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是近年來在國內教育界一句非常時髦、廣為流傳的“名言”。在國內應試教育環境中,考試成績決定分班、升級、能否進入重點學校(小學、中學、大學)。如果將入學考試作為終點,那麼學校教育看起來很像是賽場上的激烈競爭。沿着從小(幼兒園)到大(大學畢業後考公務員)的時間軸線排列,一場緊接着一場。對個人來說,應試教育是被動教育,不能自主決定教育的內容,也不能自主決定學習的方法。成為父母后,表面上可以自主決定孩子的教育,但可選擇的只不過是不斷地被創造出來的、為應試服務的、新的知識教育產品,最終只能監護孩子沿着同樣的途徑接受教育,完成被動教育的一個循環。而孩子又會接續下一個被動教育循環。
田徑競賽以最先到達終點為判定優勝的標準,而考試則以成績為判定優劣的標準。沒有多少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家的差,在激烈的競爭中,一般都會認為只有把自己孩子的起跑線提前一些,讓他從上幼兒園起就先學、多學一些東西,才能讓自己的孩子更具有競爭優勢,更容易勝出。龜兔競賽的故事誰不知道,笨鳥先飛的道理誰又不懂呢?
既然認定這句婦孺皆知的“名言”有道理,就要立即採取相應的行動,把孩子納入一條條教育競賽的跑道上去,哪怕是剛進幼兒園的小孩子,因為競賽在隨時隨地地進行着,“越快越好,不然就耽誤了孩子”,這是家長們時下基本一致的看法。顯而易見,這句“名言”給家長們施加了難以承受的壓力。很多家長認為自己這一代不夠成功或成功不夠,就一定要讓孩子大有作為。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自己再苦再累,為了孩子也在所不惜。不難看到這樣的現象,家長們天天忙於送孩子上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學音樂、學英語、學鋼琴、學書法……補習班五花八門,占去了孩子晚上和周末休息的時間。父母們苦不堪言,孩子們也疲憊不堪,美好的童年、孩提時代的童趣與好奇心蕩然無存。
為什麼難以承受?因為這句“名言”給家長們造成了實實在在的困惑。起跑線究竟在什麼地方?誰也說不清楚。但總的趨勢是愈來愈往前提,也愈來愈幼齡化,是小學,還是幼兒園?很多人傾向於從幼兒園的孩子抓起。更有甚者,有人甚至認為娘胎里也有起跑線。
(圖片來源於網絡)
“名言”給家長造成的另一類困惑是不知道該讓孩子學什麼。人類在未知情況下本能的學習方式是模仿--向榜樣學習(成人也是如此)。所以家長更喜歡向英雄“成功”的家長“取經”,熱衷於把別人的經驗拿來簡單地移植到自己孩子身上。只要條件允許,儘量為孩子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源、更優異的學習環境,希望能更好地促進孩子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