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室里,14歲的女孩小童跟心理諮詢師說:“媽媽今年好像突然變了一個人,每天疑神疑鬼,查我的電話,日記本,去我房間裡亂翻。還特別敏感,我在家說什麼做什麼她都挑刺兒,莫名其妙的就會罵我一頓!有一次同班男同學打電話向我問作業,我媽揪住不放,在電話里一個勁兒的追問人家的名字,家庭住址,為什麼要給我打電話……我都要崩潰了!我現在不想回家,只想躲她躲的遠遠兒的!我沒病,是她有病,她跟魔鬼一樣,我再也忍受不了跟她一起生活了!”
媽媽和心理諮詢師溝通的時候也滿腹的委屈:“我這樣做有錯嗎?她這個年齡正是學習的關鍵時刻,我不管她她要是談戀愛吃虧了怎麼辦!我不管她誰管她!我管自己的女兒還有錯了嗎?”
母女倆誰都沒有錯,而是青春期遇上了更年期。母親和女兒同時處於動盪的兩個人生階段,在家這個狹小的空間裡,壞情緒的張力如此之大,一旦碰撞到一起,就會發生各種矛盾衝突。這些矛盾衝突固然跟特定的人生階段有關係,但不是不可調和的。有幾種小方法,遭遇到類似問題困擾的家庭可以嘗試一下。
首先:媽媽畢竟是家長,是成年人,在家庭當中處於主導地位,應首先從自己的言行上作出表率,發出和平的信號,贏得孩子的理解,平復孩子的情緒。家長要和孩子站在平等的角度上,學會和孩子做朋友,尊重孩子,信任孩子,給孩子適當的空間去做自己的事情。例如:進孩子的房間先敲門,不再追查孩子的電話日記等,當孩子想要和同學出去或者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問問孩子的需求,為孩子提供他所需要的幫助。
其次:媽媽一定要學會傾聽孩子,聽聽孩子在學校的趣事,聽聽孩子講講自己的理想,講講自己的朋友,興趣愛好等等。站在孩子的角度,跟上時代的步伐,去了解孩子感興趣的東西。這樣做一方面有助於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態,另一方面可以找到和孩子更多的共同語言,建立溝通的橋梁。
第三:媽媽要學會鼓勵和支持孩子,每天需找孩子表現良好的方面,無論大小事,都多再言語和行動上支持鼓勵孩子。好孩子是夸出來的,不是挑剔出來的。一味的指責和挑剔,只能讓孩子感覺自己一無是處,對家感到恐懼和怨恨。
第四:媽媽不妨不要緊盯着孩子的學習成績不放。緊張和焦慮並不利於學習成績的提高,反而可能會導致孩子厭學。允許孩子的成績有起伏,鼓勵和幫助孩子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孩子在學校里有老師每天在監督學習,家長需要做的是在家為孩子創造一個輕鬆愉悅的成長環境。當一個孩子心理健康,積極向上,家長又對孩子信任和支持,尊重和理解,我相信孩子自己懂得應該做什麼,怎麼去做。相信你的孩子可以把自己安排的很好。
第五:不妨和孩子簽訂一個小協議,相互約定幾項可操作性的條例,積極的去執行。例如,當一方出現情緒不穩定時,雙方各自冷靜三分鐘,之後再互相心平氣和的交流;允許對方犯錯誤,犯錯誤的一方及時向對方道歉,並爭取下次改過等等。
第六:在這個時候,家庭當中的重要角色“父親”,發揮作用的時刻到了。父親就是潤滑油和監督者,監督母親和孩子之間遵從上述的幾條,積極執行。
一個和諧溫暖的家庭環境,能夠很有效的平復青春期和更年期的動盪。
誰都經歷過青春期,媽媽們想一想,自己青春期的時候都在想什麼,都在做什麼呢?有很多家長都說:正是因為我們走過了很多彎路,所以希望當我們的孩子不再重蹈我們當年的覆轍,希望能夠盡力為孩子掃平前方的障礙,人生之路更順利更平坦。殊不知,不親口嘗一嘗,永遠不知道桃子是什麼滋味。何況時代不同了,人和人的思維方式也不一樣,當你認為前面的河流是一種障礙,孩子卻可能認為是一道風景,或者孩子希望自己打造一條船,去遊覽一下河流的美景。不要用自己的經驗束縛住孩子自由成長的心靈,這樣只能讓孩子的路越走越窄,重複家長的人生,而不是創造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