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歌星郁鈞劍,現在的80後, 90後, 恐怕沒有幾個知道他.但要提<非誠勿擾>的孟非, 或是<中國好聲音>的華少, 沒有人不認識的.我知道郁鈞劍,不是因為他的歌聲,說實話,用我的眼看,他的歌,比不上他那一代的大牌歌星,如李雙江啦,蔣大為呀,還有劉歡等.就連他的名字也不好記,又難寫,我還是經過上網查證,才寫准.
80年代的初中期,北京的老百姓除了有收音機,電視機, 對外的窗口, 還有的就是家家訂閱的<北京晚報>了. 要知道, 在那政治空氣比較緊閉的時代,改革開放也才剛剛起步,既使是廣播,電視, 也都把持着 “中央的喉舌”, 千篇一律的套話,讓人直倒餵口,幾個頻道,換來換去,也換不出什麼新花樣.
忽然一天,北京晚報上的一篇 “豆腐塊”吸引了我, 作者正是郁鈞劍.他那第一人稱的寫法,真實可信的語言,幽默風趣的調侃,讓我倍感親切,忍俊不住,就象眼睛吃了冰琪淩,是那麼的清心爽意.其實他寫的不過是他們演藝界,或是他接觸到的,大牌影視明星的佚文趣事,按現在的流行話說 -八卦,糗事,這也是當時老百姓津津樂道的事.
要知道,那時的北京晚報翻開才兩頁,洛陽紙貴,哪象現在中國超市裡的免費報紙,讓你拿得都手軟,給你開個巴掌大的“豆腐塊”, 天子腳下, 是多大的 “皇恩”啊? 這也說明, 的確是上貢精品,才可能有一席之地.從此之後,我每天就找北京晚報,一家人好不容易輪到我,我就看有沒有“豆腐”吃. 沒有“豆腐” 吃的日子裡, 我就啜手指. (笑)
從那時起,我才開始關注郁鈞劍,後來的一些 “春晚”也有露臉,雖然他人長的帥,歌我並不覺得咋樣,但他的 “豆腐”給我們帶來的享受,直今難以忘懷.我現在寫 “豆腐塊”,也可以說是受郁鈞劍的影響,我發現,我在 Facebook 上的“豆腐塊”也開始有人買了,在那裡,我不賣房子,只賣“豆腐”, 絕對是原汁兒,原味兒, homemade.最近寫了一兒童成長篇 -- 我們家的 “紅河谷”,沒想到人氣 “爆棚”. (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