,有時還需要用心機。
     有一次,不知潔良是真的忘了還是有意逃避,反正是當我臨睡前發現她那天沒有洗碗。雖然她已經熟睡,我還是毫不猶豫地把她叫醒,讓她去把該完成而沒有完成的家務做完。現在我依然記得當時的情景:看着睡眼惺忪爬起來的孩子,妻子有點兒不忍心,拉着我的衣服悄悄說:“算了算了,今天就我洗吧。”我沒有同意,堅持了我的決定,讓潔良把碗洗了。這並不是說我就完全不近人情,當孩子身體不適或者學校的事情的確太多等特殊情況,父母當然是要通融的。
      不少父母都有這樣的想法:與其婆婆媽媽地讓孩子干點兒活還要看孩子撅嘴找不痛快,不如自己干,不就是舉手之勞嘛。是啊,這個方法是痛快,不過將來可別抱怨孩子“懶”。所以,依然如我前面所言,父母宜及早、堅定地讓孩子干點兒活。請記住:父母讓孩子干點兒家務活,其主要目的不僅是“幹活”本身;因為人人都知道,那點兒活對父母而言只是微不足道的。讓孩子幹活的目的是在培養孩子的“勤奮”。人們常說:養兒方知父母恩,因為孩子親自品嘗了當年父母對自己的付出。因此從另一個意義上講,讓孩子干點兒家務也能同時讓孩子體會父母的勞動,讓孩子學會付出,這也是讓孩子分擔家務的另一個好處。
     幹家務還有一個額外的好處,它能使孩子鍛煉得心靈手巧。“心靈手巧”不僅對將來孩子離家在外的獨立生活和他們自己的家庭有幫助,同時對孩子將來工作後做項目、搞科研、組織管理都有裨益。在家做事的孩子,離開父母后辦事多比較麻利。在家由父母寵着的孩子,離開父母后多顯得較不利索、較不精幹。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9: 申時行: (社論) 評山哥帶表和她的"
2008: 儘量多想想美國的好處,少說說祖國的壞
2007: 淨空法師說故事
2007: 家有嬌兒初長成
2005: 清明節的來歷
2005: 白雪飄飄: 兒子的第一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