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腦認識大腦(五) |
送交者: 夕曦 2013年06月10日08:43:56 於 [海 二 代] 發送悄悄話 |
通過與電腦的電子網絡類比,如果你能夠理解這樣的觀點:人類獨有的思維意識的物質基礎是一個信息處理網絡。那麼你有理由為自己自豪,這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認識。按麻省理工學院心理學教授Steven Pinker的說法是:“推倒了分割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最後一堵牆”( The Blank Slate: The Modern
Denial of Human Nature by Steven Pinker)。用政治課上的說法是: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對立統一的地方。
縱觀電腦發展的歷史,隨着計算機技術的發展,CPU不斷地升級換代,電子網絡中的開關數目越來越多,信息處理功能也越來越強大。在相同開關數目的條件下,電路連接設計越精巧、越有效,信息處理功能也越強大。更好的信息通路連接對應於更“聰明”的電腦。
智商是常用的衡量人腦的認知能力的指標。認知能力也就是電腦信息處理功能。從信息處理網絡來看,突觸的數目越多,連接的越好,大腦就越聰明。所以高智商對應於更好的神經網絡。
如果將我們對信息網絡的認識應用到教育上,那麼需要關心的首要問題就是:如何讓孩子具有一個好的神經網絡。
當你購買了一台嶄新的、CPU功能強大的電腦,雖然有個強大的信息處理電子網絡,但它還不能給你干任何工作。只有給它安裝了程序和初始數據,它才能執行特定的任務。安裝程序和初始數據,就是你對電腦“教育”的過程。不同的程序,能讓電腦執行不同的任務。安裝的程序越多,電腦能執行的任務也越多。但電腦的存儲空間有限,處理能力有限,不能無限制、隨心所欲地安裝。
對人腦的神經網絡來說,也有安裝程序和初始數據的要求。程序就是社會文化的基本規則,如算法規則、邏輯規則、社會法律、倫理規則、文化習俗等;初始數據就是基礎知識。教育就是孩子掌握基本規則和知識的過程,是為了將來能做事情用的。
電腦的電子網絡是一次性製造完成的,程序和數據的安裝也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但人腦的神經網絡不是再生下來就構建好了,而是需要近二十年才能夠發育完成。教育的主要過程是伴隨着大腦的發育進行的。教育的內容和方式必須根據大腦在不同階段的發育特點進行。
為了能夠理解、比較判斷、實施好的教育,還得進一步了解大腦發育的特點。
版權聲明:本稿件、作品版權歸夕曦所有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2: | 從老師的“嚴厲”對比中美的子女教育 | |
2012: | 長篇立志小說 微曦(馮馮)35-36 (第一部 | |
2010: | 讓寶寶能說會道8個秘技 | |
2010: | 我家的寶學習‘人字歌’ | |
2009: | 幸福人生講座(五十七):儒家心法 | |
2009: | 轉貼:在美國沒本事的人不敢學醫 | |