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進心是成功者的原動力, 嫉妒心是長途旅行者鞋中的沙粒。 ——《讓孩子自己去打拼》書摘 表面上看,似乎上進心和嫉妒心很相似,其實它們是截然不同的。上進心來自於興趣、責任感和榮譽感。父母適時的表揚,同學和老師的認可,孩子通過努力獲得的 獎勵、榮譽、進步和成績都對上進心產生正反饋。責任感可以維護孩子持久的上進心。有了上進心,孩子的學習以及將來的工作都會如風助帆。上進心為成功所必 需,父母需要悉心呵護之。失去上進心的人就會流於懶惰、得過且過,遇到波折時或怨天尤人或容易自艾自怨而陷於沉淪。 嫉妒心來自於由比較而帶來的距離感,這種距離感的判斷者是當事人自己。如果被比較人和自己毫無關係時,嫉妒不易發生。所以一般情況下比較的對象多是同學、 同伴或相識之人。嫉妒是一種有百害而無一利的情感,嫉妒往往很隱蔽,嫉妒來自於自己的內心。然而,父母往往從孩子小的時候就開始自覺不自覺地引導和強化了 孩子的嫉妒心。父母可能不承認,然而事實的確如此。當父母總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比較時,沒有嫉妒心的孩子開始萌生嫉妒心,已有嫉妒心的孩子則強化了 他(她)的嫉妒心。暫時落後的嫉妒比自己強的,“好學生”嫉妒後來居上有可能超過自己的;等等。而且,嫉妒也絕不僅僅表現在學習上,家庭、地位、容貌、服 飾和天賦等都可以產生嫉妒。因此,父母一定要避免和別的孩子比較,即使是自己的兄弟姊妹也要避免進行比較。 父母們最常見的“比較”有: 為什麼人家×××學習成績總是名列前茅?你為什麼總是連前十名都進不了? ×××能做到,你為什麼不能? 我的孩子要是像×××那樣就好了! 你看人家××哥哥畫得多好啊!(隱含着自己孩子畫得不如人) …… 這樣的比較會使孩子產生嫉妒心,出現自卑感,也會損傷孩子的自信心,對孩子的成長極其不利。產生嫉妒心後,孩子往往在關注自己的同時也“關注”別的孩子, 甚至對比他(她)強的孩子產生敵意。有了嫉妒心,孩子不一定把主要注意力放在自身努力上,相反他(她)可能更關注“對手” 的情況,希望對手出錯,甚至無端攻擊對方。所以我們不難發現,嫉妒不僅有害,而且不智。以高考為例,即便自己周圍的“同伴對手”都如自己所願,意外失敗, 那對於自己在高考中的勝出又有多少幫助呢?一點兒都沒有。如果再考慮到因為嫉妒而失去友誼和朋友,因為嫉妒而產生心理不健康則損失就更大了。由此可見,嫉 妒無論從道德倫理上、從心理健康上,還是從利益上來說,害處都是很大的。完全消除嫉妒心理有困難,但是最大限度地減少嫉妒心理還是可能的。世界很大,同齡 人很多,機會也很多,所以眼光應該適當放長遠一點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