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言又发言了,还是没憋住那车轱辘的三句半,也就是那一星半点“放羊式”教育
的牙慧。我呢,也就再靠他身边坐下来,慢慢再和他絮叨絮叨。
【比如一个刚出生的孩子,什么也不会,连话都不会说,他的成长可能性是无穷多
种,路最宽。等到六岁左右把母语固定了,选择母语这条路就算堵死了。再长大,
学会了各种知识和技能,又在环境的影响下培养了自己的兴趣(Hopefully),形成
了自己的价值观,长成了固定的体格,他/她的路就又窄了点。等到高中,选了专业
更窄了。到了大学,更窄,有了工作死路一条了。】
其实这就是我说的反文明、反理性、反文化的思维方式。按照这种思维,孩子从一
出生就什么都不能学、什么都不能接触,甚至社会文化环境都不应该存在。一学语
言,母语死了;一学知识,兴趣死了;一受社会影响,价值观念死了;一选择专业,
人生的道路死了。总而言之,什么都不学才“充满希望”,我想了半天,觉得只有狼
孩能够满足阿言的所有要求 ── 不学说话,不学任何知识,没有任何社会文化环
境的影响,所以毫无疑问,狼孩应该是阿言心目中的“理想儿童”,充满了自由发
展的“广阔天空”。
可是事实又如何呢?狼孩不要说母语,就连完整的句子都无法学会;狼孩不要说知
识,连起码的判断能力都没有;狼孩也不要说价值,因为任何正常思维都无法从他
可怜的大脑中产生。那么狼孩的人生,是越走越宽还是越走越窄呢?客观来讲,这
里并不存在宽、窄的问题,狼孩的人生,根本无路可行。
阿言的问题,还不在于这种反理性、反文明的观点,我曾反复讲过,阿言的问题在
于逻辑思维能力的严重紊乱 ── 阿言没有意识到在自己的论述中,把「未学」和
「不学」混为一谈,把「未学」的广阔空间误认成「不学」的无限可能,显然前者
是一个常识,但后者则是一种彻底的荒唐。
阿言说六岁孩子母语固定后,失去“选择母语”的能力,这个更是非常搞笑,连识
辨和理解概念的能力都没有了。什么是「母语」?当然是母亲所讲的第一语言才是
母语,人可以选择学习不同的外语,但世界上却没有人能够“选择母语”,孩子学
习母亲的语言是与生俱来的自然本能。如果一个孩子连一句话都不学,他什么时候、
根据什么来“选择母语”?退一万步来讲,就算一个孩子一句话都不学直到六岁以
至更大,而且他的确有一种选择语言的能力,但是“选择母语”不是和“选择母亲”
一样,是个再荒唐不过的假命题吗?只有一个不知道自己母亲是谁的孩子,才存在
“选择母语”的问题。因此语言学习对孩子来讲是一种自然本能,根本与选择无关,
这里阿言又把孩子语言学习和成人语言学习混为一谈 ── 前者是自然模仿,后者
才是理性选择。再说选择语言,总归是骑驴找马,连话都不会说,又怎么可能知道
语言为何物呢?
【我就不明白为什么中国家长这么喜欢在自己孩子三四岁的时候,就把他们的人生
路都给堵死了,非让他们在窄路上走。一个孩子原本可以有广阔的天空,可以成为
任何他们想成为的人,或干他们想干的事,可是中国家长非要在他们还没玩够,还
没长成,还没确定的时候,“帮”他们把所有的事都定下来了。】
这个就更是从荒唐到荒唐了。孩子三四岁的时候,人生路都给堵死了?既然堵死了,
又哪里还有“窄路”呢?当然孩孩呀呀学语的时候,的确会讲一些大人听不懂的
“宇宙语”,那让孩子就这么继续讲下去如何?没问题啊!可是阿言恰恰忘了,孩
子除了“宇宙语”之外,还会本能模仿人类语言,难道妈妈应该对孩子说:“你不要
学我说话,这样会妨碍你对母语的选择。”?最可笑的是这个“还没长成,还没确
定”,孩子成长是个身、心、智的整体概念,什么都不学,哪里来的成长?“还没
确定”到底是想确定什么?并且如何确定呢?
人从一生下来,他就生活在家庭、社会的文化大环境中而不是独自生活在森林里。
学习亦分为主动和被动,积极与消极,孩子的大脑、身心是个完全开放的系统,孩
子学不学、学什么往往是在无意识中完成的,所以孩子大脑、身心的发育,客观上
面对著一个开放的世界 ── 不是学这样,就是学那样。事实上孩子的玩也不是简纯
的玩耍,玩也是学。严格来讲,不“学而时习之”,连玩都不会,连玩都没有可能。
所以阿言在这里,又再一次陷入荒谬的逻辑悖论之中。
我们再来看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耳濡目染,就爱学些筑墓、
埋棺、哭丧之类的事情。后来他家搬到街市上,离屠宰场很近,孟子又学起做买卖
和杀猪宰羊的事情。。。这都是发生在小孟子幼年时的事情,也就是说,他的的确
确是在“玩”,问题是,阿言是否也曾让自己的儿子玩这个?况且孟母三迁,是不是
把小孟子的人生之路越堵越死了呢?而如果孟母由著小孟子玩筑墓、埋棺、哭丧以
及做买卖和杀猪宰羊,他的人生道路是否就会“越走越宽”,具有广阔的天空,
“成为任何他们想成为的人,或干他们想干的事”?一位北大才子毕业之后卖猪头肉,
让你你阿言讥笑了半天,我没记错人吧?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耳濡目染,往往会造就一个人的习好和品性,所以
对孩子从小的引导教育而不放纵、随意是必须的。问题在于如何引导、教育,这才
是真正的问题所在,关键不在该不该教,而在怎样去教,这才是正确的思路。
事实上大人的的确确必须帮助小朋友把许许多多的事都定下来,比如幼稚园的老师,
就要“帮”小朋友把应该确定的事都定下来,把应该堵死的东西,毫不客气地堵死。
为什么呢?因为人类有人性,有理性,有共性,有准则,很多人类的共情、共性,
孩子从小就必须学会,比如孩子应该懂得友爱,不能霸道,你能说我没玩够,我就是
想玩霸道、玩无理取闹,这样的“成长空间”应该允许存在吗?
最后我不得不非常遗憾地告诉你,“若学龄儿童不上学,又不识字,父母可能被褫
夺监护权。”(枯木兄语) 玩?阿言你还“玩”得起来吗?嘿嘿。
【孩子长大后最需要的是什么呢?不是某种技能,不是大量的知识,更不是专业的
选择,而是人生今后无论做什么都离不开的基本素质。这些素质包括:价值观,性
格,体能,语言表达能力,正确判断并决定事情的能力,与人打交道的能力,领导
能力,理解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这些技能从哪学呢?不能从书本上学,
也不可能从家长的训话中学,而只能从干中学,从“玩”中学】
最可笑的莫过于阿言讲过上百遍的从干中学、从“玩”中学,可又从未见他解释过
怎么干?怎么玩?小孟子不是一样干、一样玩吗?你能诜他吹吹打打和杀猪宰羊,
就不是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就没有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吗?所以说从干中学,从
“玩”中学也同样有问题,会干出很多不该干、玩出很多不该玩的名堂,这和死读书
读出毛病来,是同一个道理啊。
不通过真善美的学习,孩子如何能够培养美好的性格、正确的人生观?不学习知识,
怎么可能具有生动而又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这个力量其实
就是指一个人的心智能力,对于成长的孩子来讲,同样没有例外。我们只可以说知
识学习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却不能说孩子健康成长不必学习任
何知识。
那么“基本素质”又是什么呢?一个连审美和感情教育都视为毫无必要的人,真的
有能力来谈素质教育吗?国内过去数十年工具化教育体制的一个非常可悲的结果,
就是制造出大量的工具型人材,一种存在明显心理缺陷的“木头人”,这样的工具
型的木头人能够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基本素质”呢?各种技能!这就是工具人所能明
白、所能理解的一切,阿言永远也不会明白,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完善人自身,
这才是真正意义的基本素质。而人的各种技能只是第二性的,技能只是人的“工具
素质”。
【会弹琴,会背诵古诗词,会背诵论语,会写汉字,。。。和这些基本素质比起来,
都太微不足道了。】
阿言是不是又在冒傻气?你看我坐在他身边絮叨絮叨谈了半天,连天上的星星都出
来了,可是阿言呢?他却呼呼地睡著了,哈啦子还流了一地。。。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