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各位讀者多提意見,謝謝! 在美國沒有全國大學入學統考,中學生申請上大學影響最大的考試是SAT(學業能力評估考試)和ACT(美國大學測評系統),我們通常說的美國高考一般指的是SAT。目前SAT考試一年舉行7次,考試時間3小時。由於初中生參加考試不記錄在案,所以許多中國學生在家長的要求下幾乎都經歷過一到二次的所謂熱身考試。目的就是讓孩子們全面了解考試範圍和方式,從而做到知己知彼,為考SAT做好充分準備。ACT沒有限制,只要學生喜歡,考多少次都可以,大學錄取時,一般都會參考最好的成績。許多大學在錄取時,只參考其中的一種成績,比如ACT 或者是SAT,因此考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決定用那個成績提交給大學。據睿講,SAT偏理,且難度大些,而ACT雖然相對簡單些,但題量卻大得多。睿在試過兩種考試後,認為選擇考ACT更適合他。下面記錄了我送他去考ACT的真實感受: 隨着睿上大學日子的臨近,各種考試也接踵而來。放學後,他除了要應付課堂作業,頻繁的測驗,每天四篇作文,還要參加學校的游泳訓練和比賽等,再就是準備SAT, SAT II, ACT的考試。都說國內參加高考的孩子累,其實在美國的孩子們也不輕鬆,尤其是那些好學校,如私立高中的學生們。因為他們時間不光需要應付各種考試,還要完成許多課外活動。也是我最忙的時候。晚上忙完家中瑣事後,再去叮囑他準備好明天考試要用到的一切,和早點上床休息之類的話。他總是嗯一聲算是回答,說多就煩了。考試的當天要起個大早,在美國這些考試一般都選在上午八點整開始。我給睿做了平時他愛吃的早餐,然後再去叫醒他,一邊看着他吃飯完,心裡想的卻是他吃好了沒有。臨出門時再塞些零食,巧克力什麼的在他的書包里,讓他考試中間休息時吃。 在他進入考場前,我本想多囑付他幾句,又怕會引起他緊張,只好把到了嘴邊的話咽回去。目送着他邁着輕快腳步消失在考場大門裡,我的心情卻很難輕鬆下來,仿佛考試的是我而不是他。站在考場大門外,望着考場窗子裡晃動的人影,心也隨之起伏不定。在他考試的幾個小時裡,我的神經一直緊繃着,直到睿的身影再次出現在考場的大門前。在回家的路上想問他考的如何,轉頭看到一臉的疲倦,只好禁聲,在心裡默默地為他祝福。有時我真不明白,到底是他考試還是我考試呢? 想想我們小時候,父母由於忙工作,常常把我們仍到家裡不管不問。從小學到大學,到真正能主宰自己的命運,我們都是靠自身的努力一步一步的走到了今天。時代不同,觀念也不同了。過去講孝敬父母,而現在卻是孝敬兒子,真可謂,孝子孝子,孝敬兒子啊! 這裡我要說明的一點是,在美國參加SAT和ACT考試不是由學校統一組織,學生何時參加全憑自願。美國的高中學制是四年,即從9至12年級(15—18歲前)。畢業時“考”大學不是單憑“高考”的高分,而是靠這四年各科期評成績的平均分必須在“B”(良好)以上,才能被本科大學和社區學院錄取。所以在美國,凡是將來想申請上大學的高中學生,從跨入高中校門的第一個學期的第一門課開始,就拉開了“考”大學的序幕,一年可以考五六次,學生可以自行決定參加考試的時間與次數,直到取得自已滿意的分數,然後選擇其中一次最好的成績來申請高校。 美國高校錄取採取學生根據是綜合能力:考試分數(SAT、ACT等)、高中平時成績、綜合素質(包括課外學術活動、文體活動、社會活動、公益義工、有償工作等)。即錄取學生時,不僅看他們的學術能力和考試成績,還要看他們的領導能力、寫作能力、工作經驗,他們是否參與什麼組織,有沒有參與志願工作、社區工作、藝術能力等等,是否具有一些未來可以使他們成為領導者的獨特氣質。美國高考為學生簡化了一些繁瑣的考試細節,但是對學生的考核力度和考核範圍變廣了,成績僅作參考。而不像中國高考學生需要走過一段漫長的備考過程,歷盡煎熬,結果簡化了最後的考核和篩選過程:一考定終身。 由此可見,中美在教育觀念、教育模式和方法上存在着巨大的差異。中國的教育更多的是一種模式教育;而美國則側重於強調創新精神,強調個人主義,是一種精英式的教育。從本質上講,側重於創新還是側重於打基礎是中美兩國基礎教育的根本區別。但這並不意味着美國的教育模式就一定優越於中國的理念。中國與美國的基礎教育不能簡單地說哪一個好,哪一個不好。我到認為中國的基礎教育要好過美國。如果在教學過程中,能優勢相互融合才是最優的。在美國的華人家長就很注重孩子的基礎教育,他們在總是試圖說服他們的孩子,努力學習,而且把平時學習成績看得很重,時刻督促他們的孩子,考A,全A!這裡有望子成龍的成分,更有移民所特有的不安全感帶來的發憤圖強的努力。 睿出國時不到八歲,個子還沒我腰高,怯怯的個性和一張愛紅的小臉蛋從來沒有葵花般向着太陽張揚過。他很聽話,一般來說,他是不會走出我或者是老師為他劃地為牢的圈子。過去,我每兩周為他理一次髮,總是讓他脫得光光的,小屁股蛋子緊貼在冰涼的椅子上,然後用理髮專用的圍巾在他瘦得像雞脖子樣的地方一圍,就在他露出的黑腦殼上開荒似的折騰起來。偶爾他也會有些抗拒,但胳膊擰不過大腿,最後妥協的一定是他。我每次都理得很認真,不是為了兒子,是為自己的虛榮心,別讓別人說我的手藝太差。 上高中時,睿的個子一夜之間,就在我嘮叨他永遠長不高的聲音里串到了184mm。像聲音開始變粗一樣,他開始抗拒我,不再對我唯唯諾諾。如果我的話不對他的心思,他會毫不客氣的反駁我,而且我行我素。起初我很不習慣這種改變,首先是面子問題,曾經習慣於他的無條件服從,現在卻要妥協了。我雖然很生氣,但更多的是無奈。沖他吼過多次,但沒有用,他依然故我。如果逼急了還會和我對吼,有時我們父子就像兩頭互不服氣的獅子,僵持在那裡。為此我真的很無奈,並鬱悶了很久! 日子還得過下去,既然改變不了他,我就學着改變自己。這絕對是一種痛苦,就像一貫聽命與你的下屬,有一天突然對你抗命不尊,而你又不得一次一次的妥協。為了不造成更大的難堪,和維持岌岌可危的父子關係,我學會察言觀色,學會克制自己,也學會了得過且過。說實話,這對我這樣一個從小就不聽話,並因此挨過不少打,也吃過不少虧,現下為了兒子卻要改變自己的我來說,真可謂是一種改頭換面,脫胎換骨,自己對自己的一場革命,而且這是我唯一的選擇。 兒子的頭髮已經有半年沒有剪過了,我每次試圖說服他,他就那麼一句話, "我喜歡!" 對此,我總是無言以對,殺羽而歸。我努力克制幾乎沖的嘴邊的怒氣,讓自己平靜下來。但每當再次面對他的長髮時,我都會有種挫折感。孩子大了,不能再用他小時候的方法對待他了,我雖然極不情願,但又能怎樣呢? 他有選擇的權力,我只能如此安慰自己。 記得我小時候,就喜歡抗拒大人的管教,對與不對,我都會用自己心裡的是非尺子去衡量,但每次當我有逆反行為,有悖上命的時候,換來的一定是或精神或肉體上的懲罰。就是這種不服軟的倔強,讓我吃了不少虧,嘗到不少苦頭,90年我負氣從機關下海,做起了國內最早一批敢吃螃蟹的個體戶,沉浮在與時俱進和政策的灰色地帶之間。但我從未後悔,因為心從此自由了,一切言行由自己負責。而每一份努力和犧牲都會換來了相應的報酬和補償,而最主要的是活得有尊嚴。 現在我卻不能客觀地對待兒子,忘記了自己曾經的痛苦和掙扎。而現在又是生活在一個到處講民主的國家裡,更何況兒子是受西方民主教育長大的孩子呢?! 今天是兒子生日,我想讓他理個髮,然後照張像留作紀念,但我的一廂情願又以失敗告終了。有時,我真的不知道我到底是應該為兒子的長大成人而高興,還是為他事事有自己的主見以至於出現的叛逆行為而悲哀呢? 我特意多炒了幾個孩子平時喜歡的菜,因為過了今年,就不知道什麼時候還會和他一起慶生。我上大學後,似乎總是陰差陽錯,就再沒有和父母在一起過生日!!!現在二十多你過去了,時間是個最無情的判官,把一個蹣跚聽話的兒子瞬間變成了有自己主見的大人。人類就是在這種輪迴中繁衍生息,一代人講一代人相同又不相同的故事。但願我和父母之間的故事,不再重蹈覆轍在我和兒子的身上。。。。 我閉上雙眼,腦海里仿佛出現了一幅畫卷,我們辛辛苦苦地把小鳥一點一點的養大,他們頭也不回地飛走了,留下我們半殘的身心捲縮在破舊的巢穴中,慢慢地等待着死亡!這就是生物生存和淘汰的自然法則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