嗒嘀嗒,嗒嘀嗒,小朋友們,小喇叭就要廣播哪,快來聽孫敬修老爺爺講故事,那蠶豆皮鞋走起來呀,嘎嘎響---。不能否認,在這一點上,我們要比孩子們幸運,有一個給我們講了一輩子故事的孫敬修爺爺,不知道CBC radio有沒有一個湯姆爺爺在給孩子講故事。父母在孩子小時,總是要講故事來哄孩子睡覺。這不,剛才兩個小子就躺在床上,還在喊爸爸來講故事。這周末晚上的最後一個節目,就是講故事,今天的故事是"盤古開天地"。其實肚裡真沒啥故事,以前一直翻來覆去就是那幾個瞎編的故事,比如,小花貓釣魚,汪汪不吃飯,小豬蓋房子,偶爾穿插一些如龜兔賽跑,小馬過河等等,時間一長,孩子們也不是很感興趣。睡在床上喊道,爸爸來講故事,還沒等我張口,孩子們已嚷道,今天講小花貓不吃飯還是小黃狗釣魚。有時想,是不是給孩子們讀一個故事,又覺得讀中文吧,孩子聽不懂複雜中文,讀英文吧,孩子可能也聽不懂咱這老外口音,這講故事,其實也就變成了一場和孩子們在床上的嬉鬧。
直到有一次,看到一故事(不記得,從那裡看來),文字比較淺,但仍有一定的寓意,試着講給他們聽。故事講一條生活在深海中小魚,叫大頭魚,因為是在深海里,沒有朋友很孤獨,直到一天無意游到淺海區,認識了一條小花魚,兩人成為好朋友,大頭魚特別高興,每天都游上來,找小花魚玩。但大頭魚畢竟是條深海魚,不能生活在淺海里,來得次數太多,感覺有些不舒服,準備最後一次游上來,和小花魚告別,但在告別時死去,小花魚非常傷心地看着大頭魚慢慢地沉到深海去。這是一個有點傷感的故事,兩孩子聽得非常認真,中間沒有插一句話,聽完之後,也沒說話,睜着眼睛,靜靜地躺着,慢慢地進入夢鄉。孩子們雖然幼小,但也能體會到失去朋友的傷感。孩子在這裡出生長大,象白雪公主,比諾曹,小紅帽等,從幼兒園開始,不止一個老師講過,再讓我們這些老外來複述,肯定沒有老師們精彩。所以就開始嘗試一些中國故事,最先是自己小時看的動畫片,如神筆馬良,魚盆的故事等,孩子們也愛聽。這些講完,又開始一些民間傳說,如貓是老虎的老師,還有孩子們比較容易懂的成語故事,象葉公好龍等。
第一個比較長的傳說故事是牛郎織女的故事,這也是記憶中唯一父親講過並記住的故事,告訴孩子,這是爸爸的爸爸講給小時候爸爸聽的。為講這故事,要解釋給孩子聽,以前中國人認為天上也住着人,他們干着給地上人下雨,打雷,颳風的工作,也要把一些名詞用英語解釋一下,比如王母娘娘是住在天上的Queen,織女是Queen的孫女,是fairy(仙女)。故事的結尾是每年的中國陰曆的七月七日,這一天會看不到小鳥,因為它們都飛到天上,在銀河上架起一個鳥橋,確切的應是鵲橋,考慮這裡長大的孩子,小鳥搭起一個橋,可能更生動一些。牛郎和織女就可以走在鳥橋相會。中國的lover(情人)們常常會覺得這天是一個lucky day,定這一天作為結婚的日子,是中國的Valentine's Day。
上次侄女來,她比大兒大一百天。晚上睡覺時,三人又嚷嚷講故事,侄女回中國的次數多一點,知道有個孫悟空,想聽講孫悟空的故事,其實正好我也想講。真是要感謝好萊塢的大佬們,拍了功夫熊貓,Gungfu Pande,這孫悟空的故事一下子好講許多。講故事之前,給孩子們介紹一點宗教知識,加拿大的基督教是單神崇拜,只有一個神,God。而在中國的佛教屬於多神崇拜,也就是multi-god,這對後面講到如來佛,觀音菩薩,這些神時,孩子們就比較好理解。首先對孩子們講,這孫悟空是一GungFu Monkey,功夫猴子。說很久以前,有塊大石頭,太陽曬,風又吹,大雨淋,月亮照,結果有一天,大石頭咔的一聲響,從裡面蹦出一個石猴子,這石猴子很努力地跟着師傅學功夫,最後成為一功夫Master,一個跟頭可以翻很遠很遠。功夫猴子和功夫熊貓真的很相似,功夫熊貓是不是有抄襲盜版之嫌,畢竟《西遊記》在先。這石猴愛自由,所以天上的emperor(玉帝)就不喜歡他,派了很多人來抓他,都被孫悟空打回去了。最後,由一個叫如來佛的God對孫悟空說,只要你翻跟頭能翻出我的手,你就算贏了,所以孫悟空就使勁翻啊翻啊。以前中國人認為地是平的,天象一個鍋蓋在上面,四周有一些柱子,也就是post撐着。那孫悟空在翻了很多跟頭以後,看見大柱子,以為出了如來佛得手掌,倒了天邊,便停下來,想在大柱子上做個沒mark(標記),表示他已經出了如來佛的手掌,到了天邊,可是地上光光的,啥也沒有,便在柱子上撒泡尿,並用尿寫着:孫悟空道此一游,I have been here。其實那不是天邊的柱子,是如來佛的手指頭,就這樣孫悟空被抓住了,孩子們特別喜歡那孫悟空的淘氣,可愛和勇敢。
還講過武松打虎,只要給孩子們講武松是一功夫master,孩子基本就知道武松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把評書武松打虎,不記得是單田方還是袁闊成說的,給孩子們講一遍,尤其是把那老虎在和武松搏鬥中的想法和念頭也有聲有色地敘述出來,孩子聽得非常高興,告訴我喜歡聽中國的legend(傳說)故事。其實我肚裡基本沒有故事,為講故事,常常是臨時在網上google一個,看一下,再複述給孩子們聽。孩子在這裡出生長大,在這裡受的教育,學的是有關西方的文化和傳統,對中國的傳統並沒有多少了解。記得有次在大統華買東西,正值春節前,有位五六歲的華人小男孩坐在購物車裡,看着大統華的春節布置,對媽媽說,這中國的春節看起來很silly,那媽媽的表情着實有些尷尬。我無任何想說那孩子的念頭,況且我也不是一個衛道士,只是覺得如能給孩子多一點點有關中華文化傳統的介紹,讓孩子們在學習西方文化傳統的同時,也能夠對我們自己的文化和傳統有一些了解,未必不是一件錦上添花的事。現在到了周末,基本在孩子睡覺前,都會給他們講一段故事,在講故事和孩子互動的同時,無意開啟了一扇讓孩子了解中華文化的窗口,我很慶幸自己的異想天開,只是不知道等孩子再大一些,他們是否還有興趣聽我的咕叨,我也不知道自己能堅持多長時間。CBC radio 沒有孫敬修爺爺,但我還是要講故事給孩子們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