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兒114——育兒(Nancy Lanza):恆心與自律是成功人生的永恆的原動力 |
送交者: 藤兒 2013年01月16日11:59:13 於 [海 二 代] 發送悄悄話 |
藤兒點評:Nancy Lanza的兒子只會獨自玩耍。為了讓他走出孤獨,Nancy Lanza意識到參與活動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這也符合專家的意見:“讓孩子得到情緒上的成長,滿足他某些發展上的需要,並獲得自我結構上更統整的層次和情感控制的統整。“
令人遺憾的是,這位媽媽卻選擇了槍來主導患孤獨症的兒子的未來的生活。Nancy Lanza不但經常帶領兒子亞當一起去靶場練習射擊,而且自以為與槍為伍可以讓孤獨症兒子走出孤獨,並得到情緒上的健康成長。從此之後,NancyLanza將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放在天賦異稟但患孤獨症的兒子身上,並且最終讓兒子亞當退學,因為她覺得學校不知道如何教育亞當。可是結果並沒有讓這位瘋狂的疼愛自己兒子的媽媽如願以償。 從母親Nancy Lanza的身上,我們不難發現,兒子變成了冷血殺手,完全是媽媽的錯。讓兒子年幼輟學,自動地脫離了一個自己年齡階段的正常的社會群體。用槍而不是用美好的語言和音樂進行恆心與自律訓練來陪伴兒子成長,逐漸趕走兒子亞當內心的孤獨。作為孩子的媽媽,Nancy Lanza給世上成千上萬患有孤獨症的孩子們的家庭留下的是鮮紅的血的教訓! 童子功——恆心與自律訓練: http://bookstore.trafford.com/Products/SKU-000133216/Linguistic-Express.asp ---------------------------------------------------- 來源:新京報 2012-12-23 血案謎底:離婚後媽媽愛上槍 用槍治療兒子孤獨症
一周前的美國桑迪·胡克小學槍擊案遇害者已經陸續下葬,槍擊案疑犯亞當·蘭扎的母親南希沒有被包括在“遇害者”的行列,在南希生前的房屋前,只有一束無主的紅白康乃馨。
14日,年僅20歲的亞當·蘭扎槍殺20多人後,人們將憤怒全都傾瀉在同樣被亞當槍殺的南希身上,因為殺人的槍是南希購買的,她還教會了亞當使用槍。在一些當地人眼中南希與兒子亞當的故事就像《陽光下的罪惡》中所描述的——“這裡很平靜,陽光照耀,海水湛藍。可是別忘了,在太陽底下,到處都有邪惡的事情。” 槍需要很多尊重,她嘗試將這種概念灌輸給兒子,亞當接受了。亞當愛槍,並將此作為驕傲的來源。 ——在南希朋友羅賽爾·哈諾曼記憶中,南希不是一個不負責任的槍支怪人,她曾說過,將槍介紹給亞當是為了讓他學會責任的意義。 起因 離婚後媽媽愛上了槍 “三年前,她開始將打靶射擊作為一項愛好。”在這一年,南希和結婚近30年的丈夫彼得·蘭扎離婚。 “人們對於南希的憤怒超過了殺人的兒子。”紐頓居民麗薩·謝爾登說,“為什麼她兒子有問題,她卻在屋裡放衝鋒鎗,還教他怎麼用?” 亞當用來行兇的3支槍都曾經是南希買來與兒子分享的。 槍擊前,小鎮居民對南希的印象是這樣的,這位生活無憂的52歲單親媽媽慷慨,樂於和人們談論體育、園藝和射擊話題。“射擊是她的一個愛好,但不是主要的愛好,她愛好藝術、文化,喜歡生活中的美好,喜歡紅襪隊的比賽,這就是我認識的南希。”南希的朋友約翰·伯格科斯特回憶說。 據南希的朋友馬克·塔姆巴斯奇奧透露,南希對槍支產生熱情是這幾年的事情。“三年前,她開始將打靶射擊作為一項愛好。” 在三年前,南希和結婚近30年的丈夫彼得·蘭扎離婚。離婚的時候,前夫將價值160萬美元的房子留給了南希,並且對她說“以後她都不需要工作了”。彼得年收入44.5萬美元,每年付給南希24萬美元的贍養費,會一直給到2023年。 從此之後,南希將全部精力都放在天賦異稟但患孤獨症的兒子身上。對於南希與兒子的關係,親戚瑪莎·蘭扎是這樣描述的,“她喜歡和兩個兒子呆在一起,即使彼此之間有巨大的分歧。”據悉,她經濟獨立的大兒子瑞恩已經很久沒與她和亞當說話了。 發展 槍讓媽媽與兒子更親密 南希非常高興,因為她終於可以讓整日打電腦的兒子走出來,做戶外活動。這種喜悅之情令她沒有想太多,更沒有想到這會帶給亞當什麼後果。 周圍人也發現離婚後南希生活的變化了,她不願意別人拜訪她家,不願意談論家庭生活;她開始收集武器,帶着兒子去“各種各樣的射擊場”,練習使用各種槍,槍支慢慢開始主導南希的生活,也主導了她和兒子的關係,因為南希發現槍似乎讓她和亞當更加緊密了。 2009年,亞當提前退學。親戚瑪莎·蘭扎說:“南希讓亞當退學,因為她覺得學校不知道如何教育亞當,她自己在家中教育亞當。” 亞當高中時代的朋友迪亞茲卻覺得,亞當仿佛一夜間從高中消失了。當時在他與其他幾個同學的努力下,亞當開放了一點,有時還會講幾個笑話。亞當退學後,迪亞茲碰到南希並問她“亞當怎麼樣時”,南希回答說:“他近來經常去靶場,將此作為一個愛好。” 槍微妙地改變着南希的生活,但南希不會想到自己日後會死在兒子槍下。南希覺得教兒子“玩兒槍”是一種療法。她對朋友說,這令亞當的注意力更集中更自信。 在朋友羅賽爾·哈諾曼記憶中,南希不是一個不負責任的槍支怪人,南希曾說過,將槍介紹給亞當是為了讓他學會責任的意義。“槍需要很多尊重,她嘗試將這種概念灌輸給兒子,亞當接受了。亞當愛槍,並將此作為驕傲的來源。” 2010年3月,南希買了衝鋒鎗,她和兒子亞當一起去練習射擊,享受美好時光。《新聞周刊》結合南希購槍的時間和朋友的描述,大膽推測了她當時的心情。文中猜測,南希非常高興,因為她終於可以讓整日打電腦的兒子走出來,做戶外活動。這種喜悅之情令她沒有想太多,更沒有想到這會帶給亞當什麼後果。 也許就是這樣的想法讓南希在2011年3月又買了一把Sig Sauer自動手槍。《新聞周刊》認為她精心地計劃了購買的時間,因為這把槍正好能夠趕上亞當5月份的生日。 結局 兒子感覺被疏遠槍殺媽媽 退學一年多的亞當,沒有了任何交際,他的生活只有母親和槍。就在這時,南希選擇去亞當母校桑迪·胡克小學做志願者,這打破了母子二人生活的平衡。 在與母親越來越親密的同時,亞當在2010年與父親彼得決裂,從此二人再沒說過一句話。就在這一年,南希買了一支大毒蛇突擊步槍。《新聞周刊》推測稱,單親母親總是擔憂在某些方面不能代替父親。南希買這支槍的目的也許受了廣告語“重塑男人本色”的迷惑。她或許覺得亞當缺乏男人本性,買一支槍可以讓亞當找到自我,在她看來,亞當拿到“大毒蛇”的時候,會感覺到一股力量。 退學一年多的亞當,沒有了任何交際,他的生活只有母親和槍。但就在這時,南希選擇去亞當的母校桑迪·胡克小學做學前班志願者了,這打破了母子二人生活的平衡。與南希相熟的當地居民喬斯華·弗拉什曼透露,他聽說亞當認為母親更愛那些孩子,而不是自己。在之後的慘案中,南希是亞當的第一個目標。南希與校長和心理醫生是好朋友,這兩人也被殺了。 一些媒體也懷疑另一件事情刺激了亞當,在慘劇發生前幾個月,南希曾單獨出國尋找新家,並為亞當尋找合適的大學。另外,南希還進行了一次短途旅行,讓亞當一個人和槍留在家中。曾有報道稱,南希告訴保姆說,千萬不能讓亞當一個人呆着。但南希的朋友們都說,她很信任兒子。親戚瑪莎·蘭扎也表示,“我知道南希與亞當有一些問題,但她從來沒有感覺兒子會帶來威脅,否則她會求救。 14日清晨,警方在南希家中發現她的屍體,亞當向她的頭部射出4枚子彈,此時的南希穿着睡衣倒在床上。幾小時後,亞當飲彈自盡。 以槍開始以槍結束,南希和兒子的生命如散落的碎片,永遠無法還原。正如南希朋友說,她為兒子付出了一切,她也教會了兒子用槍,她是始作俑者,也是受害者。(儲信艷) ■ 兩派交鋒 美國是一個合法持槍的國家,持槍權來自憲法第二修正案,像南希一樣擁有槍的尋常民眾有很多,究竟是怎樣的情節讓美國人這麼“愛槍”,這麼不肯放棄持槍的權利。 從我們的角度看,不能因為極少數持槍人做了一件錯事,而剝奪了其他99%的人的權利。 ——支持擁有槍支的美籍華人蔡先生 【挺槍派】 沒有槍,如何保護妻兒? 5年前,美籍華人、收入優渥的蔡先生一家搬到了得克薩斯州,此前他幾乎沒有摸過槍。一封郵件改變了他的想法。 買槍後要常練習防誤傷 當時,蔡先生的兒子剛降生。聖誕節前,社區里流傳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太太晚上帶孩子回家,發現有輛破車跟着她。於是她打電話給先生。到家時,她先生拿着霰彈槍指着那輛破車,車裡的人逃走了。 知道這個故事後,蔡先生動了買槍的念頭。“當時我想,換成是我太太和我孩子,我如何保護他們?總不能拿板磚或鐵鍬吧。於是我決定買了第一把手槍。”蔡先生對新京報記者表示。 蔡先生現在有三把槍,兩把半自動手槍和一支半自動步槍,出門防身會選擇帶口徑較大、殺傷力較強的手槍。 5年來,除了打獵以外,蔡先生從未射擊過其他目標。“我希望不要碰上用槍自衛而傷人的情況。”他每隔3個月就會去靶場練。“多數持槍人都這麼做,買了槍不常練是對安全不負責,萬一出現狀況不能打擊歹徒,還可能誤傷無辜。” 慘案後激發人們買槍 自從買了手槍以後,蔡先生結識了很多“槍友”。進入這個圈子後,他發現這些不像電視上所描述的那樣,他們大多數都是“有家,有責任心,努力工作的普通美國人”。他認為,“美國主流媒體越是醜化槍支,他們越覺得不公正。最後讓槍主們反而更加團結,維權立場更加堅定。” 談到美國今年的3起重大槍擊慘案,蔡先生說,周圍幾乎沒有人因此而思考放棄持槍權,包括他自己。在保護家人和擔心槍支政策變動的情況下,現在很多美國人反而去買更多槍。蔡先生自己也在休假時買了3盒子彈。他說,“從我們的角度看,不能因為極少數持槍人做了一件錯事,而剝奪了其他99%的人的權利。”桑迪·胡克小學槍擊案發生後,據報道當地的孩子父母,很多人都去買武器。 如果說擁有更多的槍是解決槍擊案件的辦法,那麼就等於說對付癌症的辦法是用更多的癌症。 ——反對擁有槍支的在美學者杜劍鋒 【反槍派】 “槍危險而沒有用” “並不是所有的美國人都喜歡槍。”美國小伙子邁克·泰對新京報記者說,他的家庭從來不買槍,也不認為槍支有用。 “我父親從沒買過槍” 邁克表示,在美國保守派更喜歡槍。擁槍者認為,持槍是天賦權利,受憲法支持。在華盛頓,步槍協會背後的龐大遊說團體鼓吹持槍將使社會更安全。 “這是愚蠢的論調”,邁克說,“對於擁槍者來說,這更像是一種文化。他們是聽着有權狩獵和保護家庭言論成長起來的,這源於舊式拓荒者或者西部牛仔理念。” “我的家庭沒有槍,我父親從不買槍,我也一樣。”邁克說,“他不信擁槍者那一套,從來不用那樣的邏輯來思考問題。他恨槍支,認為它們無用而危險。” 邁克介紹稱,總體來講,相對於白人,美國亞裔擁有槍支數量相對較少,不過保守派亞裔比民主黨亞裔擁槍更多。美籍菲律賓裔家庭買槍多一些,因為他們參軍的人更多。 民調稱42%人支持禁槍 小學槍擊案後,蓋洛普民調顯示,支持禁售攻擊性武器的人數只占42%。民調指出,槍支管制在美國人中仍存有較大分歧。 在美國生活多年的學者杜劍鋒周圍的朋友,大部分都不贊成持槍。除了兩個在執法部門的朋友,其他朋友沒人擁有槍支。 槍支控制在美國算是一個敏感話題。槍案發生後,大家除了對遇害者表示同情之外,更避免談到彼此在槍支問題上的立場。康州槍案之後,往往是在網上有比較激烈的討論。 杜劍鋒對新京報記者說:“我的一個前同事在臉譜網上說,如果說擁有更多的槍是解決槍擊案件的辦法,那麼就等於說對付癌症的辦法是用更多的癌症。” 在美國,槍支管控同樣是一個危險的政治話題。支持禁槍,意味着將失去一大批支持者。因此,美國的政客一般只是停留在管控層面,不敢輕易提出全面禁槍。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2: | 轉貼:趣味變數 | |
2012: | 與“犟孩子”相處的三個妙招 | |
2011: | 糾結,該不該讓五歲的孩子玩電子遊戲? | |
2011: | 對於“虎媽“評論的評論 | |
2010: | 天宇:和女兒談心(24)---雨傘 | |
2010: | Beaubien2010:再談因材施教-我兒的成 | |
2009: | 女人話中話:讀哪些書長男兒豪氣 | |
2009: | Box: 孩子的玩耍與孩子的學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