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心,是一個人日後能夠立足於社會、獲得事業成功與家庭幸福至關重要的人格品質.我們該如何去培養孩子呢?
一天晚上,豆豆吃完飯在客廳泡腳.泡腳的時候一直在那玩水,結果弄的滿地板都是水.我讓豆豆泡完腳後把地板拖一下.豆豆照做了.可是拖地板的時候,躡手躡腳的隨便劃弄兩下算完事了.我站在一旁終於忍不住了,搶過拖把一邊批評道:"這麼簡單的事你都做不好".豆豆聽了嘟起小嘴躲房間去了.接下來幾次,豆豆都不肯再拖地板了.我反省了一下自己的說話方式.豆豆再次泡腳的時候,我坐到豆豆身旁,輕聲的對豆豆說:"我覺得我們家的拖把太沉了,特別是泡水過後.我拿着都挺吃力的.不過我覺得拖地板也是一種運動.拖地板之前最好先把髒東西掃乾淨再拖.如果是濕地板,建議要把拖把擰乾一些." 豆豆馬上接過話:媽媽我建議拖濕地板直接用干拖把,直接把水吸乾."我馬上鼓掌,太棒了,支持.那天豆豆泡完腳,還沒等我開口馬上衝去洗手間拿拖把,把地板拖乾淨了.從此,豆豆泡完腳都自己拖干地板了.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認為我們讓孩子做的事情都很簡單.鼓勵他們"試試看,很簡單."想想我們完全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如果他做成了,那也是做成了一件"簡單" 的事,沒有什麼成就感;如果沒有做成,他會覺得連"簡單"的事情都沒有做好.換個說法,如果我們說:"這不太容易."或者:"這可能會有點難."他們會傳達給自己不同的信息,如果成功了,他會很自豪自己完成了一件難事,如果失敗了,至少他們知道這個事情完成起來比較困難.
或許我們會覺得說:"這可能會有點難"有些虛假,但是如果我們能從一個沒有任何經驗的孩子的角度去看,就會意識到任何事情第一次去做的時候,都會很難.(避免說:"這件事情對你來說有些難."孩子會想:"為什麼對我來說難,不是對別人來說難呢?")
相信也有家長曾經跟我一樣,抱怨有時真的不能忍受自己站在那裡,看着孩子掙扎而無動於衷.經過多次失敗和不斷的反省,我悟出一個心得:覺得這時候,你可以給孩子一些提示,而不是去替他做.例如:"有時候,把拉鏈頭抻直,拉鏈會容易拉一些.";"有時候,在上鎖以前,把鎖頭來迴轉動幾下會好些".我們用"有時候~~~~~會好些"這樣的表達,因為即使不管用,孩子也不會覺得很失敗.
那麼,這是不是意味着,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為孩子做我們能做的事情?相信每個父母都能感覺到孩子很累,需要特別關注或者想撒嬌的時候,希望我們幫他們做事情,同樣,在某些情況下,即使我們完全有能力自己做,但如果有人幫你梳一梳頭髮,拉一拉襪子會帶給你一些安慰.作為父母,我們培養孩子的基本原則是讓孩子有責感,但偶爾我們也非常願意"替他們做事".我們也是愛孩子的.
(莫尼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