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盛友:祖輩慣壞第三代? |
送交者: 謝盛友文集 2011年03月26日01:20:58 於 [海 二 代] 發送悄悄話 |
謝盛友:祖輩慣壞第三代? 作者:謝盛友 鄭暉博士曾任德國國建聯誼會會長,當時會員以台灣背景、留學歐美、曾返台參加過國建會的學者專家為主,國建聯誼會後來決定開放參與,德國的名稱改為“旅德中華學術聯誼會”。在這個協會裡,筆者認識鄭暉大姐和她先生蔡新博士。鄭暉大姐在家庭教育方面,給我很大的啟發和幫助,認識他們的時候,兒子謝於驊剛剛出生,鄭老師告訴我:“孩子千萬不要讓他的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帶,不然,小孩會被慣壞。” 鄭老師還說,小孩十八歲之前尚未獨立,除非是學校的活動,晚上二十二點之前一定要在家裡。鄭老師教育小孩很嚴格,她說,沒有什麼理由好講,就跟未成年小孩說,所有十八歲之前的中國小孩都這樣,這就是規矩,這就是紀律,沒什麼好爭辯的。 鄭暉博士和蔡新博士均是生物化學學者,他們的兒子蔡知方教授是他們自己帶的,知方在德國高中畢業後,進入慕尼黑工業大學,後前往英國倫敦深造,在英國獲得博士學位時,知方的某些中學同學在慕尼黑碩士還沒有畢業。 蔡知方博士(Dr. Francis Tsai) 於2000年加入貝勒醫學院,以其在生化與分子生物學領域之卓越研究成果,榮獲維爾許基金會(The Welch Foundation) 授予2008年化學研究赫曼獎(Norman Hackerman Award)。蔡博士的主要研究成果在於,首次確認高等生物體內之CIPB的原子結構,找到狂牛病及老人失智症之病因,由此可望開啟新的治療方法。維爾許基金會是為紀念德州石油巨子維爾許,於1954年所創立,而赫曼獎是為在德州各大專院校任教且有傑出貢獻的年青科學家所設立,這些40歲以下獲獎的青年科學家,通常被視為科學界之明日之星。 蔡知方教授沒有經歷“隔代看護”,所以從小沒有被“慣壞”。 我兒子謝於驊出來的時候,他奶奶已經不在世,幾個月後他爺爺逝世。沒有爺爺奶奶的“慣”, 於驊自然不會變“壞”,在上海的外公外婆倒是左一個電話右一封信,讓我們把於驊帶回上海,他們願意負責養育。可是,上海與德國的距離實在太遠,我們很難看到自己的親身骨肉,雖說距離產生美,我們不能承受生命之輕,更不能承受美之重,所以不捨得,因此於驊也沒有享受過被外公外婆“慣壞”的待遇。 “隔代看護孩子”的確有一些弊端,主要是“補償心理”的問題。祖輩在他們的子女成長時,由於工作的壓力,很少有時間疼愛自己的子女,等到老了,退休了,帶孫輩時,時間比較多,他們想對孫子好一些,把過去對兒子的虧欠,“這筆賬記到孫子的頭上”。祖輩對待孫輩這種補償心理,往往在教育子女上會留下一些遺憾,比如由於條件限制,在物質上虧欠過子女,或者過去對子女要求過於嚴厲,他們想把對兒子的“愛”補償到孫子的身上,特別在物質上竭盡所能,因此就很容易出現祖輩對孫輩過分溺愛和保護的現象,這就是“慣壞”。 還有一個弊病是,老人已經退休,喜歡遵從經驗,而老人的思想經驗往往陳舊、知識老化,與社會脫節,他們往往希望孩子乖巧、穩穩噹噹不出格,不善於運用創造性的方式引導孩子,對於孩子因好奇心而表現出的“破壞”、“冒險”等行為,總是急於制止,一味地要求孩子“聽話”,壓抑了孫輩的個性發展,對孩子的教育具有局限性。 過去,我認為是對的,現在看來不完全對。過去我認為,“隔代看護孩子”問題多多,現在看來,“隔代看護孩子”也有一定的好處,至少有老人幫忙,年輕家長可以有足夠的時間,放心開展自己的事業。 旅居土耳其的高麗娟文友近日來信說,她那時在安卡拉大學中文系當助教、念研究生,還在電台華語部兼任編譯與主播。麗娟的孩子們小時候大半是公婆幫忙帶,然後就上幼兒園。她兒子非常優秀,畢業於安卡拉的中東科技大學工業工程系,目前在伊斯坦布爾的一家國際公司工作。麗娟的女兒美國耶魯大學政治學碩士畢業後,放棄了直攻博士的獎學金,改當生涯與職業規劃導師。麗娟認為,她孩子們能有今天,她覺得和公婆同住十多年是主因。麗娟的女兒有一天找出高中時,公婆去海邊渡假時寫給她的信,看了之後對她說:“媽媽,感謝你讓我們享受過祖父母的愛。” 小孩指的是那種一家六口朝夕相處的天倫之樂,公婆的身教,和公婆的互動,這些都灌輸給孩子“家”觀念最自然的教育。麗娟家不說教,他們在言行中讓孩子自己形成一套待人接物的道德觀。 但是,麗娟同樣指出,每晚回家她跟她先生一定接手關注孩子,尤其她先生很注重跟孩子們的互動,以避免因為隔代照顧、三代同堂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 麗娟還跟我講了一個實例,她女兒小時多少因為公婆的寵愛,比較自我。上幼兒園初期,不知換了多少家,最後一家幼兒園主任問麗娟他們,是不是家裡有長輩?麗娟說是。主任他們的做法是:好,你不願吃飯,就讓你在秘書身邊坐着,不強迫你吃;你不睡覺,也一樣,可是,孩子沒過幾天覺得自己一人無聊,看着其他孩子一起吃飯睡覺,也沒人玩,沒兩三天就主動說她要吃飯,要睡覺。上了一段時間,她女兒說不想去幼兒園,因為看弟弟在家,也想在家。幼兒園主任說:“好,讓弟弟來幼兒園,姐姐留在家裡。”結果弟弟高興得不得了,因為以前看姐姐“上學”,很羨慕,沒兩三天,姐姐覺得自己在家沒意思,又主動說她要去了,可弟弟也不肯讓位,最後兩個都上幼兒園去。這其間,麗娟的婆婆曾經偷偷打電話給幼兒園主任問,小孩在幼兒園裡不吃飯,可能是不習慣幼兒園裡的菜,可否帶自家的飯去?主任回答很乾脆,不可以!不必擔心,小孩一定會自願進食的。 麗娟來信還說,隔代教養中,如果父母、學校不負責,就很容易慣壞孩子,這一點應該沒錯。隔代教養看似方便,其實為人父母,更費心思。 老人帶不帶第三代,要看老人的心情和權利。帶小孩,若有必要、有樂趣、有能力,在這“三有原則”的指導下,就有積極意義,最大的好處是減輕了子女的負擔,快樂了自己,豐富了老人的退休生活。 但是,不少為人父母的心理學家,同樣懷着“可憐天下父母心”,他們建議“隔代看護”進行時的父母,請你不要把對孩子的教育權、撫養權全部交給老人,不管你有多忙,在影響孩子成長的關鍵問題上,請保留你的獨立態度。 寫於2010年8月26日星期四, 德國 原載於《東張西望——看歐洲的家庭教育》,台灣秀威書局,台北2011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合肥2011年。轉載請註明出處。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0: | 雙歧杆君:女兒暑假想回國 | |
2010: | 警惕!小寶貝竟會得“成人病” ZT | |
2009: | 一個偉大的人怎麼會有敵人呢 | |
2009: | 提高情商培養孩子快樂性格 | |
2008: | 把容積放大,容下人生的鹽水 | |
2008: | 寶寶的故事(之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