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省,從三年級起,在每年開學林林總總您要簽字的表格里,有一張是徵求您的意見,是否同意孩子接受生理衛生方面的教育的。這是中小學健康和生活技能教育的一部分。通常是由衛生部門,醫療系統的專業人員來校講學。很早以前,我問過兒子,如果媽媽不同意,他們怎麼辦呢。兒子答道,他們會在圖書館呆着,而我們在教室里上課。沒年都有個別的孩子父母不讓人們受這種教育。
一晃時間過得好快,兒子九年級時候,我拿着那份表格問他,媽媽每年都簽這個字,告訴我,你都學到了啥。
這一問,不要緊,兒子滿腔的控訴。他告訴我,每年都是老一套,那些醫學常識沒上學就看過了,圖書館有的是。又被重複了那麼多遍。多少多少人,感染性病,傳播性病,早戀,早育如何耽誤前程。學校還請來個未婚媽媽,現場講述自己痛苦的經歷。學業未完成,經濟沒獨立,買尿布,奶粉的錢都成問題,全靠社會福利。真是早知今日,何必當初。聽講座的孩子們正在半懂不懂的時候,愛情被歌頌得那麼美好,可性又怎麼是那麼的可怕,孩子們,能不困惑嗎?
學校的教育是不是要講述防護要從小開始,愛情和性要等到一定的年齡?
記得兒子上小學六年級的時候,回家給我講了這樣一件事兒。老師問全班,你們想什麼時候找男女朋友, 答14歲的請舉手,嘩啦啦,高高低低一大片,答19歲的請舉手,空空蕩蕩一數,三隻小手,你看我,我看你,他們是全班唯獨的三個亞裔孩子!
孩子問我這是為什麼呀,我說中國的父母比較傳統,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定的判斷能力後才交正式的男女朋友。我和兒子那時還從沒有正式談過什麼時候是合適交男女朋友的事兒呢。我問他,媽媽沒和你交流過這件事兒,你為啥認為19歲才該交女朋友呢?他說,在大學裡能找“soul mate”。中學時候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方向。我不得不承認,小子的想法有道理。
有一天,全家開車在路上,收音機里講怎麼遇到另一半的故事,有位聽眾說,她是在初中學校組織滑雪的旅行途中,那個在黑暗裡,那個高高的臨班的男生,拉了一把她的手,說:“跟我走吧”,她當時都沒有看清他的臉,就這麼認識了,相愛了,一路跟他走到現在二十年。說來簡簡單單,卻又那麼的感人。我順便就問問他學校有沒有這樣的情況,去BC滑雪的時候,有沒有人也Crush了。他說班上幾位美式足球,或是冰球“明星”男生是被女生“Crush”的對象。兒子是全班最小的,最不喜歡運動的學生。沒人理會他。我心裡真後悔早沒下點功夫培養他的運動細胞。被“Crush”比“Crush”別人容易多了,嗨,晚了!
。
我又問過他,所謂“好上了”,是什麼意思,他說是手拉手,中午時間在操場上遛遛。兒子的最要好的男同學,煎熬了好久,終於在八年級學期結束的最後一星期,向他心儀的女孩表白,一周后,被女孩的媽媽察覺了,“掐滅”的小火苗兒。怎麼滅掉的呢,九年級一開學得知,那女孩轉學了。這個以學業成績著名的中學,早戀還是少見的。老外父母也“掐死”火苗啊。
去暑期里,兒子學了一門高中必修課,是有關職業選擇的必修課。老師除了課堂教學外,還組織學生去實地參觀,面試員工,了解各行各業的工作,收入情況,以便更理性地作出自己的對未來職業選擇。兒子他們去了個食品商店,雇員工資$17一小時,全職工,每月扣稅後不到兩千收入,除去住房,食物等必須項目,每月能剩下的不多,多數人“入不敷出”.有個小組一男一女兩同學爭執不休,原來他們預算下來每月只剩下$50元,女孩要買衣服和口紅,男孩不同意。“不過了”,那男孩說,不能找女朋友啊,沒錢養不活女朋友!真是意想不到,這種有關職業生活的“模擬”教育,比那些性教育的效果要好多了。所有的男孩子都給自己的預算給“嚇”着了,女朋友可不是那麼好“談”的,沒有一個好的教育背景,好的職業,怎麼搬出去獨立,那啥來哄女朋友啊!
原來教學大綱編得是有很道理的,從科學,到生活,從單純講授知識,到實地感受體驗,隨着孩子們年齡的增長和理解程度的提高,他們自己就明白了什麼時候,應該做什麼。願孩子們都活出他們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